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经济地位、生活方式与健康不平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甫勤 《社会》2012,32(2):125-143
以往研究多认为社会经济地位是人们健康水平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但对其影响机制却缺乏理论解释和检验。而社会流行病学研究关注与健康相关的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对人们健康水平的影响,但忽视了社会结构因素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型塑作用。本研究根据健康生活方式模型将生活方式作为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健康水平的中间机制,通过“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5)”数据,分析中国民众健康不平等的形成过程。研究发现,同欧美主要发达国家一样,中国民众也存在明显的健康不平等,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人,其健康水平越高。社会经济地位主要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影响人们的健康水平,其影响机制可以描述为,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人越倾向于拥有和维护健康生活方式,而健康生活方式又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科技革命条件下的城市消费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蕾蕾 《社会》2001,(5):15-18
人类生活方式的变迁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人类生产的发展史。从蒙昧的史前社会到开放、文明的现代社会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 ,人们的生活逐步由封闭、落后走向了开放、先进。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使现代社会由生产社会进入消费社会 ,消费已成为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本文的数据资料来自上海大学社会学系2000年5、6月间进行的“技术进步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课题研究。 *通过本次调查 ,我们发现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消费方式与闲暇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消费生活方式的革命多样、高档 :消费内容的…  相似文献   

3.
扩展中国社会学新境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少杰 《社会》2006,26(2):80-101
费孝通晚年多次倡导,中国社会学要突破实证社会学的单纯科学主义视野,应当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举,在对社会生活开展客观性研究的同时伸张人文关怀。根据这个原则,费孝通主张社会学应当注重对精神世界开展研究,重视文化传统、意会沟通和内在自我等方面在社会生活中的深层作用,要在各民族的古代文明中发现具有不同特点的思维方式和对社会生活的研究方式。费孝通的这些主张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为中国社会学开拓新视野、展开新境界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苏北乡镇为例,分析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与心理需求的现况。研究发现,配偶关系、代际关系和社区互动关系会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质量;农村老年人对于精神文化生活存在着强烈的需求,希望通过参与社区活动的方式获取更多的情感支持和精神慰藉。农村社区工作者应当帮助老年人重建角色认知,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扩展老年人社交和精神生活的机会与空间,以维护老年人的社会联结度和生活满足感。  相似文献   

5.
赖莉  贺芒 《创新》2023,(1):55-65
乡村公共性再造是重塑乡村共同体的关键。文章以X村为研究案例,构建“制度-接点-生活”的分析框架,探讨其公共性再造的实践方式、过程和逻辑。研究发现,乡村公共性再造在制度、生活和接点的共同作用下,通过公共资源、公共规则、公共精神再造的方式,经历植入阶段、自主阶段、整合阶段,实现公共性可持续生产。在乡村公共性再造过程中,通过供需匹配机制、规则互补机制、价值统合机制,实现制度逻辑、生活逻辑、接点逻辑的耦合。  相似文献   

6.
技术进步与工作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晓春 《社会》2001,(5):11-14
●科学技术的进步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推动生产方式的进步 ,从而为生活方式的变迁奠定了物质基础。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都使人类的生产、生活面貌焕然一新 ,尤其是现代科技革命 ,更使人类步入信息时代。因此 ,对技术进步影响下工作方式的新变化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研究资料来源于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于2000年5月 -2000年6月进行的关于“技术进步对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影响”调查问卷 ,* 共发放问卷1000份 ,回收有效问卷1000份。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 ,我们发现技术进步已经对上海市民的工作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苏北乡镇为例,分析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与心理需求的现况。研究发现,配偶关系、代际关系和社区互动关系会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质量;农村老年人对于精神文化生活存在着强烈的需求,希望通过参与社区活动的方式获取更多的情感支持和精神慰藉。农村社区工作者应当帮助老年人重建角色认知,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扩展老年人社交和精神生活的机会与空间,以维护老年人的社会联结度和生活满足感。  相似文献   

8.
不满当前的生活方式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主要特征.不仅是第三世界的那些穷国是这样,因为那里大多数人民的生活提不高,"发展典型"这个万应良药没有对它们起多大作用;即使在那些富裕的工业化国家中,那里人民的基本物质需要已多少有了保证,发展典型起了作用,人民也还是对当前的生活方式不满意.在富裕的工业化国家中,人们总想寻找一种有意义而自由的生活,而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他们却失去了这种生活.他们愈来愈感觉到富裕并不能代替生活中美好而有意义的东西.相反,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国家中,上层统治人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正在引起人们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认真研究生活方式与道德观念的相互关系,探讨道德因素在生活方式变革中的作用,是伦理学研究面临的一项新的课题。生活方式是人们生活和活动的稳定形式,它涉及人们在社会生活、政治生活、职业生活和婚姻家庭生活中的价值目标,也涉及人们的行为、品德和思想方式。个人的生活方式之间尽管有着巨大的差别,但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生活方式,从总体上看是一种典型化的东西,它与个人的生活方式处于多样性的统一之中。为了阐明一定社会的生活方式,必须透过生活方式的多样性,把握反映事物本质的典型方式的内容和演变。在我们社会里,经济体制的改革,给了经济、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工作以极大的推动。在社会生活所发生的显著变化面前,原有生活方式的许多方面已与社会生活的发展不相适应。因此,改变原  相似文献   

