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关于对国家助学贷款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作为政府扶持教育的重要举措 ,已逐步深入人心 ,所起的积极作用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而政府、银行、高校、经济困难学生作为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主体 ,在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 ,相互之间对完善工作都有进一步的期待。政府作为制度的主要供给者 ,制订政策时应考虑全局性和配套措施的跟进 ;政府拥有意识形态和强制力等优势 ,应当成为诚信的表率。银行应该审慎认识国家助学贷款的潜在价值 ,不仅从社会价值上 ,而且从企业自身价值上。高校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者 ,应在贷前审核、信用教育、信用管理、贷后跟踪等方面做好协助工作。而经济困难学生在国家助学贷款中也应确立主体资格、养成良好信用意识。随着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深入开展 ,各项政策的完善 ,政府、银行、高校各方的共同努力 ,学生良好信用观念的建立 ,最终体现政府对受教育问题公平与效率的关怀  相似文献   

2.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是利用金融手段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举措,已惠及数百万贫困学子。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因受银行的盈利性、社会诚信环境所影响,助学贷款发放进展缓慢,始终没有对贫困学子彻底敞开大门。以此从助学贷款机制变迁层层剖析,提出只有提高诚信度,加快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改善信用环境,才能保证助学贷款最终得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当前的高校助学贷款制度存在着绩效低、成本大、制度设计不完善等问题。为了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本文依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道格拉斯·C·诺斯路径依赖相关理论,针对我国高校助学贷款中存在的问题,采用个案调查、模型预测等方法,通过对国家助学贷款进行环境分析,建立高校助学贷款目标体系的评估摸型,以及国家助学贷款的规划与实施控制办法一同时提出了助学贷款割度的路径选择:政府要对国家助学贷款进行制度基础建设;进一步完善助学贷款制度设计方案:积极推进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构建市场信用体系,以取代政府信用体系;尽快完善国家信用查询系统。  相似文献   

4.
国家助学贷款在几年的实施过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部分贷款学生的信用缺失,使得助学贷款的还贷率不高,导致了银行对助学贷款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阻碍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顺利开展。从国家助学贷款主要涉及和受益的四个方面(即政府、高校、银行和学生)入手,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助于提高国家助学贷款还贷率的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带有公益性、政策性的金融产品 ,理论上讲将使个人、学校、银行和国家共同受益。但由于受学生、学校、银行、产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贷款实际开展比较缓慢。为了进一步发展国家助学贷款 ,今后必须协调高校与银行、事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树立市场化信贷意识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建立信用保障和风险分担机制 ,以及推进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助学贷款新政策执行已陷入困境,其表现是:商业银行竞标积极性不高;政府与高校共建风险补偿基金困难重重;失信惩治条款乏力。造成其执行困难的缘由有:国家助学贷款商业性与政策性之间存在冲突;我国目前信用贷款的环境尚不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贷款回报率较低;对高校在国家助学贷款中所扮演的角色存在分歧。解决其执行困难的措施为:尽快建立较为完善的学生信用体系;采取可操作的“准”抵押方式;强化银行的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7.
高校助学贷款制度已经成为一个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广泛关注和重视的问题。我国高校助学贷款制度还存在着放贷面小,贷款来源和还款方式单一;银行最终承担风险,贷款拖欠率较高等问题。我国应借鉴美国提供灵活多样的还款方式和咨询服务,建立惩罚机制等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分别在政府、银行、高校等层面上来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完善我国助学贷款制度。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助学贷款工作已初见成效,但受社会信用体系缺失等因素影响,助学贷款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了制约助学贷款发展的瓶颈,提出只有依靠社会、银行、学校、学生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助学贷款这项“惠民”工程得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助学贷款政策历经多次变革形成目前以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主的助学贷款模式,这种变革离不开政府对助学贷款市场的干预。市场机制下,助学贷款经办银行和借款学生博弈中不可置信威胁的存在导致老机制助学贷款市场失灵。政府干预的作用是将银行信贷资金供给功能与信贷决策功能分离,并将信贷管理与决策交由县级资助中心员工负责,消除了银行拒贷威胁,市场失灵得以纠正,但借款学生道德风险仍是助学贷款政策顺利运行的重要隐患。  相似文献   

