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西族祭天仪式的功能和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祭天"是东巴教最大的仪式和纳西族最隆重的节日.丰富的东巴经典籍和民族志资料证明,祭天是纳西人族群认同和社会群体认同的标志,是天地崇拜和祖先崇拜整合而成的一个祭仪,它体现了纳西人重母系祖先的古代文化特点及其与分布在"藏彝走廊"的藏缅语族诸多民族"贵妇人,党母族"古风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有关萨满信仰中哈萨克的祭天仪式、裕固的祭天仪式、达斡尔沃其贝节中的祭天仪式、维吾尔阔克麦西来甫中的祭天仪式试作对比分析。无论是游牧民族还是农耕民族最初的崇拜都是从天开始,开辟了和"神"对话和沟通的路径,并成为仪式和记忆,在几千年中被忠实地以活态的形式和内容传承了下来,成为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鲜卑拓跋部传统的西郊祭天,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演化历程。祭天地点由早期的不固定转为固定发生过多次历史转变。始祖神元帝首次祭天选在夏四月,很可能与汉文化的历法思想密切相关。天坛四门的四种颜色受到游牧文化的影响,但追究源头则来自汉文化的五行思想。尽管道武帝皇始元年已经成为天子,但是在举行西郊祭天时则以"可汗"身份。这说明拓跋珪在北魏政权内,具有"天子"和"可汗"两种不同文化的称号。  相似文献   

4.
拓跋鲜卑的传统祭天 ,经历了由部落时代的原始祭天习俗向国家阶段的西郊祭天礼演变的发展过程。由原始时代的祀无定点定时向北魏平城时代的祀有定点定时的转变 ,主要发生在北魏初期的盛乐时代。对其祭天时地变化作文献的考证 ,既可展示拓跋鲜卑社会与文化的进步轨迹 ,也有助于揭示原始习俗向国家礼制演变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5.
马晓林 《文史哲》2023,(2):118-129+167-168
壬子年(元宪宗蒙哥二年,1252)日月山祭天,是有元一代的重要政治文化事件,但在元代的不同文献中有关键性细节分歧。经史源分析,可以发现元文宗朝政书《经世大典》将日月山祭天礼乐活动归于宪宗蒙哥,而将碑传史料中所记的世祖忽必烈隐去。考诸壬子年史实,是忽必烈主导了中原礼乐人员从东平到漠北日月山的活动。壬子年忽里台大会期间,以蒙古文撰写的第一部“国史”《蒙古秘史》成书。《蒙古秘史》所载成吉思汗命子孙祭祀不儿罕山之圣训,与壬子年日月山祭天交相辉映。蒙哥重视的是蒙古传统祭祀,虽然他观看了中原礼乐,但并不感兴趣。到元世祖时期,壬子年日月山祭天仍留存在华北民间记忆中,但在官修宪宗实录中却难觅踪迹。元文宗朝编纂政书时,重新宣扬壬子年祭天,而且篡改了仪式、人物等历史细节,以便为元朝首次亲郊造势。文宗朝政书中的这种篡改过的历史书写,直接被明初《元史》的《志》及部分《列传》所继承。元朝宪宗、世祖、文宗时期官方对壬子年祭天的书写与改写,反映了元朝政治文化二元传统的演变与融合过程。  相似文献   

6.
湘鄂西地区是白族散杂居分布的主要区域之一。从历史、文化、族源等多层面考察,湘鄂西白族有着天然的、密切的联系,从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单元;其聚居度、边缘性、唯一性、地域认同等特征,凸显了湘鄂西白族在全国白族中占有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7.
白族人的族性与白族研究学术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白族研究置于中外学术史中,对一个世纪以来的白族研究学术史进行评述。认为学术研究具有生产白族人族性知识的能力。白族人的族性在学术史中是流变的,因研究者的身份、知识以及所处的历史环境差异而对白族的族性提出相异的判断和阐释,它让我们看到政治与学术同样是构建族性的基础元素。  相似文献   

