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玉强 《老年世界》2009,(17):33-33
秋高气爽,天地清肃,干燥少雨,谓之“秋燥”。传统医学把“燥”与风、寒、暑、湿、火合称为“六淫”,即六种致病的魁首。“燥”被认为是阴中之阳邪,其表征是津液不足,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毛发不荣等,统称之为“秋燥综合症”。  相似文献   

2.
入秋以后,气候逐渐转凉,同时天高气爽,空气干燥,传统医学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秋燥".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而且最易伤肺,这是因为肺主呼吸,通过支气管、鼻咽部与外界相通,而燥邪伤身,多是由口鼻而入,加之肺为骄脏,喜润而不耐干燥,遇燥邪则伤人,常会出现鼻咽部发痒不适、干灼疼痛、干咳少痰,甚至痰中带血,气喘胸痛等病症.  相似文献   

3.
正什么是湿热水多则成湿,气象学上用"湿度"来表示空气干燥与潮湿的程度。若湿度过大,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就会导致疾病。湿邪有外湿和内湿之分。外湿就是指自然界中的湿气,比如雨淋、居处潮湿等。内湿则因脾失健运、水湿停聚而生。湿属阴邪,损伤人体阳气。有些人在淋雨后会出现四肢酸痛、头痛如裹等症状,  相似文献   

4.
药膳润秋燥     
中医认为,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秋季雨量明显减少,空气干燥,于是燥邪当令。燥邪作用于人体,耗伤津液,导致阴虚津亏,于是出现口燥咽干,鼻腔干燥,两眼干涩,皮肤干燥皲裂,毛发干枯,大便干结。燥邪侵犯肺脏,则出现干咳少痰,有时痰中夹带血丝,伴随咽干咽痛。防治秋燥,药膳有奇功。现介绍几则药膳供老年朋友参考。一、银耳沙参饮配方:银耳60克,沙参30克,冰糖50克。制作:将银耳浸泡、清洗、掰碎。沙参洗净用纱布包好。二者一起入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滚,再用文火慢煎,30…  相似文献   

5.
今年9月23日就是秋分了冲医认为这时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景物开始萧条,空气变得干燥。由于燥是秋季的主气,而我国自古就有“燥令伤肺”之说,也就是这个时节的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因此,秋季养生首先得养肺。有少汗、干咳等症状很可能是“温燥”。在风多干燥的秋季,燥邪入侵会使人得病,常称为“秋燥”。  相似文献   

6.
梅雨又叫黄梅,因正值江南梅子透黄成熟期而得名。梅雨期主要在江南诸省出现,其特点是阴雨连绵、高湿、高温,持续近一个月。梅雨季节的高温高湿,有利于蚊虫、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的繁衍;不但衣物容易长霉,食物容易变质,而且地面墙壁都会返潮。由于湿气逼人,往往容易生病。祖国传统医学有六淫(风寒暑湿燥  相似文献   

7.
春节过后,身边的一些朋友回家后不是感冒就是发烧。大人还撑得过去,若是体弱的老人和小孩就惨了,没来得及进家门就进了医院。医生提醒,虽然已经是初春,但乍暖乍寒,感冒让人防不胜防。春季,内热让感冒找上门 中医一般将感冒分为“风热”、“风寒”两大类。中医认为,“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春天自然界万物复苏、阳气上升,易扰动人体肝、胆、胃肠蓄积的内热,出现春燥;春天风多雨少气候干燥,人体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丢失,过年时很多人又大量喝酒、吃肉,活动频繁的同时还经常熬夜,这些都会导致内热加剧,最终引起上火症状。  相似文献   

8.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秋季是一年中开展各项活动的黄金季节。但秋季里,由于气温由高转低,湿度由低变高,且日夜温差较大,对人体健康是个“多事之秋”,约有三分之一的人会程度不同地产生“秋季过敏”等不适症状。为了避免和减轻秋季气候对人体的不利影响,饮食调节尤其重要。依据传统中医的有关理论,秋季饮食关键是要润燥、滋阴。秋季人们易患鼻干、唇干、口渴咽干、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秋燥”症及风热感冒、咽炎、气管炎等疾病。中医学认为,燥为秋季主气。燥易伤津,更易伤肺。由于“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主津”,所以这种燥气…  相似文献   

9.
潮湿是霉菌的最佳温床,尤其在五六月份的梅雨季节,雨水比较多,空气湿度长时间处在70%~90%时,就会助长霉菌的孳生。而霉菌正好是人体过敏原——“尘螨”的最好食物,当霉菌和尘螨散布在周遭环境中,对有过敏体质的人来说,无疑是“吸这个也痒,摸那个也痒”!潮湿引起五大问题问题一:皮肤搔痒潮湿引起的皮肤病最典型的是湿疹,容易出现在脚部、鼠蹊部、腋窝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热在三伏。老年朋友生理机能衰退,对持续高温天气的适应和耐受能力差,加之皮肤及其附属器官(例如汗腺等)衰老退化,散热功能减退,使得老年朋友很容易受热中暑,出现头晕目眩、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心慌气促、神疲力乏等症状,严重者发生昏厥、休克,甚至诱发心血管疾病而危及生命。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为充盛的季节,气候炎热但生机旺盛。对人体来说,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和新陈代谢亦相应旺盛起来,且活跃于人体表面。“春夏养阳”是中医顺应四时气候以养生的一大原则。然而,老年人“阳气衰竭于上”(尤指上焦心肺)…  相似文献   

