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饶舌     
梁莲生先生的原诗“久立持竿钓晚秋,麓山云树入吟眸。乃翁不计鱼多少,聊遣闲情到白头。”经陈国强、肖自强、李传补三位先生修改后,只有第一句的“钓晚秋”,第二句的“山、树、眸”,第三句的“鱼多少”和第四句的“白头”共11个字没有改动了。总共28个字的诗,被改动了17个字,留下不动的仅占全诗总字数的四成,这还是原作者的诗吗?媒体对作者的作品可以修改,《老年人》杂志开展评改活动,本意在提高读者参与的积极性,这是很好的。但窃以为,首先要尊重原作者的真情实感。例如原作者三、四句的“乃翁不计鱼多少,聊遣闲情到白…  相似文献   

2.
看完《老年人》2002年第二期刊登的《评改〈湘江秋钓〉》一文,引起了我修改诗词的兴趣,也为增设《老年大学》栏目叫好。我以为经陈国强先生改后的诗还可以再改,因为改诗不单纯只有范椁所说的“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一说,更重要的是反复推敲字句。我以为,评改后的诗,还有五处可作如下修改。第一处,“湘”为地域名,“畔”字只能和“江、河、溪”等字组合,因此可将“湘畔”改为“江畔”。第二处,“持竿”是将钓而未钓的动作,可将“持”字改为“垂”字。第三处,将“吟眸”改为“心眸”,似乎更贴切。第四处…  相似文献   

3.
公关专题活动是指有目的策划的、有确定主题的活动,亦称作公共关系特殊事件,它是在确定一个明确主题的基础之上,围绕这一主题而设计的一系列具体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如果把企业的公共关系工作比做一部在社会舞台上演出的话剧,那么其中激动人心的高潮便是精心策划的公共关系专题活动。正如诗人在构思中要寻找“诗眼”,唯因此而使一首诗具有了活跃的“灵魂”,公共关系策划也要寻找使一部戏剧能够活跃生动的“核心”,这就是公共关系专题活动。策划公共关系专题活动是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工作,通过公关人员独具匠心的设计,使之成为…  相似文献   

4.
汉字意韵丰富,一字得当,便可使全涛意境为之一变,进而满篇生辉。对全诗有如此妙用的字,古人称之为“字眼”,赞其画龙点睛之功。后宋人在评论唐诗时,始用“诗眼”一说,认为:一首好诗必有佳句,而佳句之I{1必有奇字为眼。接下来,目.让我们品读以下几组诗句。  相似文献   

5.
2012年9月26日上午全国“敬老月”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中山音乐堂隆重举行。全国老龄委副主任、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致辞中说,尊老敬老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家庭伦理的核心要求,也是社会道德的重要规范。他强调,为进一步弘扬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前不久,中组部、中宣部、民政部、全国老龄办等13个部委联合发出通知,集中利用“重阳节”前后的一个月时间,开展“全国敬老月”活动,旨在推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敬老活动,包括老年维权优待活动、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为老志愿服务活动、老年文化体育活动、敬老爱老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养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6.
巧补错句     
《老年人》1994,(6)
巧补错句即席挥毫,难免有时错写字句,如能巧补趣填,却也可收奇妙之效。费新我先生有一次对客挥写孟浩然《过故人庄》诗,当写到“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时,不留神漏掉一个“话”字,旁观者都面呈惋惜之色。只见他略思片刻,便坦然自若地在诗后用小字补了“酒后失话...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弘扬尊老敬老优良传统,营造爱老助老社会氛围,动员全社会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在今年10月开展了以“关爱老人,构建和谐”为主题的“敬老月”活动。“敬老月”活动包括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为老志愿服务活动、老年维权活动、老年文化体育活动、老龄宣传活动五项内容。这是全国老龄委成立11年以来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大型活动。  相似文献   

8.
嘘!严肃点     
良策“尊敬的兽医先生,请问,我这匹马的病为什么时好时坏呢?你有什么良策吗?”“先生,依我之见,趁马好的时候,出手卖掉它算了!”以为是煎鸡蛋在美术馆的展室,一位参观者对画家说:“画家先生,这画美极了,是幅真正的杰作!我的口水都流出来了……”“先生,是这落日使你流口水的么?”“落日?我还以为这画的是煎鸡蛋呢/’还没有人来退过货“老板先生,你这里出售的降落伞安全么?会不会出问题呢!”“先生,当然不会,不会的。从本店经销降落伞以来,至今还没有人来退过货呀!”挨打的原因窃贼皮利的儿子偷吃了家里的一瓶果酱,…  相似文献   

9.
悦悦 《老年世界》2010,(18):21-21
今年春节的时候,先生和我送了一部手机给六旬的婆婆。婆婆拿着手机嘟囔着说:“买这玩意儿干啥啊?我要给你们打电话,拿家里的电话直接打不就得了!”自打我们送她手机那日起,手机就俨然成为了她手里的摆设。每个月我们往她手机里充的话费,还是没少几块。先生苦笑着说:“我这妈,可不是玩高科技的人哪!”  相似文献   