8.
仪式戏剧在传统的乡土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仪式的展演过程同时也是一种伴随着信息交流的传播现象,石龙村的乡戏不仅是地方戏曲艺术形式的重要起源,同时还是乡村仪式的典型的代表.本文以石龙"乡戏"为个案,在对石龙"乡戏"的田野调查基础上,主要从传播学的视角切入,对石龙"乡戏"的传播要素、传播特征、传播模式和传播启示等方面逐一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白族的手工造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90年以来,我们曾从文献研究的角度发表了一组文章,研究云南少数民族的造纸技术[1-3],引起了海内外一些刊物的注意,但这些工作对现存少数民族地区的造纸技术是注意不够的,这促使我们陆续到白族、纳西族、彝族、傣族、哈尼族和瑶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对现存...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三月廿九日至四月五日,云南省大理白族画家杨德举个人画展应邀在首都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约三万多观众观看了展览,许多人留下了热情洋溢的题词,盛赞这位来自祖国边陲洱海之滨的画家。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刘文兰写道:“衷心赞美杨先生高度的艺术水平,无论是水彩画、花卉人物、飞禽及山水气韵都十分生动。你是白族的人民画家,是祖国的骄傲。”  相似文献   

11.
白族异源同流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迄今为止,有关白族族源问题的讨论,尚未得出一致的看法.本文在总结诸家学人关于白族起源研究的基础上,对白族多种源流的形成及其关系,作了深入的探讨,提出白族异源同流的概念.认为白族的发展规律为明代以前汉族白族化,明代以后白族汉族化;白族是以"洱滨人”为主体,不断同化或融合西迁的焚人、蜀(叟)人、楚人、秦人--汉人以及周围的一些民族的民族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白族姓名文化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族姓名文化探微颜晓云陆家瑞~~~~~~~~~~~~~~~~~~~~~~~~~~~~~~~~~~~~~~姓名制度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采用民族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化语言学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对白族姓名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追溯探源,揭示了白族...  相似文献   

13.
白族约有1,035,000余人,主要聚居于大理、下关、邓川、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部分散居于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和昆明等地。白族是云南省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经济和文化都较发达。在漫长的封建统治时期白族就已形成以信仰本主为主的多神崇拜。本文将概括地介绍一下白族本主崇拜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4.
生活在云南洱海地区的白族人葬礼十分隆重,人们在完成多种仪式程序后才会把逝者送往安息的墓地.人类学传统的仪式分析方法倾向认为葬礼的举办推动了亡人身份改变.但在大理文化的语境中,这种理解可能并不全面,当地葬礼表现出对现实人伦关系的重视,对"孝"的美德的追求完全可以说是仪式举行的主线.葬礼背后的文化意义不是单纯对仪式程序本身进行观察就可以全面了解的,必须将其与传统华夏文明的特征联系起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祖国西南边陲的历史文化名城大理,活跃着一位白族农民画家——杨文选。 杨文选1939年生于大理城北面蝴蝶泉附近的周城镇,幼时就读于本镇小学,毕业后进大理喜洲五台中学,中途辍学,躬耕于田野。他曾随父亲专研国医,在乡间行医多年。  相似文献   

16.
白族习惯法是独立于国家制定的法律之外,在白族人民生产生活中形成的、调整白族社会生活各方面社会关系的、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白族习惯法是白族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白族法律文化的主要载体和表现形式。白族习惯法往往以不成文的方式存在,它的内容涉及各种社会关系的各个层次和生产生活,如民事、刑事、宗教、环境保护、司法等内容。因此,白族习惯法具有多元性、民族性、开放性、地域性、历史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朱安女博士源自对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热爱,结合自己的优势:白族、云南大理人、古代文学的长期训练和大学教师的经历等,完成了文化视野下的白族古代碑刻研究一书(《白族古代金石文献的文化阐释》,巴蜀书社,2012年),对中华民族多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中的丰富多彩的文学文化现象及民族之间文学与文化的互动关系,做  相似文献   

18.
明代白族学者杨士云的天文学成就李晓岑杨士云,号弘山,大理喜洲人,白族。生于成化丁酉年(公元1477年),卒于嘉靖甲寅年(公元1554年),享年78岁。曾中解元和进士,选为翰林庶吉士,任工科给事中,兵科给事中等职,后来称病辞官回乡,“朝不问夕,闭户读书...  相似文献   

19.
20.
白族的原始宗教与精神文明建设詹承绪原始宗教,一般指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的一种宗教观念和宗教行为。但原始宗教并未随着原始社会的发展而完全消失,在阶级社会中仍然保留着它的不少遗迹。这在我国某些兄弟民族中尤为明显。白族共约160余万人,有民家、那马、勒墨三个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