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实质代表制与实际代表制——美国制宪时期的代表理念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质代表制和实际代表制是政治代表制的两种主要代表观.英国是近代代议制政府的首创者,但一直受到混合政体的影响,使得两种代表理念之间的冲突一直没有显现.直到美国革命的爆发,尤其是在美国制宪会议期间,实质代表制和实际代表制之间的冲突才得以凸显,成为各方最主要的争执点之一,并极大地形塑了美国共和代议制政府制度的设计与安排. 相似文献
2.
法国大革命不仅改变着反启蒙运动的成员构成,更重要的是,它对反启蒙话语产生了重要影响。将大革命视为启蒙运动的直接产物,是这一时期反启蒙话语最突出的特点。大革命出现的暴力与流血,也被认为源于启蒙运动的本质。这种话语的重构,将启蒙运动进一步极端化和简单化,并部分影响着关于启蒙运动的传统表象。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把自己青年时期对法国大革命的理想及其直接研究成果化作了理性的哲学体系,法国大革命与其政治哲学有着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我们要从黑格尔对法国大革命的完整评价、反思中,从其哲学体系的圆圈运动中,整体把握其政治哲学。从黑格尔的一系列著作中可以看出:理性的日出是黑格尔对法国大革命理性思考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4.
自愿与强制之间的抉择:适度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参与原则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愿参与容易引发农民的逆向选择,与低覆盖率有关,不利于稳定筹资机制。自愿参加原则和强制参加原则都不是政府在目前国情下的最优选择,在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广过程中应放弃自愿原则,代之以“适度强制”原则。 相似文献
5.
法国的调解(médiation):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解(médiation)是法国立法者振兴调解和发展ADR(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一项重要措施,其 特征是引入独立的第三人即民间调解员(médiateur),由他们为当事人提供一种帮助纠纷协商解决的有偿服务.该制度意味着法国调解发展的新开端,因为它改变了以往调解依赖无偿而取胜的经济特征,而是把调解产生的“灰色”结果特征推至首位.调解(médiation)在法国诉讼程序中的运用类似于中国的委托调解,但两者在性质上存在区别.法国的委托调解强调调解员的客观和中立,中国的委托调解制度则欠缺此特征,体现的是对法院的依附性.法国调解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对当事人合意的保护,他们唯恐产生强制调解,而这对于中国调解改革的中心即保护当事人的合意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旧制度下法国的捐官制是一个具有公共性与私人性两重特性的"正当合理"的卖官鬻爵系统。这个体系的缘起与成长轨迹几乎与法国绝对主义王权的发展同谐共振。王室发明捐官制的初衷在于经济上增加财政收入,政治上控制官员,以强健专制权力肌体,但运作过程中的实际效用往往相悖。作为王国既得利益者的捐官集团的所作所为在很大程度上危害并侵蚀了绝对王权,其主要表现在:经济上的盘剥以及官职的私有化所造成的捐官人集团的独立性,使官僚们对王室的忠诚大打折扣,与王室(权)之间的信任缺失;政治上捐官制撕裂了法国社会,不仅"捐官入贵"者与旧贵族之间的裂痕加大,还与普通平民互起冲突,阶层之间的矛盾损害了社会团结,进而伤害专制政体;另外,由于捐官职位大多在司法领域,损害了司法正义,引发司法腐败,这进一步削弱了国家的政治治理能力,继而损害王权专制权威。捐官集团与王室之间这种既是同盟者又是竞争者的微妙关系,使其成为一种难以消除的政治力量。改革捐官制是大革命的前导因素,也成了旧制度坍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自由与专政是法国革命的两个面向,法国革命的政治文化亦随之打上激进性的烙印,但在法国的政治理论脉络中,不乏有尝试在各个极端倾向之间寻求平衡点的思想传统:孟德斯鸠、贡斯当、斯塔尔夫人、托克维尔等堪称其代表,他们的共通之处在于探讨政治问题时都十分关注对社会维度的考量。在孟德斯鸠关于政体的性质与本原之间关系的讨论中,呈现出政制与民情间的互动模式;贡斯当承袭了孟德斯鸠古今社会形态差异的议题,以古今自由之变为视角,提出在一个幅员广阔、奉行人民主权原则的共和国中探讨现代自由内涵的问题;作为他的知己与战友,斯塔尔夫人努力探索构建一个能够保障现代人自由的共和政体:“制度的专政”;托克维尔则进一步从民情角度切入,努力探索完善民主社会并使共和制最终摆脱帝制幽灵的良方。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的西方美学中,法国美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柏格森、梅洛-庞蒂、萨特、列维-斯特劳斯、罗兰·巴特、杜夫海纳、加缪都是广具影响的美学家。新托马斯主义美学的主要代表马利坦(1882-1973年)和吉尔松(1884-1978年)都是法国人。但是,还很少有人把他们的美学思想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本文是南京东南大学艺术学系凌继尧教授在俄期间与俄罗斯科学院哲学所美学室主任多尔戈夫的谈话,谈话的内容是马利坦和吉尔松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以最高法院为代表,法国司法模式的显著特征是三段论式的简洁判决和近乎封闭式的诉讼程序。尽管该模式受到了比较法学家和法国国内一些学者的批评,法国司法在其本国社会的正当性却极少遭遇挑战。这种反常现象的原因在于:法国传统上形成了社会对三权分立与消极主义司法权的认知,同时依靠其程序安排、司法官僚体系和精英主义的职业选拔与评价机制获得民众信任,以超越消极司法的范围而履行其作为国家机关的政治和管理职责。这种司法正当性的二元化与美国司法模式形成鲜明对比,也给中国的司法改革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0.
