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动力学理论和方法建立了中国能源与金融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模型,提出能源与金融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评价标准与类型,构建全面、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2000-2014年能源产业、金融产业的发展水平及能源金融产业共生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能源与金融系统经历了严重失调、勉强协调、中度协调、良好协调四个发展阶段,但协调性总体较低,尚未达到优质协调发展。该结论对更理性地把握中国能源金融的发展态势提供了参考。同时,基于研究结果和"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提出促进中国能源金融合作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货币政策经济增长目标出发,构建了新的混频金融状况指数(MFFCI)编制公式,使用MF-VAR模型,测算了金融状况变量的混频权重系数,实证编制和应用了中国MFFCI,同时与同频金融状况指数(SFFCI)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MFFCI无论与GR的相关性、因果关系,还是对GR的领先性和预测能力,都比SFFCI好,说明MFFCI更适合中国.  相似文献   

3.
国家金融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金融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国家金融安全进行评价.而对国家金融安全进行评价,关键是要建立一个国家金融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文章根据纺织工业系统的复杂性的特点,从投入产出角度出发建立了纺织产业安全分析的DEA模型,并对入世6年我国纺织产业的安全度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纺织产业整体上产业安全度呈不断上升趋势。提高纺织产业竞争力、兼顾规模效益与技术有效性是纺织产业发展与安全并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 ,外资大量进入中国 ,对我国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就辽宁省利用外资的规模、结构及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并与全国的状况作了简要的对比 ,最后对辽宁省进一步提高外资的质量和效益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混频金融状况指数的经济增长预测效果与检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TVP-FAVAR模型及修订式测算中国FCI,并刻画SF-FCI和MF-FCI的经济增长预测效果与冲击效应,进一步运用混频Granger方法检验FCI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合成FCI的各金融变量缺口存在较大差异,简单同频转换存在一定误差;SF-FCI领先经济增长大约1~2季度,MF-FCI领先经济增长大约2~4个季度,MF-FCI的经济增长效应与拟合效果更好,"典型时期"预测经济增长的先导性更强;SF-FCI和MF-FCI是经济增长的混频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不是SF-FCI的混频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是MF-FCI的混频Granger原因,混频Granger检验下MF-FCI和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7.
文章选取1952~2008年的金融代表性指标广义货币供给M2、银行信贷额、股票市值、保险金额,建构并分析中国金融周期指数,然后根据指数序列建立了ARIMA(1,1,1)模型,最后利用模型对中国金融周期的走势进行预测,对预测结果的分析认为,我国最近一轮金融周期有向下运行的趋势,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机制和中国的经济金融现状为理论依据,运用历史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集中分析了我国金融市场与经济发展关系,最终得出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密不可分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选取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社会融资规模四个金融变量,建立SVAR模型确定变量权重,构建了量化我国金融状况整体松紧程度的中国金融状况指数.其次,基于已构建指数,引入谱分析方法研究发现:中国金融状况指数与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中的一致指数、环比和同比CPI三个指标之间均存在39个月的耦合震荡周期,且中国金融状况指数领先三个指标的期数分别为1.91、0.44和5.5个月,对应一致性统计量的值依次为0.94、0.97和0.96,均接近于1,说明中国金融状况指数对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中的一致指数以及对通货膨胀均具有先导性和强相关性,可作为其他宏观经济指标的先行指标.  相似文献   

10.
11.
一、对外开放与金融安全的关系 在金融全球化条件下,任何实现对外开放的发展中国家都将面临金融安全问题的考验。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启示我们,在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实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金融安全。 国家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而国家金融安全又是经济安全的核心。国家金融安全是指一国能够抵御内外冲击,保持金融制度和金融体系正常运行和发展。一国的金融安全与否,从根本上说取决于该国的综合经济实力及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但是,在开  相似文献   

12.
在国内外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争论由来已久.从国内的研究现状来看,大多实证研究在方法上都选用了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文章运用超外生性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不存在正向的控制因果关系,但在长期内存在经济增长到金融发展的逆向控制因果关系的结论.结论表明:优先发展经济的政策有助于带动金融长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传染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莉  林宝清 《统计与预测》2002,(4):27-29,25
一、金融危机传染的概念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世界经济跌宕不宁,金融危机频频爆发。Michael D.Bordo和Antu PaniniMurshid(2000)对人类历史上近2个世纪以来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他们发现,由于近20年来金融创新和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进程加快,金融危机不仅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频繁,影响的范围越来越广,而且表现出很明显的传染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李江  张莉 《统计与决策》2006,(23):105-106
一、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总量描述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缓慢的特征十分明显,本文这里主要是考察代表金融发展的两个典型性金融总量指标:农村金融相关系数(RFIR)和金融深化程度(M2/GDP)来完成这一描述。有资料显示1979-2000年间,我国实际农村金融相关系数略呈上升趋势,2000年的系数约  相似文献   

15.
金融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安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启贵 《统计研究》2001,18(3):28-32
一、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冷战时代的结束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改变了世界经济。一方面 ,原来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 ;原来实行市场经济的西方发达国家实行新自由主义 ,提出经济机制市场化和自由化。另一方面 ,世界经济正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这些都预示着国际经济开始了一个新时代。这种转变是世界性的和长期性的 ,必将促使国际经济政治发生根本性变革 ,其影响是深远的。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是生产的全球化和消费行为的全球趋势同化。前者涉及要素市场 ,而后者涉及产品及服务市场。交通运输、通讯及信息技术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各地区知识经济的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世界。知识经济的出现,为竞争的世界重新划出了一道起跑线,将给所有的国家个新的取胜的机会。能否抓住这次机会,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总格局中的地位的重大问题,是关系到在21世纪中叶能否实现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平安大华基金公司日前联合全球著名市场调查机构益普索(Ipsos)发布的首份《中国家庭理财调查报告》显示:近60%的中国家庭有理财经历,股票、基金及投资型保险为主要理财方式。  相似文献   

18.
19.
正金融状况指数(Financial Condition Index,FCI)起源于货币状况指数(Monetary Condition Index,MCI),最早的MCI由加拿大银行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构建,最早的FCI研究始于2000年,由Goodhart和Hofmann提出,中国最早的FCI由高盛公司在2005年构建。FCI自提出以来受到了各国中央银行和决策机构的重视,已被多国货币当局用作货币政策决策的参考指标。FCI变量权重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其结果的可靠性,国内外对FCI的赋权方法大体可分为经典赋权法和经济模型赋权法两类。  相似文献   

20.
一、内蒙古农村牧区饮用水安全状况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积极努力下,内蒙古农村牧区饮用水安全情况逐步好转.目前,农村牧区饮水保障体系基本建立,集中供水系统也在大部分农村牧区建立.截止2012年末,全区“农村集中供水受益人口比重”达到77.6%,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有关部门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全区共有农村牧区人口1703.4万人(包括乡镇所在地人口)2005-2010年期间解决农村牧区饮水安全人口581.14万人,集中式供水人口568.77万人,截止2010年底,集中式供水人口1100.18万人.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的任务是解决501万农牧民饮水不安全问题,2011年和2012年分别解决了饮水不安全人口120万人和111.25万人,其中集中式供水人口分别是118.1万人和104.08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