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传记散文,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了,如《左传》、《国策》中都有一部分作品记录人物在社会上或政治场合中的言行。但是,正式以传记形式出现的,当首推汉代的《史记》。从司马迁开始就正式用“传记”这形式来为人作传,记载人物的生平事迹,刻划了不少生动的人物形象。此后,这种传记散文不断地发展着,到了唐代的柳宗元,又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出现。过去的传记,都是些对上层社会人物的歌功颂德之作。汉代司马迁在他的《史记·列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传记文学的杰出成就之一是它具有巨大的情感力量。司马迁写《史记》人物传记不只是纯客观地叙述传主的生平完事,而是让自己也进入角色,把自己对历史考察的认识,对历史人物的爱憎,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真挚情感凝注在作品中。读《史记》的人物传记,处处都可感到有司马迁这位抒情主人翁的存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深厚的感情。法国现代传记文学家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序言》中说:“《贝多芬传》绝非为了学术而写的。它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眼中的循吏是指那些能谨守法度,忠于职守,顺应自然,崇尚无为而治的官员。史公对于历史人物是否适用类传 有特殊要求,即该人物的主要事迹须符合类传人物所具有的共性。《史记》作循吏传不录本朝人物实属偶然,而非传统史家所谓 史公借写史以“刺汉”。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眼中的循吏是指那些能谨守法度,忠于职守,顺应自然,崇尚无为而治的官员。史公对于历史人物是否适用类传 有特殊要求,即该人物的主要事迹须符合类传人物所具有的共性。《史记》作循吏传不录本朝人物实属偶然,而非传统史家所谓 史公借写史以“刺汉”。  相似文献   

5.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自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列传”,是记叙一般人物的传记。列传有记一人的专传,有记数人的合传。《廉颇蔺相如列传》属于后一种。司马迁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着力叙写了廉颇和蔺相如两个人的生平事迹,也附带叙写了赵奢、赵括和李牧等人的事迹。课文节选的这  相似文献   

6.
在汉代,以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为代表的史传写作代表了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主流。东汉以后,独立于史传之外的人物传记写作又见繁荣,发展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类传记创作达到了鼎盛。《隋书经籍志》的作者将这一类传记“部而类之,名之曰杂传”;后人亦称之为杂体人物传记.魏晋南北朝杂传后世大量散佚,根据《隋志》史部杂传类所保留的部分魏晋杂传书目以  相似文献   

7.
在“论考之行事”中 ,司马迁以“六经”为依据 ,关注着历史风云。“六经”作为司马迁撰写《史记》的基本原则 ,与“原始察终 ,见盛观衰”有机结合 ,是司马迁把握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价值尺度。由于《史记》带有厚今薄古的倾向 ,因此 ,这一原则又贯穿于司马迁对秦汉之际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之中  相似文献   

