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井爱平 《老年世界》2009,(23):34-34
穴位往往在骨骼间(边)、肌肉间(边)的凹陷处,要找准穴位,一般是根据身体各部位的长度定位,如人体的前臂定为12寸(中医的寸不同于现代人关于寸的概念),内关穴在距离腕部2寸处,也就是说取靠近腕部的1/6处就能找准穴位。另外,将食、中、无名、小指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准,四指的宽度为3寸。中医取穴常用到“寸”这个单位,但却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的“寸”不一样。  相似文献   

2.
常言道:“人老腿先老。”10多年前,长沙有位百岁老太太叫余金燕,手扶拐杖出门口走一走,就喊腿痛无力。后来,她在双腿足三里穴贴上两个小磁片,一个月后奇迹出现了。游烈士公园,她一不带手杖,二不坐轮椅,走走停停,算起来走了二三公里路。为什么足三里穴敷磁有这么大的效果呢?原来,足三里穴在祖国医学中称为“长寿保健穴”,位于人的双腿外膝眼直下三寸(本人四横指)、胫骨外一横指处(见图)。历代医家都认为足三里穴具有调理脾胃、疏通经络、解痉镇痛、保健长寿的作用。至于磁疗,现代医学证实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白细胞吞噬功能,提高免疫…  相似文献   

3.
手到病除     
大敦穴:止小腹疼痛有特效 据中国医典古籍记载,大敦穴对治疗“脐腹痛、腹胀、小腹中热、石淋、血尿、遗尿”等疾患,具有良好的效果。如果女性遇到由于疝气引起的阴挺肿痛,男子的阴囊小腹疼痛,只要按压这个穴位,就会有很好的止痛、调理和医治作用。 【取穴技巧】正坐垂足,屈曲左膝,拾左足置于椅上,用左手轻握左脚趾,四指在下,弯曲大拇指,以指甲尖垂直掐按穴位即是。  相似文献   

4.
对腰疼的人来说,飞扬穴是一个很好的治疗穴位,关于这个穴位,还有这样一句俗语,那就是:“听到飞扬穴后,腰疼的人都低眉折腰地进来,揉完飞扬穴后,就扬眉吐气地出去。”关于这个穴位的作用,《干金方》云:“飞扬、太乙、滑肉门,主癫狂吐舌。”《金鉴》云:“主步履艰难。”  相似文献   

5.
手到病除     
【天井穴】清热凉血,调理麦粒肿 此穴位名出自《灵枢·本输》,属手少阳三焦经。《医宗金鉴》中云:“从四渎斜外上行,肘外大骨尖后,肘上一寸,两筋叉骨罐中,屈肘拱胸取之,天井穴也。”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认为看别人上厕所的人眼睛会长针眼,“针眼”就是医学上所谓的“麦粒肿”。  相似文献   

6.
一过立夏,不少人感觉吃起饭来味如嚼蜡。这是因为进入夏季,雨水增多,空气中湿气加重。一些人本身体内湿气盛,脾胃虚弱。当空气中湿气与体内湿气“狼狈为奸”后,脾胃更虚,自然吃啥啥不香了。每当这时,我们可以用刮痧板刮拭背部的脾俞穴(第11胸推棘突下,旁开1.5寸)、胃俞穴(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三焦俞穴(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以此健脾祛湿。刮痧时,先把后背涂上刮痧油,然后以穴位为中心从上向下刮二三十下,每周刮1次。  相似文献   

7.
手到病除     
下廉穴:肠胃健康,一身轻松 下与上相对,指下部或下方的意思;“廉”是廉洁清明的意思。因为这个穴位位于手部,所以也称“手下廉”,就是说这个穴位下部层次的气血物质洁净清明。关于这个穴位,《铜人》曰:“头风,臂肘痛。”《资生经》曰:“胸肋小腹痛,偏风,热风,冷痹不遂,风湿痹。”《循经》曰:“脑风眩晕,腹痛如刺,狂言狂走。”上面这些描述,都指明了这个穴位的重要作用。其实对我们现代人来说,这个穴位还有一个作用非常好,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济南市因有著名的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等而被人们誉为“泉城”。孰不知,人体也是一个“泉”的王国,经常按摩那些被称为“泉”的穴位,生命就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在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中,有个穴位叫“廉泉”,这个穴位对治疗失语、音哑、吞咽困难、咽喉炎等症颇有疗效。在两侧腋窝正中的内侧动脉旁,各有一个“极泉”穴,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肩部滑囊炎、心绞痛、肋间神经痛的特效穴位。在上肢的内侧肌肉中,还有个叫“天泉”的穴位,如有心动过速、胸胁痛及上肢内侧痛的患者,可自己在此处按压100~200次,经常坚…  相似文献   

9.
足三里穴位于膝关节髌骨下,髌骨韧带外侧凹陷中,即外膝眼直下四横指,然后再往外一横拇指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正肋骨组成的胸廓忠实保护着心脏和肺这两个对生命至关重要的器官。通过按摩胸部,可以刺激心脏和肺的活动,能够宽胸理气,对气短胸闷、咳嗽气喘、胸痛等病症有防治的作用。一、按揉胸部穴位胸部常用的保健穴位有膻中穴(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中府穴(位于胸外侧部,与第一肋间隙平行,距前正中线6寸),云门穴(在胸外侧部,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六寸)。用中指分别按揉胸部两侧的上述穴位,各按揉30次。  相似文献   

