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静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7-9,32
应用翻译的名称自问世以来,其范畴的内涵及外延就多有争议,至今尚未达成一致意见。关于应用翻译的范畴,应解决三个问题,即权威性文本的翻译、科技文本翻译和影视翻译的范畴归属问题。只有运用客观、辩证的态度,才能正确认识应用翻译的范畴及其成员的关系,并把握其规律。 相似文献
2.
徐晓梅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
由于应用文体具有信息性、表情性和呼唤性等多样性功能,因此在进行应用文体翻译时,译者需要充分考虑应用文体的特性,做出适应与选择性的策略。根据应用文体的特性,译者在翻译活动中需要从语言学视角、文体学视角和美学视角对应用翻译文本进行适应与选择,以充分发挥文本的功能性。 相似文献
3.
张举栋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5):119-122
翻译诗歌究竟要不要保留押韵?在译界一直是个富有争议的话题。文章借助认知语言学的范畴论,对这一问题重新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以下对策:对于押韵的翻译转换,译者应把握的总体原则是:适度区别对待汉诗英译与英诗汉译。具体处理策略是:原文押韵的,应尽力予以保留;保留确有困难的押韵,应以原文押韵为"原型",在押韵密度的选择上采取依次递减的策略;在坚持保留押韵的同时,还要注意防止译文过度押韵的倾向。那种死扣押韵或坚决放弃押韵的做法都不可取。文章通过对《中诗英译笔录》中译例的分析,对所讨论的各种情况和策略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现有文体分类体系进行梳理、综合,进而根据综合体系、以《中国翻译》为个案,对近三十年中国的翻译研究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探索翻译研究的文体倾向。 相似文献
5.
厘定执政伦理研究的基本范畴是进行执政伦理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大致说来,执政伦理研究的基本范畴主要有:执政价值、执政价值合理性、执政工具合理性、执政正当性、执政善、执政责任。厘定执政伦理研究的基本范畴对深化执政伦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鸿庆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83-86
语法对人们表述方式的影响十分强大。语言不同,语法的范畴也有差异。西方语言中,动词大都有明确的时态和数的概念;汉语等东方语言则不然。语法结构不同,常在翻译过程中使信息内容产生变化。语法问题的研究作为词汇和篇章问题之间的过渡在翻译中有其必要性。东西方语法中性、数、人称、时态,语体以及语态等问题的差异,对翻译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黄立波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49-55
论文综述了翻译研究中对“文体”的不同认识,将其划分为修辞文体观、语言文体观、叙事文体观和语料库文体观五种,并指出每一种文体观的主要特点。最后提出:语料库翻译文体学是未来翻译文体研究的趋势,其主要内容包括统计文体、叙事文体和语言文体三类。正是翻译研究领域的学科交叉使研究者能更全面地认识文体这一概念,拓展翻译文体学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8.
各种翻译学派不断地尝试从不同的层面对“忠实”的翻译标准进行解读,但始终难以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待翻译标准,可以颇为合理地解释这种不统一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翻译标准属于原型范畴,各种翻译标准可以同时并存,不同翻译标准的原型源于其背后的理想化认知模型,具体翻译标准的确立要根据实际情况,视其背后的理想化认知模型而定。 相似文献
9.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翻译观开辟了翻译研究新视野,学界对于其翻译思想的解读讨论众多,也存在很大分歧。作为20世纪心理学研究的重大发现,原型论对于翻译研究也有着一定的解释力。尝试选取相对独特的视角,即从原型范畴理论出发,对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翻译观中涉及的关于文本意义、译作与原作关系、译者主体性及翻译标准等问题进行探讨,进而驳斥解构主义翻译必然导致虚无主义倾向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于艳华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3):29-32
“回归”派对“转向”的批评,一方面提醒我们不要忘“本”.另一方面却又借口翻译学边界的确定将外部研究排斥于翻译学之外。本体研究与外部研究均属于翻译研究的范畴.两者是互补关系.没有主次之分;研究热点、重点是有阶段性的;翻译学的体系应该是开放的,为翻译学画地为牢、修墙筑垒并不利于它的繁荣与发展。各派各说应该互相包容;对各种翻译研究范式的正确态度是:恋旧但不要守旧.求新但不应该喜新厌旧。 相似文献
11.
汉英两种语言不但语言系统、语言结构有很大差异,而且在语用方面所受到的制约也有诸多不同,其中最重要的是文化因素的制约。这些社会文化因素的差异影响交际中的信息获得,造成信息误导和信息障碍,制约了语用翻译的动态等效。因此,翻译时必须考虑不同文化差异因素,力求避免语用翻译失效。 相似文献
12.
曾琦欣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4):48-52
传统的翻译理论对直译和意译,归化和异化这两对矛盾缺乏解释力,也无法为译者在翻译技巧的选择上提供理论依据。社会符号学和语用学介入翻译领域,形成了社会符号学翻译观和语用翻译观。作为两种指导翻译实践的理论,它们虽然提法不同,但在本质上却有一致性:译者可以跳出直译或意译,归化或异化的束缚,通过各种可行途径达到翻译的跨文化交际目的,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尽可能相同的感受。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文化差异和汉英交际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容易导致语用失误,从而影响交际效果。在汉英翻译中,译者要从传达原文的语用意图和照顾读者的接受能力两个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语用翻译策略,从而达到语用等效。在充分研究语用失误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汉英翻译中常见的语用失误进行了总结归类,分析了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避免语用失误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15.
孙丽元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4):65-69
语言文化的个性反应了英汉语言所代表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和地域风貌特征等一系列因素的千差万别,从而导致了英汉语言中诸多的文化差异。英汉文化差异阻碍着跨文化交际的正常进行。语用翻译是一种等效翻译,它可以从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两方面,揭示原作的深层意义,保证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国内应用翻译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平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3(1):40-45
近十年来国内应用翻译研究取得了快速发展,其研究范围涵盖了商贸、法律、金融、合同、广告、医药等多个领域,集中表现为应用翻译标准或原则探索、词汇、句法和文体修辞层面的译技探讨以及应用翻译误译问题评析等研究特点。而在跨学科应用翻译研究、语料库和计算机辅助翻译研究以及中译外应用翻译研究领域则显得较为薄弱,今后仍应需要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7.
双关是英汉两种语言中一种重要和特殊的辞格。文章从语用语言对比和社交语用对比两个方面探讨了英汉双关之间的差异,并以语用翻译理论为指导,通过若干例证的剖析,提出了作为译者在英汉双关互译中应采取的策略和方法,以期在目的语中再现原语双关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顺应理论视角下的语用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鹤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3):26-30
语用翻译是以追求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为目标的等效翻译.本文从Jef Versueren的顺应理论角度出发,分别探讨了语用语言等效翻译和社交语用等效翻译中的顺应模式,认为译者会在语言结构和语境两个层面做出动态顺应,以达到语用语言等效之目的;并且译者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顺应其翻译动机和自身现实条件以实现社交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19.
语用翻译与翻译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春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01-103
本文在简述翻译与语用翻泽涵义的基础上,从语境、关联和文化二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沿用翻译应该注意的问题。接着提出在翻译教学中应重视对翻译理论的介绍,增加英汉对比和相关知识的导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译语意识,从而提高翻译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同一种语言中的增值称为语内语用增值,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之间发生的增值称为语际语用增值.语际语用增值主要包括两个步骤:一是译者将原语加工成完整的命题形式;二是用目的语将其编码成新的语义表征.本文以译例来说明两种机制的语际语用增值,即语法机制和语境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