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以霍克斯译The Story of the Stone为例,运用定量的方法考察了文化因子在四个层次(表层物质文化、中层制度文化、深层心理文化和语言系统)的不同折射率,总结出他“表层文化遵从,深层文化更改”、“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策略。最后我们分析、评价了霍克斯的文化心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文化折射假设:“翻译过程中表层文化因子倾向稳定,深层文化因子倾向变化;主题文化因子倾向稳定,背景文化因子倾向变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文化学角度对老年文化予以界定,并将其置于社会文化变迁的动态环境中,研究其价值取向.从其深层结构的嬗变,提出老年文化由表层文化向深层结构拓展的构想,以期对诸多待论的老年文化问题从一个侧面作出初步解答。  相似文献   

3.
经济的全球化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将会导致深层文化的“多元化”和表层文化的“趋同化”的趋势。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深层文化多元性和表层文化趋同性的辩证统一,我们要在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努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使她更具有世界性。  相似文献   

4.
理性自觉的文化选择是文化进步过程中对过去、现在以及未来文化的认识、评判和扬弃过程。当代农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都市文化和西方文化、大众文化与高雅文化和先进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交织、交融甚至交锋而存在,为求得农村文化自身的和谐发展,应以强烈的主体意识和现代文化意识,对农村多元文化形态进行从表层到深层的自觉文化选择。文化和谐模式和文化自觉路向符合新农村和谐发展与新农民自由全面进步的客观要求及趋势。  相似文献   

5.
中原文化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文化由表层物质文化、中层制度文化和深层精神文化组成,其基本特征通过这三个层面表现出来,具体总结和分析这些特征是我们传承和创新中原文化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语:2006年11月24~26日在中山大学举办了“文化多元与当代世界”国际学术会议,本专栏选取了4篇与会论文。何星亮先生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探讨文明的互补性,从而说明文明的差异不是暴力和冲突的根源,而是互补和创新的基础。正确认识文明的差异,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相对性,增强文明的兼容性和互补性,减弱或消除排他性,使世界不同文明之间取长补短,和谐相处,是保障世界和平和保护文化多样性及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提。周大鸣的文章是以澳门为个案与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进行讨论。澳门是一个文化多元的移民城市,多元族群关系以交流、…  相似文献   

7.
文化社会学视野中的文化与多元文化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考察文化与多元文化互动,将有助于为人类社会的多样性文化找到一条"通向文化整合的道路",为人类社会的多样性文化赢得应有的尊严,为其共同繁荣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并开拓出一片肥沃的土壤.  相似文献   

8.
三峡文化是荆楚文化与巴人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并在三峡地带土著居民原始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多元的、具有自己个性特色的独特的文化形态。从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角度看,荆楚文化与三峡文化的开发具有突出的价值,值得深入研究,着力进行。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的角度看,文化单一性向多样性的转变,西方文化的强势渗透,后现代文化的传入与大众文化的勃兴,无疑是导致大学生价值失范的诱因.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应建立起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0.
欧洲多元文化主义的危机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的多样性曾经为美国所羡慕,在几十年前,多元文化主义曾是欧洲各国政府倡导的新兴事物,但突然间成为各派政治人物抨击的对象,而且民众性排斥外来移民事件层出不穷,多元文化主义一时间危机四伏,大有彻底失败之势。欧洲多元文化主义危机的实质是政党的政治需求与公众的经济需求相结合的结果。对多元文化主义的攻击,混淆了文化多样性已成为事实及欧洲各国实施的多元文化政策具有残缺性这两个事实,而共生互补基础上的多元文化主义才是解决欧洲社会民族问题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1.
由于中西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口译员来说,除了掌握译出语语言表层次的信息外,更要掌握译出语语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在口译过程中,若不恰当处理文化冲突,就会产生误解,导致交际中止。因此,口译员应不断扩大中西方文化的知识面,在实践中提高对中西方文化冲突的沟通和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史学界一直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因而把它纳入中国近代革命话语体系.而从清末各种类型的民族主义竞争与结果来看,五四时期各文化派别都试图完成清末民族主义未竞的民族文化的重构任务.而如何看待传统的中国文化,如何吸收西方文化,中西文化是否被解释为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各派别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文化自觉模式呈现出多元性、对立性、不耦合性,因而无法形成统一的民族主义话语,文化整合的任务依然是未竟事业.  相似文献   

13.
余秋雨自90年代以来不断关注着中国城市的文化发展状态,对城市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思索,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城市文化观。他在对城市文化考察的分析中得出了城市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结论,并提出了城市如何发展文化产业的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体现出对城市文化的产业化关怀。余秋雨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努力突破自己,从而使自己由大众学者转变为城市文化代言人。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诠释了“全球化”的概念,指出全球化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多领域,其中核心内容是文化。只有作为世界文化资源的各区域文化融合为一种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国际文化”或“世界文化”,才可以说进入真正意义的全球化。论述了全球化的文化转型和文化的多元化构建。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文化格局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出现了主流文化、知识分子文化、市场文化等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在各种文化的冲突中,凸现了传媒的发展与文化多元主义的冲突、强势文化与民族性的冲突、传统文化与当代精神的冲突、网络文化与传统媒体的冲突,也引申了文化领导权的重建问题。在这样的语境下,如何使中国的文化葆有自己传统的文化精神,并在与全球文化的对话中占有一席之地,是非常现实的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16.
谈中西文化差异对词汇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文化的载体.通过对比词汇在中、英两种语言文化背景下反映在涵义、日常生活、称呼、社交礼节、性别、感情色彩等方面的差异,探讨英语词汇教学中如何融文化知识于语文中,提高词汇教学的效率,达到词汇教学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进程加快和文化多元化发展加剧同时并举的时代背景下,人类普遍价值生成何以可能?我们认为,应该从人的感性存在本身出发来理解问题的实质,文化差异发展要求和普遍价值的生成要求都可以从人的现实存在中找到人性根基,文化的差异发展是基于人的群体性发展要求,普遍价值的生成则基于人的类性发展要求,两者都是人类生活中的应有之义,文化的差异化发展与普遍价值的生成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协同发展关系,文化差异背景下普遍价值的具体生成则要走超越传统、文化宽容、促进交往、民族化实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主体文化意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中国加入WTO,跨文化交际活动日益频繁,但跨文化交际的编码与解码过程、常规关系中差异性的克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无不受到主体文化的影响。因此,强化主体文化意识,对跨文化交际的成功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使不同文化价值观之间可能引发的冲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东方大国,中国要不要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如果要,怎么实现转换?在反省现代性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是仅仅担任批判者的角色,还是在批判的同时参与建构?如果说这些问题早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就已经存在的话,那么,在全球化背景下,这些问题则变成了再也不能绕开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混合家庭内的家庭成员来自不同民族,在共同的家庭生活中,不同民族的文化发生矛盾与冲突,通过双方不断的协调与适应,最终有助于形成一种独特的家庭混合文化,这种混合文化对多民族社会的文化交融起到有益的影响,也为不同民族的了解和往来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