11.
正人的双手穴位很多,有一组“双关穴”——内关穴和外关穴,既好找,功效也广泛,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很大。内关穴位于手腕掌侧横纹上2寸,在两条肌腱之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外关穴与内关穴相对,位于手腕背侧横纹上2寸,尺骨与挠骨之间,属于手三阳三焦经。心包经和三焦经是互为表里的两条经脉,所以内关和外关一阴一阳,在治疗疾病时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胸闷当出现不明原因的胸闷、心慌时,可将拇指置  相似文献   

12.
正教大家一套穴位按摩法,对于调理听力不佳、耳鸣、耳聋有直接效果。揉按完骨穴。它位于头部,在耳垂后的骨尖儿后下缘凹陷处。按揉时,用两手大拇指按住完骨穴,其余四指放在耳前,持续按揉5次,最好感觉有酸胀感。按摩听宫穴。张口时耳屏前凹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护发大法     
一、按摩法1-按摩头皮。两手掌按于前额发际,施以重力向上旋压,经百会穴至后发际,然后再旋压至两鬓,止于前发际,循环旋压8~10次。旋压时动作要缓慢推进,避免牵拉头皮。2-按揉百会穴和风池穴各20次。3-揉搓头发(用两手揉搓头发如洗头状)2~3分钟。4-拍打头皮。四指并拢拍击整个头部2~3分钟。注意拍打时动作轻盈柔和,富有节奏感。二、梳头法坚持每天清晨起床后或午休后用手指梳头,能提神醒脑,延年益寿。正确的梳头方法是:开始梳头时每分钟梳20~30次,然后逐渐加快速度,用力要先轻后重,力求均匀、舒适,…  相似文献   

14.
康寿文摘     
《老年人》1997,(8)
指压穴位治落枕采用指压内、外关穴的方法治疗落枕效果好。具体做法是:患者病例前臂向上,手腕稍弯曲,施术者用拇指掐压患者内关穴(腕前横纹上两寸,两筋之间),同时中指或食指抵于外关穴(腕后横纹上两寸,与内关相对),掐压1—2分钟,力量由轻而重,使其压力从内关透达外关,病者有酸胀麻热感且向上传的感觉为好。在掐压过程中,患者颈部应左右旋转,前压后仰。(摘自《大放卫生报》)老人下楼宜斜步老年人关节僵硬,骨路变脆,肌力下降,下楼梯时身体难以保持平稳,一脚落地,一脚悬空,极易失去重心而摔跤。为防发生意外,老年人可…  相似文献   

15.
正生活工作压力大,不少人经常有情绪压抑、失眠多梦、消化不良、腰膝酸软等问题。中医从人体经络角度分析,我们的体内藏着五扇"门",守住它们,可以解决不少健康问题。心之门:郄门穴。郄门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对应了人体的心之门,位于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大致相当于腕横纹和肘横纹中点,两条肌腱中间。郄是空隙的意思,门就是门户,在人体气血深藏的地方,郄门穴  相似文献   

16.
一、洗澡:凡没有并发症的患者,可通过洗澡改善病情。一般洗41-42℃的热水,可提高新陈代谢,降低血糖,促进脏腑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洗澡时间长短,可按各人的体质、病情决定,一般每天一次,每次以15-20分钟为宜。空腹或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洗澡。二、按摩:中医把糖尿病称为“消渴症”,又分三类:烦渴多饮者为上消,多食善饥为主者为中消,尿量多者为下消。(一)糖尿病按摩疗法的主穴是胰俞穴,该穴有调节胰腺功能的作用,用大拇指逆时针方向按摩5分钟。配合穴位分别是:上消─—逆时针揉摩肺俞穴、鱼际穴、廉泉穴、合谷穴各30次,…  相似文献   

17.
正有的人很容易上火,其症状是牙龈肿痛、长痘痘、大便干结。怎么办呢?用中医方法按摩穴位,可以有效下火。少府穴这是心经的荥穴,荥穴主身热,可以滋阴降火,掐掐它就相当于吃了很好的泻心火的药物,安全有效,还不花钱,对心火过旺所引起的口舌生疮、夜不能寐、面红目赤、小便赤黄等症状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少府穴特别好找,大家把手指轻轻地合拢,小指按着的地方就是少府穴,这个穴位也正好位于被称作"感情线"的掌心横纹上。用于保健的时候,用大拇指在少府穴上点揉  相似文献   

18.
这个穴位是传统中医针灸经络的八大会穴之一,有“筋会阳陵”之说。长期筋骨僵硬、酸痛,容易抽筋的人,只要平时多多按压这个穴位,就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正由于高血压、颈椎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以及噪音污染的影响,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的老人越来越多。除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坚持做爱耳保健操,同样有助提高听力,减少耳鸣。第一式:按耳门动作要领:拇指放在耳门穴(位于面部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上,其余四指并拢,扶着前额处。拇指先向内垂直按压耳门穴,再向前上方用力顶按,穴位处有酸胀感。每次按1~2分钟,每天按2~3次。  相似文献   

20.
正腰部最重要的结构,莫过脊柱和肾区。无论对于男性,还是对于女性,保护好腰部都是非常重要的。每天坚持按摩腰部,可以防治尿频、阳痿、痛经等疾病,还能缓解腰痛、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状况。一、按揉腰部穴位肾俞(位于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大肠俞(位于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腰眼穴(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凹陷处),是常用到的保健穴位,双手握拳,用示指的掌指关节分别自上而下按揉30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