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多校区办学条件下新校区管理模式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是高校多校区办学形成的背景,也是高校新校区形成的起因。文章阐释了新校区的涵义和新校区管理模式及其特点,进一步对多校区办学条件下新校区管理作了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2.
高校新校区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多校区办学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普遍模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如何实现新校区与老校区的统一、协调发展,作为全校管理工作之重的学生教育管理,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走 创新之路,探寻出适合新校区特点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实现新、老校区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规模、结构、质 量和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相似文献   

3.
高校新建校区易出现的学生到课率、课堂纪律、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学习氛围、学生文明程度明显不如老校区等学风问题。新校区在历史传统、校园文化的传承方面脱节;新校区软、硬件设施建设不配套或滞后,对学生教育和管理不到位;生源类别和专业不同,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不同是其发生的原因。建议高校建新校区要稳步进行,忌冒进,质量和速度两手抓;新校区基础设施、文化设施、教工宿舍要同步建设;在新校区开始办学的最初几年施行一校两制,大力加强新校区教学和学生管理管理工作;适当安排部分高年级学生搬入新校区,同时加强新老校区学生间的学习和交流,预防和克服高校新建校区易出现的不良学风问题。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新校区办学蔚为壮观。高校单独开发的新校区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校区的定位问题。新校区的明确定位,可为校区的发展确定方向,有助于形成校区内部群体的凝聚力,有利于充分发挥“一校多区”的整体优势,这是高校新校区办学定位的意义之所在。新校区的类型,具有按学科定位、按工作职能定位和混合定位三种情况,各有利弊,重要的是要有适当的应对之策,并科学合理地处理统一性与多样性、明确与准确这两种关系。  相似文献   

5.
高校新建校区易出现的不良学风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新建校区易出现的学生到课率、课堂纪律、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学习氛围、学生文明程度明显不如老校区等学风问题。新校区在历史传统、校园文化的传承方面脱节;新校区软、硬件设施建设不配套或滞后,对学生教育和管理不到位;生源类别和专业不同,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不同是其发生的原因。建议高校建新校区要稳步进行,忌冒进,“质量”和“速度”两手抓;新校区基础设施、文化设施、教工宿舍要同步建设;在新校区开始办学的最初几年施行“一校两制”,大力加强新校区教学和学生管理管理工作;适当安排部分高年级学生搬入新校区,同时加强新老校区学生间的学习和交流,预防和克服高校新建校区易出现的不良学风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的新校区建设力度空前。但随着现代化新校区的建立,经过文化历史积淀的老校区与现代感强烈的新校区在育人环境上出现了文化断层。作为文脉载体的校区育人空间发生了改变,大学的文脉也因此而断裂,具体表现为高校新旧校区育人环境出现感官落差,在空间规模增大的同时,其文化底蕴与办学精神在育人环境中的存在感逐步减弱。从园林景观角度提出“景观缝合”理念,以景观为媒介沟通新旧校区间文化与精神之桥梁,探讨高校独特文脉的园林景观式修复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浅论多校区办学条件下学生校园文化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形成高校合并的热潮,各高校在合并办学以后,形成了多校区办学的格局,有的大学不同的校区甚至位于不同的城市。有些高校因规模扩大建立了现代化的新校区,这就给校园文化的建设提出了新问题:如何整合不同的校园文化,从而形成大学生大体一致的人文素养?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合并高校、大学城建设为契机的高校调整,客观上形成了众多高校办学的多校区格局。综合分析国内外多校区大学办学模式下固定资产管理特点,提出多校区办学模式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目标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文章讨论了我国高校多校区办学的形成,以及因此产生的不同的管理模式,并结合广东工业大学东风路校区管理工作的实践,对目前国内多校区办学高校在校区管理模式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新时期扩展型高校新校区功能定位、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比较高校多校区不同功能定位的优缺点,探讨新时期高校多校区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以提高其管理效率和管理效益。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很多高校都在进行着一校多区的办学实践,民族地区的高校多校区办学就在这种背景下逐渐形成。多校区办学开拓了民族地区新的教育发展空间,弥补了教育资源的不足,增加了高校的竞争优势,解决了一些矛盾,但同时也存在着学科建设难度增大、办学管理水平不高、校园文化难以融合、师生之间沟通不足、办学管理成本增加等不容忽视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建立新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二是要选择适合多校区办学的管理模式;三是要建立理想的教学管理体系;四是要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五是要加强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高校多校区办学条件下教育教学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多校区办学现象产生和发展状况的分析,认为多校区办学受教育之外的因素影响较大,并未完全遵守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给高等教育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多校区办学模式给高校的学科生态和文化生态带来了不良影响;因一校多区导致老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互动减少,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校整体功能的发挥.呼吁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多校区办学背景下,高校学生的学业指导面临师资配置不合理、教学设施不统一、科研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多校区办学的人才培养。本文提出了解决多校区办学高校的学业指导路径,通过理清多校区办学问题、建立健全学业指导框架体系、细化学业指导工作实施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这一指导路径。通过这一指导体系,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适应不同阶段不同校区的专业学习,克服多校区办学带来的问题,确保这一政策的有效施行和可持续的高校教育。  相似文献   

14.
多校区办学是近十多年来我国高等学校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办学形式。如何在新校区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 ?成为摆在众多高校面前的一个课题。提高行政效率和员工积极性是管理的核心内容。扁平化组织结构和跨职能工作团队在提高行政效率和员工积极性方面具有独特作用。两者相结合 ,构筑新的管理模式 ,在大学新校区的管理实践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多校区办学这种大学形态的逐渐成熟,内蒙古地区的各大高校在这种办学模式下也面临着许多困境。如校区间信息不均衡,大学文化内涵弱化,文化个性难以展现,管理体制多元化,难以统一,很难统筹安排校区间各项工作等。同时对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还存在很多误区。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上存在偏差,思路不统一,文化创建思路狭窄,文化建设流于表面且老套,缺乏深度和创新。这对内蒙古地区高校的各项工作等提出了新的挑战。要实现各校区校园文化的创新,就需要进一步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和校园文化载体建设模式,消除校园文化的不均衡现象,增强认同感,推动校区间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相似文献   

16.
以重庆文理学院红河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为例,充分论述了在当前一部分高校拥有或正在兴建新校区的背景下,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崭新的时代内涵。在新校区的建设过程中,高校应努力从校园文化的结构即思想文化、制度文化、组织文化和物质文化等四个部分入手,向国际一流大学看齐,建成具有创造性与超前性、人文关怀性、社会开放性和注重教育质量等特征的新校区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多,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多校区学生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时期,立足于多校区学生教育管理的现状,从加强多校区学生教育管理的观念、体制、方式、资源入手,探索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多校区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是高等学校改革发展对学生教育管理提出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8.
高校多校区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新型组织形式.于此,分析我国高校多校区办学背景,论述多校区办学对大学校园文化影响及其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提出我们构建大学形象识别系统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高校新校区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原理。以长沙理工大学云塘校区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该新校区的建设进行了综合评价。该评价方法可广泛应用于高校新校区建设后评价。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许多高校强强联手,合并成综合性大学。紧接着1999年以后,高校大幅度扩招,由于原有校区难以满足扩招需要,大部分高校建设了新校区,由此形成了一校多区的办学格局。分校区管理是全新的概念,分校区办公室工作也没有现成答案。本文就如何做好高校分校区办公室工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