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国社会转型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一些人产生了仇富心态.这种仇富心态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和排解,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危害社会安定,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要充分认识仇富心态的现实表现及影响,探寻消除仇富心态的方法,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一个安定的社会和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2.
撒娇这个词虽然是日语中特有的,但在人们心里有一个共通的事实,这个词对日本人来讲,是非常亲切的,而且在日本社会中,也容许这样的心理存在。换句话说,撒娇不仅是理解日本人精神构造的关键概念,也可以说是理解日本社会构造的关键概念。本研究从"撒娇"一词的相关词汇、撒娇与人际关系以及撒娇与日本人的心理等角度对该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并希望借此能更好地把握日本社会以及日本人的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社会心态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掌握大学生社会心态的波动规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哲学、文化、心理三个角度对社会心态的内涵进行解读,同时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大学生社会心态进行界定,并就大学生社会心态在转型期的表现形式——"两重性"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4.
弗洛姆从社会批判的角度,揭示"人的异化"的根源在于社会伦理道德体系中的问题。他认为以往社会都奉行的是权威主义伦理学。弗洛姆要求在人性的基础上建立一种人道主义伦理学。正确认识人性、人的本质,以便知道什么对人来说是善或不善,是他整个理论体系的前提与关键所在。而要正确认识人的本质,不能从"社会的人"出发,只能在无意识领域中去寻找,因为作为"社会的人"不是"普遍的人"、"完整的人"。由于这种"普遍的人"、"完整的人"只是弗洛姆从心理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假想的人,因此弗洛姆的人道主义伦理体系也难脱乌托邦的窠臼。  相似文献   

5.
在近年来不断爆发的杀富、杀官案中,仇富仇官心理有逐渐上升为潜意识反应的趋势。这是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不可忽视的心因性障碍,这种心因性障碍如果不能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引导将会引发难以估量的社会后果。通过分析仇富仇官心理的原因及表现,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法制、道德、政治基础建设性的看法,以期消弭不良心理和弱化不良影响,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病态社会心理,是指由社会病态文化所引起的不正常的心理活动,在现阶段主要有浮躁心理、冷漠心理、仇富心理、功利心理、逆反心理等。病态社会心理会导致人民内部矛盾激化、社会凝聚力降低,从而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应采取建立健全有效的心理疏导社会机制等措施控制病态社会心理的蔓延及影响,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病态社会心理,是指由社会病态文化所引起的不正常的心理活动,在现阶段主要有浮躁心理、冷漠心理、仇富心理、功利心理、逆反心理等。病态社会心理会导致人民内部矛盾激化、社会凝聚力降低,从而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应采取建立健全有效的心理疏导社会机制等措施控制病态社会心理的蔓延及影响,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仇富”这个词,再次密集地出现在媒体上,缘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迎生对“全国城市居民综合社会调查”结果的评论,李认为:目前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确实比较大,不利于社会健康发展;低收入阶层会产生“相对剥夺感”,心理失衡严重将导致仇富、报复社会等行为,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2月7日《新京报》)。  相似文献   

9.
《南都学坛》2013,(5):52-54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西部乡土小说创作中,作家更多关注乡村社会中邻里关系的书写:和睦互助和友爱谦让的传统邻里情怀;当代社会发展中邻里风情日趋淡化现象;乡邻间矛盾的激化,相互欺侮、因思想狭隘而产生嫉妒,导致人异化的仇富心理。作家从乡村社会生活的积淀中发掘人的伦理道德美,体现出西部作家文学创作的道德使命感,努力建构互尊相助、互敬互让的现代邻里伦理观。  相似文献   

10.
在嗓音训练中,对于歌唱时的口形该如何变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与见解。本文从歌唱机理的角度,阐述了歌唱时自然的"微笑"状态对提高声乐技巧的重要性,从歌唱心理层面论述了"微笑"歌唱的积极作用,并从声乐教学实践的角度总结了几条常用的练声曲,希冀对声乐教学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方学术界群体性事件心理研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研究集群事件心理的理论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大理论流派,即集群事件社会心理理论和集群事件群体心理理论。这两类理论尽管联系紧密,但研究的角度和侧重点明显不同。前者主要是从"社会"角度研究集群事件中的心理问题,而后者主要是从"群体"角度对集群事件中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针对国内一些学者运用该理论分析我国群体性事件时存在的缺陷,有必要将该理论与国内研究结合起来作些梳理和评析。  相似文献   

