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前几天和朋友聚会,一个朋友聊到股票的事,气不打一处来,尚处于初级股民的他,听从所谓权威股评人的话,买入的股票被深深套牢。“这些假权威一忽悠,我的几万元就没了。”就此,饭桌上关于权威的话题就展开了。  相似文献   

2.
孔一诺 《可乐》2011,(7):17-17
离毕业只剩下一个月了,大家都欣喜若狂地尽量给学校制造各种"麻烦"。一天晚上,当我和室友聊到我们应该为高中生活的结束做点什么时,他说:"不如‘轰炸'我们的学校吧!""怎么弄?"我兴奋得坐起来。“找有飞机驾照的朋友帮忙,咱们低空飞过校园,一往下扔挂着降落伞的玩具兵。”  相似文献   

3.
每每聊到“小伙伴”,常常会连着另一个词--圈子。我也想定义所谓的朋友圈,大家有一些共同点,可大可小,有点具体又有点抽象。国内的朋友就是几个初中时玩得特别好的同学,上高中了陆续“分道扬镳”。好在有微博和微信,虽然不常联系,但是友谊长存。到了美国,形成了新的朋友圈,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同路人。在美国读高中快三年了,朋友圈有三类:一是学校的同学,二是在寄宿家庭里认识的国际学生,三是在这边互相认识的中国年轻人。  相似文献   

4.
陈洪娟 《社区》2008,(10):53-53
在小区的休闲绿地旁,几个家庭主妇聚在一起闲聊,不知怎么就聊到了吃的问题上。一个女人感慨道:“现在我老公和孩子是越来越难伺候了,总说我做的菜不是不合胃口就是没营养,害得我每天都为菜谱发愁。”她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我也是。”  相似文献   

5.
庄家编译 《可乐》2010,(11):12-13
一见钟情 米拉·麦迪娜是一个很有舞蹈天分的英国女高中生。每当学校有比赛或派对,她就是众人眼中的焦点。“米拉,你到底会爱上怎样的男孩呢?”朋友常常好奇不已。“哦,最好是一个我看着他的眼睛时会忍不住战栗的男人,还得是个有着古铜色皮肤、满头金发的贵族骑士。”每次抛出这个答案,米拉都忍不住大笑。  相似文献   

6.
仁斌  洪峰 《新少年》2009,(4):6-7
董一蒙是彰武县西六家子乡九年制学校女生,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因此,她和这里的许多孩子一样,成了“留守儿童”。在西六,贫困孩子多,留守儿童多,这些特殊孩子是否感到了孤单和艰难?不过,董一蒙说:“我们身边有许多朋友。”是这样吗?还是让我们到西六去看一看吧。  相似文献   

7.
王国宇 《可乐》2011,(1):35-35
我参加过一个企业界的聚会,席间聊到为什么职业经理人很少成大老板,大家各抒己见,其中一个朋友答道:“职业经理人都是高智商、高情商,但老板往往是胆商第一。”  相似文献   

8.
一次,我去一位朋友家作客,正和朋友聊到兴头上,朋友5岁的儿子拿着一本图画本跑了进来,嚷道:“妈妈,你看我画的蝴蝶好漂亮!”朋友把眼一瞪:“去去去!你没看见大人在说话吗?”  相似文献   

9.
挨打的滋味     
出租车司机赵明是个暴(bao)脾气,这天他突然接到儿子小光的电话,只听到小光在电话里哭着叫道:“爸爸,我在学校门口,有人打我!” 赵明急了,开着车没几分钟就赶到了学校。一看,小光正和一个个头和他差不多的孩子扭(niu)打在一起。赵明顿(dun)时火冒三丈,好小子,你竟敢欺负(qi fu)我儿子!他跳下车,跑到两个孩子跟前,将那个孩子用力一推。那孩子一屁股坐在地上,“哇”的大声哭起来,  相似文献   

10.
轻松一刻     
《社区》2014,(10):64-64
够意思 去朋友家做客,给六岁的孩子买了不少好吃的,孩子也够意思,在朋友两口子去厨房的时候小家伙偷偷地给我一把东西神秘地说:“这玩艺儿特好吃,爸爸都合不得给我。”我尝了一个,很腥,味挺怪。过了一会朋友出来了,我问他是什么,他一看回头冲厨房大叫:“老婆,你把我鱼食放哪了,儿子又偷吃了!”  相似文献   

