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张军霞 《老人世界》2013,(10):20-20
儿子放学回家,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说老师在今天说了一句话:没伞的孩子,就要拼命奔跑。他歪着脑袋问:“我是有伞的孩子,还是没伞的孩子?”  相似文献   

2.
姓名“妈妈,我生下来时,你打哪儿知道我叫尤佳的呢?”年龄“你几岁啦?”“很快就满7岁了,可是现在是3岁。”父亲“小孩,你父亲有多大年纪了?”“和我一样大。”“怎么会这样呢?”“很简单,我生下来他才开始做父亲嘛!”没哭“孩子,你的手指怎么了?”“给锤子弄伤了.”“怎么没听到你哭?”“我以为你不在家里。”闭眼母亲:“我不是告诉过你吗?祈祷时要闭上眼睛。”儿子:“你怎么知道我的眼睛是睁开的?”夸张儿子:“哎呀,我们的厨房里有一只老鼠有河马那么大。”母亲:“住嘴,我已经告诉过你一万次了,别那么夸张好不好!…  相似文献   

3.
孩提时,儿子扬着小手对母亲说:“妈妈,我腿疼。”母亲急忙抱起儿子,问:“乖,哪儿疼?”儿子在母亲的怀抱里,蹬了蹬小腿说:“噢,不疼了。”但刚把他放下,他就嚷:“又疼了。”母亲明白了:儿子原来是想让她抱。年轻的母亲抱着儿子,亲着他的小鼻头说:“坏宝宝,还骗妈妈呢。”儿子在母亲的怀抱里一脸得意地笑着。这是孩子对母亲撒的第一个谎。  相似文献   

4.
郭钰 《老年世界》2008,(14):22-22
那年,我的一只眼睛突然失明,什么东西也看不见。四处求医问药,根本不管用。急得妈妈成天价抱着我抹眼泪。后来,父亲打听到公教医院的外国大夫做手术能治好我的眼,可是医疗费昂贵。他东拼西凑还差一些,于是到上房找奶奶要。可是,不一会儿就灰头土脸地回来了。妈妈一看就急了,又哭又叫:“你也没少给这个家往回拿钱……孩子眼看就要上学了,没眼能行吗?这不是要害孩子一辈子吗?”父亲两眼红红的,一转身又到了上房。  相似文献   

5.
儿子14岁生日那天,我郑重地对儿子提出一个要求:以后我们一起出门,如果公共汽车上只剩一个空座位了,请你给我让座。儿子很吃惊,以前都是我为他让座,这仿佛是天经地义的。虽然我也要他为老弱病残孕、婴幼儿让座,可没告诉过他要为父母让座。看到儿子吃惊的样子,我认真地对儿子说:“孩子,你已经14岁了,长得和妈妈一般高了。你现在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而妈妈已人到中年,腰腿都不如从前了,所以妈妈要在你生日时提出这样的要求,你能理解吗?”儿子说:“妈妈,我懂了!”  相似文献   

6.
典型病例:爸爸给6岁的儿子买了一辆电动汽车,孩子玩得有趣,就想拆开来看个究竟:它怎么会跑呢?哪知道一拆开就装不上了。爸爸看见了,就批评了他几句,还打了他两巴掌。儿子明知道自己犯了错误,没敢哭也没敢闹,一回头看见趴在地毯上的小猫,上去就是一脚:“都怪你,该死的猫!” 专家诊断:看了这幕家庭剧,成年人都会把它视为小孩子的幼稚付之一笑。其实,成年人也常常会做出同样性质的举动来。比如,在单位里受了领导的批评,觉得肚子里窝火,满心不痛快,但是这口气又不敢发泄到领导身上,回到家里,正好赶上妻子把饭菜烧糊了,…  相似文献   

7.
殷卫 《老年世界》2006,(1):20-21
看电视台采访一对母女,女孩18岁了,可是因为多年前的一次意外导致重度残疾,只能躺在床上。孩子的母亲数年如一日地精心照顾着她。说起母亲对自己的呵护与关爱,女孩几次都哽咽了。母亲坐在旁边,紧紧握着孩子的手,看见孩子哭,就帮她捋捋头发或是轻轻拍拍她的背。采访快结束的时候,主持人问孩子最大的心愿是什么,说如果有可能会帮助她实现。女孩没多想就说:“我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可惜永远都实现不了,可是我依然想说出来—哦想做我妈妈的妈妈。”这个心愿确实很新奇,  相似文献   

8.
快活林     
《老年人》2014,(1):44-44
孩子的委屈 小北生完孩子几年了身材一直没有恢复。一天她跟儿子一起翻看以前的相片,儿子指着一张相片问她:“妈妈,这个漂亮姐姐是谁呀?”小北很自豪,笑着说:“是你妈妈呀门乙子听后不禁哭了起来:“呜呜,原来我是领养的……”  相似文献   

9.
叶丹 《当代老年》2013,(4):12-13
“儿子离婚,我见不着孙子了!”这是很多老年朋友面对离婚的儿子、女儿最常抱怨的一句话。“都说隔辈亲,我现在是隔辈难。”他们说,“想看一眼亲孙子,不仅在家得求爷爷告奶奶拜托儿子把孙子接来,还得祈祷前儿媳、前亲家别阻拦。”可作为监护人的一方,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时常明里暗里拒绝对方老人看望孙子的要求,她们说:“前公婆有了新儿媳、后孙子,他们的爱已经分割,我的孩子去了会心痛。”真的如此吗?其实,一旦孩子彻底见不到“那边的人”,岂不是连一点点爱都感受不到了么?  相似文献   

