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生而为狗,大约是一件尴尬的事情。少不了一户院门守着,少不了一条铁索锁着。太聪明了不行,太愚蠢了也不行;该叫的时候默不作声不行,不该叫的时候轻易开口也不行。稍有差池,轻则招致一顿波及祖先的破口大骂,重则可能棍棒加身刀斧相向,甚而连一条狗命也要随时不保了。  相似文献   

2.
朱辉 《东西南北》2009,(11):39-39
据说古代的皇帝们继位,常常要“三推让”一番,甚至篡位的皇帝也是如此。比如,明成祖朱棣。冒着生命危险,千辛万苦终于干掉了侄儿,谋到了梦寐已久的皇位。然而滑稽的是他并没有一屁股坐到龙椅上,反而在一帮臣子劝他称帝时磨磨叽叽,一会儿说自己才疏学浅、一会儿说自己无德无能,推磨子一般来回推让了三次,最后才“勉为其难”,“被逼”坐上了皇位……  相似文献   

3.
董仲舒在论证君权神授,以确保帝王权力至高无上的同时,为避免皇权的过分膨胀阻碍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还提出了限制王权的灾异谴告说。天人感应理论把上天发生灾异现象与人君有过失行为联系起来,通过灾异示警,迫使统治者省察自身、广开言路;而臣子也会借此对皇帝的某些不当行为,以及当时亟待解决却一直悬而未决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谏言。通过顺治朝灾异发生时君臣的举动,就可以看出帝王因灾异下诏求言和臣工因灾异进言已成为谏议制度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4.
刘诚龙 《东西南北》2009,(10):18-18
道光皇帝所处的时代与其他皇帝一样,是实行两套经济体制的,这两套体制的施行地域,以皇宫墙脚为红线,皇宫内计划经济,皇宫外市场经济。比如明朝时,皇宫里的平时用度是:每年财政得安排一百二十万两银子,不消费完是不行的,皇宫外就恐怕没有这个预算吧。皇宫里的计划经济,都是财政打足预算,太监搞政府采购,采购什么,到哪里采购,都是有规矩的。坦白地说,这种经济就是以特供为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5.
试论崇祯皇帝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崇祯皇帝,名叫朱由检。清兵入关后,谥号怀宗,后改庄烈帝。南明谥其思宗,后改毅宗。崇祯皇帝所处的社会环境、历史条件很复杂,对他的评论也是众说纷纭。但究竟如何评价崇祯的历史地位呢?历史唯物主义给我们提供了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列宁说:“阶级斗争理论所以是社会科学取得的巨大成就,正是因为它十分确切而肯定地规定了把个人因素归结于社会根源的方法。……归结于阶级的活动,而这些阶级的斗争决定着社会的发展。这就推翻了主观主义者的天真幼稚的纯粹机械的历史观,他们满足于历史是个人创造的这种空洞的论点,而不愿分析这些个人的活动是由什么环境决定的,是怎样决定的。”那么,我们就从崇祯皇帝所处的社会环境来看他的所做所为。  相似文献   

6.
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褒耶?贬耶?有人会说:废话,如此贬义凸显的歇后语,还用问吗?恕在下愚鲁,这一眨就是若许年,恐怕不够公允。在我看,《三国演义》里的刘备晓得人心向背之重要,而且舍得把亲儿子摔在地下以收买人心,可见玄德公对于“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先天下”之论的领会颇为深刻恐怕是不争的事实。如果刘备对赵云夺回阿斗时的出生入死无动于衷,只顾楼阿斗于怀,呵护有加的话,那么赵云及众将们决不会感动得哭并于地而言“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电”的吧。笔者有理由认为,刘备这个人作为一个封建帝王,在重视民心,每…  相似文献   

7.
田野 《东西南北》2010,(7):20-21
公元263年年底,晋王司马炎把魏帝曹奂赶下龙椅,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晋。司马炎成为西晋王朝的第一个皇帝,史称晋武帝。晋武帝登上王位后,立即发兵东吴,灭了吴国。自此,三国归晋,天下统一。  相似文献   

8.
张鸣 《东西南北》2008,(10):14-14
事情的难易有时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其对象。时下的流行语,"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套过来,"皇帝不可怕,就怕皇帝爱写诗"。皇帝不同于一般人,他要写诗,得有人给他修改润色,做这个活计,用德国大诗人歌德的话来说,就是给皇上洗脏衬衣。  相似文献   

9.
宋徽宗做了皇帝后,是很想有一番作为的。遗憾的是,他天生就是一个充满文艺气息的人,若是专心于艺术创作,肯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而让他当一个大国的领袖,似乎不是那块料。但宋徽宗曾经为做一个好皇帝而努力过,比如,为了救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他曾经在京城开封创办了一套完整的国家福利系统,设立了不少福利院用来救助无家可归的人。  相似文献   

10.
谣言实现的社会机制及对信息的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国武 《社会》2005,25(4):143-155
谣言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现象,一旦它被传播开来,可能会危及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比如,童话大师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讲述的就是一个关于谣言的故事。1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做衣服的骗子把本来什么也没有的东西说成是世界上最漂亮、最华丽的衣服,结果这个说法在大臣、国民和皇帝中间传播,人们几乎都相信了骗子的话,认为他做的衣服确实是举世无双,结果皇帝还穿着“新衣服”举行了隆重的游行庆典。谣言变成了现实,最后才被一个孩子戳穿。我们再来看一个历史上的真实案例。美国汉学家孔飞力(Philip A.Kuhn)在《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中…  相似文献   

