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达  秦勇 《兰州学刊》2007,(11):148-150
中国早期的电影和历史消费题材联系密切.新中国建立以来,在文艺非消费品观念的指导下,历史消费片暂时退出历史舞台.20世纪80时代以来,中国电影历史题材片开始重新接续传统、面向市场,呈现消费娱乐化的倾向.21世纪以来,中国历史题材片出现了严肃历史片与历史消费片并存、并进的新局面.大众消费的内在需求契合影视市场占有的机制,历史消费影视剧的出场成为一种时下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消费不平等是消费社会中最大的政治。回顾消费革命和消费研究的历史,可以发现,消费曾被当作重要的政治问题而讨论过,消费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的、文化的或社会的行为,更是一种政治实践的行动策略和社会控制的治理技术。然而,在私人化和浪漫化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冲击下,消费渐渐疏离了政治,个体化差异成为不平等的华丽外衣,其背后的结构性因素被掩盖。但不平等的政治从来都是无法隐藏的,所有的消费不平等问题最终都将以政治问题的形式爆发出来。重返消费政治的分析框架,让个人消费与解放政治再续良缘,不仅是基于历史的发掘,也是对全球化时代日趋扩大的消费不平等现象的一种理论回应和学术关怀,因而有着必然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3.
"历史有什么用"的问题,可以通过对其价值分析来回答。历史至少有三重价值:新时期的历史书写和历史消费中,流行的是历史的娱乐价值;古典的历史书写中,重视的是历史的经验价值;在更高意义上,历史又有精神价值。历史的价值,值得现代人尊重和珍惜。  相似文献   

4.
斯宾格勒的历史哲学思想集中在他创立的观相的形态学理论中.这种理论坚持"现象即本质"的观念,强调借助个体的精神慧眼对文化的形式语言以及现实生活进行本质直观.对世界历史各种文化进行结构预构,以及词汇预构,加之隐喻的运用,使得文本带有明显的诗学特征.斯宾格勒的历史哲学不妨可以视为诗性的思辨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5.
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飞跃现象,从运动形态来讲,它就是历史过程.本文拟从人类历史的一般过程这个角度,剖析"两变"与人类社会历史的关系及其所包含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樊浩 《学术论坛》2007,30(9):1-6
道德形而上学体系在经过现象学还原、法哲学分析之后,还需要历史哲学的综合.历史哲学扬弃了现象学与法哲学中意识与意志的抽象性,达到意识-意志的"精神"复归与历史现实性.历史哲学是道德形而上学体系的辩证复归.历史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伦理精神与民族精神.伦理精神与民族精神在历史哲学中同一,伦理精神是道德哲学形态的民族精神,二者同一的基础是"精神-伦理-民族"的概念贯通.民族是伦理的实体,伦理是民族的精神.历史哲学的本质和方法论实质是"哲学的历史"."哲学的历史"是民族精神、伦理精神"永远的现实性"的历史,是民族精神、伦理精神自我运动、辩证发展的历史.道德形而上学的历史哲学应当以民族精神或作为伦理实体的民族精神为研究对象."人文力"是道德形而上学的法哲学分析向历史哲学综合转换的概念中介和概念过渡,它是"冲动力"和"冲动的合理体系"的历史-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7.
新历史主义的元历史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历史主义的兴起具有重要的历史转向意味,它以某种形式的历史意识回归,表达了文学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显然无法彻底切割其与社会历史复杂的关系,被视为代表了历史研究由分析哲学方法转向为思辨哲学方法的新趋势。新历史主义尝试重建元历史的叙事维度,认为历史总是存在于历史文本之中,叙事始终是历史文本生成的主导模式也是历史书写的主要方法。新历史主义叙事在文化上意味着回归历史语境的文化真实、体现一种当代历史精神、建立起文学与历史异质同构的互文式叙事文本。  相似文献   

8.
历史文化--论历史在生活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段时间以来,学者们关于历史学应当选取的研究方向以及方法的辩论多集中于"社会"和"文化"这两个术语的对立.而"历史文化"所指的便是经年以来对历史回忆在公众社会中的作用进行总结的现象积淀;它从概念上将不同现象综合到文化生活的整体领域中,发挥的是范畴的功能;同时,也可以将历史文化定义为历史意识在一个社会的生活中对实践有效的表现.就其特性而言,历史意识首先是一种以历史回忆的方式进行的对时间的诠释,再者是以回忆功效的形式叙述故事.因此,历史文化是通过历史意识完成的历史回忆,这种回忆以历史意识主体的行动和自我关系的方向规定之方式完成生存实践的时间导向,并可划分为审美、政治和认知维度.而那种使上述三个维度保持相对独立并同时使它们产生相互批判关系的历史回忆能够最佳地完成其文化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9.
谢红星 《理论界》2009,(10):59-61
中国法律史学科的基本特点是"以史为魂",因此,研究的基本方法应该是历史的方法.目前中国法律史研究对历史方法的运用有诸多错误之处,需要学界反思并矫正.正确运用历史的方法研究中国法律吏,一方面需要研究者正确陈述历史现象,即全面、客观地陈述历史现象.另一方面需要研究者正确分析历史现象,即分析历史现象要结合历史现象所处的特定背景、分析历史现象不可忽视历史现象自身的变动,以及分析历史现象不可把历史现象中体现的历史趋势绝对化.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一体化的环境下,西方各种思潮对我国社会产生了诸多影响,其中消费主义思潮就是一例,它不仅影响了公众的意识形态,形成了消费社会,而且影响了大众传媒,媒体为了迎合受众出现了新闻消费主义现象.新闻消费主义是指传媒着眼于公众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需求欲望的创造,对物的符号意义的强调及其所营造的“消费社会”的氛围.①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一种消费意识形态的控制,它通过自身特有的编码系统向受众传递一种符号化的生活方式,消解人的主体性,使人沦为“单向度的人”.西方的现代化是一部充满深刻冲突的历史,我国新闻媒体在接受外来思想的时候,应在结合本国实际的情况下有批评意识地借鉴并加以正确引导,不应盲目地全盘接受与一味的迎合受众.因此文章从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出发,结合法国思想家鲍德里亚的著作《消费社会》中的思想观点,分析新闻消费主义这一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具体表现,从文化批判的角度来思考新闻消费主义,用新闻传播学的理论来唤醒大众传媒的良性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