10.
认识我的人都夸我有个好儿子,聪明、好学、自立、懂事。他们都说我有福气。儿子今年12岁,可他早已“长大成人”了,因为我从来就没把他看成是不懂事的孩子。从他7岁上学开始,我就没说过“你应该怎么做、你必须怎么做……”而是说“你认为应该怎么做?告诉爸爸为什么要那样做?……”我从来不让儿子觉得他在替我做什么,他做的一切都是给自己做的。那是你自己的事记得那是5年前,儿子一年级第一个学期考试考了双百,回家跟我说:“爸爸,我考双百,你给我什么奖励?我们同学的爸爸、妈妈都给考双百的同学买许多好东西。”我告诉儿子:“大彬,爸爸…  相似文献   

11.
正对孩子吼叫和数落,除了伤害孩子,真能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吗?其实是不可能的。一期中考试,儿子没考好。班主任在微信群里@了我们几个退步学生的家长,让加强对孩子学习的监督。儿子还没放学,我打定主意,等这小子回来,要狠狠批评他一番。我这段时间工作忙,在学习上盯得少了,他就放松了自己。人家是三  相似文献   

12.
风行 《老年人》2005,(8):14-15
王平一家,在安徽凤阳县算不得最穷,却也相当贫寒。她的儿子李满意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初中尚未毕业,就跑到上海打工去了。3个月后,王平收到了儿子寄回来的300元钱,心里酸酸的。孩子这么早就辍学了,做妈的于心何忍!她决定去上海把儿子找回来,让他继续上学。可是,还没等到她动身,  相似文献   

13.
东雨 《老人世界》2014,(1):26-26
那天傍晚,听见敲门声,我以为是妻子下班回来了。可是,一打开门,就见一个年轻人“扑通”一声跪在面前。定睛一看,咳,这不是楼上李阿姨的儿子小东吗?  相似文献   

14.
宋绍武 《老年人》2011,(8):18-18
老李的儿子高考中了“状元”.居委会把小李作为励志典型.号召小区内的孩子向他学习。“典型”有榜样的力量,人们都来效法之,当然好,可是跟风就不对坨.甚至应该反对。  相似文献   

15.
1.烟囱孩子:“爸爸,这冒烟的是什么?”爸爸:“记住,孩子,冒烟的是烟囱。”孩子:“抽烟的时候,爸爸的鼻子也叫烟囱吗?”爸爸:。….."2.抽烟约翰先生在车厢里很有礼貌地问坐在身边的一位女士:“我吸烟妨碍您吗?”“你就象在家里一样好啦。”女士回答。约翰先生只好将烟盒放进衣袋里,叹口气说:“没办法,照样不能抽。”3.戒烟人们请一位先生戒烟,他脸上毫无难色,乐滋滋地说:“戒烟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容易的一件事情,不瞒诸位说,本人已成功地戒过几十回烟了。”4.烟鬼某喜烟者多次下决心戒烟,总不见成效。他一边无可…  相似文献   

16.
儿子最近又换了大房子,那天他电话通知我时,我很高兴地问:“你什么时候装修?”儿子一句:这是我的事.不用你们管。我只好淡淡地说了声.买了就好,很尴尬地放下电话。过了几天,我得知儿子想买车,就问:“你们不是有一辆车吗,怎么还要买车?”  相似文献   

17.
玉晓 《老人天地》2014,(3):21-21
儿子打来电话,跟儿媳回来吃晚饭。老伴答应之后挂断电话,随即叹一口气说:“电视剧上那些做父母的总是盼望儿女回来吃饭,我为什么不这么想呢?”这大概是因为儿女回来没说几句话,就把手机拿出来捧在手里看。  相似文献   

18.
丁宁 《老人天地》2013,(3):48-48
丁老师:你好!我最近遇见一桩发愁的事,不知怎么办好,想听听您的意见。我在北京打工多年,好不容易熬到老大结了婚,又添了个孙子,应该是大喜事吧,可是我一点儿也开心不起来。本来,我想儿子在一个小区当保安,儿媳也一起到京城来,租一个房子,大家搭把手,把孩子拉扯大,不是挺好吗?可是天不遂人愿,孩子太小,我们不能租住地下室,地下室太潮,但一般的房子租金上涨太快,我们难以招架。我想找一份白天的工,晚上帮助儿媳带带小孩儿,但这样的工作并不好找,只能全日到人家做家政工,而这样我就不能帮助照看孙子了。儿媳妇有孩子黏在手上,也没办法出来找工作。算一算只有把孩子送老家,才能维持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19.
肖芸 《当代老年》2011,(4):12-12
“愤老”是一个新名词 比如,儿子穿着新潮,回家后仍陶醉于自己在街上的回头率时,“愤老”看后就会很生气:“这毛衣怎么这么短?里面长了这么一大截?”儿子说:“你不懂!”“愤老”嘲笑道:“什么我不懂?这就是皇帝的新装!下次这样不准出门儿!”  相似文献   

20.
文化宫     
《老年人》2002,(5)
威风妈妈:“孩子,你长大后想做个什么样的人?”儿子:“跟你一样做个有威风的人。”“为什么?”“因为爸爸和爷爷、奶奶都怕你。”(李斌如)害怕假货一小偷在超市行窃被抓,保安问:“你在大庭广众中偷东西,难道不害怕吗?”小偷回答:“别的不怕,就怕偷的是假货。”(彭益和)秘书职责经理:“我的铅笔在哪儿?”秘书:“夹在您的耳朵上。”经理:“你没看见我很忙吗?快告诉我,夹在哪只耳朵上?”(春知)补充学习雷锋作报告,领导念稿:“雷锋没有死。”听众哗然。秘书知道他把“雷锋精神”念掉了两个字,忙在一旁小声提示:“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