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20岁那年,76岁的奶奶出了一趟远门,去省城找她的娘家侄女. 两天后,奶奶满面红光地回来了,很是兴奋,手中拎着一包什么东西.我笑,问她:“奶奶,您捡到宝贝了?那么高兴!”奶奶笑:“是呀,等一下告诉你是什么.” 晚上,奶奶把我喊到她房间,在灯下打开她那包宝贝——不过一堆毛巾,并非什么稀罕物. 奶奶看着我,两眼放光,说:“你摸摸.”我摸了摸,特别软.她又打开来给我看,不长不短、不大不小的一块,长方形.我说:“是很软,可您这毛巾不好用,洗脸有点窄,洗澡有点短.”  相似文献   

2.
“我们社区有个老奶奶,85岁了,前几天刚刚一个人去了西藏.”杭州市三墩兰里社区工作人员说起罗奶奶的时候十分激动.一头灰白的发,一件黑T恤配一条黄裤子,这是罗奶奶常作的打扮.难以想象,这是一个怎样特别的老人. 75岁开始爱上旅游 罗奶奶开始爱上旅游,是从10年前开始的。2004年,75岁的罗奶奶和表姐两人坐火车去广州哥哥家,那次家人担心得要命,她却像没事人一样,在哥哥家住了没几天,就在当地跟团去了桂林。“青山绿水足行乐,吟风啸月无机关。”  相似文献   

3.
黄胜蛟 《老年人》2004,(6):31-31
我的奶奶勤俭朴素,从不讲究打扮,现在穿得还像个“老八路”似的,全家人都叫她“老革命”。奶奶是老牌大学生,也算是知识分子了。按理说,她月月拿退休金,又没有别的负担,并不缺钱花。我搞不懂她为什么那样节俭,穿得那么落伍?一次,我问奶奶为什么老穿那么土里土气的衣服,奶奶土气  相似文献   

4.
亲子趣事     
《女性天地》2010,(5):53-53
奶奶是哪国人 儿子问我:“爸爸,外国小朋友怎么是黄头发呀?眼睛和我们的也不一样。” 我不知道跟他如何解释,就说:“外国人就是这样的,就像我们是黑眼睛黑头发一样。”谁知儿子又说:“那我奶奶是白头发,她是哪国人呀?”  相似文献   

5.
我叫刘静,今年14岁,是湖南省桃江县牛田镇中学的学生。我是个没爹没妈的孩子。现在供我养我亲我的奶奶也不是我的亲奶奶,她叫文谷香,是她老人家收养了我,直到今天。奶奶告诉我,我是1987年正月初七的下半夜,被人丢在奶奶家屋后菜地里的。那天下着大雪,我被放在一个竹织的背篓里,用烂棉衣包着。奶奶发现了我,急忙把我抱进屋,烤热我的身子。奶奶说:“造孽呀,苦命的女娃子。”有人给我取名刘苦静,奶奶嫌“苦”字不好,便叫我刘静。后来,有人告诉奶奶,我这是第七次被人丢弃了。“不能再有第八次。”奶奶对劝她把我再送人的…  相似文献   

6.
第一眼看见张婕的时候,她正在看电视,那是一台很小的黑白电视,图像模糊不清,然而她神情专注,看得很认真。外面下起了暴雨,豆大的雨点噼噼啪啪地打在水稻田里,鸭子嘎嘎叫着往田埂上逃。鸭子的叫声惊动了张婕,她张开双臂要奶奶抱。奶奶抱起这个可怜的孙女儿走到门口看雨……张婕自己已经不能“走”了,臀部以下是两块肉疙瘩。她下意识地用手去遮挡下身,两只圆圆的大眼睛惶惶地盯着我这个陌生人。我冲她笑笑,告诉她:“张婕,我是从北京来看你的。你知道北京吗?”她的眼圈红了,泪水在眼眶里打着转转……  相似文献   

7.
奶奶黄亚秀,年近耄耋仍然耳聪目明。目明是指她的右眼,左眼因白内障动手术摘除了眼球。奶奶称她现在是“独眼观天,一目了然”。一日醒来忽然自语:“年纪大了而且时代也不同了,不然像旧社会男人一样去打猎,瞄起火枪来岂不方便?”众人大笑。  相似文献   