《求是学刊》2019,(4):20-28
游叙弗伦困境本质上是行为标准的问题,即其到底内在于行为自身还是由外加于行为之上。康德之前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或者是超验论的,或者是经验论的,其所要求的行为不具有普遍必然性。前期康德的回答初具先验论色彩,他提出了三个原则:第一,行为必须是被理性强制的,因而是主动义务而非被动义务,前者受对他人的行动的约束,后者受他人的约束;第二,行为必须是自然的而非实定的,前者以行动本身为基础,后者以他人的任意为根据;第三,行为在道德上的完善是客观完善而非主观完善,前者在于与客观法则的一致,后者在于与准则的一致。这些原则说明康德立于行为自身探求行为正当的依据,冀以此保证行为的普遍必然性。这种探讨为先验伦理学的建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在法国最早形成以来,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并在理论和经验研究方面得到很大发展.国内的研究者似乎直到近期才开始对该理论加以关注.与已有研究不同的是,本文主要对调节学派的增长理论和模型进行介绍和分析性的评述. 相似文献
12.
治人与治法是中国古代探讨治国理政的重要命题.康雍乾时期,清帝对治人与治法多有提及,并体现在用人行政等方面.如何治人治官,是古代王朝用人行政的重要内容,尤其体现在官员的选任和考核方面.清帝在选拔、考核官员时,对官员操守、才具、政事、年力等方面提出要求,对官员的臣道做出价值观的界定,尤其对地方大吏选用属员做出要求,并对不同层级的官员制定相应的标准,分别管理.文官管理的实践,贯穿着清帝的治官理念,包括:事君以诚,君臣一体;以人事君,察吏安民;首倡官德,重视政绩;各司其职,上下相维.清帝的治官理念有其积极因素,这种理念是否能够贯彻并发挥作用,与清朝文官管理的实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我国药价虚高现象的三重因素分析——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与需求价格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药品价格虚高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看病贵、住房贵、上学贵已成为压在人们身上的新的"三座大山"。本文试从医患、药患和政府对药价的制定和监管三个方面的信息不对称,医患之间、医药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和药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三重因素来分析我国目前药价虚高的现象,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15.
多年来的民事审判实践证明,脱离基本司法国情而从抽象公平正义角度行使审判权,大多不能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有时甚至导致负面评价。在具体案件的审判中,如何理性地对待现实国情下的民众需求,依法妥当地作出裁判,从而提高司法公信力,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公司治理结构的合意与否受制度安排约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制度安排在哪些方面对公司治理产生约束的理论说明,必须联系公司治理结构与制度安排约束的关联来认识.从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角度来考察,公司内部制衡和外部约束的现实,主要涉及产权委托代理和市场契约联结等相关层面.在关注公司内部不同机构的职能及其相互关系的同时,注重对委托代理和契约联结的研究,可以在较宽广的层面上对公司治理结构作出一些实质性的解释.我国现阶段制度安排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约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体制转轨引起的,其特点有着一些值得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求是学刊》2018,(1)
在"强制阐释论"与"公共阐释论"之间存在着内在关联,这就是审美活动作为流畅的时间意识或时间视域。在这一前牵后挂、晕圈化的愉悦过程中,审美主体始终指向审美对象,且这一时间意识是由审美主体与特定的、高度固化而不可能进行化约、改易的构成艺术作品诸因素之间的空间性关系所奠基的。西方当代文论中的"强制阐释论"倾向就是以科学主义的无时间性、非时间性来僭越审美活动的时间性,取消了审美活动作为时间意识的流畅性及其空间构成的固化。就"公共阐释论"而言,不管是个体的还是群体性的针对文本的审美活动,都会呈显原发性的、前反思的、前理论的公共状态,而且这一公共状态的内在机制正是"同时性",也就是高度固化的、时间意识相位完全一致的审美活动作为域状时间在不同审美主体之上的演历,文本自身的意蕴与阐释活动自身的意义皆然,审美共同体的产生正是审美时间视域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18.
对于汉语史研究的对象、方法以及汉语史研究者而言,确有正统与非正统的学术理念的存在。这种理念存在于研究对象、思考方式与论证方法等几方面。分析其理念存在的成因主要是因为经学的昌盛、某种理论长期占有主导地位、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和制度以及文化和观念的影响。这种理念对汉语史和汉语语言学史的研究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重要的影响。对待这种事实的正确态度是兼容并收,取长补短,达到真正的学术繁荣。 相似文献
19.
在当下的大学教育中,人文教育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所以在现代散文教学中应该树立人文教育的理念,具体可从以下三点入手:一、培养“风云”之气。二、重视“情商”教育。三、追求智慧人生。努力将这三种理念灌注到课堂中,从而将学生培养为一个有知识、有能力同时又有感情、有修养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