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民族究竟形成于何时?学术界尚无定论,本文仅就马克思、恩格斯在民族问题上的论述提出一点看法.“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斯大林给民族下的这一定义,在理论界虽有异议,但绝大多数同志认为它高度地概括了民族共同体所必须具备的本质的、全部的特征,是我们识别一个民族共同体和其他人们共同体的唯一科学准绳.但就民族  相似文献   

2.
再论伊斯兰教与回回民族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与回回民族的关系问题,在我国研究回族史和伊斯兰教史的工作者中一直受到较大的注意。各种刊物上发表过很多论文,读了以后觉得颇有些与时贤不同的话想要说说。 一、关于回回民族的特征 有些研究者是根据斯大林论民族的四个特征来论证回回民族的:把大分散小聚居作为共同的地域特征;把汉语当作共同的语言特征,把农业经营和城市的小商小贩及手工业当作共同经济的特征,把伊斯兰教当作在表现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区别人类社会不同集团的重要特征之一。民族语言是构成民族共同体的主要特征。社会语言学认为,民族语言不仅仅是民族共同体内部的交际工具,更重要的是,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民族的其他特征,如共同的文化和共同的心理素质,住往要通过共同语言予以体现;只有语言,才能最直接地形成民族强大而持久的内聚力和排他力。因此语言不仅是被动的交际工具,它还积极参与民族的一切精神活动,是形成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只有具备这四个特征才称其为民族。但是民族同任何历史现象一样,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社会的发展必然影响民族的发展。现在,大部分民族的存在,虽然具备着这四个方面的特征,但是有相当一些民族已经不完全具备这些了。而是只具备其中的两三个或者一个。民族发展的趋势逐渐使一些特征消失。但是,这些民族并没有因为失去某些特征面消亡,或者被其他民族共同体所同化。相反,同其他民族(即具备有四方面特征的民  相似文献   

5.
斯大林给民族下的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共同的语言是民族主要特征之首,在多数情况下语言界限与民族界限是一致的,但也有一些例外。马学良,戴庆厦《语言和民族》一文中指出我国民族语言中的这种例外。  相似文献   

6.
多民族国家开展民族共同体构建是个系统性的工程,不同于原生性民族的自然演化,作为建构性民族,民族共同体(国族)的形成发展需要借助外界的干预.在开展民族共同体构建过程中,法国式的经验是通过开展文化整合,建立共同文化认同并使之成为全体国民的共同精神家园,以此推动民族共同体意识自发,从而为构建民族共同体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模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确定为新时代民族工作主线,如何“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就成为一个亟待回答的实践问题。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政治基础;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经济基础;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文化基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社会基础;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法律基础。只有坚持推动这五大基础路径,才能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坚实的支撑。  相似文献   

8.
中国编辑出版研究学术史简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的编辑出版学在历史渊源上,具有绵长的研究源流与强烈的学术化、体系化倾向.在研究的现实路径上,编辑出版学的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特征鲜明.编辑出版学的"科学共同体"具有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什么叫词义的外部求证?我认为,联系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来考察词义,就叫词义的外部求证。 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是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又特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一个民族,总有其自身的形成、发展过程,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也就是这个民族形成及发展过程的伴生物。在民族这个共同体中,语言成为不可缺少的成分。由于语言  相似文献   

10.
一 关于民族的特征和民族的定义,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和《民族问题和列宁主义(答梅什柯夫、柯瓦里楚克及其他同志)》中作过基本相同的表述,即“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从提出迄今已经七十多年。七十多年来,尽管中外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学者不断有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甚至不少人提出  相似文献   