12.
汉语中数词"二""两"的用法相对于其他数字词表现出独特的词汇细化现象。本文拟从历时的角度借用语料库的实证语料来分析"二""两"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的语用变化,以及在新的网络语言时代下所呈现的新特征,并试图从社会和文化心理的角度对可能产生这种词汇细化现象和所呈现的新特征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根据对"5.12"汶川大地震期间的社会心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并基于以往有关重大灾难后民众的心理行为研究,文章提出:灾难性事件会激活"预埋"在我们的生理遗传结构、心理反应倾向以及社会文化传承中的一整套古老的应对模式,此模式经由当时所处的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的条件与规范的约束和修饰之后,表现为一系列极其复杂的社会态度与行为方式,而其核心则为灾难后心理行为上的原始化回归过程。文章从精神分析和进化心理学角度论述了心理行为上的原始化回归何以能够帮助人类适应灾难,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寻求更好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并将围绕灾难后心理行为原始化回归过程的短期与长期变化探讨和分析灾难后的心理行为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性善论"是孟子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孟子所谓的人性的善主要指人性的"四心",即四个"善端"。孟子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性善论"作了规定和论证,并指出了后天道德修养对保持人之善性的必要性;"性善论"思想中对人的社会属性、道德自觉性的重视等思想,为后世人们对此问题的认识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5.
蒙古族史诗《江格尔》中有众多意象,诸如英雄意象、女性意象、魔鬼意象、智者意象、精灵意象等。运用荣格的"原始意象"理论,从接受者的心理角度去分析这些原始意象正好反映了蒙古族祖先的心理历程的碎片,它们再也不是个人的,而是民族的。这就是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如此吸引人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6.
论大学生积极心理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个体积极心理是指人从积极、乐观的角度来反映、把握和体验社会生活,积极心理活动的价值在于积极心理对个人及群体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的满足。积极心理相对于个体、集体和社会三类主体而言,相应具有个体价值、集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三个方面。探讨积极心理的价值,对个体价值的实现、集体的团结、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体育学习是"社会情境"中的体育实践参与的社会转化过程。阳光体育应本着培养人的目的,从生命、生存和生活角度审视和重新整合现代体育、民族和民间体育,对学生开展系统的生命、生存和生活体育教育,以提升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活力、合力和张力,最终实现增强体质和获得体育自我意识和能力的目的。这一认识对厘清阳光体育的社会情境、目标、内涵、主体价值体系和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对当前体育教师"国培"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大学生社会化具有双重影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运行模式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大学生入学与就业方式等的变化,大学生社会化开始从单一的国家教化转变为国家教化、社会教化和个人内化三结合。顺应这种趋势和体现学生本位的思想,高校学生管理开始向民主型、法制型管理转变。现行《管理规定》客观上促进了大学生对主客体的认识,并从管理、被管理、权益和办学自主权等角度丰富了学生从"学校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基础角色意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社会化都是合理的、积极的,过度社会化也对学生成长不利。  相似文献   

19.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礼"包括礼心和礼行。按照心理学界公认的将心理三分的观点,"礼"的心理结构可划分为礼知、礼情、礼行为意向三个维度。其中礼知包括对"礼"的基本认知和对他人和自己的"礼"状况的认知;礼情包括积极的礼情和消极的礼情。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富人和一些主流知识分子及媒体都在喊中国人有强烈的仇富情结。但事实正如搜狐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张朝阳在一次福布斯论坛上发表演讲时所说的,中国人不仅不仇富而且很崇富,连做梦都想成为富人。中国人不仇富,而是仇恶、仇腐,但由于现阶段中国富人和恶人重叠率较高,所以一些人刻意模糊富和恶的界限,把所有的富人绑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