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的改革、观念的更新,使婚姻与家庭领域发生着一场阴阳大裂变:离婚率逐年上升,死亡婚姻纷纷解体,获得解脱的人把目光投向新的异性,开始重新选择;那些中青年丧偶者,更没人去“守节”,一般都不再犹豫和耽搁,迅速地再婚;失去伴侣的老年人,也不甘忍受寂寞孤独之苦,勇敢地走向“黄昏之恋”。于是,再婚率增高成为当前婚姻中的一个必然趋势。再婚,意味着一个旧家庭的解体和一个新家庭的诞生,这个新家庭势必带有旧家庭的痕迹,和旧家庭有难以割断的联系。再婚家庭一诞生,夫妻关系就不是两个人的事情,它牵涉到前夫或前妻,牵涉到双方的子女,甚至牵涉到旧家  相似文献   

2.
冯晓燕 《社会工作》2008,(10):55-58
本文通过个案研究,深人了解再婚家庭的婚姻生活,探讨再婚家庭中原“第三者”在婚姻中社会支持网络和婚姻适应问题。笔者希望通过此研究,能让那些已经进人婚姻的原“第三者”或目前还徜徉在别人婚姻中的“第三者”,对再婚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前景有一个充分的心理准备,促使他们思考并把握自己在两性关系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3.
自五四运动以来,只听到有人反对父母干涉子女的婚姻,没听到有人反对子女干涉父母的婚姻。如今情况有点变化:干涉子女婚姻的父母固然还有,干涉父母再婚的子女也不罕见。从一而终、白头偕老是人们的良好愿望,可是,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从一而终,白头偕老。或因中年离异,或因老年丧偶,总会造就一批鳏、寡。现在,大家对无儿无女的鳏夫续弦、寡妇再醮,已不象过去那样鄙视了。不过,有儿有女的鳏寡再婚,所受的阻力  相似文献   

4.
时下,老年再婚率正持高不下。丧偶老人有寻找伴侣的权利的观念,已被社会广泛接受。然而,在老年再婚难的问题解决后,老年再婚的成功率却极低,这又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据某市一家老年婚姻介绍所透露,去年前来登记征婚的老年人有1000多对,成功的仅10对,成功率尚不足1%。该市某区去年有17对老人再婚,但现在只有2对生活在一起。那么,再婚者人缘何分手多?老头要找“保姆”,劳累一辈子的老太自钻不乐意当“保姆”周老伯退休前一直从事领导工作,在家里从来不干家务,属于“油瓶倒了木扶”的人。前年,老伴患癌症去世,两个子女又不在身…  相似文献   

5.
固然,通过降低婚姻幸福的标准来求得幸福的婚姻是不可取的。但是,将幸福的婚姻看得过于理想化,同样是不可取的,甚至,它可能是造成不幸婚姻的一个根源。常见的理想化婚姻观存在三大误区。爱羟比。有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家里,女人可能很少夸她男人的长处,而几个女人凑在一起,却可以遮遮掩掩地大谈她男人的好处。常见女人回到家里,对男人说某家某家又怎么样了,自己既不甘心,也给男人施加压力。有时看着言情电视里的丈夫对他妻子如何体贴,还要回头看看自己的男人呢。女人的攀比是明白显露的。男人也存在攀比。别看他不露声色,暗…  相似文献   

6.
《东西南北》2013,(19):22-24
政治上,两个大国明争暗斗,关系向来微妙;家庭问题上,奥巴马善于和老婆孩子秀恩爱,普京也曾是全俄罗斯女人都想嫁的男人;再看身材,奥巴马向来注重健身,而普京也毫不介意公开自己袒露上身的运动照。奥巴马VS普京,两人都堪称当今世界最有权势的人物,却怎么看怎么有一种“冤家路窄”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婚姻的第三种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姻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形式。社会学里是这样来定义婚姻的 :“婚姻是一种涉及人类两性生活和人口生产的社会现象”。这个定义表明婚姻有两个基本功能 :其一 ,婚姻双方的两性生活 ;其二 ,人口的生产。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 ,两性生活和人口的生产就被限制在婚姻的范围里 ,结婚就是为了确定婚姻双方两性生活和人口生产的合法性。但是如果将婚姻的功能仅仅归结为两性生活和人口生产的话 ,那世界上任何一个男人和任何一个女人都可以在一起实施这两种功能。然而现代婚姻的最终形成却要经历一个复杂的比较和选择的过程 ,这个比较和选择的…  相似文献   

8.
老年再婚:一项伟大的社会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市老年婚姻研究所于1997年10月在天津市举行的“老年再婚”抽样问卷调查显示,丧偶老年人赞成再婚的为60%,自己想再婚的为37.6%,实行再婚的仅占6.7%。赞成再婚的人、自己想再婚的人和已实行再婚的人这三个数字之间存在很大的落差。产生这种落差的原因是老年再婚困难重重。造成老年再婚困难的原因虽然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人们对老年再婚的认识不足。许多人把老年人再婚看成是少数老年人的个别行为,而未把老年再婚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老年再婚难道不能称其为一项事业吗?把一项社会实践和社会现象称为一项事业,需要这项社…  相似文献   