8.
姜昆 《老人天地》2014,(4):15-17
善良老妈:
  “把林奶奶接来,我们一起住吧!”
  我家住东四的时候,曾有一个无儿无女的老房客林奶奶,因为守寡多年性格有点孤僻,和别人都和不来,单单只相信我妈妈。老家来的信,只找我妈妈念给她听。家里有什么事,也只找我妈妈商量。我妈妈做了什么好吃的,也经常让我们给林奶奶送去,两家处得好像一家人,林奶奶就像我妈妈的亲姐妹。林奶奶特别喜欢我妹妹,记得有一次去长安大戏院看戏,票上写着不许带小孩,她就自己去了。可到那儿一看,有带小孩儿的,林奶奶立马坐车返回家,把我妹妹带上再回去看戏。等她们到那儿都演半场了,那也高兴得不得了。后来林奶奶又找了个老伴,也和我家关系特好。他们平常没事就来我家,也不用人陪,就在院里坐着,说在这待着心里踏实。再后来我们先后搬了两次家,林奶奶年岁大了,自己又孤单一人了。我们还陪着妈妈经常去看看她,逢年过节,就把老人接来,热闹几天。老妈曾和我商量:“把林奶奶接来,和我们一起住吧!”可林奶奶坚决不肯。最后林奶奶被她哥哥的女儿接回山东老家度晚年,我们一家也才算安了心。  相似文献   

9.
子非 《当代老年》2007,(9):14-15
2007年6月,在天涯社区、猫扑社区等各大论坛上,平凡,慈祥的“地摊奶奶”迅速走红,成为最吸引注意力的热门话题之一。 “地摊奶奶”到底是什人?她缘何走上了网络?又为什么能感动众多网友?她引来如此大的热议……  相似文献   

10.
黄晓燕  蔡菲 《老年人》2004,(10):26-27
27年前,我出生在重庆万州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爷爷是中学教师,奶奶是图书管理员,爸爸是工程师,妈妈在一家幼儿园当老师。生长在这样的“书香门第”,照理说无比幸福,然而我一生下来就受到奶奶的仇视,因为我不是男孩,而是一个女孩。 奶奶年轻时很漂亮。她本是市郊的农家女子,但读过中学,就想跳出“农门”。经人介绍,她嫁给了我那当教师的爷爷,后被照顾到学校图书馆工作。奶奶做了城里人,但封建思想很重,而且信神信鬼。她怀我爸爸时,到处找人预测男女,算命先生说她怀的是女孩,她信以为真,竟背着爷爷去乡下吃草药打胎。胎儿勉强打下了,一看却是个…  相似文献   

11.
外公的风筝     
彭文静 《老年人》2004,(4):37-37
奶奶退休前是当老师的,这大概就是她喜欢考我的缘故吧。听妈妈说,从我两岁起,奶奶就开始教我唱儿歌,读唐诗,学数数。后来,我长大了一点,奶奶就想考我。一次,奶奶给我出了一道题:“树上有3只鸟,有个人拿枪打死了一只,树上还有几只?”我脱口而出:“还有两只。”奶奶摇了摇头说:“  相似文献   

12.
1.“怎么知道他们是恋人?”“看他们是不是亲戚,我们家都是亲戚才谈恋爱的,像我爷爷和奶奶,舅舅和舅妈都是亲戚。”2.“你为什么喜欢玲玲?”“她长得挺不错的,而且她劲儿多大啊。”  相似文献   

13.
奶奶的秋园     
奶奶7岁丧母,12岁就学会家务,操持一家人衣食。17岁出嫁,她身材不矮,人也漂亮,出嫁时虽然没坐上花轿,她也不生气。爷爷娶她时只有一片三亩大小荒废的果园和里面的一问草庵。爷爷是后娘带来的,没分得什么家业。奶奶说:“不怕,咱有力气,以后不愁挣不来。”爷爷问:“你最中意的是啥?”奶奶答:“这片园子。”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老年社会工作者,我从来没有想过第一位需要我做临终关怀的老人竟会是我的奶奶.我一下子乱了方寸,所谓的专业方法和技巧,统统想不起来也不会运用了,我所能做的只是默默地陪伴着她. 那是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回到老家后,因为没带钥匙,就去了奶奶家.奶奶自己住在老宅,在儿女家总是住不习惯,没住几天就吵着要回来.好在我家离奶奶家不远,妈妈每天可以照顾她.  相似文献   

