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夫之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法家代表人物,是一个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在封建社会后期,代表着进步的社会力量,向变种的孔学——程朱理学,展开了批判,在儒法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北宋以后,随着中国封建社会向后期过渡,反动的孔学逐步演变为一套极端唯心论的理学。理学的创始人是北宋时期顽固坚持反动立场,恶毒攻击王安石变法的程氏兄弟(程颢、程颐),而集其大成者则是那个口称“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的朱熹。在封建社会危机日趋严重的情况下,朱熹适应大地主阶级维护反动统治的需要,继承其祖师爷孔老二的天命论,并加以梳妆打扮,精雕细刻,建立一个庞大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朱熹讲理学玄而又  相似文献   

2.
朱熹的治道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最大的治道思想 ,其治道的主要内容有 :首先为了重整伦常 ,建构了符合时代要求的成德理论 ;其次他借鉴佛老 ,使其成德理论更加哲理化 ;再次 ,为了维护儒家的道统 ,朱熹对事功哲学予以了排斥。他通过这三点 ,把当时的社会价值内化到个体之中 ,因而构造了一个明晰的角色与地位系统 ,为当时的社会找到了一条长治久安之路。文章还对朱熹治道的负面影响作了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3.
朱熹的理学思想及评介张志强朱熹,字元晦,南宋徽州婺源人。他在程颢、程颐的唯心主义理学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庞大、严密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相应地,他本人也成为封建社会后期思想影响最为深远的哲学家,后人为纪念朱熹在思想上的贡献,谥其为“朱子”;又因朱熹...  相似文献   

4.
闽学的传播衍变及其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朱熹在福建建阳考亭所创立的闽学,亦称朱子学,是当时与濂、洛、关等并称的地域性学派之一。但是,由于它在创立时期形成的思想体系的理论价值和社会作用被封建统治者所认识,很快地由福建而全国。在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中起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徽州地区被誉为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典型标本。明清以降,徽州家族为强化宗族凝聚力、加强家族控制、整肃家族秩序,多以当时占思想主流的理学为核心,同时参照朱熹《家礼》,制定了既包含三纲五常思想,又具有本地"时俗"的家规。因此,在徽州宗族的诸多家规中,选取有代表性的进行解读,对于研究封建社会后期的正统思想——朱子之学,可以起到"窥一斑而见全豹"之作用。  相似文献   

6.
苏轼、朱熹文艺观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封建社会的转型期,苏轼以其自由不羁而又思无所依的文艺创作和生命实践,建立了自由文艺观;朱熹则从调整意识形态、再造封建秩序的历史要求出发,建立了理学文艺观。二者如双峰并峙,各领风骚。理清其深厚的内涵,对研究封建社会后期文艺有着正本清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君权制约问题与君主集权相伴而生。中国封建社会君权制约理论主要有两种:一是道德规劝,一是灾异谴告。朱熹"理欲二分"、"以理制欲"理论的主要目的是制约君权,这是朱熹在宋代君权进一步集中的社会背景下对传统"道德规劝"和"灾异谴告"君权制约理论的继承、综合与升华。  相似文献   

8.
朱熹对儒家教育传统的集大成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对儒家教育传统起着集大成作用。他的集大成作用主要表现在:论证了理学教育的理论基础;继承孟子以明人伦为主旨的教育目的论;构建“三纲五常”为“天理”的德育论;提出了格物穷理以致知的教学论思想;遍注群经,辑合并注解《四书》和北宋理学家著作,深刻影响我国南宋以后封建社会后期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正统法律思想实现了从儒学向理学的转变,这一转变有其深厚的社会历史原因,也符合思想史发展的内在逻辑.朱熹等理学家在其中所营造的"主题氛围"及其产生的"共识效应",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0.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江西诗学是宋代诗学的代表,方回是江西诗学的最后总结者.方回的诗学思想与其所接受的朱熹理学思想有密切的关系.他的学诗如学道的观点,格高之说的人格内涵,圆熟平淡之论与理学人生境界,以及其诗法理论的深层意蕴,都表明他的诗学理论与理学有深层的关联.通过对方回诗学的理学阐释,有助于我们认识理学与诗学的具体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宋明理学因为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成为官方哲学,统治时间达七百多年,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面对儒、释、道三家合流的冲击,为了恢复儒家作为合法地位,朱熹作为集大成者,建立以理为基础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对由程颐提出"理一分殊"思想,朱熹进行了系统论述,并使之成为程朱理学的一个核心观点。它的思想包含着动静观、格物致知论、心性理欲论三个方面,在此之中,朱熹哲学实际上成为封建皇权的精神象征,并包含很多唯心主义成分。  相似文献   

