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引吭歌盛世 舞墨乐黄昏陶杰去年末,长沙诗友在烈士公园聚会。百来位诗友中,大多是花甲老人,年龄最大的已至耄耋。鹤发童颜的书法家曾钰衡,第一个登台吟咏:“今日春风吹大地,中华崛起庆干杯”。王俨思一首《七十书怀》,道出“为霞已是桑榆晚,且喜明时雨露多”的胸...  相似文献   

2.
我去年开始订阅《老年人》杂志。通过一年多的阅读,我觉得这是一份很有看头的老年期刊。每月收到《老年人》杂志,我仔细阅读后,便推荐给院内其他老年朋友看,经常找我借阅的有6人。据大家说,他们很喜欢阅读《养生保健》版块的“医疗卫生”、“养生之道”、“康寿文摘”、“保健信箱”和《家庭风景》版块中的“敬老家谱”、“百姓人家”、“老两口”、“代际之间”、“生活顾问”等栏目。今年又有两位老年朋友订了《老年人》杂志。这样,我们巴蜀古城这个18户人家的小院,就订了3份《老年人》,经常看这份期刊的读者越来越多了。阅读…  相似文献   

3.
认识食用菌     
食用菌是一类具有高等子实体的大型真菌,俗称蘑菇或草。据郭沫若在《中国史学家》中记述,我们的祖先在6000-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采食蘑菇了。两千年前的《礼记》等著作中也有关于古代采用食用菌的记述。现代研究认为,食用菌不但蛋白质及各种微量元素如铁、锌、硒等的含量非常丰富,营养价值高,而且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和多糖、腺苷等成分,对促进人的大脑发育、增强生理机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等都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京城修笔人     
朱吉红 《职业》2014,(10):40-40
在北京东四大街,有一位耄耋老人,60年如一日坚持修理小小的钢笔,他名叫张广义,人称“钢笔张”。他的十多平方米的“广义修笔铺”,在惨淡经营中成为京城最后一家修笔铺。  相似文献   

5.
“一样是明月,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 如果你收看了央视播出的那期《朗读者》,你一定不会忘记那位满头华发却精神矍铄的老人,他在节目现场深情地讲述着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间的爱情,在提到林徽因写给逝去的徐志摩的《别丢掉》时,这位耄耋老人瞬间情绪激动,哽咽着朗诵起了这首诗.  相似文献   

6.
古有“卖油翁”,今有“低碳翁”!说来颇感欣慰:没想到耄耋之龄,竟成了身体力行绿色生活的“低碳翁”!  相似文献   

7.
雁云 《当代老年》2014,(9):26-28
河北邱县是有名的“漫画之乡”,“青蛙漫画组”是该县纯民间自发组织的艺术团体。“青蛙漫画组”的创始人叫“陈与李”,“陈与李”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对因漫画结缘,也为漫画奉献一生的耄耋夫妇,这对与华君武、方成等著名漫画家颇有交情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漫画夫妻,数十年带领“青蛙漫画组”坚守农村,他们的梦想就是让“青蛙漫画”叫响天下——  相似文献   

8.
“每人都有一个梦想,能够把梦做到一起的人也很多,但是能让怀有同一个梦想的人集中在一起共同来展示这个梦想的机会就不多了。”这是一家媒体在评论2005湖南卫视“超级女声”节目时所发的一句感慨。湖南卫视一班节目策划人推出的“超级女声”原本是一个极度平民化的娱乐节目,但令这些策划人始料未及的是,“超级女声”在经历了2004年的风平浪静之后,2005年风行大江南北。这档娱乐节目吸引了15万人报名,2000万观众关注,各种评论和争议层出不穷、数不胜数,节目影响甚至波及到海外。报名者中有最小4岁的孩童,也有最大89岁的耄耋之人;拥趸者中有…  相似文献   

9.
寒崖 《当代老年》2014,(2):44-44
福建诏安是一个海边小县,来到这里,你会发现,高寿的老人比比皆是。据统计,在诏安居住的10万人中百岁老人达12人,这个比例,足以证明其是“长寿之乡”。这些耄耋老人的长寿之道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财富的品质     
人们看一个人,常常是“一白遮三丑”。商品经济时代,则是“一富遮百丑”。你说自己再有本事,可没有钱,就很难让人信服;你是大草包,可你有钱,到哪儿都能唬一气。现代人正在做一个梦——就是怎样成为富翁。于是,研究致富门路,总结致富经验的著作,也随之多了起来。目前有两本书,如果对照着来读,就别有意味。一本是中国人写的——《失落的尊严—惩腐备忘录》。书里说“中国目前有百万富翁300万人,亿万富翁1000人”。并总结出中国富翁的三个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11.
《武林外传》是一部充满“70后”标签的作品,只要你是这一代人,非常容易辨认这些东西,它们几乎都来自你成长中浸泡过的大众流行文化,从金庸、王朔、王小波、吴宗宪……到《六人行》。而它最大的特点,可以说是武侠和“网络感”。前者意味着宁财神心里有一个侠义温情的世界,而身为中国第一波网民,网络释放了连他自己都从来没有意识到的写作才华,并且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更重要的是,他的话语方式和精神空间也部分“网络化”了,这也是很多“70后”的共同经历,尽管当时在网络上灌水的人,并非人人都变成了“宁财神”、“李寻欢”和“安妮宝贝”。  相似文献   

