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藏古代《十六法典》的内容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是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也是阶级社会特有的一种产物。西藏解放前的法典,除沿用了吐蕃王朝的王法和佛教的教法外,还参用了元朝的法律规范以及明清时期制定的法律。旧西藏不同历史时期计有数十种法典。例如吐  相似文献   

2.
在吐蕃王朝史的研究中,对其经济制度的分析和认识所占有的重要地位,早已为研究者所重视。经济制度除了反映和决定当时的社会性质外,还对吐蕃王朝的政治、行政、法律、宗教、军事等方面有直接的影响和制约,因此研究吐蕃王朝政治、行政、法律、宗教、军事者,都不能不注意其经济制度。五十年代以来,不少学者从认识吐蕃王  相似文献   

3.
才让太 《中国藏学》2006,(2):237-244
本文充分利用苯教文献阐述了苯教传入吐蕃及其与佛教的关系,提出了印度佛教试图传入吐蕃的时间并非像佛教文献所说的那样是拉脱脱日时期,而是桑赤赞普时间,将佛教始传吐蕃的时间向前推进了几百年。提出了佛教的传入并非仅仅因为是统治阶级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当时吐蕃王朝走出雅隆河谷,统一青藏高原的社会发展决定了需要一个视野更开阔的意识形态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种历史类型法律的制定,都是在一定的原则指导下进行的。只不过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的法律,由于立法者所代表的阶级意志和利益不同,它们的指导原则也就有所不同罢了。 法律制定的原则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鲜明体现,是其法律意识和立法意图的概括。一个法律,只有以正确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立法原则作指导来制定,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吐蕃法律的渊源、形式和立法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峰 《中国藏学》2007,(1):31-37
本文深入研究了吐蕃法律的渊源、形式和立法原则,认为吐蕃法律有比较系统的立法原则,吐蕃法律的形成主要受到历史传统、佛教文化和外民族文化的影响,吐蕃法律的形式主要是正规法律文件,赞普诏令、大臣政令等也具有法律效力,其形成一般经过起草、讨论、盖印、颁布等程序。  相似文献   

6.
吐蕃法律的文化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蕃时期是藏民族发展史中重要的历史阶段。吐蕃的法律文化渊源深远。它既源于吐蕃本土习惯和苯教文化 ,也受到中原佛、道、儒文化和印度法文化的影响。研究吐蕃法律文化的渊源和特点 ,是考察藏族法律文化嬗变历史规律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陈晓伟 《中国藏学》2016,(3):149-157
"行国政治"是草原民族政治文化的一大特色,最高首领及其宫帐的居止之所,亦即国家阙廷之所在,也就是举国的政治中心。文章利用唐代汉文文献、古藏文文献"大事纪年"及相关史料分析吐蕃政权的性质问题,进而论证"行国政治"之成立,具体表现为吐蕃社会"逐水草无常所",政府官员扈从赞普及其大拂庐,组成一个移动迁徙的中央政府,常年在夏季草场和冬季草场之间迁徙游牧。  相似文献   

8.
唐史载,吐蕃人"好咒誓".本文依据敦煌藏文写本,结合同时期的碑刻文献,归纳出吐蕃文献中不同等级之间盟誓时所用的9个盟誓语词,并探讨了盟誓中的告身继承、官职继承、财产继承、处罪一人、维护王权、维护神权及盟誓制度演化的形式——集会议盟等所反映吐蕃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丧葬、宗教诸多方面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7—8世纪,来自吐蕃周边的文化传入吐蕃,与本土的苯教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并在同吐蕃统治阶级的相互制衡中此起彼伏地发展。正是在这种历史场域中,毗卢遮那和大圆满法应运而生。文章试图跳出大圆满法思想本身,将其置于宏观的历史叙事和多元的视阈中,深入解析毗卢遮那的人生经历与大圆满法形成历史的相互联系,从而勾勒出8世纪藏传佛教的形成过程中多种文化传统的博弈和交流的历史轮廓,并为藏传佛教的本土化和中国佛教历史的整体性研究提供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分析研究了吐蕃法律的基本内容,勾勒出藏族早期的法律雏形。  相似文献   

11.
敦煌出土唐代吐蕃时期的买卖契约中,仅有3件土地买卖契约。尽管此类契约数量有限,但其意思表述清晰,程式条款完整,为探究吐蕃土地买卖法律制度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结合唐律对这3件契约作较为全面的解读后发现,吐蕃占据敦煌后,实行突田制,其下不仅存在着土地买卖之情形,且其法律规制仍沿用唐律。由此看来,"吐蕃的旗号,唐人的制度"延及土地买卖情形中仍是如此。  相似文献   

