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三个时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时代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创新的一条必不可少的途径。系统生成中的民族主体与人类主体的相关性 ,脑力劳动正在代替体力劳动在人类生活中的主导作用 ,个体自由与社会平等的动态关系 ,应是我们需要研究的三个重大时代问题  相似文献   

2.
哲学是有着二千六百多年历史的学科。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一个统一公认的哲学概念。在和谐价值体系建构的当代,对哲学概念的界定应从时代价值体系变更的过程当中来寻找,认为哲学的概念应该是实践主体在追求与选择价值体系中的动态思维过程,是人类研究现时存在的根源及发展问题的动态性思维表现。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深入社会生活领域的技术性存在,人工智能逐渐控制人的生物特征和生命特征,导致社会关系特别是人际交流方式的重塑,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因此发生异化,并衍生出一系列的精神生态问题,主要包括主体交流的异化和主体的现代性迷失。主体交流的异化主要体现为人工智能应用中的情感交流缺席,并将人类面对面的双向交流变为冷血的单向交流,人工智能还降低了人们亲密交流的可能性。智能时代主体的现代性迷失主要包括自我认同的焦虑、主体地位与尊严的虚无感、智能技术压力下主体的精神困扰以及人工智能剥夺艺术活动中主体的审美情感体验等。应该防止人工智能工具理性的过度膨胀,重视其价值理性的一面;从人类的整体利益出发,凸显人的主体地位,通过生活实践实现人机之间和谐互动的交互状态。  相似文献   

4.
复杂范式与发生主体论论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复杂范式中,主体以自我反思的方式重新把自己纳入对客体的认识活动中,这就是科学核心中的主体理论。文章通过对天体自发主体、生命自为主体和人类自觉主体等不同主体发展阶段,发生机制和发展动力的考察,揭示了无论在生物进化还是在文化进化中,如何克服沟通障碍和信任障碍始终是非零和动力所面临的两大问题。尤其在人类的生态、经济和政治问题已经成为全球的、复杂的、非线性问题的今天,不断提升人类主体的自觉性已经成为紧迫的时代课题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一重大时代命题的回答,需要全世界不同主体积极参与和响应。但是,共同利益与特殊利益共时性矛盾、部分国家基于镜像思维导致的价值理念冲突、全球治理能力与现实诉求之间不平衡等因素,深刻影响着部分国家、政党、国际组织等主体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响应能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人类的行为实践,国际社会必须明确不同主体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强化核心主体的集体认同、增强中坚主体行为的定向凝聚性、推动国际组织体制机制变革、增强传播主体的正向驱动性等路径,最终发挥现实的人的能动性,有效改善并提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体响应效果。  相似文献   

6.
超人类主义者预言的赛博人、电子人正成为现实,基于深度学习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实现,越来越智能的技术正在挑战人类中心主义的知识和价值体系,智能时代人类的主体性也亟需重新审视与重构。在弱人工智能时代,作为中介或客体的弱人工智能主体性表现为被奴役的“他者”,本质上是依附于人类意识的“奴隶”。在强人工智能时代,具有自主意识的强人工智能则具有主体地位的可能性,人类与强人工智能在“主体—主体”的关系模式中将会走向共存于世界之中的超主体性。由强人工智能和人类分别演化的虚拟人和虚拟智人,其主体关系的特点表现为在场交流,虚实空间延伸,以及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7.
人类自我意识是人类主体对自身及其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劳动是人类自我意识发生的基本动因。主体和客体在意识中的分化,个体自我意识与集体自我意识的分化是人类自我意识发展中的重要两步,人类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8.
数字时代的文学表现出神话复兴的趋势。这种神话并不只是人们所认为的是对现实的脱离,也不只是技术运用的效果,而是以神话方式呈现的新媒介现实。古代神话、现代主义文学中的“神话主义”与数字时代文学中的数码神话构成了三个神话时代,它们在神话性与日常性的结合、命运感及死而复生模式方面呈现出相似性。《奥德赛》中的奥德修斯、《尤利西斯》中的布卢姆以及科幻电影《2001:太空奥德赛》中的超级电脑“哈尔”,代表了三个神话时代的人类形象及对世界的探索,数字时代的后人类主体构成了奥德修斯3.0。应从文学人类学的视野去理解数字时代的文学,它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现实主义,在神鬼情节与大众欲望背后,折射的是数字化社会的现实。  相似文献   

9.
科教兴国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是实现教育实践与发展生产力之间的两重主体变量的统一,即实现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主体变量和发展生产力过程中的主体变量二者之间的变量关系的统一。一、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主体关系我们研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问题,还未从二者的主体关系去研究二者的结合。实际上,无论是发展教育,或是发展生产力,人的主体素质都是决定因素。这种素质是在遗传基础上,通过人类社会生活、教育实践、人类劳动实践发展的。发展的基础是实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不是外在于人的,而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生态环境是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生态伦理既反映着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伦理关系;又反映着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它不仅是人类道德进化的必然产物,而且是人类社会走向更高文明的重要标志。传统的主体是指在活动中具有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我认为现代生态环境的的双重主体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的具有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互为主客体的人与自然。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与生态系统的矛盾日益突出的当下,仅仅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作为自然资源法法律关系的调整对象,不足以涵盖自然资源法调整对象的所有范畴,也难以体现自然资源法的真正使命,所以应该对其进行不断地调整与修正,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法律主体的核心属性应该是具有法律可以调整的能动性而不单纯是主观能动性。自然资源作为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能对人类的行为作出生态反馈,法律可以将其视为调整对象中的主体以便更好地对其进行保护。法律也可以通过调整人这一主体,调整人与自然的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2.
论基因时代知识产权的法理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基因时代,与基因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凸显出来。为此,有必要确立新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即从知识产权的主体、客体、性质、立法思路等方面推进这场知识产权的法理革命。  相似文献   

