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个多世纪以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为着反帝反封建的共同目标,实行了第一次合作。这次合作,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展示了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五十多年来,尽管历史的长河,变化万千。然而,多少炎黄子孙,对于现代中国这一光辉历史篇章,仍然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今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不但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先驱者,毕生为中国的独立、统一、民主和富强而奋斗。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的活动开拓了一个新阶段:提出了具有比较完全意义的革命政纲.,领导人民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国。当中国革命历程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孙中山接受了中国无产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和国际无产阶级的帮助,使自己的理论和实践获得深刻的变化,促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推动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二十年代实现的国民党和共产党的第一次合作,是我国民主革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推动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走上高涨,它开拓了各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反对共同敌人的新道路,它的经验教训直到今天还是值得我们借鉴。作为国民党领袖孙中山的主要助手廖仲恺,在国共合作形成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探索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廖仲恺的思想发展和革命活动,对于中国民主革命历史以及廖仲恺的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策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建立了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两件大事。今天,在纪念我们党“一大”七十周年之际,探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策略的形成和对国民党一大的影响,是很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中国革命史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国共两党由合作走向破裂,其主要原因是国民党内的右派刻意造成的,国民党右派利用孙中山理论体系中的缺陷蓄意歪曲放大制造反共理论依据,借用国民党"以党治国"政治体制排斥中共和国民党中右派势力逐步集聚形成反共强势等等原因才是导致合作破裂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共产国际与第一次国共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一九四三年五月二十六日作出的《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中指出:“共产国际用了一切可能的力量,在一九二四年,当孙中山先生在世时,帮助了国共合作的形成,随后又帮助了北伐战争的胜利。”本文试图就共产国际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过程中的历史作用问题,作一点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的先驱.在旧民主主义时期领导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革命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国共合作,建立了广泛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直接造成了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的高潮.  相似文献   

8.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反帝反封建的共同目标,建立了第一次合作关系,促进了1924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的迅猛发展,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政治活动家、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的谭平山,为推动、巩固、发展国共合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一中国国民党的改组过程,也就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谭平山起了很大作用,成为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关于“民主的联合  相似文献   

9.
一九二四年一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帮助下,于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把国民党改组为几个阶级的革命联盟。这次大会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大大加速了国内形势的发展,迎来了大革命的高潮,在我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 廖仲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民主主义斗士、“无产阶级的好朋友”。他自1903年认识孙中山、1905年加入同盟会以来,毕生追随孙中山,为拯救中国、振兴中华而奋斗,特别是晚年全力协助孙中山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迎来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高潮,为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国共合作历史经验温波1937年,为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国共两党又走到了一起,实行第二次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其本身历史来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第一、在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下,两党求大同、...  相似文献   

12.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初期的联俄联共、创办黄埔军校和镇压广州商团叛乱的过程中,廖仲恺是孙中山先生至关重要的支持者。对他的表现,论者此前虽有谈及,但尚嫌不足。本文拟就此作些探讨。一联俄联共是孙中山的重大决策。当他征求经常参与重要决策的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等...  相似文献   

13.
1924年至1927年大革命时期的国共合作,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采取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即党内合怍的形式。这种形式有利于共产党对国民党施加政治影响,有利于扩大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力量,有利于从组织上保证共产党对民主革命的部分领导权。但是,这种形式也有不利的一方面,就是容易模糊阶级界限,容易淹没无产阶级的部分领导权和共产党的政治威望。正是因为存在着有利和不利这两个方面,所以在国共合作中,就有一个采取什么策略以保持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和争夺革命领导权的问题。下面,我们想对当时共产国际及其代表所采取的一些策略,以及它们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反抗外来侵略的空前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场反侵略战争,是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进行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外御其侮的壮举,是炎黄子孙强大凝聚力的又一次生动体现,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本文的任务,就是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原因、过程及其特点,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5.
论第二次国共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国共合作以酝酿时间长、过程艰难曲折而闻名于世,其原因在于国共两党各自政治成熟和彼此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第二次国共合作是一次成熟、成功的合作,不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而且两党都从合作中获得了巨大回报。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成功源于两党都能以民族大义为重,正确处理了两党关系。总结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经验,有利于思考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曾有过两次国共合作:一九二四年到一九二七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震撼了帝国主义在华的殖民统治,荡平了北洋军阀的顽劣势力,赢得了北伐战争的辉煌胜利;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五年的第二次国共合作,动员了亿万人民投入民族解放战争的革命洪流,历经八年的英勇战斗,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两次国共合作,虽经纬万端,但终于坚持了反帝的共同战斗,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自由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倡导之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广东临时革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保护华侨利益的法律、规定。这些法律法规对于调动海外华侨的爱国、爱乡热情,加强广东革命政府的力量,支援北伐战争,促进北伐战争的胜利无不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时代条件的限制,迄今,这部分的文献材  相似文献   

18.
黄埔军校是我国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创办的军事政治学校。一九二四年六月十六日,正式诞生在四面环水、形势险要、向称军事要塞的黄埔长洲。它是顺应革命形势发展的时代产物,国共合作与黄埔军校是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国共合作为黄埔军校的诞生创造了优越的发展条件;黄埔军校也为国共合作的成果增添了异彩。正是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才使黄埔军校开出绚丽的革命之花。载誉中华,驰名世界。如果说军校曾享有“国民革命中心”的称号,是反映了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的历史作用,那么,“东方红军”的称号,就无可否认是中国共产党在军校的历史功勋,因此,它在我国现代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列宁曾经指出:“在东方那些人口无比众多、社会情况无比复杂的国家里,今后的革命无疑会比俄国的革命带有更多的特色。”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就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特色。这次国共合作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发展,掀起了工农运动的高潮,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在第一次国共合作这个重大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从“一大”开始到“三大”为止,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讨论,经历了从“一大”时排斥任何其他党派,到“二大”时主张搞“民主联合战线”,再到杭州会议后有少数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最后发展为党的“三大”决定全体  相似文献   

20.
共产国际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所起到的帮助和推动作用是不可抹煞的。但它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问题上也存在着某些指导思想上的失误。采用机械的方法,把中共所领导的民众运动和国民党所领导的军事斗争凑合在一起,并视之为合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其最大失误之一。本文仅此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