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克谬同志《论非形声字的归部及〈说文解字〉部首的形成》一文,谈了三个问题:一、《说文》的字形分析及归部情况;二、《说文》非形声字归部类型的剖析;三、《说文》非形声字归部中的矛盾现象。薛文最后对《说文》部首划分的根据、部首产生的条件、部首形成的过程给予了阐释。  相似文献   

2.
牛鸿恩先生大作《厌弃〈春秋〉尊〈左传〉》见《聊城大学学报》2002年1期),对笔者的“《左传》蓝本作于孔子”说,进行批驳。牛文不仅对笔者扣了“主观”、“轻率地相信”等帽子,而且给孟子及千古良史司马迁加上“圣化”“作伪”等罪名。事关学术之大是大非,笔者不能不辩。本文首先论列牛文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之谬误;其次,以史实为据,指出汉代名家硕儒所共同称道的孔子《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是孔子作《左传》蓝本的不可否定的铁证之一。  相似文献   

3.
自从拙作《〈金瓶梅〉作者屠隆考》提出《山中一夕话》(其原本题《开卷一笑》)编集者之一“笑笑先生”为屠隆,是《金瓶梅词话》作者的问题之后,海内外学界议论不一。徐州教育学院《文史论坛》一九八六年第一期发表了张远芬同志的《笑笑先生何许人也》一文,同他前一篇否定屠隆说,撇开笑笑先生与屠隆、与《金瓶梅》之间关联的文章《也谈〈金瓶梅〉中的一诗一文》相比。此文也终于来讨论他们之间的“三段论”了。遗憾的是,他文章开头的引子就把我说的“生即先生”强断为“主观解释”。其实,稍知一点他  相似文献   

4.
我们通过对照〈诗〉、〈书〉等典籍中的有关内容加以考查,认为〈周颂〉中〈载见〉、〈烈文〉、〈阑予小子〉、〈访落〉、〈教之〉、〈小毖〉、〈振鹭〉、〈有客〉、〈有瞽〉、〈臣工〉10首诗,应可信是西周初期成王即政前后,为举行"成功告神"祭祀典礼而创作之〈颂〉诗.  相似文献   

5.
牛鸿恩先生大作《厌弃〈春秋〉尊〈左传〉》 ,批驳笔者关于孔子作《左传》蓝本的观点 ,一口认定孔子“作《春秋》”是“修《春秋经》” ,说是“一经三传 ,都以为经为孔子所修 ,这是司马迁所已具备的观念”。这也是历代经生迂儒的传统习见。本文以一经三传的事实入手 ,证明“修《春秋经》”说 ,实乃“乌有之谈”。  相似文献   

6.
孙尧年同志提出《〈赋体源流辨〉驳议》一文来与我商榷,这是应该欢迎的.惜其持论多所不当,故仍未敢苟同.兹择其要者答复如下.一、孙文认为“李文否定赋源于诗六义说(以下简称六义源说)是正确的,有意义的,但否定班固的赋源于诗说(以下简称诗源说),是错误的.理由是:班固的诗源说与六义源说“是有区别的,不是一回事”.区  相似文献   

7.
关于《西厢记》和《红楼梦》这两部巨著相互的关系,我曾写《关于宝玉、黛玉所读的十六出本〈西厢记〉》一文,刊发于《红楼梦学刊》(1981年第3期)和《〈红楼梦〉对于〈西厢记〉的借鉴》,刊发于《艺谭》(1982年第3期)。这两篇文章均巳收入《明刊本〈西厢记〉研究》一书。后面一篇的标题曾有所改动。现在此书已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我感到有些问题还没有涉及,例如《西厢记》在《红楼梦》这部小说中,还曾被曹雪芹用以作为刻划人物的一个主要道具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面返光镜,或者是一块试金石。对于人物性格的刻划,曹雪芹所用的手  相似文献   

8.
1928年,15岁的周一良在天津购得一本第二卷第十一号《国学月报》,在该刊《〈周易〉名义考》、《释家补证》、《委蛇、威仪说》和《燕誉说》、《〈文镜秘府论〉校勘记》五篇文章后面写了四则札记。这四则札记围绕着两个中心内容:一是我国传统的文字、训诂之学,二是日语中国学文献。周先生幼时的教育背景和勤奋好学,为他在思想上树立起这两个中心。  相似文献   

9.
说“■”     
《说文·殳部》:“(?),从上击下也.一曰素也.”新旧字书、韵书均只照录《说文》而没有任何关于本义的注疏以及例证的补充.以此,人们颇疑《说文》或系收录了一个早已失去生命力的“死”字.其实不然,这个“(?)”字至今仍然“活”着,只是知道它的人已不太多罢了.“(?)”的字形出现得很早,甲文中就有了“(?)”(前五·四一·八)“(?)”(菁三·一)等字形.这些字形,绝大多数为商代卜人的名字(见丁山《甲骨文所见氏族及其制度》与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卷三),另外也有作邑名的(见郭沫若《殷契粹编考释》).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三方面对朱关田先生《颜真卿〈竹山潘氏堂连句〉考辩》一文提出了商榷。作者认为,朱先生对《竹山潘氏堂连句》的书趣分析缺少依据;对“茗”、“墅”、“器”三字不舍《说文》的分析也明显有误;同时指出“颉行“并非“喜胡顽”之误。从而得出了《竹山潘氏堂连句》为伪迹有唐突之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从各种类型的西夏文文献(世俗的、宗教的、西夏人自撰的、译自汉文的)中均可发现,早已消亡了的西夏语中曾经广泛地使用过词头a-。这种词头西夏文有两种不同的书写形式,一种为a〈1〉,另一种为a〈2〉。从形体上看,〈2〉是由〈1〉派生出来的。词头a能够缀接在不同的成分之前,表示不同的附加意义。笔者不揣浅陋,拟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并与西夏语的一些亲属语言(或方言)进行初步的比较。  相似文献   

