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庶,是黄庭坚的父亲。历代评述黄庭坚的家学渊源,有云:“庶为山谷之父,江西诗派之所从出,读山谷诗者,不可不溯其先河也。”(李之鼎跋《伐檀集》)又有云:“公,山谷公父,今读其诗文,雄奇峭拔,令人意境一新”,“愈识渊源之有自”。(胡镌德《伐檀集》跋)但黄庶宋史无传,仅《艺文志·集类》书目中载,“黄庶集六卷。”而元、明以后,公私藏书都无此书目,可见早佚。今只有他的《伐檀集》二卷传  相似文献   

2.
西昆体与江西诗派是宋代两个重要的诗歌流派.清代以来,论诗者往往以为这两派的创作和理论针锋相对、判若水火,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诗歌风格,如《四库提要·李义山诗集》就说:自宋杨亿、刘子仪等沿其流波(指李商隐)而作《西昆酬唱集》,诗家遂有西昆体.……元祐诸人起而矫之,终宋之世,作诗者不以为宗.后江西一派渐流于生硬粗鄙,诗家又返而讲温李.《提要》的作者显然认为: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派与宗尚温庭筠、李商隐的西昆体为宋代诗坛中两个对立而交替的流派.故于黄庭坚之父黄庶《伐檀集》的提要中说:“庶当西昆体盛  相似文献   

3.
豫章黄先生文集.三十卷外集十四卷别集二十卷简尺二卷词一卷伐檀集二卷年谱三十卷别传一卷宋·黄庭坚撰.伐檀集,宋·黄庶撰.年谱,宋·黄(?)编.别传,明·周季凤撰。明弘治叶天爵刘嘉靖六年(丁亥一五二七年)乔迁余载仕重修本。明弘治叶天爵刻嘉靖六年(丁亥一五二七年)乔迁余载仕重修本,清叶德辉跋(文集卷八至十二配清抄本)。  相似文献   

4.
每当提到江西诗派的渊源时,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一祖三宗”之说。(方回编撰《瀛奎律髓》时,倡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为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尤其黄庭坚,一是他的父亲黄庶、母舅李常和先后两位岳父孙觉与谢景初,都是专学杜诗的,且有相当高的迭诣,山谷得到他们的细心指导,精研诗法;二是黄庭坚本人一再表示“诗学杜子美。”于是,后代诗评家也多持此说,甚至认为“子美之诗,得山谷而后发  相似文献   

5.
北宋时期,以诗赋文章引领风骚者多为名门子弟,"江西初祖"黄庭坚即其一也。黄庭坚之所以能成长为诗坛宗主,并非文星偶降,雅韵天成。一方面,"分宁黄氏"深厚博雅的家学渊源及黄庶耳提面命的亲切教诲,为他创造了不可或缺的初始条件。另一方面,谢师厚、孙莘老与山谷之间以婚姻为纽带的诗法交流,也为"山谷诗法"的丰富和成熟提供了特殊帮助。虽说黄山谷酷学少陵、效法韩愈的诗艺成就,远远超过了黄庶及孙、谢二公,但黄庶效韩,孙、谢学杜的诗学实践,无论对山谷本人,还是对"江西"后人,都有着不可否认的先导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史容《山谷外集诗注》、史季温《山谷别集诗注》延续了宋人注宋诗的优良传统,在引典、释意、诗学研究、校勘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二史注总结了黄庭坚诗的重要用典技巧,包括典故的活用、反用、借用、兼用、摘要以及句式的模仿等。二史注特别重视运用"以史证诗"的方法解释黄庭坚诗,利用各种宋代史料,考证了黄诗的创作背景,总结了题旨,并重点解释了与时事相关的诗句。二史注还常常以"心解"的方法揣摩黄庭坚的创作心理,阐发言外之意。在此基础上,史容高度评价了《山谷外集》的成就与价值,认为其风格高古,不容弃去,并总结了黄庭坚诗有为而作的命意特点。此外,史容注还对任渊《内集注》有所补正,并从事了校勘工作。  相似文献   