12.
文化宫     
《老年人》1997,(11)
片名联句某君对上级一刻《三笑》,对下级则一张《铁脸》。提拔干部,大喊《勿忘我》;接受礼物,总是《单独行动》;遇到困难,正好《今天我休息》;出了问题,是《他俩和她俩》。论吃喝要《三关排宴》,把玩乐当《甜蜜的事业》,在腐朽的生活方式《诱惑》下,他就像是《没有航标的河流》。陈彬半个人父:“这道数学题的结果,你说是多少人?”儿子:“0.5人。”父:“你在哪里看见过半个人?”外婆插话:“有!有!俗话说郎如半子,你这女婿不就是我的半个崽吗?”杨欣暑气浮,解郎炎夏忧。妾展芳容犹似月含羞,更效翩翩彩蝶弄风流。待到…  相似文献   

13.
陈元 《女性天地》2013,(2):33-35
年末岁首,一个名气很大、宣传不多的人火了。 他新闻不多,却参演过《春光乍泄》《卧虎藏龙》《赤壁》《2046》《一代宗师》等电影,还获得过日本大阪电影节“最佳男主角”;为了拍戏,他学了半年功夫,却在正规武术比赛上竞得擂台魁首……  相似文献   

14.
高莽 《老人世界》2008,(11):1-1
我算个耄耋老人,不过周围的人总是说:“看起来您还年轻……”我只好摇头笑笑,如此明显的简单的恭维已不会让我上当受骗。  相似文献   

15.
王南方 《老年人》2008,(10):24-25
在演艺圈里,人们喜欢把高明称作“高大人”,这是因为:一方面他在影视片中演的官儿多;另一方面是他为人谦逊、和蔼,受人尊敬。这位年过花甲的演员,虽然50岁时才闯入观众的视线,但因为在《孔繁森》、《秦始皇》、《闯关东》、《至高荣誉》和《和平年代》等多部影视剧中的出色表演,受到了观众的好评,赢得了华表奖、金鸡奖等多项大奖,并获得了国务院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16.
3年前,我开始订阅《老年人》杂志。那时,单位里订这本刊物的仅我一人,每次杂志传到我手里时,不知已被多少人“先睹为快”。我把刊物拿回家,又成了邻居和来客阅读的“抢手货”,可谓人见人爱。后来,在我周围订阅这份杂志的人多了起来,我便主动承担了投递员的义务。有一个订户,是家住农村的退休干部,我每月采取专送或捎送的方法,将《老年人》杂志送到他手里。这位老哥很感动,称我是不在编的“邮政使者”。我当义务投递员$湖南省黔阳县建筑施工管理办公室@黄亦兵  相似文献   

17.
我爷爷生肖属鸡,奶奶属狗,民间有种说法“鸡狗相冲,婚姻不合”。二老的确斗嘴斗到耄耋之年。  相似文献   

18.
读过美国畅销小说《凶宅》的人一定会被其中惊险怪诞、扑朔迷离的情节所深深地吸引。在国外,The Haunted House(有幽灵出没的屋子)是小说家和影视作品的极好题材,同时也是旅游的一个最好去处。在中国,自古以来,有关“凶宅”的传说也层出不穷,蒲松龄所著的古典名著《聊斋志异》中,有关“凶宅”的描写更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那么,世上真有“凶宅”吗? 早在几年前,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的地质生物学家通过对美国、英国、比利时、印度、埃及等国家的20多座“凶宅”进行实地勘探,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说“名”     
也不知始于何时,人类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开始觉得“抓之不在、挥之不去”的“名”,是一件挺要紧的东西。因为,“名”是地位、权势、金钱的无形“存折”,存本取息,利源不竭。于是乎,词典中便多了些词语,如功名、浮名、冒名、慕名、名不副实、名存实亡,等等。至于自己出资效千,便可在“某某名人辞典”中一印芳名的,是否有“沽名”之嫌?《辞海》的编辑先生还未作出解释。 记得一位自称“亿万富姐儿”的女明星,在她的《自白录》传记中说过:她的每一分钟,不是用于创造“名气”  相似文献   

20.
由于现代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发达,人们感到地球仿佛变小,人与人之间似乎容易接近。然而,作弄人的是:住宅的高层化、单元封闭化、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的竞争机制,又使人们感到人与人之间关系流通了,从而就有了所谓“距离”问题.其实,人际交往中的“距离”忧患古已有之。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孔夫子对于如何把握好人际关系的距离是恁地伤脑筋,况其我自哉?与孔子相比,庄子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距离时超脱多了,其实是圆滑多了。《人间世》是在干着力研究人际关系交往艺术的专章,其中提出了这样的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