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个别自治地方除外),与全国和发达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在拉大,这是发展中存在的一个实际情况.怎样加快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振兴繁荣的步伐,缓解与全国及发达地区之间差距逐步拉大的趋势,逐步赶上全国的平均水平,一直是少数民族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注重研究并致力解决的主题.笔者认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从横向比较看之所以举步艰难,关键是存在着十大级差和矛盾.而要解决这种级差和矛盾,就要为这些地区提供必要的政策.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取得较快的发展势头,但和东部地区比较起来,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后,这种差距不可避免地会日益扩大,如何看待这种差距的存在,西部地区应采取何种经济发展战略和在金融改革上如何适应西部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这是需要我们  相似文献   

3.
新疆与我国内地省区经济发展上差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静态的差距。由于地理、历史的先天的因素形成了天然的不可避免的差距的存在。新疆地处边疆,深居大陆内部中心,远离海洋,自然、社会封闭程度高,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色彩浓厚,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而在社会变革过程中,跨越了一些社会发展历史阶段,原有的基础设施落后,交通、通讯都不发达,信息不灵。产业结构方面,农牧业、原材料工业为主,加工工业所占比重不大,自然条件各方面与内地沿海地区相比,差了一大截子,这些造成了经济发展差距的存在。这种差距由于是地理、历史等物质条件所决定的,因此,这种差距是先天的,消灭这种差距是不现实的,但缩小经济发展的差距却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怎样认识公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 ,我国正处于收入分配到U型曲线的左弦 ,即收入差距扩大时期。经验分析表明 ,在人均收入达到 15 0 0美元之前 ,这种收入差距的扩大化趋势是难以改变的。目前我国人均国民收入才 80 0多美元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 ,我国国民个人收入差距还将进一步扩大 ,公平矛盾将会在相当一段时期内突出地存在。怎样认识公平并使国民树立正确的公平意识 ,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伦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并直接地影响着扶贫、社会保障制度、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的实施。一、什么是公平 ?公平是人类向往的目标 ,它具有不可抗拒的人性基础。由于经济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为指导 ,分析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表现及产生原因 ,认为尽管现阶段这种差距呈拉大趋势 ,但如果用国际流行的基尼系数来衡量 ,这种差距仍处于合理差距向过大差距的过渡之中 ,并没有出现两极分化 ,而且这是在居民总体收入水平提高基础上产生的贫富差距 ,是先富与后富的差别 ,是相对差距而不是绝对差距。对业已存在的贫富差距 ,我们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从现在起 ,就要采取正确的宏观调控和发展战略 ,不断调节和控制贫富差距 ,切实防止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6.
茂名目前的发展水平同我省的富裕地区相比,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还在不断扩大。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再次为我们提升茂名经济实力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7.
发展需求困境、社会阶层分化与收入差距的累积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区分了两种类型的收入差距--"外生因素决定的收入差距"和"内生因素决定的收入差距",并集中关注后者,亦即收入差距本身存在一种累积循环的内生机制,初始收入的不均等通过发展需求困境和社会阶层分化最终将导致收入差距的恶性循环.缩小这种内生的收入差距的长效机制在于通过政府提供机制化的社会服务来降低发展成本,使最广大社会群体都能公平享有发展需求和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不断强化,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持续扩大。采用1986-2010年数据对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及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经验分析发现,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显著地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正相关,两者基本上存在着双向Ganger因果关系。同时,地区间二元经济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二元经济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在西部地区要远远大于东、中部地区。因此,转换二元经济结构对于缩小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在西部地区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9.
导言     
本期《国际社会科学杂志》是卫生政策问题专号 ,着重探讨设计和评价卫生政策所面临的新问题 ,也可能涉及实施政策所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极其复杂 ,可以说没有人对怎样处理这些问题做好了准备。这些问题来自一个巨大差距 ,即过去20或30年医学科学所提供的和社会所能承担的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对每一个病人提供医学科学所拥有的一切资源”不再可能实现 ,对这一点人们的认识起初还是模模糊糊的 ,后来越发清楚了 :让某些病人得到治疗 ,而对另外一些病人只是开出简单廉价的处方 ,说几句安慰话草草打发。这种选择或者是由医生自己做出的…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产业结构的定量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目前江西经济正处于腾飞的阶段,但与周边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为有效地缩短这种差距,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的崛起,需要优化江西省的产业结构,实行具有江西特色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张双才  齐寅峰 《河北学刊》2001,21(4):114-117
在企业筹资活动中,负债筹资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在有限责任的负债筹资条件下,会激励股东采取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从而产生债务的代理成本。木文将分析因负债筹资所引发的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冲突,并探讨缓解和消除利益冲突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封建社会 ,“朕即国家”的观念在秦汉就已形成。诏令形同法令的共识自封建专制制度初建时就已产生。皇帝一言九鼎 ,从出言到形成诏令须经过一套规整的程序。其中制诏前得到可信的第一手资料是其关键 ,获取可靠信息的主渠道之一是臣僚们的奏章 ,故执掌制诏与呈奏职能的机构便一直成为中央辅助皇帝决策的机枢部门。诏令的概念在《唐大诏令集》的解释是“用皇帝口气发布的官文书”,就是说 ,皇帝的话一经以书面形式发布出来就变成了官方文件。历朝诏令虽名称不同、内容不同 ,但均“无非是指书面记载的皇帝的命令”1。对奏章的概念 ,刘勰在…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而科学技术既在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 ,又对人类发展有诸多的负面影响 ,人类应该在利用科学技术的同时 ,尽量避免其不利的一面 ,发展全新的科学技术以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哲学是不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学说这一问题,是我们与告别“知识论哲学”的所谓“实践哲学”争论的核心或焦点问题。依笔者看,哲学世界观的抽象性并不妨碍哲学是一门具有知识性和科学性的学科,同时,哲学的知识性和科学性也并不妨碍它作为哲学。现代西方哲学并没有真正搞清哲学和科学知识的关系,并没有真正同传统哲学划清界限。认识和实践、知和行,是不能彼此割裂分离的,哲学不能从只解释世界的片面性错误极端走向不要认识的片面性错误极端。  相似文献   

