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父亲的拐杖     
骆明 《中外书摘》2006,(10):25-25
小时候父亲曾让我猜过一个谜语,“生出来四条腿,长大了两条腿,老了三条腿.”我怎么也猜不出来,父亲哈哈大笑:“那是人啊!”这笑声还在耳边回荡,父亲却已拄上了拐杖。  相似文献   

2.
正来,猜个谜吧!"早上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晚上三条腿走路",打一物,谜底是什么?恭喜你,答对了,就是"人"。人刚出生时骨头都是软的,只能四脚爬;到老了腿脚不行了,走不动路,得拄根拐杖,所以是三条腿。人老了,走路往往腿抬不起来,步子迈不开,上不了楼梯,爬不了坡,这当然有肌肉无力的因素在内,但根本  相似文献   

3.
正拐杖作用很大,但如果用不对,不但难以发挥功能,还可能对人体带来一定伤害。给老人挑选拐杖时,一定要先了解老人需要左手拄拐还是右手拄拐。按照人走路的动作规律,一般左腿使不上劲,要用右手拄拐;右腿使不上劲,要用左手拄拐。现在常见的四脚拐杖都分左右,拐杖4个脚中,朝向其中一侧的两个较长,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忠孝难两全。但我认为,只要有孝心,就能做到忠孝两全。我是郴州嘉禾县石羔乡里家村的农民,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父亲就因病去世了,母亲含辛茹苦把我和妹妹养大成人。待我和妹妹先后成家后,母亲老了,身体也大不如前。她患了支气管炎,一天到晚咳个不停,双腿也因为罹患风湿病的原因走路都困难,一天到晚靠拄根拐杖坐在家门口熬时光。家里本来就穷,为给母亲  相似文献   

5.
我的四奶奶今年78岁,耳聋眼花,成天坐着捻佛珠,很少说话,我们都以为她老年痴呆了。可是,她一见到五爷,就来精神了,话也多了,走路也不拄拐杖了,昏花的老眼里甚至还闪烁出清亮的光束。  相似文献   

6.
张世普   《现代妇女》2005,(11):29-29
前不久,年近七十岁的母亲患了严重的胃病,去省城医院做了胃部切除手术。手术后,我们弟兄和妯娌几个商量着轮流伺候母亲,但是父亲执意不肯,父亲说他能够照顾好母亲。父亲特意为母亲买了一把黑色的拐杖。父亲把一根根红毛线搓成红绳,然后在绳子上缀一些精巧雅致的小铃铛。那时,包括母亲在内我们都非常不理解父亲这种孩子气十足的举动。一开始,拐杖并没发挥作用,因为身体虚弱的原因,母亲无法拄着拐杖行走。母亲惟有放下拐杖,让父亲搀扶着锻炼走路。一步,两步,三步……终于在三天以后,母亲能够拄着拐杖走路了。母亲在病房内移来挪去,叮当,叮当,…  相似文献   

7.
父爱像条河     
父爱像条河文武儿时的印象里,父亲是个很严厉的人。刚进小学时我开始换乳牙,有一次不听父亲劝告吃了生番薯,被父亲一巴掌打得踉跄倒地。读3年级时,父亲教我写毛笔字,不合他的要求就要吃“栗凿”。长大了,但在内心深处我对父亲总还是有一层敬畏的隔膜。结了婚,我与...  相似文献   

8.
兰生 《老人世界》2014,(6):50-51
张老汉这一段时间感到两条腿走路无力,双腿发紧,还伴有轻度的排尿障碍,尿频、尿急、尿排不尽,肩臂也有点儿麻木。张老汉对这些症状作了自我分析。走路无力么,这是老年人的必然生理现象,“未老腿先衰”嘛;排尿障碍可能是老年前列腺肥大症;肩臂麻木可能是肩周炎发作了。唉!反正人老机器零件耗损,痛痛痒痒是难免的,人吃五谷哪有不生病的,何必操心着急呢。  相似文献   

9.
汤礼春 《老年世界》2009,(23):26-26
年初的一天,82岁的父亲突然卅现在了我的面前。他是拄着拐杖来的,而且他是拄着拐杖乘了一个半小时的公共汽车来的。他来的目的是为了看我,因为他昨日听我妹妹说我的腿近日不好,走路有些一颠一颠的。  相似文献   

10.
1一酩酊醉汉,叫住一辆出租车:“把我拉到华乐大酒店去。”“先生”,司机说,“你不正是在华乐大酒店门口吗?”醉汉嘟嘟哝哝,从怀中掏出20元扔给司机说:“我警告你,下次可不准开这么快。”2一人问醉汉的妻子:“你家的小狗走起路来怎么老是七歪八扭?”醉汉的妻子回答道:“可怜的小东西!我丈夫从酒店回家时,它老跟着跟惯了。”3小贝利跟着父亲回家,在路上问:“爸,醉是什么意思?”父亲说:“你看,那里站着两个警察,如果我把两个警察看成4个,那我就是醉了。”“可是,爸爸”,小贝利说,“那里只有一个警察!”4一天,爸爸在…  相似文献   