13.
人类早期的艺术大致可分为两种“集合体”:其一是以声音、节奏为主体的音乐、歌诗和舞蹈艺术;其二是以造型、色彩为主体的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人类早期有过音乐、歌诗、舞蹈同源的“三位一体”的时代,三者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而音乐则为其母体。例如舞蹈,即使是...  相似文献   

14.
石黑一雄新作《克拉拉与太阳》透过儿童机器人克拉拉的视角,探讨了后人类时代儿童主体及其主体性问题。一方面,以乔西为代表的后人类儿童尽管在被技术“提升”后变得更聪明,但却遭受到身体的伤害和移情能力的丧失,呈现“辖域化”特征;另一方面,儿童机器人克拉拉则突破技术的同一化规训,表现出人性的温情,从而构成了对人类儿童身体的“解辖域化”。当技术主体拥有超人类主体性时,人类主体与技术主体的关系便成为人类不得不重新思考的命题,从而有可能建构起一种新型的人机融合的人机共同体,为未来社会建立开放、包容的肯定性主体关系提供伦理反思。  相似文献   

15.
"主体间性"是关于主体的边界关系阐释,因其探索人类异质多元动态关系而延伸到各个学科。教育学中的主体间性思考与我国的传统文化生态系统高度契合。在传统文化教育客观弱化、主观强化问题的对策研究中,主体间性提供了"自然与主体互融、群族与个体互动、情感与认知互通、文本与技术互补"四个方面的教育内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生态完整性的认同为人类精神的重塑指出了新的生态维度。  相似文献   

16.
二战后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后,技术进步使人类具有了超越领土与地缘的空间限制而进行财富生产和战争的能力,从而使财富生产方式和战争形态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并使人类进入了后领土后地缘时代。在后领土后地缘时代,科学技术、资本与管理在财富生产与国家安全维护中的重要性即权重越来越高,而传统的领土占有与地缘控制的重要性越来越低。在经济上,中国、韩国、新加坡、俄罗斯等分别是后领土时代来临的正面或反面案例;在军事上,海湾战争是后地缘时代来临的弱信号,而俄乌冲突则是强信号。但是,人类仍局限于传统领土观与地缘观,导致诸如俄乌冲突这类本可避免的地缘冲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和现代人类的自觉意识。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社会历史哲学以及现代系统科学的理论、观点与方法,沉思、观照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历史与现状,考察社会系统、人类世界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内在建构及其相互关系,确认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资源、生态诸方面。我们必须从整体性视野出发,系统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各种要素协调发展并保持一种适当的张力。人是发展的活动主体和价值主体,人的生活质量的改善、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取向。发展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人类将在整体性的、以人为价值指归的,共性与个性有机统一的发展实践中步入美好的天地。  相似文献   

18.
人类历史进程中相继产生了三种对教育具有变革性影响的技术,即文字、印刷术与数字技术。文字的发明意味着人类社会的巨大飞跃,其在瓦解宗教神权、克服知识的偶然性以及塑造人类原始思维与精神的同时,也加速了人类的遗忘以及关于存在本身的遮蔽,教育作为灵魂疗治的“技艺”建立在不断远离“原型”的偶然性之上。印刷术改变了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换方式,带来信息交换的几何级数增长。作为人类意识投射的先在性工具模板,其永久地确立了此在主体性激活以及时空意识塑形的“延异”关系,成为现代主体降临的发生学工具,推动了知识转型的历史进程,加速了人力资本教育以及知识型社会的到来。数字技术重构了现代性时空机制,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存在方式,在主体、知识、媒介以及时空等方面为教育变革带来新的可能。数字化时代,不仅需要重新理解“数字土著”与人类教师,传统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师师关系也可能发生变化。数字技术加速了普遍性、具身性知识的消匿,强化知识碎片化、资本化与娱乐化倾向,教育亟需重建知识信任,关注具身认知。进入“泛媒介”时代,数字伦理缺失成为重要问题,亟须通过加强数字伦理学术研究、课程进校、文化创建等方式予以回应。此外,时空变革也...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人类正逐步进入一个全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无形经济,利用无形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无形资产的数量和内容较之传统工业经济时代将发生很大变化,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资产的主体。据统计,1995年美国许多企业无形资产的比重已高达50%—60%。1998年我国海尔……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音乐美学界在对“音乐存在方式”的讨论中,“音乐符号”与“意义”之间的关系、音乐作品与理解之间的关系等,都是大家关注的问题.音乐作品的”文本”这个概念,就是针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提出来的.本文对这样一个被一再使用的概念提出管窥之见.一、音乐作品的“文本”-TEXT自从人类用符号记录和表达自己的意识活动以来,人与现实中的客观事物(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一直受到人类的重视.在研究中人们发现,用符号表示人类意识活动中的客观事物都符合这样的规律,即:符号与所指客体之间不能直接发生关系,必须通过思想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