12.
吐蕃统治河陇时期司法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离 《中国藏学》2006,(1):25-33
本文运用敦煌、吐鲁番等地所发现的汉藏文献和汉藏传世史籍的有关记载,对吐蕃统治河陇时期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探讨,认为吐蕃统治河陇时期的司法制度既继承和发展了本民族法律传统,又对唐朝司法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模仿与借鉴,对后世河西归义军政权和藏族社会的司法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盟誓文诰:吐蕃时期一种特殊的历史文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林 《中国藏学》2002,(2):47-57
盟誓文诰在吐蕃王朝时期被视为极重要的王室档案,有关这类文书在当时就已形成专门的文献学分类和管理体系。本文对于盟誓文诰的产生基础,吐蕃时代有关文献学的知识体系以及盟誓文诰的性质、书写程式和其所具有的史学史意义、价值等方面加以分析与探讨,认为盟誓文浩这种文本在吐蕃历史学家的眼中,不仅被当作一般的文书档案,而且还被视为系统性的历史著作。通过对盟誓文诰的研究,可以揭示长期不为人所知的吐蕃史学与文献学的独有的分类体系以及相应的史学观念。  相似文献   

14.
吐蕃时期赞普的婚姻与继承——吐蕃史读书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关于吐蕃时期的文献资料相对较少,因此造成在吐蕃史研究中对于一些问题不能深入进行具体的研究。比如宗法制是否存在,或者宗法制表现形态如何等。笔者以为,吐蕃时期是存在宗法制的。宗法制是古代社会一种重要的制度,其实质是统治阶级中的家族内部为解决财产和权力分配的一种制度,它最核心的内容在祖先祭祀制和王位继承制方面(两者是密切关联的)。尽管反映这方面的文字与实物确实很少,但我们仍然能从文献记载窥略到吐蕃宗法制的历史内容,最典型的就是赞普的王位继承了。继承制源于原始氏族社会,它的演变与人类婚姻形态的演变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5.
在人地关系和民族文化认同危机的背景下,青海省都兰吐蕃墓葬群面临的盗掘现象十分严重,虽然省文物和公安部门也多次采取措施严厉打击盗墓活动,并于2005年成立了吐蕃文化保护中心,但由于人们的法律意识淡薄,相关法律不完善,加之资金等种种原因,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我们应当充分认识我省都兰吐蕃墓葬群的文化价值,完善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健全法律保护体系,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及科学研究,做好对我省都兰吐蕃墓葬群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6.
吐蕃斥候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吐蕃的军事力量中,有一支长期以来被诸多研究学者所忽视的力量,那就是吐蕃的斥候.吐蕃斥候为吐蕃政权的崛起,为吐蕃军事所取得的辉煌战绩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迄今为止,由于史料的缺乏,学术界对吐蕃斥候的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本文根据一些零散的古藏文资料对斥候作一初步的考证,希望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说起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个问题,最好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历史。西藏历史上有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叫松赞干布。公元七世纪,他统一了西藏各部落,建立起历史上著名的吐蕃王朝,创造文字,制定法律,发展经济,吐蕃强盛一时。从此,西藏民族开始走向文明社会。松赞干布实行睦邻政策,先向西邻尼婆罗(尼泊尔)迎娶墀尊公主为妻;后向东邻唐王朝求娶文成公主为妻。两位公主,特别是文成公主带来中原文化,给西藏社会发展以重大影响。吐蕃王朝崩溃后,形  相似文献   

18.
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人与人之间就产生了森严的等级差别,有了高低贵贱之分,于是又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旨在维系等级差别,明辨高低贵贱的章法和制度。吐蕃施行的告身制度就是这样性质的制度。告身制度是吐蕃时期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是吐蕃  相似文献   

19.
民族乡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具有比较特殊的地位,在国家机构组织制度中具有比较特殊的性质。民族乡的这种特殊地位和特殊性质,是源于我国民族构成的特殊情况,并由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决定。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民族乡是相当于乡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的行政区域,是我国相当于乡一级的国家基层政权组织形式。为进一步发挥民族乡在加强民族团结、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应当正确认识民族乡的性质和法律地位,进而制定民族乡法,以确保民族乡…  相似文献   

20.
党项是一个多种族的部落集合体。七至九世纪,随着吐蕃的兴盛与衰落,吐蕃与党项之间发生了密切关系,这表现在吐蕃与被征服地区党项各部的关系、吐蕃与内迁党项部落关系等方面。九世纪中叶,吐蕃政权瓦解之后,其所统治的种族部落及吐蕃本身的许多部落最后溶于党项这个多种族部落集合体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