11.
一个德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广西山村从事教育工作十年,不索取任何报酬,没有任何功利企图。孩子们拿他当最好的朋友和亲爱的爸爸,一个学生对他说:“我觉得你一方面像大人,另一方面又像小孩。”他与孩子们一起写歌,每人一句,其中有个孩子这样为他写:“我们都不完美/但我愿意为你作出/不可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马卫 《社区》2012,(18):41-41
常有朋友抱怨:“我那孩子很不听话,我说东,他说西,一嘴一个‘不’字,真难教!”  相似文献   

13.
反思一:几年前,电子游戏室像漩涡般卷走了一个又一个好孩子而令老师和家长痛心之后,余痛未了,网吧又和学校家庭展开了拉锯战,而战争起因仍是由于它们“网”走了众多孩子的心。一个在校学习情况可能是很糟的学生,打起游戏来都能是一个“武林高手”,说起装备、战术如数家珍,听得家长老师云里雾里。在无休无止的说教仍起不到多大作用之后,我们不得不反思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承认,如果给孩子  相似文献   

14.
数字     
《人力资本》2009,(9):7-7
8299万元 中国新贵族年消费标准 “每年至少要消费8299万元”——这是“富豪榜专业户”胡润为“中国新贵族”划定的最新消费标准。胡润称,符合这一标准的中国新贵富豪共有5.1万人。报告显示,亿万富豪平均年龄为43岁。在贵族家庭中,“先生消费”往往都多于“太太的消费”。  相似文献   

15.
孩子上学了,作为妈妈,哪个不希望听到来自学校的好消息。然而,每次家长会,都令她失望,因为人家都有一个聪明乖顺的孩子,而她的孩子却是一个“愚顽不化”的人。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学前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他这样告诉了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  相似文献   

16.
孩子上学以后,辅导孩子做作业也就成了我的日课。有一次,孩子拿着他的《语文配套练习》来问我一个题目:“在十二生肖中鼠为何排第一?”这是一道开放性的练习题。为了让孩子更清楚地了解这方面的一些知识,我找来了有关生肖的一本书,让孩子认真阅读其中一篇名为《十二生肖排位的传说》的文章。孩子基本能知其大意,把“鼠”排第一的原因做了以下概括:人们都称鼠为“老”鼠,论大属它最大,所以排名第一。我认为孩子找的原因不错,免不了夸奖几句,孩子也高兴地拿着作业上学去了。  相似文献   

17.
比较一下北京人和上海人的优缺点,将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北京人最可贵的,是他们的贵族精神。什么是“贵族精神”?依照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的说法,“有独立心而勇敢者日贵族道德”。显然,所谓“贵族精神”,指的是一种高尚的人格理想、高贵的精神气质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其中,人格又最为重要。所以,贵族精神其实无关乎门第和血统,也无关乎身份和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一、罗森塔尔效应的启示:国外一位比较有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试验:在一所学校里对一班的孩子进行所谓“智能测定”,包括若干项目的体检和若干项目的测试,最后宣布结果,若干名智能超常的孩子将来必能有成就。学校及学生们都信以为真。过了一段时问后,再来考察,这些所谓“超常”孩子果真在智力、能力上超过其它孩子。而其实,当初的测定是假的。宣布的“超常”是随意选定的。这一试验结果,被人们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相似文献   

19.
从前,在俄罗斯的港口城市诺夫格罗住着一位年轻的乐师,名叫萨德柯。萨德柯每天都会到富商或贵族的宴会上弹奏古斯里琴,换取一顿晚餐和几枚硬币。朋友担心他的收入不够花,但萨德柯很满意这样的生活,因为他每天都可以参加不同的舞会,演奏自己喜欢的音乐,欣赏大家翩跹的舞姿。  相似文献   

20.
东方 《社区》2013,(22):54-54
国内的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在谈到“健康”时,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孩子的身体健康。于是,对孩子进行好吃好喝的“供养”,成了一些家庭和学校的共识和常见做法,致使很多家庭和学校出现了“小胖墩”、“小胖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