10.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家助学贷款在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中具有主体资助地位 ,但在实施的过程中 ,该项工作存在着不少问题 ,严重制约了其主体资助作用的充分发挥 ,找出这些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是解决好贫困生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较为系统的分析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从政府、学校、银行等角度提出了包括构建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和信用评估机制、加强信用教育、完善管理机制、采用属地贷款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助学工程”在高校已成为一个敏感话题 ,银行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但银行对学生的助学贷款却一直犹豫 ,根本原因在于对学生能否讲信用持怀疑态度 ,本文就大学生的信用道德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国家助学贷款试行两年多来 ,目前还贷状况令人担忧。本文针对国家助学贷款现状 ,分析其环境因素及影响因素 ,提出提高国家助学贷款偿还率途径 ,即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建立个人信用评估制度 ,不断完善配套的法律措施 ,保障国家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试从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大学生信用意识教育、加快建立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完善贷款工作的信用监督机制、形成信用还贷的固定对象和学生行为导向等方面 ,探讨如何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  相似文献   

14.
学生贷款证券化是贷款银行将学生贷款的债权出售给特殊目的载体(SPV),然后由SPV将学生贷款汇集成一个贷款组群,并通过结构性重组转变为可在金融市场上流通的证券,据以融资的过程。其交易架构包括资产池的构造、SPV的设立、信用增级以及风险控制等。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工具,其运营尚需政府的支持、相关法律和全国性的个人信用体系的配套以及相关中介机构的服务等。  相似文献   

15.
高校财务风险随着高校法人地位的取得、自主权的扩大、教育结构和规模的变化而产生的。目前构成高校财务风险的主要类型有:经营风险、债务风险、投资风险三种,应分别建立对应的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6.
生源地助学贷款存在着信息对称,在贫困生认定、信用约束、贷款回收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拓宽资助覆盖面,减轻贫困生的经济、精神负担;“绑定”贷款学生及其家长,信用约束、催还款等贷后管理得到改善;有利于高校回归本位,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优势。同时,也存在着贫困生认定依然模糊;贷款供给仍然不足,覆盖率十分有限;还款期限仍然偏短,个性化资助效果不彰;生源地“土政策”的掣肘,资助中心自身运作困难重重;贷款风险管理主体错位;金融生态不良,对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推进有诸多负面影响等劣势与威胁。面对各国政府对学生贷款等“民生问题”变得更加重视,学生贷款出现“国有化”趋势以及我国各种金融中介机构、信用体系建设等“市场基础设施”正逐步完善的机会与前景,作为主要承办行的国开行,今后在经营理念、运作模式、产品和管理等方面还要调动各方力量参与防范风险,建立三段信用联结的新模式,推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新产品。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推进,出现了部分学生拖欠还款的现象;针对学生贷款违约现象,有关高校为加强对贷款学生的教育管理,积极探索贷后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建立贷款学生诚信档案就是其中的一个具体措施。在分析诚信档案对贷款学生的记载、反馈和跟踪作用的基础上,阐述了诚信档案对国家助学贷款的开展起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中定性方法存在一些缺陷.在借鉴国内外个人信用评分指标构建经验的基础上,选取五大子目共19个指标形成个人信用评分指标体系,引入模糊一致判断矩阵,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从而构建了商业银行对个人住房贷款风险控制的定量模型.利用模型可以确定房贷申请者个人信用评分及等级,即按得分多少将房贷申请者个人信用划分为从AAA至C等七个不同的等级,商业银行则依据房贷申请者的信用评分等级给予不同的放款政策.  相似文献   

19.
"文化教育是第一消费力",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使学生学费和生活费由个人负担的比重越来越高。对于贫困的大学生及其家长而言,助学贷款是他们进行教育消费的保证。但由于个人信用制度的短缺,我国助学贷款的顺利发放还需要有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