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绵竹年画是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农业化社会发展进程中,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民间艺术。以绘画、雕刻、印制的艺术形式记录和反映了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本文通过从民俗文化内容和表现形式来解读绵竹年画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
李岩 《现代交际》2010,(9):93-94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道产,淮阳泥泥狗也赫然在列,引起了很多世人关注的目光。作为一项民间艺术,泥泥狗是淮阳的一种特有原始艺术,最初作为一种当地的图腾,象征着生殖索拜的意义,后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它的制作得以保存并发展,并具有了独特的审美价值,是民俗文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民俗文化是我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最通俗、最普遍的文化,是流传了千万年的文化,是文化的活化石。民俗文化是我国文明的起源,也是我国人民的精神寄托,了解民俗文化,能够陶冶我们的情操,促进人类社会更加快速地发展。民俗对于我们来说就像水对于鱼一样重要。孩子是社会文明的奠基人,针对幼儿开展民俗教学,能够促进民俗文化更好地发展和传承。  相似文献   

4.
杨玮 《现代妇女》2010,(11):63-65
近一个世纪以来,我们的学术更为规范化、精准化地确立了“艺术人类学”,而“民间艺术”这莫大的人类宝藏令人们叹为观止。众所周知,“花儿”是国内外学者一直关注着的优秀民间艺术精粹,而“洮岷花儿”作为西北地区甘肃岷县境内流传的民间艺术特色,她更以独特的“原生美”滋养着这方水土的生灵。作为“花儿”创造者和演唱者主体之一的女性,究竟是以何等状态参与并渗透到其中,其实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亮点话题。或许沉重强势的男权主义早已给贫困地区的女性打上了被动、懦弱、依附的印记。笔者尝试对此加以调查研究,希望挖出“花儿”与人、性、性别、民间传统观念以及社会政治背景的综合关系,剖析其存在意义,在文化保护和传承上做到“花儿传唱”老中青辈辈有人,“民族遗产”祖子孙代代能传。  相似文献   

5.
自从“ IN”在世纪末横空出世,它的时尚先锋特质便迅速导入都市文化的视野,在文化工业的全盘复制下,渗透到时尚领域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新人类们最迷恋、最忘情追逐的时髦表情。   “ IN”在英语世界只是一个没有固定含义、了无情趣、依附于其他词汇存在的介词。但是,伴随着世界文化的激情碰撞和转移,再普通不过的 IN却独立潮流的尖端,它所标志的“前卫、挑战传统、与一切时尚同步”的文化内核,几乎吸引了所有都市新人类的注意力。   IN充满了新的审美主张和生活理念,在这一点上,它不同于其他时尚名词,它并非 COOL、 CUT…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民间艺术丰富多彩,这些艺术不仅反映了一个民族地域文化的审美特征,同时也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态度以及思维方式,这使民间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意象。把这些民间艺术形态的精髓融入到现代平面设计中,使平面作品体现民族性和文化性,是中国广大设计师们一直不断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剪纸艺术的兴盛源自民间老百姓对美的追求,源于生活的需要。论述剪纸的民俗文化及其产生和根植于爱的审美活动,阐明剪纸的应用、造型观念和美学内涵,详尽分析剪纸艺术的符号及其作品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日本是我国隔海相望的近邻,是亚洲经济发展最先进的国家,与我国也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渊源。日本的文化一方面采用了“拿来主义”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进行了自我消化与改进,形成了独特的日本文化。尤其是日本的民俗文化,集中地反映出了这个民族的文化精髓。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集中表现着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民族文化和精神文明的一种积淀。为此,有必要对其民俗文化现状及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民俗文化作为最贴近人民生活的文化对留学生学习汉语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民俗文化的传播途径也发生了变化。利用新手段传播民俗文化能够将民俗文化简单化、生活化、现代化,能够拓宽留学生的视野,激发其探索中华文化的兴趣,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其听力及表达能力,对对外汉语教学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官方的定义中,歌谣是最贴近生活,直接表达“人民”思想感情和意志愿望的口头创作。而“文明愈进步,歌谣愈退化”的现状证明了歌谣不是民间文学生生不息的主力军,这场歌谣运动背后的逻辑在哪里?其内在原因,是洪长泰《到民间去》中“为生活而学术”的民间转向还是钟敬文《民俗文化学》此类“为学术而学术”的精英模式?或许,风雨如晦,国破家亡的时代因素才是歌谣研究从“民”到“国”转变的真正动因。  相似文献   