11.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的基本特征中包括着民族语言文字。民族语言文字是祖辈经过数年的总结创造的,它也代表者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征,也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现今的很多蒙古人已经不会说蒙语,也淡忘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本文通过现在占多数的城市蒙古族为例,研究民族语言文字运用较少的情况,从而警示传承民族语言文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是中国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不断的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的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伴随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而逐渐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团结之根本,是民族复兴的时代要求,更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现实驱动力。以中华民族发展的纵向脉络来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基础,以政治基础、经济基础、文化基础及社会心理基础来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基础,并从现实出发来探讨其行动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中华民族从"自在"到"自觉"的发展历程基础上,提出民族"自为"的发展阶段,其特征为现阶段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共知共觉基础上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3.
社会政策不仅旨在追求公正、福利等特定的社会目标,而且具有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功能。民族共同体不仅是一个政治法律共同体,也是一个伦理共同体,而社会政策也有鲜明的伦理属性,且二者具有伦理同构性,这决定了通过社会政策建设民族共同体的可能性。民族共同体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过程,而社会政策同样具有长期性、持续性、日常性的特点,这决定了通过社会政策进行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要性。社会政策通过制度化个体之间互助的伦理关系、强化民族共同体的伦理内涵、重申并落实共同的价值观而建设民族共同体,这揭示了社会政策路径下建设民族共同体的可行性。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突出强调的背景下,通过论证社会政策具有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功能,给中国社会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带来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国人民基于共同的身份认同、共同的历史记忆、共同的文明根脉、共同的价值追求等形成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从传统的自在民族到现代的自觉民族、从独立自主的民族国家走向民族复兴的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文明共同体,其内核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和平包容的文明传统流传至今,推动着中国和平崛起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价值共同体,凝结着民族成员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依归,建设好多民族融合的共同家园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和期待。  相似文献   

15.
欧洲近代民族主义的几种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近代民族主义的几种类型王勤榕什么是民族主义?弄清这个问题之前,先要对“民族”一词加以定义。一般说来,“民族”指的是具有共同地域、共同语言文化、共同心理素质、共同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人群,或曰社会共同体。其成员要对这个“群”或曰“共同体”怀有认同感...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诗歌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族身份、语言、题材则是界定少数民族诗歌本体属性的三项基本要素。20世纪50年代以来,少数民族诗歌本体属性的确立经历了学界复杂的论争与阐释过程。在民族身份、语言、题材的限定之下,无论是少数民族人民集体或个人创作的口头诗歌,还是书面诗歌,它们都具有明显的民族和地方文化共同体的书写和阐释特征。近代以来"民族"被赋予了政治共同体的内涵与意义,少数民族诗歌创作也在原来传统的血缘、地缘及精神共同体价值的基础上,产生了具有近代政治共同体特征的中华文化共同体、"民族-国家"共同体及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等价值,并生成了少数民族诗歌凝聚、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文化类型学的视角,将民族分类为原生型民族、融合型民族、衍生型民族、复合型民族、集合型民族。就其特征而言,中华民族属于典型的复合型民族,具有双层结构,同时又是文化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有力地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统一与稳定,推动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8.
[提要]共同体是由具有共同性的一群人构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的提出,表明了对中华民族共同性的需求和强调。贵州省乔央村的5个民族村民存在超越民族身份差异的同姓不婚习俗、超越民族文化差异的土地信仰文化、超越民族社会边界的村寨互惠秩序、超越民族利益的村落共同利益,不同民族村民具有的共同性促进了村落共同体的生成与维系。西南民族地区多民族杂居村寨分布具有普遍性,多民族村民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后形成了若干超越民族差异的共同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微观层面的多民族杂居村寨村落共同体的生成与维系,可以成为宏观层面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现代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发展源流、根本遵循、生成方式和目标导向等方面具有高度契合性。在此基础上,二者构成双向互动的关系: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发展基础、提升推进力度和提增工作效果,彰显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助推功效和独特优势;另一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集合了以物质性聚能和精神性聚能的结合为形态、以内在稳定性与外在辐射性的统一为特征、以共同目标引领与理想信念指引的兼顾为路径的支撑。二者契合互动、同向同行,共同推进中华民族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0.
关于什么是民族,和民族形成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第一个作过专门论述的是斯大林同志。他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殖民地问题》一书中指出:“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以四个基本特征为基础而产生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这四个基本特征就是;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和表现在民族文化共同特点中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就是说,只有同时具备这四个必要的特征,才能成为一个民族。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