15.
主客统一与现象学的审美价值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金海 《阴山学刊》2003,16(2):13-18
现象学美学的审美价值观与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密切相关 ,意向性理论中的主客相关性特征和内在的主客二元分裂思维的残余决定了现象学美学审美价值观的基本理论品格 :它虽然强调审美价值在主客体的交流对话中产生 ,但是它并未真正实现主客体的统一 ,而始终在主体与客体之间摇摆。现象学美学的审美价值观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盖格尔的主观性审美价值观阶段、英伽登的客观化审美价值观阶段和杜夫海纳的形式上的主客统一的审美价值观阶段  相似文献   

16.
党群干群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一个永恒的主题。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深入研究党群干群关系 ,对于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目前党群干群关系总体上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应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以便对症下药 ,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寻找有力对策  相似文献   

17.
敬畏感是人们对某种力量既敬重又畏惧的情感。敬畏感与人所生存的文化背景有着直接的关联。生活在基督教文明中的西方人,其敬畏感来自上帝。深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人,其敬畏感则来自"天命"。而从深层心理来分析,人们真正敬畏的是人自己。不同的民族性格决定着对信仰对象拥有不同的敬畏感。西方人执着的民族性格和中国人爱"变通"的民族性格及其在敬畏感上的鲜明特点表现着各自的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18.
银行并购与银行业市场结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全球范围内的银行业市场结构变化进行综合考察,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改革方向,提出我国银行并购的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19.
王冬  李军松 《北方论丛》2011,(2):113-118
近代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导致了近代中国深刻的文化变迁。在此进程中,薛福成以"中西会通"作为处理中西关系的基本目标和价值判断,运用"体用"、"道器"、"新旧"等中国传统哲学范畴,确定了对待两者交融会通的基本准则,并以"西学中源"说与"西法为公共之理"说作为论证,主张在开放的心态中保持着本民族文化的独立自主,初步展示了中国近代文化发展中西交融会通的发展方向。这一努力是积极的,但也突出表现了近代新陈代谢的思想变迁中存在的"欲新还旧"的时代特点:以传统的文化架构容纳西学。这是时代造成的必然局限。  相似文献   

20.
群己关系是不同社会关系之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的核心关系,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中心问题。以马克思主义"自由人联合体"理论为指导,扬弃和超越先秦儒家注重中道、和谐的理论向度和思维方式,克服群己关系形上思考的二元对立,构建一种以人为本、中庸和谐、群己兼顾、共生共荣的群己关系和社会秩序,应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