10.
“慢”阅读、“慢”饮食、“慢”旅游……越来越多的都市人选择改变原来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相对“缓慢”地度过自己的休闲时光。这种生活节奏调整的背后,是人们对生活品质的重新发现,对健康生活方式的积极追求。  相似文献   

11.
方伟明  孟广宇 《学术交流》2012,(12):147-150
留守妇女是城镇化建设中的一个新兴群体,她们的生存与发展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以定量研究为主、定性研究为辅,通过问卷调查和召开小型座谈会的方式,对留守妇女的政治参与、经济发展、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从中发现留守妇女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劳动强度大,家务负担重;夫妻聚少离多,婚姻不稳定,自身权益缺少保障;文化生活少,治安隐患增加,缺乏安全感;儿女外出务工,老年留守妇女问题凸显。鉴于此,应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各部门协调配合,共同维护农村留守妇女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留守妇女整体素质,创建和谐家庭;创造条件,尽可能实现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解决留守妇女生活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2.
生活方式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课题。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密切相关。马克思说,生产方式不仅应当从它是个人肉体存在的再生产方面加以考察,它在更大的程度上是这些个人的一定的活动方式,表现他们生活的一定形式,他们的一定的生活方式。因此,我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两个文明建设实践的发展提出越来越多的新课题,需要社会科学工作者进行开拓性研究和探索。在这些课题中,对于生活方式的研究,特别是对于在“四化”进程中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生活方式问题的研究,就已经步入了日程。近几年来,生活方式问题开始引起我国理论界的关注,并发表了一些文章,本文侧重就生活方式研究对于“两个文明”建设的意义提出刍议。  相似文献   

14.
向您推荐     
《社会》1989,(5)
现代生活有什么新的规律?现代人生活方式的特点是什么?怎样把握现代生活的发展方向?《现代生活思考》正是社会学家们对这些问题思考的结果。该书集中了在“全国社会改革与生活方式理论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对生活方式研究的精华,全书共二十八万字,第一编“理论的思考”汇集了社会学家对现代生活方式定义、范畴、结构及特征等问题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一、选择生活方式的价值标准研究的意义价值标准是生活方式的构成要素,是人们选择生活方式的前提。生活方式作为人们生活的基本模式,反映了个人、社会集团以及整个社会在一定的价值标准支配下,消费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特征。诚然,决定人们生活方式基本特征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生产力发展的一定水平决定了人们进行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物质条件的水平,从而决定了人们生活的基本内容和形式。然而,生活方式并不等于物质生活水平。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下,人们对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是经过一番选择的。也  相似文献   

16.
彭泽琴 《东西南北》2014,(21):78-79
王族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在信息闭塞的年代,人们只能狭隘地想象,即使是在今天,王室的生活依然带着几许神秘色彩——迪拜王族就是世界众多王族中最神秘的王族之一。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城市个体户以它特有的经营手段、社会作用和生活方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作为社会学工作者,我们对城市个体户的生活方式极为关注。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城市个体户生活方式的特点,我们调查了哈尔滨市南岗区的88例个体户,方法是半结构式访谈法,样本是随机选取的。通过调查,我们对个体户这样一个突起的社会阶层及其生活方式特征——两重性有了比较切实的认识。我们发现。由于城市个体户在生活方式上所体现出来的两重性,使得人们对他们的认识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和不确定性。但是,城市个体户又是一个统一体,我们对它的认识也应该是统一的。就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中村转居社区新居民的休闲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化进程中,村转居社区新居民不得不改变原有的农村生活方式、而逐步适应城市生活方式,包括休闲方式,这是村转居社区新居民市民化的重要方面之一。本研究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通过随机抽样,在浙江不同地市调查了170名村转居社区新居民和127名城镇居民的休闲方式。结果发现村转居社区新居民现在的休闲活动明显比以前丰富,参加休闲活动的人数比率都显著高于征地前;另一方面,他们的休闲活动仍比城镇居民贫乏,无论是参加个体性的、家庭性的休闲活动还是参加社区性的、公众性的休闲活动,其参加人数比率都明显低于城镇居民。文章认为,休闲方式的这种差异有其外在的和内在的原因,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新居民的休闲活动,以促进他们的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对北京市BG家庭教会进行的田野研究发现,基督徒世俗身份和宗教身份之间存在紧张与冲突.探讨基督徒面对不同身份,如何重构身份认同的社会心理过程发现,个体层面的认同努力即信徒个体的读经和祷告等灵修活动,以及组织层面的教会和团契生活,是基督徒身份张力得以纾解的主要方式.经历了“冲突-再构-和解”事件流的基督徒,暂时性地实现了多重身份的和解.  相似文献   

20.
历史如人之血脉,在最深的地方流淌,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养、影响着天地万物;历史是一座城市的心灵归宿,即使在最迷茫、疲惫的时刻,也不会失去信心、迷失方向;历史是一座城市的"根",深厚的根基给了这座城市和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以归属感和安全感,以最深沉的底气,在康庄大道上昂首阔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