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话柳     
戴柳 《燕京岁时记》说,唐玄宗曾于阴历三月初三在渭水边上举行祭仪,赐群臣柳圈,以免虿毒。还有一种说法是,唐末黄巢起义时,以“戴柳”为号,取意“生机勃发”。此后每逢清明,少儿折柳编冠,寓意珍惜青春,故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之说。   折柳 折柳赠别之俗始于汉朝,“折柳”一词最早见于六朝无名氏的《三辅黄图》一书。此后“折柳”便在诗人中成为送别的代名词 。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易生速长,用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  相似文献   

2.
孙玉占 《现代交际》2010,(10):78-78
唐诗宋词里炼字炼意的精品曾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弄”出了万般自怜。“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一个词的最终敲定往往绞尽了诗人们的脑汁。动词、形容词是诗人炼字最爱,其实也有些诗人注重虚词的锤炼,“又”字就是其中之一。“又”《说文》:手也。后引中为“复,再”,“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或动作的连续”,“表意义更进一层”等意义。而择用在诗词中,便有了丰富而微妙的情感韵味。本文通过品味几首诗来细腻地赏鉴“又”字的诗味精义。  相似文献   

3.
王炯华 《中外书摘》2008,(12):15-18
胡汉民,广东番禺人。原名衍鹳,后改名衍鸿,字展堂,别号不匮室主,“汉民”为其主编《民报》时笔名。因当时其文极负盛名,这个排满兴汉的笔名亦不胫而走,原名反倒因此而成隐名。后来,胡氏便以笔名“汉民”行世。  相似文献   

4.
古来,有一类以寻求长生不老为中心内容的民间传说故事。据《说文·释名》:“老而不死日仙。”因西这类故事被称为“仙话”。人们用幻想的胜利——升仙,来向威胁人类最大的恶运——死亡进行挑战。人类珍爱生命、寻求不死的观念,可能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有了。《山海经》是中国原始社会的神话总集,其中不止一处出现了仙话的影子:如《海外南经》有不死民;《大荒南经》有不死因;《海内经》有不死山;《海外西经》有轩辕国“其不寿者八百岁”,白民国有黄兽“乘之寿二千岁”;《大荒西经》有“颇顾之子,三面一臂,三面之人不死”。《山…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回族和其他九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都十分崇尚清真。“清真”一词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含“清净无染”、“至清至真”,“纯净洁朴”之意。南朝人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有“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指出“清真”意为纯净洁朴、无尘无染。唐代大诗人李白有一首赞美友人裴政的诗中写道:“韩生信莫彦,裴子含清真”。宋代诗人周邦彦著有《清真词》一书,本人亦自号“清真”。明代回族学者王岱舆,人称“真回老人”。可见,从南北朝到宋代800多年间,“清真”一词着重用以表示文人墨客清廉高洁的品格和清雅幽静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蝴蝶是动物中的美学家,尤得古今诗人文人的喜爱。蝴蝶入联。清人张潮《幽梦影》中有一联:“蝶乃才子之化身,花乃美人之别号。”清人郑板桥题扬州芍园一联曰:“移花得蝶,买石饶云。”清朝乾隆皇帝曾出一联“花间两蝶斗”,纪晓岚对日“水面一鸥游”。《笑联新编》中有一联:“听月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词典》对“宽容”一词的解释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对此可进一步引伸为: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能以大局为重,甚至对个人的暂时损失也不计较,这是豁达大度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古人的雅骗     
官场上有“雅贿”一词,收藏界则有“雅骗”一说。
  郑板桥“诗书画三绝”,但他平生“三不卖”:“贪官、奸商、小人休想得之”。一次,板桥路遇一落拓老者,见言语投机,便应邀做客。进门见大门上悬“富儿绝迹”匾,问何意?答曰:“平生寡欲,寒舍不纳铜臭之徒。”板桥暗想与己趣味相投。入室,见壁挂青藤居士徐渭的《补天图》,余壁皆空空,再问其故,老者又答:“青藤走狗爪痕也堪钦。”板桥暗喜老者竟悉自己别号。  相似文献   

9.
柳与民俗     
柳是春的使者,我国古代有许多与柳相关的民间习俗。插柳《风禾记》称清明节为柳节。插柳之俗盛行于唐宋之际,原意为“顺阳气”,民间则用以悼念重义守节的晋国名臣介子推母子。有的地方用面粉做成飞燕,用柳枝串起来插在门上,叫“子推燕”。戴柳据《燕京岁时记》说,唐玄宗曾于阴历三月初三在渭水边举行祭仪,赐群臣柳圈,说戴之可免虿毒。还有一种说法是,唐末黄巢起义时,以“戴柳”为号,取意“生机勃发”。此后每逢清明,少儿都要折柳编冠,寓意要珍惜青春,故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之说。折柳折柳赠别之俗始于汉朝,“折柳”…  相似文献   