8.
传记,古单称之为“传”,它是特指以记述人物生平事迹为中心的文章,所以又称人物传记。大凡写得比较成功的人物传记,又往往带有某些文学色彩,因而又称之为传记文学。传之名,渊源颇远,早在春秋之世,就屡屡出现。但那时所说的传,只用于解经,而不用于记人,它与后世所说的传或传记,是毫无共同之点的。以记述人物生平事迹为中心的人物传记,比较晚出。一般都认为始于汉司马迁的《史记》。但从司马迁创为列传后,传记在体制和形式上又有所发展。我国古代传记,大抵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史传,一是通行传记。这里所说的史传,有别于先秦解经的史传,而是专指史官所写,编入正史中的人物传记,凡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均属此类。所谓通行人物传记,是指一般文人士大夫所为,未载入史册的一般人物传记。通行传记,既包括别传,也包括自传。清姚鼐在《古文辞类纂序》里说:“传状类者,虽原于史氏,而义不同。刘先生(指刘大櫆)云:古之为达官贵人传者,史官职之。文士作传,凡为圬者(指韩愈的《圬者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述了众多历史人物,其中一部分是执法者,诸如相、理官、廷尉、中尉、太守、都尉等。在这些人的传记中,史迁记述了他们执法的事迹,表明了作者的评判,发表了深刻的见解。从这些传记,不难看出司马迁本人的法治思想。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与《春秋》以及《春秋》学之间的关系是《史记》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春秋》是司马迁撰写《史记》的文化范本,两者之间的关系集中在四个方面:其一,司马迁与《春秋》学的关系;其二,《史记》与“春秋三传”的关系;其三,孔子获麟一事对司马迁撰写《史记》有启示作用;其四,司马迁与“春秋笔法”的关系。上述四个方面拧结在一起,遂构成了司马迁与《春秋》以及《春秋》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对历史人物的思想风貌和性格特征进行描写、刻划,并非自《史记》始。在司马迁以前的先秦时代,《国语》、《左传》、《战国策》中已作过多方面的尝试,并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但这种尝试毕竟还带有片断和分散的特点,事中顺带地被描绘的。梁启超所说“藉史以传人”的特点,用来说明司马迁以前的人物描写,恐怕也正适合。有意识地为历史人物作传,重视在描述历史人物的活动中刻划他们的性格特征,将其面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是一位才识卓荦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在《史记》中充分运用文学描写方法表现历史人物,通过众多历史人物的活动形象地显现出历史面貌。《太史公自序》:“夫《春秋》,……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这虽是就春秋说的,实际也是他自己写作《史记》所遵循的准则。《史记》中的“本纪”、“世家”、“列传”,都是专写人物的。由于司马迁对人物的事迹作过多方面的了解、调查,又能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并于其中倾注着自己饱满的感情,因此在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采用人物统领事件的纪传体形式来叙述历史 ,将人物置于异常显著的位置。他不仅从历史的角度传叙历史人物 ,而且以思想家的睿智思考着历史人物之所以脱颖而出、名垂青史的原因。他的人才思想总体上具有开放性与进步性的特征 ,他考察历史人物注意到“势”的影响作用 ,他强调以“隐忍”和“发愤”应对人生苦难屈辱。他有关成材的真知灼见如吉光片羽般散见于《史记》 ,迄今仍有认识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通史巨著。宏篇巨制,博大精深。其中人物众多,传记故事一波三折,生动感人,对后世影响极深。那么作者是怎样评价、描写这些历史人物的呢?这就是贯穿于《史记》始终的思想道德观念。正如司马迁本人所说:“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到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有斯乎!意有斯乎!小子何敢让焉。”(《史记·太史公自序》)由此可见,司马迁的思想体系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的。但同时又吸收了道家思想来丰富、补充和发展了儒学道…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在其所著《史记》中对于一些历史人物,不仅写得栩栩如生,而且评得实事求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拙文就司马迁评历史人物的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一司马迁评历史人物,主要是在写生的前提下,以“太史公曰”或“寓论断于序事”的形式,着力于“亮相”,把历史人物的面目凸现出来,使人们知道这个历史人物在历史舞  相似文献   

16.
《史记》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传记文学巨著,具有伟大的史诗效果与独特的艺术魅力。《史记》作为文学传记的开山之作,在人物的刻画与个性塑造上特色显著,卓有成就;在史与诗的结合上,达到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在思想内涵与艺术手法上《史记》所创造并娴熟运用的简约叙事与白描手法,更显得别具一格。《史记》和司马迁永远都是中国传记写作者的精神守护神。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的传世之作《史记》是一部卓越的历史著作,但因为在具体的撰写过程中,司马迁能“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再现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因此,使得《史记》具有强烈的文学色彩,成为一部优秀的文学传记。本文试图从文学的角度,对《史记》人物形象的细节描写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一《史记》作者司马迁的生平司马迁,字子长,《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司马迁传》均无“字”,此始见扬雄《法言·寡见篇》及《君子篇》。今陕西韩城人,《自序》云:“迁生龙门。”《汉书·迁传·颜注》:“龙门山,其东则在今  相似文献   

19.
《史记》是一部融悲剧与喜剧艺术于一炉的伟大著作。《史记》所以蕴含丰富的喜剧美 ,与其所记载的历史时代的喜剧色彩有关 ,也与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内涵有关 ,还与司马迁本人的哲人气质和他所采用的“春秋笔法”有关。司马迁以幽默笔法塑造肯定性喜剧人物 ,记述了他们的风趣谈吐和诙谐故事 ,对“滑稽俳优”人物的描绘尤其精彩 ;他还用讽刺笔法塑造否定性喜剧人物 ,展示了一些贵族的丑恶面目。  相似文献   

20.
关于司马迁与《史记》的悲剧审美问题,在此之前有很多研究成果,但主要是从整体的文艺理论角度或者部分个案人物分析上出发,本文拟以《史记》中所记载的历史人物为对象,统计《史记》的悲剧人物数据比率,以此分析司马迁的悲剧精神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