12.
哲学“不但表面上,而且骨子里都卷入了斗争的漩涡。”(马克思《摘自<德法年鉴>的书信·致卢格》)哲学斗争同政治斗争总是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的。各种哲学理论,无不表现着一定阶级的需要,维护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宋代朱熹的“理学”,就是适应后期封建社会的需要,维护封建等级制的反动哲学。一朱熹(公元一一三○~一二○○年),字元晦,号晦庵,安徽婺源人,出身于大官僚地主家庭。他通过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全部继承和发挥了二程的客观唯心主义。历史上所谓的程、朱“理学”,实际上最起作用的代表人物是朱熹。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  相似文献   

13.
朱熹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最有影响的地主阶级思想家。在他那“广大精微”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中,伦理思想占有极其重要的一席。大凡道德的起源,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原则规范,道德评价以及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等问题,都无所不及,确乎“上接孔孟、下轶周程”,集儒家伦理思想之大成。本文仅就他的修养论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4.
宋代的理学,发端于周敦颐和二程,完成于朱熹.在以朱熹为代表的庞大而精致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学体系中,“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以其方法论的作用,使其哲学体系得以完成。因为它具有极大的欺骗性而使这种哲学长期地成为后期封建社会的官方统治思想,并且在群众中有广泛影响。因此,要战胜朱熹的哲学(是战胜它,不是简单地抛弃它),就得从解剖他的“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入手。朱熹的“格物致知”说,直接导源于《礼记》中的《大学》一篇。《大学》中有这样两段:  相似文献   

15.
若欲明瞭我国封建社会的阶级结构及其演进脉胳,我们就无法避开历代史籍中既相因承袭又不断变化的各类户籍制度。北宋五等版簿因其恰恰处于我国封建社会前后期的转进之际而占据着一个独特的地位。作为我国后期封建社会第一个全国性的户籍令式,它带给我们关于封建后期经济关系和阶级结构的不少“信息”。这些“信息”因其本身之价值而使我们的探讨不仅饶有兴味,而且十分必要。本文拟就北宋五等版簿的形成时机、主要特征、户籍分类原则及其意义、影响等问题,试作一番粗略的考述与辨析,以就正于史学界的前辈、同人。  相似文献   

16.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其地位堪比孔子,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其思想体系包含广大,涉及众多范围,"存天理灭人欲"就是其代表思想之一。"存天理灭人欲"也是中国思想史上历来颇受争议的话题之一,众多的学者都是以负面的态度来给予"存天理灭人欲"评价,但仔细的琢磨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我们还是能发现也有其合理的成分。  相似文献   

17.
赣南名胜罗田岩,最有名气和最宝贵的,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留下的镌刻在摩崖之上的阴刻楷书"天子万年"四个字。而我却对南宋著名理学家、封建社会后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之一朱熹老夫子留下的手笔,并镌刻在罗田岩观音殿穹顶正壁上"居然仙境"四个字情有独钟。"居然仙境"四字,不仅结体饱满严谨,运笔灵动酣畅,而且是对罗田岩的风光和文化含量的高度概括与衷情感慨。  相似文献   

18.
作为宋代理学代表人物的朱熹,从培养儒家正统的封建社会所需人才出发,提出了一整套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他把读书(应当可以看作是语文教育)作为格物致知的主要途径,从自己的实践和前人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许多积极的因素值得我们重视与研究,尤其是其中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仍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思想史上,朱熹的人生境界理论曾有相当的影响。在其境界理论中,他所提倡的为仁由己乃是自律性的,而非他律的。这一自律精神贯穿在居敬穷理的功夫当中,经由居敬穷理就可以走入与理为一的圣人境界。但朱熹反对把这一境界神秘化。朱喜思想的意义在于他把人看成是有理性的对象性的存在,人就是在对象性的修养认知活动中转识成德,提升境界的  相似文献   

20.
立足于对人生境界的道德设计和理想追求,是先秦儒家人生哲学的核心。到了宋代,朱熹作为新儒学集大成者,在重建人的哲学中,系统阐述与发展了儒家的人生境界观和价值论,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德性人格学说。本文仅就朱熹的“心与理一”的人生境界观作一扼要论述。一“心与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