9.
基于历史户口册数据库和有关文献资料,考察了晚清东北双城堡旗人婚姻行为特征及其变化。结果显示,旗人男性早婚盛行,大龄未婚和终身不婚问题突出,男性初婚“夫小妻大”比例高达四成,而女性早婚不明显且婚期更加集中。从时间变化趋势看,男性初婚略有提前、再婚略有推迟,初婚婚龄差和再婚婚龄差都在减小。女性初婚推迟,嫁给再婚男性的女性年龄也在增大。女性再嫁比例逐渐提高,节妇守节时间长度逐渐缩小。男性续弦比例提高,拥有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旗人是纳妾的主要人群,生育是纳妾的重要目的。京旗和屯丁的婚姻存在着多方面明显的差别。晚清东北双城堡旗人婚姻行为及其变化受八旗制度、人群类别、旗人生计和人口性别结构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0.
侧面线条从来都是亚洲男人不愿意特别表现的,和欧洲型男的深目高鼻轮廓鲜明的侧脸相比,亚洲男人侧脸线条没有悬念地经常被划到不及格群里。这是个非常让人难以接受的现状,不得不承认,看一个男人的侧脸,最容易看到问题,双下巴、毛孔粗大,嘴角下垂出现"O型地带危机"……  相似文献   

11.
人们为什么要结婚?换句话说,婚姻有什么作用?常听到一些大龄女青年说:“我结婚是为了让別人看的,是为了得到社会承认的”。农村的小孩子则会对大人说:“娶媳妇是为了给我做饭缝衣服的”。这正表现了各自的一种婚姻观念。这个最简单的问题却包含了深刻的道理,我们可以设想,婚姻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死给谁看     
歪歪 《东西南北》2010,(3):23-23
大概在我七八岁的时候,一个街坊——30刚出头的女人——因为男人有外遇而喝下大半瓶农药,我仍记得那张惨白的脸上两片青紫的嘴唇以及淡黄的花圈上歪歪扭扭的一副挽联:英,你为什么死得不明不白?——据说是女人的哥哥写的。这几个字,就算对于当时屁事不知的我,也有着催人断肠的力量。事后在街上遇见女人的男人,会有一种替天行道的冲动,在幻想中一遍遍地拎着片儿刀把他砍了又砍。这是我关于有人死给别人看的最早记忆。  相似文献   

13.
31岁的陶梅通过电话倾诉婚姻故事时,我并没在意。已婚女人,厌烦了平淡,被其他男人吸引,抛弃婚姻奔向这个男人后,才发现义无返顾追到的爱,却是暗礁重重。类似的故事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4.
中国自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以来,经环基础已起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部分的婚姻文化也必然会起变化,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夫妻观的震荡。夫妻观是婚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夫妻观的震荡反映在对传统的“从一而终”和“忠贞不二”的看法上尤为突出。在当今社会,一方面离婚与再婚已不再被人当作“丑事”。调查表明,有82.9%的年轻人认为,夫妻俩实在合不来就该离婚;大部分中老年人认为,离婚、再婚纯属个人私事,他人不历过多干预。另方面,“忠贞不二”观也开始动摇。有10%的过轻人主张,既要坚持一夫一妻…  相似文献   

15.
修炼成精     
人生不过是出戏,自古演到今,演员只有两个人,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帝王将相、富商巨贾之类的角色,几乎都让男人演了。女人呢,尽管也有武则天、英女皇这样的伟大女性偶尔客串、分享一下似乎是专属男人的大角色,但女人大部分时候都是在进行一场本色的演出——小  相似文献   

16.
评刊表     
女人把婚姻当成大事,男人觉得是个小事。可如果女人不把婚姻当回事,男人就会觉得那是大事。  相似文献   

17.
一老师:这个学期和大家一起学习语法。我先把你们提交的作文说说。我上学期布置你们写作文,主要是想向你们收集一些教学用的新鲜语料。大部分人交了,交来的作文我都看了。有的同学语言很别致。有个男同学,在《学校印象》一文中写道:“学校非常丑陋,连一棵树都没有,像一个没有穿衣服的女人。”我批:“比喻失当。艺术家眼里,没穿衣服的女人是很美的,不知彼意如何?”(注:作文下发后,此生将“女人”改换成了“男人”)有个女同学,笔下亦出奇语:“我有个同学,她只有18岁就结婚了,真奢侈。”“奢侈”一词用得极好。“奢侈”本是…  相似文献   

18.
曹学恩 《唐都学刊》2010,26(4):95-9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婚姻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为择偶标准的变化、男女结缘形式的变化、婚姻礼仪形式的变化、恋爱年龄与结婚年龄的变化、离婚率升高、老年再婚等。婚姻习俗表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特点。婚姻习俗的变化缘于社会变革,由此必然带来相应的婚恋文化与婚恋观念的变化,导致婚姻观念与行为的多元化。婚姻习俗的变化,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如何将满足个人两性情感需要和履行婚姻社会责任完美地结合在现实的婚姻生活当中,是现代人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踏入婚姻的生活,其实也是为了这份承诺,给对方幸福。婚姻绝不只是两个人的事情在中国的婚礼当中,古礼都很有意涵在其中,男子要去迎娶女方的时候,他首先要拜天地,祭拜上天,这是在告诉结婚的人,婚姻不只是两个人的事,婚姻是两个家族的事,也是社会的大事。婚姻之后,好好的教育下一代,将是社会的栋梁,绝对不是只有两个人的事情而已,那是对家族、对社会的一份责任。在经典当中提到,婚姻是"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上以事宗庙,就是婚姻是承传自己优良的家道,承传祖宗的教诲;下以继后世,就是教育好下一代。所以这句上以事宗庙,是永远要记得父母、祖宗;下以继后世,是永远  相似文献   

20.
生命是没有卑微的,谁都愿意有尊严地活着。笛声突然响起,如银瓶乍裂,行云流水般绕上楼来,钻进了我的耳朵。一开始还以为是谁家在放音乐,后来却听出一些间断,趴到窗台上看,原来是两个人,在楼下的人行道上吹奏两个人看起来年纪都不小了,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