12.
读了李玉昆同志《〈故乡〉中赞美了昔日〈故乡〉吗?》一文(《语文教学之友》1983年第5期),颇受启发;但对其基本看法——否定鲁迅对昔日故乡的赞美,却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3.
学术动态     
今年四月,我校中文科副教授王骧同志,出席了江苏、浙江、上海二省一市在杭州召开的《〈白蛇传〉》学术讨论会,发表了论文《白蛇传故事三议》,译文《中国人信仰中的蛇》(与我校青年教师方柯合译)及资料《日本的〈白蛇传〉》.今年五月,王骧同志出席了中国民间文  相似文献   

14.
再谈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1期上载有苏兴氏《也谈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一文,对拙作《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第4期)及国内外研究者一些有关的看法提出了批评。简单地说,我(以及苏氏批评的另外几位研究者)对百回本《西游记》为吴承恩作的说法是持保留态度的,苏氏则认为这种保留态度是不必要的。苏氏把我们之间的分歧分为四个方面,然后一一加以论述。由于我对这个问题的基本观点在《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一文中业已阐述,没有必要加以重复;本文仅就苏氏所提出的四个方面,略申鄙见,以就教于苏氏和其他的同行。  相似文献   

15.
桂馥是清代著名的文字训诂学家、“说文四大家”之一,以《说文解字义证》五十卷(以下简称《说文义证》)享誉学坛.事实上,桂馥不仅长于《说文》与文字训诂之学,还兼工书法篆刻、诗文戏曲等,既是功力深厚的学者,又是成绩非凡的书法家、篆刻家、诗人和戏曲家.有鉴于此,丁秀菊教授在搜集、掌握丰赡资料的基础上,对桂馥的学术、艺文与生平事迹等作了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撰著了《桂馥与〈说文解字义证〉》(中国社会出版社2014年11月出版).  相似文献   

16.
在阐述《西游记》版本校勘意义的基础上,对封其灿先生的《〈圣教序〉在〈西游记〉中错误百出》一文提出了商榷,认为从指导思想上明确小说不是史料,校勘应遵从版本,比勘其文字、篇籍的异同,纠正讹误,力求接近真相是校勘的基本态度.在此基础上,针对封文指出的《西游记》中所引用的《圣教序》的“错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程晶晶 《南都学坛》2005,25(4):49-49
2004年恰值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发表100周年,俞晓红教授的新著《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笺说》(下简称《笺说》)在此时出版,就具有了特别的纪念意义。《笺说》一书既对百年来《〈红楼梦〉评论》研究成果的总结做出尝试,又为今后的研究者去伪存真扫清障碍。该书一方面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剔粗取精,将其中的思想精华展示给后人;另一方面对长期存在的文本的误读、意义的误解作了辨析,在对一些错误观点反拨的同时,既破且立,提出了自己新的观点。《笺说》一书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对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文本进行笺注和解说;二是就其中…  相似文献   

18.
《〈两唐书·唐休璟传〉补阙》一文较详细勾勒了唐休璟传奇的一生,然而关于唐休璟一些经历,特别是对其晚年事迹的叙述颇显粗。文章通过对唐休璟历官的考察,结合武后至玄宗时期政局来探讨个人活动的深层原因以及历史环境与个人的互动。  相似文献   

19.
今年第一期《山东师院学报》发表的熊融同志写的《关于鲁迅校订的日译本〈阿Q正传〉以及他与编译者的交往》一文,其中对李菁同志为《光明日报》写的《关于鲁迅对日译本〈阿Q正传〉的校释》一文所作的补正,很有参考价值.但有些尚需商榷的地方,现提出一点补正,供参考.我在去年读到6月28日日本《读卖新闻夕刊》关于在日本发现鲁迅珍贵文物的消息之后,就着手研究鲁迅与山上正义(笔名林守仁)的关系.我先仔细看了林守仁译的《阿Q正  相似文献   

20.
蒋方在《江汉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撰文《〈渭南文集〉的编纂与流传》指出,陆游《渭南文集》的撰定时间应为嘉定二年七月,《渭南文集》是作者在短时间内对其一生散文创作的总结,在收罗与体例上都有一些疏漏,反映了作者对其诗作的重视程度胜于散文。宋元时,《渭南集》传布较广,版本也不止一种,明代时通行两种版本,明末毛晋据华?活字版翻刻而称《渭南文集》。中华书局1976年出版的校点本《陆游集》第五册即《渭南文集》,这是目前最为完备的陆游文集。(徜摘)赵铮在《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发表《〈说文解字系传〉在〈说文〉研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