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感觉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觉问题历来成为哲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因而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关注的研究课题。然而 ,过去对感觉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感觉的含义、感觉的性质、感觉在人类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上 ,而对感觉的形成机制问题关注甚少 ,或限于当时科学发展的水平 ,只是对这一问题作些一般性的描述 ,而缺少具体的阐述和论证。实际上 ,感觉的形成过程是十分复杂的。感觉的产生、形成 ,既是客体作用于主体的结果 ,也是主体的生理机制、思维机制、社会机制共同作用 ,能动地感知客体的结果。全面、深入地认识感觉的形成机制 ,对于我们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感觉理论 ,进而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形成时期的重要著作。它比较科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感觉理论。马克思在《手稿》中从认识的主客体两方面 ,深刻阐述了人的感觉是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 ;分析了感觉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在阶级社会中主要受到私有制的限制和阶级的局限 ,人在不同性质和程度上失去了进行感觉的源泉 ;私有制的消灭是人的感觉能力全面发展 ,使人的感觉的主客体都获得了解放 ,感觉的主体与客体发生全面的人的关系 ,感觉的客体不仅是生存的对象 ,同时又成为全面发展自己、创造活动和享受的对象。在现代文明发展中应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达到感觉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使人的认识更深刻、更丰富和更完善  相似文献   

3.
认识客体,认识工具,认识主体是构成认识系统活动的三大基本要素,在这三个要素中都渗透和贯穿着知识的作用。知识作为认识的对象,反映着认识客体的本性;知识作为主体结构,包含着认识主体的要求;知识作为工具,则是连结主体系统与客体系统的中介。研究认识活动和认识过程,离不开研究以工具为中介的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而在工具、主  相似文献   

4.
书法作为艺术语言,与第一信号系统中的感觉联想关系密切,书法艺术中的感觉联想对增强书法艺术活动的审美质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心理学上,第一信号系统包括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感觉联想属条件反射中的一种,它是以无条件反射和一般的条件反射为基础的,是条件反射中较复杂较高级的阶段。在对艺术语言的审美活动中,感觉联想是两种审美心理功能较为复杂的活动过程的统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对感觉的分析在其灵魂理论中十分关键,感觉是灵魂的基本能力之一。《论灵魂》将感觉定义为“无质料地接受感觉对象的形式”,他在此确定了形式的重要性及非质料特征。然而,由于无感觉者也能无质料地接受某物的形式,所以这种定义不足以确定感觉接受活动的本质。此定义是正确的,但定义范围过于宽泛,因此需要对其澄清。事实上,感觉接受活动不是被动的接受行为,而是主动选择的区分行为。这种区分行为介于感觉者及其对象之间,而感觉者的感觉能力与感觉对象形式皆以中间性作为其本质特征,并且感觉接受活动以大脑和心脏作为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感觉在“心”的概念中占有重要地位,感觉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认识对象。精神与文艺生产,应该给感觉以高度重视。感觉永远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最生生不息,最鲜活灵动的领域。感觉形态学和感觉价值学的研究,将为文艺和精神生产研究开拓一片丰盈的土地。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通过优美的乐音来表达感觉心灵状态的艺术。音乐审美感觉作为认知和把握审美对象的基本方式,在音乐欣赏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良好的审美感觉是认识和理解音乐的基础,没有审美感觉,就不可能感受音乐的美。  相似文献   

8.
司法作为整个社会系统的一部分,既有其独立性,又具有相对性;同时,司法过程也并非完全封闭,而是具有开放性。在此情境下,群众感觉由于其自身的合理性,便成为司法民主的必然要求,是司法过程的应有之义,体现了司法为民的宗旨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需求,使得其作为司法裁判依据有了正当性基础并且符合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9.
在大部分时代的大部分哲学家眼里,感觉被确认为认识主体从外部对象摄取和摹写那些生动的、表面的信息材料的能力。不过也有那么几位哲学家对此不以为然,他们试图表明:感觉实际上是一个远为复杂、更加高级的认识过程;感觉与感觉对象的性质之间,既有天然的一致性,又有天然的不一致性;感觉不仅仅是一种“摄影活动”(直观对象),而且更是一种“创作活动”(规定对象)。在这些哲学家中,德谟克里特、霍布斯、洛克是最突出的三位,其表现就是有关感觉对象的“两种性质”的学说。这类学说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不仅不断接受着科学的检验,而且它对一些后来的大哲学家(比如康德)也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先秦时代的美学注重审美感觉在审美心理中的作用,它强调感觉的和谐,要求通过物我相合,使审美主体与客体达到内在的平衡,进而使人的感官之美符合道德伦理的善,反对感官至上对道德理性的冲击。这些观点奠定了中国美学以和为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动物通过生理调节保持体内平衡、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来自体内、外部的刺激,经动物体内各种类型的感受器转换成信号,转导至下游感受器,感觉信号经处理后影响激素分泌、调节体内平衡。感觉信号转导和激素分泌过程主要依赖于离子通道受体和G蛋白偶联受体。另外,研究发现,感觉系统不仅影响动物的行为和生理,也影响寿命,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动物的食物摄入影响寿命。本文讨论:1动物外部感觉信号如何被感受器细胞所识别和转换;2如何进一步处理这些感觉信号以调节生理过程中维持体内平衡的肽激素的分泌;3感觉影响衰老的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思维是指构成人类认识高级阶段的、主体反映和把握客体的一般形式和现实过程。思维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动态自组织系统,对其性质和功能的研究历来就是哲学认识论本身的重大课题。在一般意义上,思维从来都是指向客体的思维,即使对于哲学这样一门以研究对思维的思维为主要特征的科学来说也是如此。对自身的思维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客体的思维。在现代认识论的框架中,如何实现对客体对象全面、科学和系统的思维的问题,仍然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论问题。所谓认识过程仍然是从关于客体的抽象的、片面的知识向关于客体的愈来愈具体的、多方面的、深刻的和全面的知识发展的过程。正如列宁所曾指出的那样,关于被研究客体的真知的多方面性、综合性和系统性乃是客观现实本身所固有的有系统的相互关系的必然结果和反映。  相似文献   