11.
有副流传很广的对联,叫做“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那些“不行也行”的干部,我确实见过不少。对于“行也不行”的干部,我却见得不多。带着这个问号,我对“行也不行”的现象作了一番窥探,终于发现了一些使优秀人才“行也不行”的秘密:  相似文献   

12.
参观游览首都北京,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北京的十三陵。此地有一个定陵地下宫殿陈列室。陈列室里琳琅满目,金银珠宝,令人眼花缭乱。其中有一条翡翠色半透明玉带,特别引起我的注意。据说这条玉带是明朝万历皇帝所佩。每当皇帝外出巡视,举行祭祀,召见官员时,总要把它佩挂在身上。皇帝如有轻率之举,这条玉带便会由于碰撞,而发生“叮(口当)”、“叮(口当)”的响声,暗示皇帝毋失尊严,从礼而行。所以,这条玉带被称为“叮(口当)玉佩”。这条“叮(口当)玉佩”令我想到了社会学的一个概念,即社会角色。“叮(口当)玉佩”所起的作用,正好比人们的社会角色对人的行为的约束。皇帝在公众扬合的一言一行,要符合封建社会的社会期  相似文献   

13.
千里马     
冰焰 《东西南北》2008,(12):35-35
能力最强的,却不一定是最得力的。千里马是大臣从草原上找来献给皇帝的,皇帝对千里马很满意,特地为它量身定做了一辆崭新的马车。这天皇帝出游,决定试试新马车。马车走了不到一里地,皇帝就不满意了。千里马脚力太好,速度很快,马车里坐着很抖,皇帝坐得很不  相似文献   

14.
智者支配环境,无能者受制于环境。曹操的名声差,一大半是因为他不是皇帝。或说,曹操并没有做过皇帝啊。不过他无其号而有其实,算得上是无冕皇帝。曹操年轻时喜欢的三件事:冒险、游戏和狎侮同侪。难怪那时的名士,多不说他好。在他们眼里,曹操既轻躁,还眼尖嘴利。年少时曹操不是好学生。从顿丘令任上罢归后,他老老实实地在家读了几年书。再出来时,已经通经书,明古学,成为"知识分子"了。  相似文献   

15.
肖猪名人     
想不到吧,属猪的名人还都大有来头呢. 宋太祖(公元927-976年) 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祖上世代为官,其父赵敬为后周大将.赵匡胤于959年任后周殿前都点检,领归德军节度使,掌握禁军.第二年,他乘后周恭帝年幼,由部下拥立,做了皇帝,推翻后周,建立宋朝.猪年到!  相似文献   

16.
刘瑞龙 《唐都学刊》2010,26(6):29-32
司马迁的尚贤思想历来广受史家重视。对于贤的理解,关系到对于贤人标准的认识,他认为贤具有德才两个方面的内容,德的内容较复杂,本文主要是指道德,而才则是才能之意。在德才观上,司马迁并不求全责备,他认为只要具有德与才中的一个方面便可以被称之为贤。同时,司马迁主张贤人治国,一方面,从君主的层面上来讲,君主应为贤者所居;另一方面,从臣子的层面上来讲,臣子也应为贤者所居,由贤臣来辅佐君主。德才观与贤人治国理念共同构成了司马迁尚贤思想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7.
民以食为天,那么天子呢?平民一天吃两顿,皇上吃四顿,皇帝的饭菜就是古代好吃的最高标准。 先秦时代,就酱紫 商周春秋战国时代物资匮乏,穷,啥玩意都没有,所以天子显摆的用品是吃饭的家伙。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面对着社会生活提出的新问题和西方各种思潮的冲击,有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不行了”。在他们看来,出路只能是放弃马克思主义理论。另有一些人,他们无视现实提出的各种新问题,不允许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具体观点做任何批评和修改。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而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思想方法上有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我认为有四个方法论上的问题值得注意。第一,区别理论与对理论的理解,努力掌握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不行了”,“过时了”,是因为他们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身与人们对这些理论的理解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9.
童年的代沟     
独生子女这一代一出现就被舆论界称之为“小皇帝”,这个词当初是被用来描述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如何具有像是帝一样至高无上的地位。作为独生子女,已成为一家两代成人的生活中心,成为家庭金字塔的塔尖,这的确很有做皇帝的威风。不过,中国的历代皇帝都是不自由的,他们总是被禁锢在皇宫里不能随便出来。而今天的独生子女们最像“小皇帝”的一面,恰恰就是他们也同样地不自由。很多人认为,如今的孩子令人羡慕,他们不愁吃、不愁穿、不愁玩具,也不愁没人疼爱。可是我却很难产生这种羡慕感,尽管今天的孩子们不缺物质上的东西,但是他们缺乏…  相似文献   

20.
话从哪里来?当然是用嘴说出来,用手写出来。然而这么简单的问题做起来却不简单。人人都长着嘴和手.说真话、写真话的人却不那么多.有时很少.少得让人心冷。就像那个著名的童话“皇帝的新衣”一样,明明大家都看到皇帝老儿什么也没穿,赤条条地在大街上丢丑,成千上万的人却为皇帝穿的“新衣”山呼万岁,这种指无为有实在比起高导演的指鹿为马又进了一层。只有一个孩子说了真话:皇帝光£屁股。为何说真话这么难?因为有人不愿听真话,害怕见到说真话的人。而这种不愿听真话、害怕见说真话的人总是比那些想说真话的人“势力大”、来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