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辽代北宰相府的职能,首先应当注意《辽史·百官志》的两段记载。一是“凡辽朝官,北枢密视兵部,甫枢密视吏部,北、南二王视户部,夷离毕视刑部,宣徽视工部,敌烈麻都视礼部,北、南府宰相总之”①。这里涉及的全是北面中央官“朝官”的主要部门,从文意理解,北、南宰相府是总辖各部门的最高权力机构。但这段史料明显地反映出著《辽史》者将中原封建官制中的六部硬行与经过改造以后的辽朝政权机构捏合在一起的痕迹。照此,六部似乎在辽代都有相应的部门,而且是在北面官系统中,只是名称改成了“北枢密”等等。对于北面官系统各主管…  相似文献   

2.
公元十世纪初,随着唐中央政权没落以及中原地区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耶律阿保机领导契丹族嵋起于我国北方。九三六年(太宗天显十一年),石敬塘割让“燕云十六州”,契丹政权扩及到华北。九四七年(太宗大同元年),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辽朝把政权分“北面”、“南面”两个系统,即“北面官”和“南面官”。  相似文献   

3.
试探契丹北枢密院的职能及历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契丹北枢密院是辽代最高军政决策部门。它的设立是契丹族对中原封建政权职官制度的继承和改造的结果。在记述辽代历史的文献中,综合载录契丹北枢密院职能的主要有以'下史书。一是《辽史·百官志一》。其曰:"契丹北枢密院。掌兵机、武检、群牧之政,凡契丹军马皆属焉。以其牙帐居大内帐殿之北,故名北院。元好问所谓'北行不理民'是也"。另一部是《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0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六月,在记载耶律隆给病逝之事后,简略谈到辽朝官制说:"其官有契丹枢密院及行宫都总管司,谓之北面,以其在牙帐之北,以主善事"。后来,叶隆礼…  相似文献   

4.
关于金朝的具体庙制,史乏详载。经笔者考证,金基本实行"七世之庙"制度,在特殊情况下,庙室经历了一个变易的过程,出现"八世十二室"等局面。金朝太庙属"同堂异室"①之制。  相似文献   

5.
封建时代的文人认为匈奴、突厥、蒙古、满洲等等是“外族”,是“异族”,而且曾经“侵略中国”,“侵占中原”.在那种社会、那种历史条件之下,抱有那种大汉族主义,缺乏民族关系史的正确观点,是难以避免的.令人不可理解的是,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已经三十年,中央一直强调:国内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新旧宪法也都明白宣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今天,仍然有一部分作者与编辑依旧认为,历史上的匈奴、突厥、蒙古、满洲等少数民族是“异族”,曾经“侵略中国”.他们的文章,使用着“侵略、侵犯、侵入、侵掠、侵夺、侵占、侵扰、南侵”等等字眼.这种观点,层见迭出;这种例子,俯拾即是!比如:最近中华书局出版的玄常同志的《太原史话》就说:“后晋末年,契丹大举南侵”;北宋时,“契丹南侵”;后来“女真族建立了金朝.金灭辽之后,接着就大举南侵.”又说明太祖“防御蒙古族鞑靼的入侵”,明英宗时“鞑靼分四路南侵”.  相似文献   

6.
论金熙宗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熙宗即位以后 ,及时调整了金宋关系 ,开始了统一制度、整顿经济秩序等各方面的改革和整领 ,使金朝统治从武力征服转向以文治国 ,如同金朝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变女真原始社会为奴隶社会一样 ,金熙宗变“女真旧制”为全面采用汉制 ,促使女真奴隶社会迅速转向封建社会。与海陵王和金世宗基本沿袭金熙宗所确立的各项制度和政策相比 ,金熙宗为金朝历史转型所做出的贡献 ,则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十二世纪初,生女真完颜部以阿什河、拉林河流域为中心,起兵反辽,建立了金朝,与南方宋朝对峙。金朝上京路所辖蒲与、胡里改、速频三路管辖黑龙江流域广大地区。黑龙江省金代遗迹和文物十分丰富。一般说来,辽代文物和唐代的甚多相似,有些金代文物与辽、宋、元代的同类品难以分辨,充分体现了本期我国南北地区汉族和各兄弟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关系日益紧密。  相似文献   

