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刘泰然 《天府新论》2018,(4):139-150
中国古代的“文”的传统建立在一种连续性的“文”的观念基础之上,表现为自然与人文、文字与图像之间的一体性,也体现为这种整体性的“文”的观念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文化史。连续性的“文”的观念使得中国古代的语-图关系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以新的形式紧密结合在一起,没有发生西方意义的语-图关系的对立和紧张。语-图关系变迁的过程实际上是“文”的内涵不断被改写的过程,不同历史时期,“文”的意义赋予语图关系以一种新的表现形式。一旦图像逻辑试图独立发展,“文”的传统总是进一步对图像予以新的赋义。在宋元以后,中国文化中的图像逻辑被“文”的传统彻底归化,而那种独立性的图像逻辑在中国文化中则始终没有出现。  相似文献   

2.
历史往往是螺旋式地向前发展。从中国古代诗文的发展轮廓来看,中国古代文学实际上兜了一个大圈子,它的转向,确切地说,是从汉末开始,至齐梁变其本而加其厉,并初步确立了中国古代文人创作的基本态势,这突出表现在抒情方式、抒情技巧以及创作倾向等方面,由此而形成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是以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思想为对象,研究其产生、发展以及每一历史时期各种思想流派之间斗争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吕振羽、侯外庐等学术界前辈对于中国政治思想史已经进行过开创性的研究,但是由于历史所造成的原因,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曾经一度中断。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  相似文献   

4.
在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史上,似乎都有一些具有永恒意义的话题,不同时代的人们都能从对之返本开新式的研究中获得新的启迪。李洪岩先生的《中国古代史学文本的理论与实践》一文,讨论的就是这样一个历久弥新的学术话题。史学文本的文学化主张,与坚持“直书其事”的客观主义倾向,可  相似文献   

5.
文字的产生意味着书法的出现,文字书写活动,即是书法活动,而文字书写教育,亦即是书法教育.殷商甲骨干支表"六甲"习辞,是最早见到的中国古代文字书写教育史料,是中国书法教育最早的范本和教育内容,标志着中国书法教育的开端.这一书法教育内容,从殷商、西周,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至唐初,由于童蒙识字和书写教材的变化,以六甲为内容的中国古代最早的书法教育范本,逐渐被<千字文>等新兴的字书所取代.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散文的文体系统是由一个个单元性的具体作家作品构成的 ,而每件具体作品内部又有不同的构成因素。这些内部构成因素的每一个侧面诸如文体品种、题材内容、形式构造、表现方法、语言运用等都有其相对独立的演变过程。对此一过程进行历时性的考察 ,等于更细致地画出了一条条纵向的新坐标 ,组成一个精密的多维的坐标系 ,把具体作家作品放在这个坐标系上 ,才能准确判断出它们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的价值和意义。这是将古代散文史研究推向深入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7.
试论欧阳修的文道观王怀让作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欧阳修的文学理论对该运动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本文仅就其关于文道关系的论述,略陈看法。文道关系,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从古代文学家们的论述看,文、道的内容包含两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族学是一门以民族为对象的社会科学。它研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民族共同体的发生、发展及其消亡的规律,研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各民族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民族学的资料虽然在古代即有所积累,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却是从十九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在历史上资产阶级曾利用民族学为其殖民统治服务,而无产阶级革  相似文献   

9.
冲突与统一——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亲情义务与法律义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社会重视宗法伦理。对于每一个社会个体而言,他必须同时履行基于家庭伦理关系而形成的亲情义务和以国家统治为基础的法律义务,两者之间的冲突往往不可避免。为了化解这一冲突,中国古代的统治者较为成功地确立了具有东方色彩的二者关系原则和冲突解决模式——亲情义务和法律义务并重,将亲情义务法律化,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处置。古代统治者在制度建设方面,不乏立法者的机智。但是,这一关系原则和冲突解决模式的确立也使得法律长期受到伦理道德的约束,从制度到观念都未能进入独立发展的阶段。同时,由于亲情义务与法律义务的并行,在履行保障的力度方面前者优于后者,这就使得社会个体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不能获得独立的法律人格,其独立性的发展在法律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相似文献   

10.
韩非在中国寓言史上,承前启后,有许多新的开拓.首先,从体制上看.韩非之前,寓言故事都是零星分散地存在于诸子散文或历史散文之中,充当说理的一种手段或叙事的一个部分,还没有成为完全独立的文学体裁.到韩非时,才开始有意识有系统地收集、整理、创作,并且分门别类编辑成为各种形式的寓言故事集.从此以后,中国古代寓言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内外储说》即是一部寓言专著.共六篇、三十组、一百八十多个故事.其划分组合,并不象有人所说“非有他义,以简编重多故耳”(太田方《韩非子翼毳》),而是在明确的宗旨指导下,经过作家精心挑选严密组织起来的.每篇都有中心主题.《内储说上》主题就是付标题《七术》——即国君实行统治的七种手段.《内储说下》主题就是付标题《六微》——即国君所考察的六种隐微的事端.《外储说右上》的主题即自注“君所以治臣者三”.其他三篇各有中心,不过没有用文字标明而已.每一篇再分若干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心理思想试探张世富如果把冯特(W.Wundt,1832—1920)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作为科学的心理学诞生的里程碑,那么,心理学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也只不过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虽然古代各国都没有心理学这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先人留给华夏子孙的一份丰厚遗产、为继承这份遗产,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近年来,有不少学者曾对其结构进行过多侧面剖析,这对于把握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寻找它与现代文化建设的结合点,都是有益的。但是,就目前的研究来说,都还难以给人们一个具体、清晰和实在的结构模式,而且,尚有许多问题很难从现有的结构分析中得到合理说明,因此,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结构仍然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本文试从时空交错的角度对中国占代文化结构作一鸟瞰,以期抛砖引玉之效。一、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因结构中国古代文…  相似文献   