11.
中医有“天人相应”的养生之说,就是说人体要适应自然环境、季节气候的变化。夏天的特点是“热”,故以“凉”克之,“燥”以“清”驱之。因此,夏季养生的关键在于“凉”和“清”。  相似文献   

12.
正秋风起,肺燥猛,秋天燥邪为盛,最易伤人肺阴。入秋后常常会出现咽干口渴、皮肤瘙痒、眼睛干涩、咽喉肿痛等秋燥现象。怎么办?来听听四位中医大咖给咱们支支招。咽干口渴:煮点沙参麦冬汤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王阶:九月初不仅有些热,有些湿,还有些燥。肺主呼吸,与大气相同,故燥邪之气易伤肺阴,人就容易出现口燥咽干、咳嗽少痰,所以日常可以吃点滋阴润燥的食物,  相似文献   

13.
苏茯薏 《老年世界》2014,(15):42-42
北方地区一向有立秋之后吃肉“贴秋膘”的传统。其实,长期“以肉贴膘”的做法并不可取,只有选对食物进补,才能使营养达到最佳。正确的做法是,在“贴秋膘”的时候,搭配一些蔬菜,如百合、豆芽、菠菜、胡萝卜、芹菜、小白菜、莴笋等。秋季气候干燥,空气湿度较低,人体汗液蒸发快,容易出现口舌生疮、鼻腔和皮肤干燥、咽喉肿痛、咳嗽、便秘等症状。  相似文献   

14.
“风邪”是人体许多疾病的始作俑者,冬季人们比较注重户外的防寒防风,但对居家室内的一些“风邪”,却经常忽视。居室内最容易威胁人体健康的“风邪”有三种:穿堂风,脑后风和缝隙风,平日里我们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预防“风”的伤害呢?  相似文献   

15.
祖国医学有“天人相应”的养生之说。就是说,人体要适应自然环境和季节气候的变化。夏天的特点是“热”、“燥”,养生的关键在于“清”。  相似文献   

16.
彦吉 《女性天地》2013,(9):56-56
"秋老虎"来了,孩子容易出现健康危机,妈妈要有预案,做好护理工作,才能保证孩子安全度过哦!1.秋季咳嗽原因:小儿咳嗽多继发于感冒之后,常因气候变化而发作。中医认为:风、寒、暑、湿、燥、火为致病因素,秋季是一年中气候由热转凉的过渡季节,多是燥邪活动旺盛的季节,气候干燥,容易损伤肺经,常可导致小儿感冒、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发生。症状:临床上常常出现秋季慢性咳嗽,特点是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口渴,咽干,喉痒,声音嘶哑,潮热或手足心热,可伴有盗汗、舌红、苔少或见花剥苔,脉弱且快。治疗这类咳嗽,多遵循生津、滋阴、润肺的原  相似文献   

17.
“肺为华盖”,居于诸脏腑之首,秋天燥邪较重,若通过口鼻、皮肤等侵入人体,肺往往首当其:中受害,所以秋天当把防燥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18.
《老年世界》2011,(6):40-40
养生一词源自道家《庄子》一书,更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黄帝内经》已有著述。中医养生主张的“阴阳平衡,动静相生,天人合一,形神兼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节饮食,调情志,调和气血,补益五脏,道法自然,自然养生,人体自我调节,利用外部刺激盈补人体内部缺失”等理论在当代诸多养生理论中随处可见。因此,当我们重拾传统养生方法时。实际是在体验最古老、最正宗的养生秘法。  相似文献   

19.
生活百科     
《老年人》1997,(10)
家庭藏书七忌一忌散堆乱放买回的书要分类编号,放在书架上,阅读查找,省时方便。二忌阳光可晒纸张曝晒会失去原有的含水量,降低弹性而变黄。三忌温度过低湿度过低,纸张就会发脆断裂,图书保管的湿度要控制在50%至55%之间。四忌蠹虫蛀咬书房、书柜要整洁,书籍要经常放置樟脑丸或樟脑精,以防虫蛀,五忌受潮发霉图书受潮会产生霉斑,而且很难除掉,三伏天应把书取出,放在阴凉处吹风。六忌压力过大很多书搭在一起,书页中空气无法流通,页码容易粘边。书最好立放,不要平放,更不宜长时间摞在一起,立放也不要大挤。七忌灰尘不扫最好在…  相似文献   

20.
3月养生餐桌     
《独生子女健康》2013,(3):62-63
春季万物复苏,有很多美味而有营养的时令蔬菜。中医认为,只有食用符合节气的食物才能得到天地的精华,最有利于人体。“洗肠草”——韭菜 韭菜有“洗肠草”之称,它含有按多的粗纤维,能增连胃肠蠕动,可有效预防习惯性便秘和肠癌。同时,它还有助于血脂的调节,适量进食对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等有一定益处。另外,由于春季气候冷暖不一,而性温的韭菜最宜人体阳气,增强人体脾胃之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