8.
关于辽代契丹族官制中实行世选制的问题,早在清代乾嘉时期就已被著名的史学家赵翼所发现,他在他的代表作《廿二史札记》(卷廿七)中列有“辽官世选之例”条,明确提出“辽初功臣无世袭,而有世选之例”,并举出《辽史》中的实例加以证明。在赵翼研究的基础上,陈述先生...  相似文献   

9.
论金朝华夷观的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中华、贱夷狄的“华夷之辨”观念 ,是中国古代居统治地位的民族观 ,这一观念对曾占据中国半壁河山的金王朝产生了重大影响 ,并且随着金朝与汉族王朝交往的增多 ,其华夷观也发生了相当大的演化。大体而言 ,由于受汉文化影响的加深以及自身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 ,金朝由耻为“夷狄”转向自认为“华”,贬斥南宋及其它政权为“夷狄”。最后 ,为确定自己的正统地位 ,发起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德运之议  相似文献   

10.
关于宋代的历史定位及总体评估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至今 ,史学界经常说“唐宋”、“治隆唐宋” ,笔者认为不科学。宋是五代后中国多国并存时期的一个连汉族都未统一的地方割据政权 ,长期是辽、金的“臣、侄”国 ,不能与唐等统一朝代并列。宋所处的历史时期应称“五代六朝”。宋在当时也不最“隆盛” ,一个异族的“臣、侄”国不能称“隆盛” ,真正“隆盛”的应是它的宗主国辽、金和后来灭它的蒙古 (元 )。对宋在中国历史上的专制、懦弱、腐败、卖国和反动性不应忽略  相似文献   

11.
明代广西土司制度是广西土司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明王朝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大力推行土司制度的同时,又实行“土流并设”、“流官辅佐”,限制和削弱土官权力,并开始逐步进行改土归流。明代是广西土司制度的全盛时期,又是广西开始进行改土归流的时期。弄清明代广西土司制度发展及改土归流的特点,对于了解广西土司制度及广西社会的发展历史,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金朝建立之初便与蒙古高原对立。1124—1130年耶律大石控制漠北。1130年可敦城之役,金朝将耶律大石驱出蒙古高原,但蒙古高原各部与金朝的关系并未缓和。就在1130年可敦城之役时,金将耶律余覩为了追击大石,向蒙古各部征兵,结果遭到拒绝,金兵无功而还。蒙古高原各部中除漠南鞑靼和塔塔儿部外都不在金朝控制之下。 1135年金熙宗即位。此时金宋间的大规模战争基本缩束,金朝有条件集中力量对付蒙古高原了。但金朝面临的蒙古高原与辽初不同,这时的蒙古高原各部已很强大。当金熙宗想用武力征服蒙古高原时,就与蒙古、克烈等部发生了连年的战争。  相似文献   

13.
金朝,是十二世纪初到十三世纪前半期在我国北方建立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从历史的角度讲,金政权是通过灭辽举宋,占领了原辽与宋的大片领土而建立起来的;而从文学的角度看,金朝的文学创作则是在直接继北宋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特点,在金代初期表现的尤为明显。本文试图对金初词与北宋词之承继关系做一简要的勾勒,以期对这一段词史发展之轨迹有一个较为明了的认识与把握。词人:北宋文士金代初期的词人,基本上全是北宋文士①这一时期的主要词人,是当时风靡一时的“吴蔡体”的主角吴激与蔡松年②,另外还有字文虚中、高士谈、…  相似文献   

