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世界》2006,(16):48-48
编辑同志:我的父亲自2002年退休后就结识了《老年世界》。每收到一期,立即认真阅读。他觉得《老年世界》不但是良师益友,而且自身就有几个“过得硬”。一是《老年世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办刊宗旨,有与时俱进的大家风范,政治上过得硬。  相似文献   

2.
罗大木 《女性天地》2013,(11):12-13
百岁老人的长寿经 老王自打退休就对“养生”和“长寿延年”特别感兴趣。他强迫自己戒了烟,停了酒,每天早睡早起,可还是觉得健康每况愈下,不是今天觉得晕乎乎的.就是明天觉得气喘.就连回家爬个楼梯都像在挑战极限。前不久又拉了肚子,他更加挑剔起入口的东西来。  相似文献   

3.
“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恩恩爱爱纤绳荡悠悠……”这首年轻伢妹子早就不唱了的情歌,老爸每次冼澡时必唱,唱得声震屋顶,大有孤芳自赏的作派。其实,说他是唱,不如说他在吼,他一开口就连屋边的麻雀也惊得像逃命一般扑打着翅膀飞得远远的。“爸,你能不能换一首歌,难听死了!”一个退休老头唱这种歌,我觉得不伦不类,可他偏偏吼得更起劲,叫人奈何不得。老爸退休前在一家煤矿的办公室上班,年轻时是井下挖煤的大工。去年,煤矿破产关闭,他离岗退休,每月只能领取一点生活费。妈妈是家庭妇女,没有工作,哥哥还在读大学,而我毕…  相似文献   

4.
高振清 《老年世界》2009,(10):20-21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笔名“溪流”。退休后,从紧张的工作中一下子松闲下来,好一阵子觉得彷徨和寂寞,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毅然决定写书。  相似文献   

5.
晚年生活怎么过?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也就各有各的过法。有的老人老有所为,发挥余热,再创辉煌;有的老人老有所乐,唱歌跳舞,愉悦天年;有的老人老有所学,上学读书,充实人生。若问我的晚年生活怎么过,那就是健康第一,坚持做好“三子”。一是提篮子。实际上提的是个布袋子。过去对家务事我是百事不探,但看到老伴整天被家务事累得精疲力竭,又觉得于心不忍。退休后有意改邪归正,便坚持清晨跑菜市场,“提篮小买”。几年里,住宅周围的农贸市场我全“光顾”过,还多次到过十里开外的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和红星农贸市场。真也是实践出真…  相似文献   

6.
我们老年人与时俱进,重要的是以什么态度安排好退休生活。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叫“发挥余热”。什么叫“余热”?我国规定女55岁、男60岁退休,难道到了这个年龄就薪尽火灭,只剩下点“余热”了吗?有些国家规定65岁才退休,他们的“热量”是否就比我们能多用5年呢?有的国家的总统六七十岁才竞选上台,难道他们也只是在发挥“余热”?所谓余热的提法,把退休人员统统包括在内,是很难令人信服的。我是不认同“余热”一说的,觉得自己并不老,热量还大,能做很多事。关于“欢度晚年”的说法也值得商榷。过去经济文化落后,灾难频繁,人们的…  相似文献   

7.
“你要比别人聪明,但不一定必须让他们知道。”这是很有智慧的一句话,十分值得我们去体会。有一件事,我觉得自己表现得非常好,现在回味起来依然觉得自己还是有那么一点深度的。事情是这样:一天下午,有个老师兴致勃勃、津津有味地给我讲笑话,讲故事.当他开口第一句出来后,我就知道了是自己早就看到过的一个故事。我一下子就想说,这是我已经知道的。可又一看,这个老师是那么有兴致,我心里又忽地觉得现在我倒应该表现得很专注而跟没听过的一样。于是,我便虚心顺听,不时点头应合,到该奖的地方,我再跟着他一起优然大恰似地笑,而…  相似文献   

8.
刘锴 《老年世界》2014,(23):22-23
别看老爸老妈都是普通市民,可他们晚年却拥有一个家庭专职秘书!谁?我! 我自幼对写作就有着浓厚的兴趣,平时经常向报刊投投稿什么的,在当地也算是小有名气的“土秀才”。老爸老妈退休后,每天翻看报刊编辑部给我家寄来的样报、样刊,禁不住心里也跃跃欲试起来。我觉得老年人写文章是练脑健身的好事情,于是就极力鼓励和倡导二老学写作,练投稿。  相似文献   

9.
2003年底我退休了。有人跟我说,有一定事业心的人,退休后回到家里会感到寂寞,有失落感。当时想,我从学生时代就有书法、体育、旅游等业余爱好,恐怕不会。然而,刚退下来的几个月还好,后来慢慢就觉得空虚、无聊,像只笼中之鸟。  相似文献   

10.
退休以后,渐渐地觉得自己老了。其实,作为一个作家,从创作上来说,没有什么退休不退休的,创作的生命应该是无限止的。关键的是要调整心态,纵使是生理年龄真的老了,也得在心里把“老”字写年轻一些。女儿和女婿赴美留学和工作10多年了,我一直没去看过他们。老伴对我说:“你就出去走走,去看看他们吧。”也好,人到老来,确实真切地感受到了亲情的可贵。临走,我没舍得丢下正在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就把写稿软盘插进了行李箱。初到美国,一种异地的新鲜感吸引着我,加上两个天真活泼的小外孙,我充分享受到了浓浓的天伦之乐。和他们…  相似文献   