11.
五岁人生     
郑桂初 《老年世界》2009,(16):11-11
我五岁时,是国民党统治时期。那是一个水深火热、民不聊生的时代。我们全家6口人,房无一间,地无一垄,靠父亲租种几亩薄田维持生计,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冬春之季是荒月,我们兄弟姐妹四人都得出去要饭。我们四个孩子都到了上学的年龄,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人家的孩子去上学。父亲叹着气对我们说:“孩子们,咱家连饭都吃不上,哪有钱供你们读书啊,就做个本分的庄稼人吧!”  相似文献   

12.
拎水的老人     
蔡昌旭 《老年世界》2011,(12):18-18
我新居的对门住着一对老师夫妻,都戴着眼镜,他们很文雅,每次见面都向我们微微一笑,点点头。他们家里没有孩子,只有一位老太太是男方的母亲。老太太七十多岁,耳不聋眼不花,走路也不用拄拐杖,那双脚落地噔噔有声。  相似文献   

13.
父亲和我     
父亲和我文/马红英     图/时补法有人说:父于关系紧张,是太相像了的缘故。我想我和父亲的关系便如此。我像父亲.给了母亲极大的自豪与报答。她总是用充满爱意的眼光观察我们:“像你爸,说话的语气,暴躁的脾气,连走路微驼的肩都像……”母亲以父亲的智慧为骄...  相似文献   

14.
罗满元 《老年人》2007,(7):26-27
2006年8月5日上午10时25分,我的母亲用尽最后一点力气耸了耸肩,双手一摊,停止了呼吸。当晚,瘫痪在床的父亲提出要跟我们一起守灵。父亲坐在轮椅上,抚摸着母亲的棺木,一边用不灵便的手比画着,一边嘴里“啊啊”地说着什么。我们听不懂他的话,只能猜。后来,我找来一块小黑板,父亲用左手在上面艰难地写下“83”、“85”和“3”三个数字。  相似文献   

15.
父亲已逝多年,但他却是我最怀念的人。妈妈经常说:“你是在你父亲的肩膀上长大的。”这话一点也不假。我从小就喜欢骑在父亲宽阔的肩膀上。我五岁那年,父亲带我去看元宵灯会,满街的人,满街的灯,把漆黑的夜照得五光十色。父亲怕别人挤着我,也知道我人小个子矮看不到灯,便把我扛到他的肩膀上。我一下子长成了巨人,比所有的人都高,各式各样的灯在我眼前晃来晃去,特别好玩。  相似文献   

16.
我和老伴只生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也没有。我父亲在世时,总为我发愁,他常说:“哪怕有一个男孩儿也好呀!将来你们俩老了好有个依靠……”  相似文献   

17.
父爱无色     
我父亲年轻时是个军人,后来复员回了老家。对我们说来,不幸的是,复员后的父亲仍然用当军人的感觉过日子。弟弟一岁时,他扶弟弟走路老"一二二",他还要求我们叠出的被子必须有棱有角。弟弟高考时报考中文系,他骂,他认为他的儿子怎么也要上军事院校。后来他气哄哄地埋怨母亲说:"这是我的儿子?!"在这样的心态下,他一直忽略我的存在。客观地讲,他并没有重男轻女的想法,可他认为管女儿是母亲的责任范围。读小学时我曾问过他几次作业,他翻翻限度说:"你妈呢,问她去。"于是我学会了排斥父亲。记得有一篇课文,写一位父亲出海打鱼养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感觉到我的父亲老了。这“老了”的一个明显标志,便是喜欢怀旧。逢到年节假日,我们兄妹三人带着自己的一家去父母那里团聚,父亲总要同我妻子或我的两个妹夫聊天,每每谈及我们兄妹儿的一些琐屑往事。有些事,连我们兄妹们都早已忘却,听上去就像是谈论别人家的孩子,觉得蛮有味,也往往凑拢去听,结果父亲更加来劲,唠唠叨叨如檐前积雨,几无止歇。  相似文献   

19.
做人第一     
做人第一第一天要去上班了,父亲把我拉到身边,语重心长地说:“你办事,我放心。但做人方面,你仍要小心!”父亲送我一张“为人清单”,其中有这么几条:别让小争端损害了大友谊;偶尔邀请排队在你后面的人到你前面去;永远别做第一个开门出去的人;接受任何指示时至少...  相似文献   

20.
将来咱老了,拐棍是一定要拄的。你一直觉得那玩意儿特有派头,就像“四眼儿”不太像文盲一样,三条腿总比两条腿显得稳重沉着。我可能还会说你装蒜,就像当年,我嘲笑你没事戴副平光镜冒充文化人将来咱老了,头发都白了,咱还一块去打台球吧!如果那时咱还都用手机,我会像当年一样发短信给你:服吗?不服咱再去切磋一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