10.
“戒之在得”卢毅“及其老也,戒之在得。”孔圣人这一养生学,值得我们学习、领会、遵循。人到老年,气血渐衰,精力渐弱,应变力渐差,难以角逐名利、竞争机谋。所谓“戒之在得”,不只是不要争名逐利,也包括摒弃对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不适当要求。患得患失,贪...  相似文献   

11.
漫画     
山棋 《老年人》2009,(2):45-45
“鹿呜杯”全国诗词大赛终评在温州进行,午餐席上有腰果一盘,王巨农先生与侯孝琼先生均好此盘中之物,二人偏又对面而坐,故转盘在二人手下旋转不止。林从龙先生见状即席吟出一联曰:“王侯席上争腰果,”话音刚落,王巨农就以手指点着杨嘉仁与刘庆云二先生说:“杨柳(谐音刘)池边——”接着用筷子敲了一下水鱼大碗:“钓脚鱼”。“脚鱼”、“腰果”之对真妙绝。  相似文献   

12.
秦晓近日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2010届毕业典礼上发表了一篇演讲。这种演讲本不太重要。但秦晓先生在讲演中郑重其事地宣称,中国现代化进程正面临着一次具有方向性的重大交锋,这就是“普世价值”与“中国模式”之争。既然这个问题被说得如此之重大,有必要简单分析一下秦晓先生的具体说法。  相似文献   

13.
诗,是什么?     
2002年,本刊“老年大学”专栏发表的评改《湘江秋钓》一诗的文章,引起了诸多读者的关注,争鸣之声犹在耳际回响。为了进一步探讨诗的真谛,切磋写诗技艺,促进创作繁荣,本刊约请有关学者专家撰写论诗文章,从今年第6期起分期登载。学无止境,仁智各见,欢迎广大读者特别是诗词爱好者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艰辛拉保险     
涂俏 《中外书摘》2000,(6):12-13
对于从事保险代理的业务人员,社会的评价众说纷纭。有人说,这是一群来自“朝阳产业”的“幸运者”,有人说,这是一群“跑街小姐”、“扫楼先生”。不管社会以何种眼光看待这个行业,“敬请加入”这个行业的群落一直在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杂志的编辑别出心裁,启发读者评诗改诗,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湘江秋钓》这首诗的内涵和意境,也调动了众人的兴致,交流了写诗的技巧。希望能延续这一活动,将“老年大学”这块园地进一步办活办好。我读了《湘江秋钓》这首诗,也有些怦然心动,因不是诗人,谈不上改诗,只能仿作一首《观钓》:冷眼随观钓晚秋,柳荫石壑惴心谋。林纾嚼铺鱼犹智,晚节自珍赞白头。清人林纾《畏庐文集·西湖诗序》中写了一段观鱼争食的故事,有灵性的鱼儿,明晓一个道理:“下食者必有钩,贪食必遭暗算。作者有一番感慨:“名利之…  相似文献   

16.
诗由怨生     
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说:“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意思是说,大凡优秀传世之作,都是作者在困顿潦倒时所为。“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不也正是受宫刑之辱而遗《史记》,留下一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而彪炳千秋吗?“诗由怨生”这一具有深刻美学价值的命题,在我国很早就被提出来了。孔子在《论语》中讲:“诗可以兴,…  相似文献   

17.
正“散乱空中千片雪,朦胧物上一重纱。纵逢晴景如看雾,不是春天亦见花。”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晚年在诗里对自己的描述,据后人分析考证,白居易诗中提到的“纱”、“朦胧”、“雾”,其实是在说自己因为患病,看东西已经比较模糊,而影响他视力的眼疾,应是老年性白内障。现代医学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球内晶状体任何部位的混浊都可以称之为老年  相似文献   

18.
悦悦 《当代老年》2010,(4):38-39
年初,先生和我送了一部手机给六旬的婆婆。婆婆拿着手机嘟嚷着说:“这玩意儿干啥啊?我要给你们打电话的时候,拿家里的电话直接打不就得了!年轻轻的,乱花冤枉钱!”婆婆是个会过日子的节俭人,自打我们送她手机那日起,手机就俨然成为了她手里的摆设。每个月我们往她手机里充的话费,还是没少几块。先生苦笑着说:“我这妈,可不是玩高科技的人哪!”  相似文献   

19.
《老年世界》2007,(23):41-41
由全国老龄委、中宣部、教育部等联合开展的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敬老护苗”行动,日前在京启动。据统计,2007年我国老年人群已达1.7亿,老年群体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以发扬传统美德、展现社会风貌、构建和谐社会为宗旨的“敬老护苗”活动,旨在通过系列公益活动、文艺活动、文化交流活动等让人们关注老年群体。“敬老护苗”  相似文献   

20.
最近改诗,发现《湘江秋钓》这首诗较有特色。原稿为:“久立持竿钓晚秋,麓山云树入吟眸。乃翁不计鱼多少,聊遣闲情到白头。”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写深秋季节作者在湘江边垂钓的事。诗有形象,有意境,守律也严。但我觉得有几个字词若调换一下位置,末一句换一种说法,或许能创造出更融洽、更高远的意境来。元代诗人范椁说:“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深。”绝句的第一句是“起”,第二句是“承”,第三句是“转”,第四句是“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起承转合”。律诗的篇幅很小,绝句尤其如此,仅有4句,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