11.
老同志也应积极争取入党编辑同志:我是一位退休工人,今年62岁。多年来,我一直渴望加入党组织。退休后,由于身体还硬朗,就在镇上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前年,我还加入了“关协”组织。我想在晚年实现自己的入党夙愿,可又担心别人说闲话:“都这把年纪了,还图个什...  相似文献   

12.
退休了,似乎船到码头车到站了,可我觉得还有许多事情要做。记得一位文学家说过:“美丽的梦想只能归于文化。”我从小就有当作家的美梦,后来却阴差阳错走上了从政之路,虽则梦想成空,但在繁忙的政务之余,总还不忘读书和写作。2000年2月,办完退休手续,骤然闲了下来,一种空虚寂寞之感顿时袭上心头。看着许多“老顽童”三五成群地出出进进,悠哉游哉乐趣无穷,心里好生羡慕。那些日子,我想了很多,想先休养一阵把身体调整好,又想寻找合适的题材试试笔,还想走亲访友偿还人情债。就在东想西想的时候,诸多疾病乘虚而入,争相来折…  相似文献   

13.
邓万根 《老年世界》2006,(15):22-22
前些日子,我们几个退休老人在一起谈论一个话题:我们先退的(特别是十年前退的),工资本来就很低,又只发百分之八十几;而后来提前退的,经过几次提级后,工资已经比较高了,退休时还要加几级和滚动几级。相比之下,觉得自己的钱少。有的认为,过去高积累,低工资,多贡献,少回报,工作没少千,汗没少流,苦没少吃,可是退休费却少了一大截;有的说.这些年我原先所在的吃“皇粮”的单位总在不断加钱,除了比我们高得多的工资外,还有这费那费。我们退休的就只能“望费”兴叹了。  相似文献   

14.
光阴荏苒,日月流逝,转眼将到花甲之年,退休已近在眼前。退休是人生旅程中的一个大转折。近段时间,有一个问题常在脑中萦绕,我不得不想,退休以后如何打发后半生时光?是搞点什么事儿赚点钱吗?总觉得自己无技无能,现今又是市场经济,我不是那块料。何况一家虽不富裕,但吃穿不愁。钱财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多了又有何用!每天看看电视,打打扑克,摸摸麻将,图个悠闲自在吗?又觉得是虚度光阴,毫无意义,也不妥贴。前不久的一天,我在清理书籍资料时,无意中翻看到了我青少年时期收集的书画资料和涂鸦之作,一时泛起我年少时…  相似文献   

15.
陈瑾 《当代老年》2013,(10):14-14
“年轻时工作是为了养家养孩子,如今退休了孩子们也都长大了,我觉得我更应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冬泳、自行车骑行是我想了一辈子的事,现在不好好实现更待何时呢?”今年60岁的赵阿姨退休前是单位里的劳动模范,退休后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支持她的老伴一起把家从外地搬到了北京,开始了一边打工一边坚持冬泳和骑行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国生 《金色年华》2008,(8):32-32
父亲六十五岁了。十八岁就当村干部,单支书就干了二十五六年。半年前,上级终于同意父亲退休了(在老家,像父亲这种“官”,说是退休,其实是没有任何待遇的)。父亲告诉我这一消息时是乐呵呵的。我担心父亲突然不干了,会无聊、着急。电话那头的父亲说:“急啥,早就该歇歇咯。”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常有一些亲朋好友劝我,说你已经“功成名就”了,不用那么累死累活地干了,该放松放松、享受享受了。这都是些好心人的善意的劝说,他们希望我健康,活得长久一点,我真的很领情。但平心而论,我自己觉得我从来没有为了“功名”而累死累活过,如果是那样,就算是“功成名就”,也是一场黯淡无光的人生,顶没意思了。只不过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被教导“劳动光荣”,人总应该积极努力向上,人生就应该做点事情。  相似文献   

18.
我于1952年参加革命工作,1992年退休,整整工作了40个年头。刚退下来时总觉得无所事事,有的老同志约我打麻将、下象棋,但这些对我来说都无缘,因为在岗的时候,我是一个工作狂。刚参加工作当教师,第一个月工资33元,这钱对我对家庭是多么珍贵啊!我是在家庭非常困难的条件下,自己挣扎着上的学,在抗美援朝战争打得正不可开交的时候参加工作的,为了对得起这份革命工作,我废寝忘食,兢兢业业。当教师是个“模范教师”,后来调行政部门工作,人称工作认真负责的“拼命三。郎”。就是和娱乐没结下缘,退休后才感到是一大遗憾!  相似文献   

19.
杯边生活     
雷风杰 《老年人》2005,(10):15-15
退休以后,我养成了边喝茶边读书的习惯,觉得这“杯边生活”是晚年的一种享受。既然是享受,对茶就要求色香味俱佳,小口啜入口齿留香;对书则很随意,赏心悦目就行。读后再写点小文,有了稿费再拿去买书。这一来二往,好比往灶膛添柴,生命之火也就烧旺了。喝茶读书,在我看来,夜晚比白  相似文献   

20.
意外的收获     
张顺 《老人世界》2010,(2):29-29
我曾是一名采矿专业的高工,退休后受聘于一家矿山公司。面试那天,经理试探着问我:“你会电脑吗?”“不会。”我毫不犹豫地说。“那没关系,我们这儿有打字员。作设计时,你就用手写就行了。”虽然我不会电脑,但经理仍聘用了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