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是建立在韩礼德的“阶和范畴语法”之上的。通过对“翻译转换”理论的起源、实质及分类的介绍,旨在强调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转换的必要性。同时,在对源语和目标语语言结构差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若干汉英、英汉翻译的例证,主要从词类转换和单位转换这两个方面探讨转换理论运用于翻译实践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年代西方翻译学者从不同角度就“翻译等值”理论展开热烈讨论,英国著名翻译语言学家卡特福德提出著名“翻译转换”说,对等值理论作出杰出贡献。“翻译转换”说建立在韩礼德“阶和范畴语法”之上,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原语和译语语言结构上的差异进行了细致的描述。介绍卡氏“翻译转换”学说的来源与实质,探究其实践价值,同时指出因束缚于句子层面,“翻译转换”说存在缺陷,难以解决涉及语篇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3.
理想的例证翻译是既做到意义等值,又做到形式对应.但往往二者难以兼顾,因此例证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保证意义等值的前提下如何处理形式转换的问题.旨在寻求一种科学而系统的翻译理论来指导双语词典中的例证翻译.因为例证主要体现在句子、小句或词组层面,而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论是着眼于分析句子范围以内成分的语言学派翻译理论,这使得该理论与双语词典的例证翻译形成契合.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错位现象,并指出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转换的两个策略:即文化补偿和文化移植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翻译研究中,翻译补偿一直处于边缘地位。本文将从理论上对翻译补偿的定义及必要性作出具体的阐述,将翻译补偿的理论运用于具体的翻译文本,即研究鲁迅《呐喊》中的翻译补偿。该研究将从语言、文化、风格三方面探究《呐喊》英译本中翻译补偿是如何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商务翻译存在翻译损失和翻译补偿现象。翻译补偿有助于降低和修复翻译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损失,对最大化地再现原文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商务翻译求"信"至上的标准与全译求"化"的本质属性高度吻合,故在策略选择上宜以全译为先。此外,全译视域下的商务翻译补偿还横跨语言学层面和审美层面,涵盖了词汇、语法、语篇和审美要素等诸多维度。  相似文献   

7.
翻译理论的中心任务是研究由信息内容决定的语言形式在3个层次上的动态转换关系。在从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进行语际转换时,可采用契合式、并行式、冲突式和借代式。同时要注意语音与语义、概念与选词的关系及修辞“定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对比分析李白诗歌俄译的基础上,研究李白诗歌意象在翻译转换中所呈现出的民族文化心理、意象内涵、文化缺失。研究表明,采用加词、直译、加注等翻译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文化意象的缺失。  相似文献   

9.
诗歌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交流活动。意象是诗歌的要素之一,但由于不同文化在诗歌表现手法上不尽相同,因此在诗歌翻译过程中意象是否可以转换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通过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探讨,认为“形神兼备”是诗歌翻译的理想境界,但在诗歌的实际翻译过程中进行一定的变通与转换,也同样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前苏联和美国的一些学者认为,转换是翻译的实质,它作为翻译技巧的全部贯穿整个翻译过程;而转换法是宏观意义上的综合性翻译技巧。我们认为对翻译而言,原语和译语就是两种语码,翻译是不同语码的等值转换,而转换法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翻译技巧。文章就国内外学术界对翻译的实质及转换法概念加以探讨,并从汉维翻译理论和实践角度论述运用转换法这一翻译技巧的不同类型及其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1.
鲁文·兹瓦特“翻译转移”研究模式中的比较模式列出的三种翻译转移类型分别为调整、修改和转变。以丁尼生一短诗的三种汉译为案例,通过分析三种译文各自翻译转移的发生情况来比较三种译文,得出以下结论:鲁文·兹瓦特的比较模式充分顾及到了原文和译文在语义、文体、句法、语用等方面的客观综合比较,适用于译文对比评价,也能警醒译者准确把握文学翻译的主观创造性与客观忠实性之间的尺度。  相似文献   

12.
翻译涉及的两种语言反映了各自的现实世界与认知方式,原文读者和目标读者不同的认知方式和背景知识造成了可译性限度和目标读者的认知盲点,因此存在翻译补偿的客观必要性。译者应以对译文读者阅读译文时的认知状况作预测分析为基础,坚持相关补偿原则和一致补偿原则,对译文实施适度补偿,以有助于目标读者实现所期待的对译文的认知解读。通过分析英语专业学生在汉英翻译实践中应用翻译补偿的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对结构性补偿完成较好,文体修辞补偿一般,而由于受到百科知识面限制,概念性补偿做得很不理想。  相似文献   

13.
在认知语法框架下,以英语处所类动词与移位类动词为例,解释名词动用中产生选择性制约的原因,并从类型学的角度对研究结论加以佐证。文章认为,在名词动用时,被凸显的名词继续保留其名词性质,具有担当宾语的典型价值,它转化为动词的可能性因此受到限制。而不那么被凸显的名词更可能转化为动词。在致使-移动类事件中,受事的凸显度高于地点,因此表示地点的名词类转为动词,即处所类动词;在致使-领有类事件中,领有者的凸显度高于受事,因此指示受事的名词类转为动词,即移位类动词。名词动用的制约性最终是由主体对事件的认知模式与概念结构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胡适作为"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著作等身,其创作涉及多个文学领域,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而其翻译活动往往能辅助文学创作,因此要研究他的思想,分析他的翻译作品就十分必要。在众多翻译体裁中,诗歌翻译是他翻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胡适不同时期的诗歌翻译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他翻译诗歌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而对这种变化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利于从更广阔的角度了解其译学思想及其译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阐述了汉译法教学理念以及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探索。汉译法应当以发展学生法语表达能力作为教学理念。教学材料要务实,要让学生掌握和积累与社会发展有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课堂教学采取中外教师联手进行,实现中法教师互动,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即语法意识,惯用语意识、跨文化意识等。这门课程的关键是让学生感悟内化法语语言,深切了解法国文化,以提高法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指导,依据"三维转换"的观点,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探讨公示语翻译补偿中的语言补偿、文化补偿和交际补偿,可以弥补和减少公示语译文的语义、文化信息、交际意图及功能的损失。公示语的三维翻译补偿共同作用并服务于译文质量的提升以求实现最佳有效交际。  相似文献   

17.
衔接在英汉语篇翻译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衔接是构成语篇的重要条件.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衔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荚汉语篇衔接手段差异很大.在对比英汉衔接手段差异基础上,探讨了通过分析,对比,传达实现双语衔接手段的转换,从而更好地完成翻译任务.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十二支曲》以丰富的象征内涵、文化典故以及精致独特的诗歌语言和艺术形式取得了高超艺术成就,也就给翻译家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作为诗歌翻译的必要过程,译者的补偿与创造为读者尽可能地接近原作提供了可能。霍克斯和杨宪益夫妇均创造性地采取了文外直接补偿和文内间接补偿两种补偿方法,在弥补原文的损失、达成原著与译著的平衡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从异化翻译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出发,探索异化策略在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范围和优化方法。认为在现阶段的英汉互译中,语言层面以归化策略处理为宜,而文化层面则应用异化策略。进一步通过提出零补偿,文中补偿,注释补偿和转换补偿等各种异化补偿手段,构建了跨文化翻译的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