7.
沙琛是乾嘉时期较有影响的滇南作家,有《点苍山人诗集》《点苍山人诗钞》《沙雪湖先生诗稿》等著述传世。经考,《点苍山人诗集》共二卷,收诗303首,嘉庆十一年刻,为沙琛诗文首次汇编刊刻,现藏云南省图书馆。《点苍山人诗钞》为增补《诗集》而成,收诗1340首,有六卷本与八卷本两种:内蒙古图书馆藏六卷本,嘉庆二十三年刻;云南省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等藏八卷本,嘉庆二十三年刻,道光二年增修。民国四年,王廷治以道光二年增修本为底本,增修出版铅印本,《云南丛书》收录此书时汇合诸家,成为后世通行本。《沙雪湖先生诗稿》为沙琛手稿本,收诗121首,现藏云南省图书馆,其中多首诗不见于刻本,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8.
来“四家”之一的黄庭坚,书法作品传世不少。前有南宋黄(字号新,庭坚从孙)为他作年谱时,同时记录了书法作品2O0余种;今人水赉佑有《黄庭坚书法年表》(载《九江师专学报》1986年第1期),所收作品较前者为多。黄庭坚书法作品包括统、绢水墨迹,石刻,拓片,法帖等。而作品真迹能传到现在的为数极少,其中还有一部价散失海外。仅次于纸本真迹的末代刻碑,由于年代久远,风雨剥蚀,所剩无几,鲜为人知。兹就目前所见散存于各地的黄庭坚书法宋代刻碑十余种录之如下,以供研究、爱好黄氏书法者参考。1、《青牛篇诗》100年,宋神宗元丰三…  相似文献   

9.
史容《山谷外集诗注》延续了宋人注宋诗的优良传统,在当代史的视野下,运用“以史证诗”的方法解释黄庭坚诗.史容将《山谷外集》由分体改为编年,在利用黄庭坚《山谷年谱》编年成果的基础上,对黄庭坚的编年加以考证,纠正了不少编年错误,利于读者从“知人论世”的角度理解黄庭坚诗.史容又利用各种宋代史料,考证了黄庭坚诗的创作背景,点明了题旨,并重点解释了与时事相关的诗句,特别是使用典故与比兴的诗句.  相似文献   

10.
先祖曩居淮安辑《苇间居士题画诗》一卷,山阳邱氏刻之,孤帙单行。后如皋冒氏复刻之《楚州丛书》中。继祖儿时,曾就家藏居士画迹不见《题画诗》者补录得若干首。屈计已三十余年,所录久付飘风,并画亦易主矣。一九六三年,予役都门,于守拙舅氏斋中得读居士《泼墨》及《苇间书屋》两图,绘者题者皆并世胜流,琳琅溢目。时方推重“扬州八怪”,有为八怪辑研究资料者,有考订八怪事迹者。居士画名足与八怪雁行,而遗闻零落,颇拟于诸家题咏中钩考居士事迹。未几北返,斯愿遂虚。顷舅氏沈疴初起,手录郑任二诗并作跋述得图始末,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史容《山谷外集诗注》在诗学阐释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在历代特别是宋代诗歌注释重视诗学研究的学术背景下,以任渊《山谷内集诗注》为参照,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分析认为:史容《山谷外集诗注》总结了黄庭坚诗的重要用典技巧,并以"心解"的方法阐释言外之意,从而高度评价了《山谷外集》的整体价值;总结了黄庭坚诗高古、含蓄委婉的艺术风格,讨论了"换骨"说这一重要的诗歌创作理论;史容《山谷外集诗注》对黄庭坚诗歌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叶德辉的《跋》山谷诗文,早在南宋建炎、乾道、淳熙间分别由洪炎、李彤、黄着陆续编纂《内集》、《外集》、《别集》传世,见诸来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但黄庭坚一生蹭蹬颠沛,书如其人,其著作结集也如其自题其集日《敝帚集》,虽可自珍,但常被俗弃。其间除来元之际,中原多故,毁于兵买外,宋本旧刻亦在尊唐抑来的诗风浮沉中散佚,故人间绝迹。海内现存最早的版本,要数明嘉靖间,叶天爵、乔迁所刻《山谷集》,即近代著名藏书家叶德辉称之为“第一旧本”之本。此嘉靖刻本《山谷集》,今存江西省图书馆…  相似文献   