10.
“走狗”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本指猎狗;现比喻受坏人豢养而帮助作恶的人。”在古代“走狗”一词,是中性词。如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这里“走狗”是指一般的狗或猎狗,不存在贬褒意义。但是,古今不同人站在不同角度对“走狗”一词解释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11.
周斌 《职业》2015,(4):15-17
电视相亲节目嘉宾离职的是是非非【案例】一名叫卢和平的网友,在微博上称“本人因参加《非诚勿扰》节目(2014年6月1日5号嘉宾),被所在的华为海洋网络有限公司认为是不安定因素,被单方面解除了劳动合同。”卢和平还在微博上说:“参加电视节目纯属个人私事,对华为这种无视《劳动法》的行为表示抗议。”  相似文献   

12.
王贞白是唐末颇负诗名的诗人。对于这样一位诗人,其诗歌却一直为人所忽视。其诗歌意象以月、水、云为多,主要体现了的王贞白思乡、济世、隐逸之情,成为王贞白内心情感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3.
张亭 《现代交际》2013,(9):61-62
韩愈《答李翊书》提到“仁义之人,其言蔼如”。对于“蔼如”一词,王力和郭锡良这两大家解释却不一致。王力将其解释为“茂盛的样子”,郭锡良解释为“和顺”。通过对古代字典和词书的查阅以及《答李翊书》的文义的理解,笔者认为王力先生的解释更为贴近韩愈的本意。  相似文献   

14.
苏轼是伟大的文学家。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评论苏轼说:“他一向被推为宋代最伟大的文人,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苏轼在世时已经文名满天下。李绍《重刊苏文忠公全集序》云:“其为文章,才落笔,四海已传颂。下至闾巷田里,外及夷狄,莫不知名。其盛盖当时所未有。”  相似文献   

15.
“青梅煮酒”这一词语,始见于北宋,晏殊《诉衷情》词云:“青梅煮酒斗时新,天气欲残春。”苏轼《赠岭上梅》诗云:“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后来,明代的章回小说《三国演义》又两次说到“青梅煮酒”:第二十一回:“曹)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今见此梅,不可不尝。  相似文献   

16.
一清 《当代老年》2014,(3):52-52
一年春天,诗人李啸村自湖南浏阳来到山东潍县拜访郑板桥。老朋友相见,分外亲热,郑板桥连忙设宴款待。酒过三巡,李啸村笑着说:“老兄,我有上联一句,你若能对,我赠老兄浏阳特产一件。”说罢,他吟道:“红杏枝上飞粉蝶。”  相似文献   

17.
吴家宏 《职业》2013,(32):8-11
“独秀峰边翠作堆,幽栖如入小蓬莱。山中瑶草无人识,洞里桃花空自开。”这是诗人李璲畅游温岭留下的名诗《长屿》。这座曾以钟灵毓秀的风景陶醉了无数文人雅士的历史名城,如今正因生机蓬勃的职教文化、底蕴丰厚的职教名城声名鹊起。温岭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就坐落在这座集海光山色和文教气息为一体的城市内。90多亩土地,2000多名学生,这所“小规模”的学校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雨飘摇,实现了“职业学校加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宏伟目标,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职业院校中的新星。它的制胜秘诀是什么?它的吸引力又在哪里?  相似文献   

18.
龙翔  泉明 《中外书摘》2011,(7):69-72
溥侗,号西园,“红豆馆主”只是他的别号。但别号越叫越响,竞有人只知道“红豆馆主”是民国四公子之一,而不知溥侗、西园为何许人,犹如有学生问先生:成吉思汗棒还是铁木真棒?  相似文献   

19.
古今名人喜欢元旦抒怀,留下了不少名言佳句。宋王安石的《元旦》:“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的语言清新流畅,生动地反映出诗人致力改革的坚强信心和豪迈气概。明陈宪章的《元旦试笔》:“天上风云庆会期,庙模争遣草茅知。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滨月上时。”全诗展示出喜庆佳节的动人情景,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193O年毛泽东同志率红军在江西开展游击战争。这年元旦,他写下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相似文献   

20.
被称为“东晋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亭,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后改名为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教育家。浔阳(今江西九江)人,曾入仕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乡隐居。他的《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开创了田园诗体系,使田园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