13.
李文洁 《学术界》2003,(6):222-226
《世说新语》“文学”门分为“学”与“文”两部分 ,两部分记载的事例各自按照时代先后排列。“学”的部分主要记录了关于注解经文的佚事 ,“文”的部分记录了创作诗文的佚事。“学”与“文”有着内在的联系 ,但也有所区别。辞、旨的命题共同出现于“学”、“文”二者 ,而“情”的因素则是“文”所独有的。“学”的部分注解经文的方式从阐释经文到独出新见 ,其中蕴涵着个人性与创造性的因素在“文”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世说新语》“文学”中的内容表现出“文”与“学”的联系与分离 ,显明了“文”的特征及其逐渐独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语”“文”的离合与中国文学思维特征的演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长期以来 ,“语”、“文”分离的存在 ,造成了中国文学思维脱离语言而独自利用文字符号进行达意 ,即文字成为中国文学思维的独立材料 ,这就和“语”与“文”同一的使用表音文字的西方文学思维有很大的差异。由于中国文学的思维材料———文字及其组合关系一直处于流变之中 ,导致中国文学思维的演进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从以单个文字为主体的单文思维阶段 ,过渡到以单个文字与组合文字相结合的合文思维阶段 ,再到以口语与文言相互结合并能描述语言的语文思维阶段 ,从而对中国文学的文体演进、文学观念、文学趣味乃至文学史分期诸问题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常彬 《河北学刊》2006,26(6):132-136
晚清社会是中国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时期,作为历史中间性人物,秋瑾的创作从文体到内质均体现了这种转型期的痕迹。她早期的部分诗文,不脱古代闺阁文学春愁、闲情、孤寂和婉约的感伤传统。如果不是晚清民族存亡危在旦夕,仁人志士强烈普遍的舍身救国思想,不是维新运动促成了中国最早的知识女性,不是西风东渐的男女平权思想和女国民意识,不是个人婚姻不幸等诸多因素激活了秋瑾个性中刚烈反抗的一面,大家闺秀的她是没有机会“心比男儿烈”地反出夫门,负笈东渡并参加反清活动,也就不会留下那么多英风豪气、强己自立、审视男权的诗文创作。秋瑾不仅是用墨写的文字,更是用血写的生命为社会革命、为女性自觉、为中国女性文学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相似文献   

16.
传统词源学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词源研究的进展,呈现出一种逻辑和历史的统一。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它由先秦两汉的“声训”范式,发展为中、近古的“右文”范式,又演进为清代的“语转”范式,至清末近代成系统的词源学。而这一进程的逻辑,正是由早期单字(词)间的同源系联,演进为字族的群体系联,继而又突破汉字形体的拘牵,使语源探求由厕身于训诂而蔚为独立之“大国”,成为中国古代语言学之“尖端科学”  相似文献   

17.
<正>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大国.拥有十亿人口,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就是说,中国在占世界不到十五分之一的土地上,膳养着占世界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人口问题始终是极为重要的、带有根本性的战略问题.本文想就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研究对象和方法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世界上每一种独立的科学以及每门科学中一个独立的学科,都有自己明确的研究对象.那末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呢?它与资产阶级人口理论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
汉文字,是记录语言、交流思想与感情的书面符号,更重要的,每一个汉字,都可能蕴涵着丰富、深邃的文化学意义与信息。在对中国古代汉字文化的研究中,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相关的汉文字现象,获得相应的文化学课题的进一步解析。本文偶拾三字,试作阐释,以求正见。 一、释“士” 读余英时先生《士与中国文化》一书,知对中国古代“士”文化的研究已颇深入,该书在这一学术领域的诸多建树自不待言。然则,关于“士”这一汉字之文化原型究竟为何?似有再议之必要。 余先生在书中援引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疑近人吴检斋关于“士,古以称男子,  相似文献   

19.
应制诗,制,据《史记·曲礼下》“士死制”,郑玄注“制,谓君教令,所使为之。”又,《史记·秦皇本纪》:“命为‘制’,令为‘诏’。”顾名思义是应帝王之命而制作的诗,应制文如之,后世有称这类诗文为应制体。提起应制诗,一般学者都认为是专门谄谀帝王、歌功颂德之诗,连权威辞书《辞源》上释“应制”也说是“唐宋人诗文有以应制为标题的,皆是应皇帝之命而作,内容多半是歌功颂德,蹈袭陈言”。我查阅唐宋人应制诗,多数根本就没有歌功颂德,极少数的诗文歌功颂德成分都微乎其微。查《全唐诗》中众多诗人写过应制诗,皆应皇帝之命而…  相似文献   

20.
赵彦龙 《兰州学刊》2003,(6):205-205
标题和新闻稿都是文字的集合体 ,这种集合只有建立在满足读者的需要和审美感受的基础上 ,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才能感染读者。因此 ,可以说 ,新闻正是新闻事实和文字表达艺术的有机综合。而作为新闻“眼睛”的标题 ,如何打动读者 ,吸引读者的“眼球” ,更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笔者个人认为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标题必须要实在 ,言之有物标题具有揭示、评价新闻内容的作用 ,是对内容与中心思想的高度浓缩 ,因此 ,标题必须要实在 ,言之有物 ,切忌空泛、笼统。在现实中 ,许多标题之所以给人一般化的感觉 ,其重要原因 ,就是无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