13.
理学家程颢及其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若言宋诗,势必要举出苏轼、黄庭坚诸人,而鲜有论及程颢的。程颢与苏、黄为同时代人,却以理学名家,于心性义理之辨独擅胜场。然而程颢之诗并非毫无影响,流传甚广的《千家诗》里有五首出自他的手笔,其中《偶成》一诗并被置于卷首,这说明程诗并非全无灿然可观者。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前人对理学诗全面否定的看法,已经形成了一种批评定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三十年代初发现的《金瓶梅词话》,在欣欣子序、甘公跋与东弄珠客的序之后,有一篇名为“词曰”和“四贪词”的题词,在题词前赫然标出这样的书题:《新刻金瓶梅词话》之字样。这个书题向人们表示出:三十年代初发现的这部词话本《金瓶梅》并非《金瓶梅词话》本的原刻,而是一种新刻本。不少研究《金瓶梅》的专家学者还发现这部《新刻金瓶梅词话》同崇祯说散本《金瓶梅》相比,多了一篇欣欣子的序与一篇廿公跋,但这序与跋虽放在前面,却没有署写作日期。只有东吴弄珠客的序却标明“万历丁巳季冬”,这篇序既然为明崇祯本《金瓶梅》和《新刻金瓶梅词话》所共有,人们自然  相似文献   

15.
黄庭坚在宜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庭坚于崇宁二年(1103年)接到除名羁管宜州(今广西宜山县)的谪命,于是年十二月十九日夜启程前往宜州,次年三月十四日达湖南永州时,将家眷留在女婿李彦明知县家里,约于四月初八、九南下全州,经桂林而后到宜州。清代谢启昆《粵西诗载》卷二十二录有黄庭坚《镡江即事》诗一首。浔江在藤县境内一段称镡江。据此,则黄庭坚去宜州是水路:全州——湘江——漓江——桂江,至梧州溯浔江而上黔江、柳  相似文献   

16.
近查江西大余(古为南安府大庾县)赤石《叶氏联修宗谱》,发现黄庭坚《题赠叶氏世家》诗二首、《赠叶梦得》诗一首。又查有关黄庭坚的诗文集和宋诗集,均未发现有记载,经考证,确系黄庭坚散佚的诗文。  相似文献   

17.
世系表(据《山谷全书》、天一阁存明嘉靖《宁州志》、乾隆《黄氏金字牒谱》及诸家记载): 宋真宗天禧二年 戌午 1018年 一岁 黄庶生年有二说。《黄氏金字牒谱》载:生于天熹(禧)已未(三年)五月初一日。令人周裕锴《黄庭坚家世考》,据《伐檀集·自序》:“年二十五,以诗赋得一第”,以庆历二年(1042)二十五岁推算,当生于天禧二年。今从周《考》。 仁宗天圣二年 甲子 1024年 七岁 宋祁登进士第。黄庶《上宋侍读书》中忆述:“某能言,耳已得闻阁下之名,略识文字,口已诵阁下之辞。”宋祁《景文集·祈福蘸文》有云:“行年二十七,乃  相似文献   

18.
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的草书艺术在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花气诗帖》、《诸上座帖》、《廉颇蔺相如列传帖》、《李白〈忆旧游〉诗帖》等宝墨在章法结构、结体运笔和布白造型等方面深受唐代张旭、怀素草书艺术的影响,并以此为启发,于草书创作中逐渐形成了以纵代敛、以欹代平、中宫紧缩、四面开张、顿挫分明、瘦削与欹侧的极具个性的艺术风格,在狂草艺苑里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19.
张伯驹,字丛碧,别号游春主人,与红豆馆主溥侗、袁寒云、张学良并称民国四公子。民初,曾游走于军人幕,投身金融业,后致力于写诗填词。京昆名票,一生醉心于古代文物。1956年,张伯驹将其收藏的部分文物捐给了国家,以求免灾。这些文物包括:西晋陆机《平复帖》卷,隋展子虔《游春图》,唐李白《上阳台帖》,杜牧《赠张好好诗》卷,宋范仲淹《道服赞》卷,蔡襄自书诗册,黄庭坚《诸上座帖》,元赵孟頫《千字文》等。皆非俗物,实在是了得!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我发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一篇佚文——他为彭丽天的新诗集《晨夜诗庋》写的《跋》。这篇《跋》,似少为人知,不仅《闻一多全集》未收入,连有关闻一多的年谱、传记、论著也未提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