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遏制当前亚文化对大学生的不利影响,并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很强的人格优化功能,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高校学生社团在当下具有重要作用。我国高校社团具有社团形成兴趣化、成员构成多元化、社团活动自主化、社团形式多样化的特点。以人为本思想应该成为高校学生社团工作应遵守的核心原则;高校学生社团应该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高校学生社团应该在构建校园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高校学生社团应该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高校学生社团应该成为弘扬传统文化和传播新文化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3.
论大学生社团的作用及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在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中 ,学生社团展示了它的重要作用。但过去很长时期 ,大学生社团并未受到重视 ,很多社团组织几乎是自生自灭 ,没有得到科学管理和适当培养。本文着重探讨大学生社团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及加强大学生社团的管理 ,使大学生社团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一、大学生社团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大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发组织的 ,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宗旨的群众性团体。其最大特点是具有情感倾向性。学生参不参加某社团 ,完全由自己决定 ,往往都能选择与自己兴趣爱好相一致的社团。因此 ,在社团中 ,学生容易…  相似文献   

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它对于整个民族的进步和发展具有整合协调的作用,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其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高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当然,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是一个长期、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应做好以下工作: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塑造新时代的民族精神;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文化的感受力、领悟力。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民族得以存续的精神血脉。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地域优秀文化孕育出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深入了解和认识地域文化的丰富内涵,对培育他们的民族精神有着战略意义,使高校的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6.
把学生社团建设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系统工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又要发挥其他方面如学生社团作用。加强和改进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社团建设成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对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环境中得到陶冶,逐渐地提升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文化品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弘扬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脉相承,红色文化的弘扬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形成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校社团的文化活动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第二课堂,是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了解社会的重要桥梁.从新时期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出发,分析了高校大学生社团的文化活动有待加强的六个方面.并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了大学生社团活动体现文化先进性要求的对策,即做到"四个结合". 认为,发现新时期大学生杜团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是开展社团活动、弘扬先进文化的重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9.
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大学生"网上冲浪"的普遍趋势,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宣传思想领域的杂音,影响着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使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代表民族精神的旗帜;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不断创造具有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坚持利用重大活动和突发性事件以及典型人物的积极效应;坚持把民族精神教育纳入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形成教育体系;坚持建设好"网上的民族精神家园",不断占领新阵地。  相似文献   

10.
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谈起,论述了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足球不仅是一项竞技体育运动,更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间接体现。不管拉丁国家的足球发展,还是德国、英格兰以及我国的足球发展状况,在本质上都受到了本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很大影响。欧洲文化的严谨有序,拉丁民族文化的自由浪漫,中国文化的内敛中庸含蓄,都在各自的足球发展中有着充分的体现。中国足球要有根本性的提高,就必须吸收世界不同风格的的优秀文化,改变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的语言使世界上的文化呈现出千姿百态。文化差异赋予同一动物词语不同的意义,相同的文化意义又由不同的英汉动物词语来表达。英汉动物词汇文化意义的契舍与冲突主要是由于语言和变化的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维吾尔文学作品中比喻的民族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喻是人类最重要的话语形式之一。一切物理世界的似同和差异都经过民族文化的过滤和加工。维吾尔文学作品中的比喻也是如此。作家对喻体的选择植根于本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因民族不同,造成喻体选择也有所不同。本文从文化的角度,考察维吾尔文学作品中作家对喻体选择的社会文化成因以及不同喻体所体现的独特的维吾尔文化内涵。这对我们进一步了解比喻的特点,探讨不同文化对比喻构成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但是,先进文化不是一个时间性的概念。坚持向先进文化学习,同时以“文化的馈赠”的态度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才能葆有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保持文化的多元性特征。这不仅是文化交往的出发点,也是从事国学教育与传播应该持守的立场。国学教育和传播需要一种文化向度,其含义首先是在国学教育和传播过程中须要坚持本民族文化的自主性和主体意识;其次,文化向度还包括国学教育和传播的目的或者取向,即以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质为目标,增加其心智结构中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底蕴;第三,国学教育和传播的方式应该具体化、生活化。国学教育和传播只有融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他们生活方式的基本要素,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否则它就永远只是书本上没有生命的死知识,或者硕儒大师们的高头讲章,而和继承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无关。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进一步凸显了文化自信在国民精神中的重要性。文化自信的培养,应从幼儿文化启蒙阶段做起。以中华文字之源甲骨文为载体,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内涵,作为培养幼儿文化自信的载体,基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实践,构建幼儿趣味甲骨文课程。甲骨文课程在学前教育中的构建和实施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方面递进开展,结合学前教育阶段的特殊性,应该体现出活动、直观、趣味、渗透、全面、系统等特点,突出"好玩"之趣味性,在玩中激发幼儿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进而探索传统文化与学前教育的融合之道。  相似文献   

16.
尹湛纳希是我国近代儒学北渐文化变迁中出现的无神论思想家,反佛思想是他无神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丰富的反佛思想既贴近现实生活又有深刻的学术性,便于广大民众的理解和掌握。在今天的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潮流中,尹湛纳希的反佛思想不仅是值得总结的民族文化遗产,也有不可替代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工厂化办学理念下,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必须走校企文化融合之路。高等职业教育要从吸收企业文化中优秀的管理理念,多渠道培养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同时企业也要吸取校园文化的精髓,发挥校企文化融合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现代日本人的民族性格或文化心态的形成是多方面要素的综合作用,但是独特的地理环境、民族源流、文化发展无疑在日本民族性格形成中起着最根本的基因作用。探讨日本人的心路历程可以看到,日本人有史以来就是在不断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的同时坚守固有文化才铸就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性格。始原文化的特点铸就了日本民族性格的复杂化与多重性。正如文化代表着人们对自然环境和生存需要的适应一样,民族性格也代表着人们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对民族融合的认同,其形成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亦是文化作用的外化表现。  相似文献   

19.
生活在嫩江流域的达斡尔民族,是一个拥有悠久的民族历史、灿烂的民族文化、顽强的民族精神的民族,有着牢固的民族文化自信的根基。新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研究民族历史,弘扬民族精神,发展民族文化,开发文化旅游,促进文化交流等方式,以达斡尔民族的文化自信,促进民族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的国际关系中,公共外交已经成为塑造、传播国家形象,提升国家国际地位的重要手段。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以危机反应、"战略沟通"项目和文化外交为主要内容的符合中国实际的公共外交模式。相比较而言,公共外交的危机反应更多的是一种被动的应急策略,灾难外交是其主要形式;中国的"战略沟通"项目主要体现在"文化年(国家年)"项目的运作上,把关于中国的信息与中国文化有效的结合起来,有利于中国形象的展示;孔子学院是目前中国推行文化外交的主要方式,因其双向互动的特点更容易为他国的公众所接受,从而成为中国着力构建的公共外交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