14.
清继明,对黑龙江下游及库页岛地区实行噶珊制度,这是清朝用以代替明代卫所制度对这一地区进行辖治的一项重要措施。噶珊制度其一重要内容是“贡貂与赏乌林制”,致使内地蟒袍、锦缎、面料丝绸诸品,通过黑龙江下游及库页岛地区少数民族传入北海道,称之谓“虾夷锦”。噶珊制度是北海道虾夷锦来源和发展的主要缘由,经库页岛南端“中国式土城”白主土城“至西山国穿官”是中国诸品进入北海道的主要渠道。中国蟒袍等东传北海道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公元12世纪初,长期生活在“白山黑水”间的女真人建立金王朝,随即挥师南下,灭辽克宋,占据了当时中国的半壁江山。在金朝的120年间,我国北方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金源一代文学也以其独特的风貌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无可取代的一席之地。然而,在很长时期里,金...  相似文献   

16.
广西土官制的流弊及历代改土延缓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土归流是历史上一项历时长远的政治改革。近年来我区史学界屡加探索,展读之后,深受启发。但对其中某些见解,不敢苟同,故披陈陋见,以就教于高明。有的同志认为,宋朝“土司制才算走上全盛轨道”,是“上升阶段”、“是一种比较进步的民族政策”。其实早在宋代,有识之士就已经看出土司制度是一种落后的制度。宋范成大言:土官“舆骑居室服用皆似公侯”。张(?)言:土司“首领世袭,人自为战,如古诸侯民兵之制”。明人田汝成亦云:“比封建之遗焉”。近代的黄绍竑也说:“土司官完  相似文献   

17.
金朝是女真人在北方建立起来的封建制国家,是继北魏拓跋氏、契丹耶律氏之后又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其文化秉承宋、辽之余绪,其书法秉承唐宋之传统。尤其是受颜真卿、苏东坡、黄山谷、米芾的影响最深。其书法可分为发轫、发展、成熟三个阶段。金代书法与金代文学一样,是“借才异代”的产物。它反映出在特定的文化视野中,一种文化模式和审美价值的取向和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1985年底,大庆市文物管理站在大庆市大同区常家围子村征集到古代铜质官印一方。印面为汉字、阳文“归德军节度印”。节度使为地方职官,五代、宋、辽、金各朝代均有设置,而归德军节度使之官惟唐代没有提及,五代、宋、辽、金各朝代对归德军节度使均有著述,通过印文质地的比较研究,首先排除该印是五代时期的可能性。宋代和金代的官印,大多数是阳文九叠篆,再从尺寸、涂金、边框宽、富于变化、大多数有边款等多处与“归德军节度印”不符,这样我们就又排除了是宋、金某个朝代的官印。所以该官印应该是辽代的“归德军节度印”,其节度使的管辖范围,应该在今天的辽宁省绥中县西南前卫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相似文献   

19.
学海飞鸿     
《理论与实践》杂志编辑顾奎相同志认为:《辑刊》“好在两点:一是地方特点鲜明;二是学术价值较高。”许多同志就这两点详尽地提出建设性意见,大家共同认为,刊物应该:立足本省,面向全国,放眼世界。1.地方性: “地方性学术刊物,当然要有地方色彩。从历史方面来说,重点应放在与当地有密切关系的辽、金、清史方面。但不要被‘地方性’束缚的太死。依我之见,凡是辽、金、清等朝历史方面的文章,虽与辽宁地方关系不大,也应刊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李华)“主要应放在东北史研究上,也应包括考古文章,这样可以集中把东北历史研究工作开展起来。”(旅顺博物馆许明纲)“辽宁地处东北,关于满族发展历史材料较多,对于清代文物也有较多的保存,当能多多发掘一些文物。”(《红楼梦学刊》编辑、讲师杜景华)“辽宁是我国重工业基地,对工业方面的经验、实际问  相似文献   

20.
大蒙古国第二任大汗窝阔台时期曾在汉地实行"画境之制".该制度开始于金朝灭亡之际,因为对农耕区的忽必分封方案被否决而推行.画境之制将原金朝地区分为十"道",每道均设大达鲁花赤,负责维持社会秩序、监临本道内军政民政事务的次第展开和行政体制的建构及趋于稳定;该制度源自于成吉思汗时期蒙古政权的政治实践,与汉地的制度传统没有关系.画境之制与元朝总管府路的形成有密切关联,但随着路府州县临民体系的实行和定制而最终在第四代大汗宪宗时期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