11.
胡琳玉  万成龙 《现代交际》2023,(8):80-87+123
人对水的审美,来源于最直接、最真实的情感。审美与道德都发自于人们的内心,而审美与德性的链接也是自然而直接的一个过程。本文以先秦儒家对水的德性的学术考察为分析视角,在对水的“德”“义”“道”“勇”“法”“正”“智”“察”“善化“”志”等德性的论述过程中建立水之德与人之德的联系,在人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人本主义的实现过程中达到人与自然界的真正的合一。  相似文献   

12.
秦腔是陕西最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同时也是陕西老百姓的生活的一部分,是陕西广场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正是因为有了它的存在,陕西的广场文化才显现出与其它城市不同的文化特色,而陕西城市广场文化的这一特色,使得百姓的这一生活方式又推动了秦腔在当代社会的流传和推广,二者相辅相成。本文立足秦腔这一民间艺术,通过其传播途径探讨秦腔与陕西城市广场文化建设相互依存的艺术特性,同时也期望更好的通过广场文化促进秦腔在新时代的传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在湖南省文联、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召开的民间文化保护座谈会上,众多专家急切地呼吁,保护湖南民间艺术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专家们还列举了亟须保护的湖南民间工艺项目:湘绣的毛针法绣、隆回的滩头年画、洞口的墨晶石雕工艺、通道的侗族织锦……不仅湖南如此,北京100多位专家、学者在今年年初就发出了保护民间艺术的倡议,呼吁社会各界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出力。云南、山东等8个省还提出申请,希望成为全国传统文化保护的试点省份。国家旅游局也将今年确定为“民间艺术旅游年”。湖湘文化源远流长,湖南民间艺术丰富…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审美文化研究成为越来越热门的主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蕴含着很多审美文化方面的内容,文章拟从《聊斋志异》的内容、人物、民俗文化以及宗教文化,对其中所蕴含的审美文化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让我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对于幼儿园阶段的教学,我们一直在争取给幼儿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民间艺术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将各民族特色文化与劳动人民生活智慧汇聚沉淀下来的文化瑰宝,在幼儿园教学中融入民间艺术文化不仅是为了提高幼儿的思想进步和教育发展,也是为了给孩子们的艺术鉴赏打下基础,丰富他们的艺术生活,同时也是对这类随着社会发展,快要面临失传危险的优秀民间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展。本篇文章就是从民间艺术文化的概念出发,分析民间艺术文化对于幼儿教学的促进作用;阐述民间艺术文化如何渗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江西的民间舞蹈,是广大劳动人民创作于民间,长期流传于民间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各类民间舞蹈都反映出各自不同的风格和层次。它是民间风俗和人民思想感情最真挚最直率的表现,他们按照自己的生活愿望、理想和审美要求去创作他们所喜欢的舞蹈.以满足他们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7.
丁縯 《公关世界》2023,(14):16-17
<正>公共文化服务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在要求,是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向往的内在需求,也是推动实现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8.
胡宇  黄渊基 《现代妇女》2013,(12):312-312,305
福柯于晚期通过对古希腊文化的研究而提出了自己的“生存美学”思想,主张个体经由伦理一美学的途径自我构成为主体。这一思想既吸收了古典智慧,也发挥了审美现代性精神,同时与尼采、海德格尔的审美之路相通。它既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民族文化“母性”根源的民族民间艺术,目前在我国的教育传承现状不容乐观,高校教育在其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责任。破解民族民间艺术的教育传承危机以及我国高校艺术教育同质化问题,需要我们从文化传承高度进行两者关系和意义的探讨,建立完善的民族民间艺术高校教育体系是弘扬民族文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赵桂珍  薛秀军 《职业时空》2008,4(6):126-12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体人民共建共享为价值主体,以“以人为本”为根本价值取向,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本价值目标和价值特征,以解决和满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价值实现基点,在全球多元文化价值相互冲突、对抗、竞争、博弈、整合中彰显和确立了鲜明的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之价值话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