13.
迟钝的感觉是指作家因某种孤立地感知及人为地阻断理性思维、联想和想象。情感等心理因素的参与而导致其对社会生活感知肤浅、平庸、迟钝乃至麻木的一种艺术感觉现象。它普遍地存在于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的过程中,严重地削弱着作家对生活的艺术感觉能力,从而使创作陷入一种困惑和苦闷之中。造成作家艺术感觉迟钝的原因十分复杂,本文仅从作家艺术感知过程中的失误和作家的主观心理因素的影响两个方面作一粗浅的探讨。在作家的艺术感知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切割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必然导致艺术感觉迟钝现象的产生。相互联系是事物存…  相似文献   

14.
作家的创作活动意味着人和世界缔结着一种特殊关系,但是作家创作中的复杂的大脑活动,本来就是一只“黑箱”,只有感觉,才是打开这口密闭的“黑箱”的第一扇窗户。换言之,作为发生在人和世界交换过程最原始的接触点上的感觉,是连接人和世界的第一条纽带,接下去的,才是人的思考和行动,从哲学意义上说,感觉是人对存在的自我意识的第一证明。 感觉是人的眼、耳、鼻、肤等器官受外界事物的刺激所引起的经验反应,但是,当作家在感觉的时候,在他跟前所呈现的世界与其他人观察到的世界是并不一样的。作家感觉的目  相似文献   

15.
人是哲学永恒的主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要创造同人的本质和自然界的本质的全部丰富性相适应的人的感觉.对象性活动是人的感觉的生存论根基,人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私有财产的扬弃是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的历史道路;自由时间是人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感觉和潜能充分发挥的真实空间;创造丰富的、全面而深刻的人的感觉是未来社会的恒久的现实.  相似文献   

16.
<正> 文学艺术创作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毫无疑问,其间文学艺术家除了必须具有高度的自觉意识外,还需调动与溶入整个心理结构中其他不同层次的心理活动,艺术感觉便是文学艺术创作过程中重要的内容之一,而这却是我们在文艺创作与理论研究中长期忽略了的问题.其实,感觉是每个人都具有的生理机能,是人们心理活动的基础,是认识的初步阶段,是客观物质世界的物体或现象的个别特性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一种主观映象,它是一切知识的来源.人们借助于感觉感知大千世界万物的形态、音响、颜色、气味、温度等各种属性.因此,可以说,凡是我们五官所接触外界事物后的反应都叫感觉.列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外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越来越多。文章主要运用参与观察法和访谈法对个案进行了长期追踪研究,探索出了系统理论视角下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社会工作干预策略,认为社工在辅导过程中,要从案主与周围系统两方面去评估案主的需要,要发掘并运用案主及其周围重要他人的兴趣、能力、成功经验等积极因素去推进案主与家人、老师、同伴、亲属间的良性互动,这是帮助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外的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越来越多,文章在社会工作实践基础上,主要运用参与观察法和访谈法对个案进行长期追踪研究,探索出系统理论视角下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社会工作干预策略。笔者发现,社工在辅导过程中,要从案主与周围系统两方面去评估案主的需要,要发掘并运用案主及其周围重要他人的兴趣、能力、成功经验等积极因素去推进案主与家人、老师、同伴、亲属间的良性互动,这是帮助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论文视“误读”为中国新感觉派创造性的转折点 ,阐述了它在中国新感觉派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给小说带来文体的现代性变革。“误读”不仅限定了中国新感觉派小说的叙述对象 ,也确立了其小说的存在方式 :它们带有日本新感觉派的色彩 ,又从根本上属于文学的创造 ,是中国的新感觉派  相似文献   

20.
本文的观点不同于感觉传统定义的表述,认为感觉是能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主体接受的信息可以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也可以是整体属性,或有关事物的现象和本质。个体接受信息的过程按主体意识参与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无意识感觉、被动式感觉和主动式感觉三级水平.共同实现接受信息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