15.
奶奶今年正好80岁,现在除了有点耳背之外,身体的各项指标全“钢钢地”!要说奶奶可真是咱家的“活宝”,不仅因为她在咱家属于“头面”人物,更是因为她总能给咱家里和身边的人带来阵阵欢乐。  相似文献   

16.
邹雨迎 《老年人》2004,(5):31-31
我要写的奶奶,其实确切地说是我的外婆。我自小就寄养在外婆家,对她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打记事起我就很依恋外婆,叫她奶奶。奶奶仁慈和善,就像妈妈一样爱我。小时候,我很顽皮,总喜欢像男孩子一样爬树翻墙,不是把新穿的小裤子挂一个口,就是把刚换的小背心弄得很脏。奶奶见了也不恼  相似文献   

17.
奶奶擎天     
刘慧敏的爸爸妈妈都在乡里的鞭炮厂上班,两年前的一天,随着冲天的一声巨响,防火安全没有做好的鞭炮厂突然发生了爆炸,两人同时遇难,留下了刘慧敏和奶奶这一老一少相依为命。就在这时,刘慧敏接到了兰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奶奶马上把房子卖了,凑足了刘慧敏第一年的学费,把刘慧敏送进了大学,她自己则搬到一间土屋里居住。刘慧敏去上大学后,为了节省来回的路费。也为了能多有一些时间打工挣钱,已经近两年没有回家,一直都是通过同乡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肖云来和奶奶联系。她写信回去让肖云读给奶奶听,奶奶想告诉她什么事,就口诉给肖云,让肖云给她写信,每次寄给她的钱,也都让肖云帮忙寄。而奶奶,也一直是肖云在帮忙照顾着。奶奶每个月都会给她寄三百到四百块钱,她曾经纳  相似文献   

18.
正76岁的铃木高子(化名)因偷盗在监狱服刑。期间,她接受着痴呆症治疗。这是她第二次入狱:上次被释放后仅几天时间,铃木就再次被捕。70岁之后,她开始偷盗食物、日用品等。"我一人在家很孤单,太残酷了,我很痛苦。"她诉苦道。日本放送协会(NHK)报道,在日本,像铃木这样的奶奶囚犯逐渐增多,其中一个原因是日本独居老人增多,而独居的奶奶超过400万人,是独居爷爷人数的两倍。由于女性平均寿命高于男  相似文献   

19.
正我爷爷是个复员军人。他脾气坏,常因为一些小事掀桌子砸碗碟,有事没事爱训人。奶奶则像一块柔软的棉布,柔软地包裹他的火爆,她喜欢叫他“老头子”。爷爷没上过真正的战场,但他会谈军事、说战术、讲国家大事。一到黄昏,他和奶奶所开的小卖部前围满下军棋、走象棋的人,电视机里高声播放着抗日剧。伴随喇叭传来的战火声,爷爷时不时大喊:“将你的军!”每当赢棋,他总骄傲地捻着胡子说:“老子没白当兵啊!排兵布阵、驰骋天下,才是爷儿们做的  相似文献   

20.
奶奶是我们家的“高级厨师”。她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比饭店里的菜还要好吃。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同时出差去了,家里只有我和奶奶。那天放学后回家,我迫不及待地跑进厨房,只见奶奶正操纵着她的“士兵”,在“训练场”上翻来覆去地演练。哦,忘记给你们介绍“士兵”的名儿了。瞧,那身着黄袍的叫鸡蛋,通身雪白的是米饭。奶奶见我回来了,连忙招呼我参观她的“训练术”,并教我怎样掌握。我看了一遍,自以为懂了,接过奶奶的铁铲便操练起来。谁知简简单单的东西,却十分调皮,全不听我的话,急得我大汗直冒。奶奶见我不得要领,只好老将出马,重振旗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