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军 《老年人》2013,(1):27-27
1977年,对我来说是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我正好满30岁,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说特殊,还因为我和两个弟弟同时备战高考,后因为年龄的原因,姐弟三人都没有被录取,甚为遗感。  相似文献   

2.
俏然 《老人天地》2008,(12):18-20
丁嘉丽质朴大方的表演风格为她赢得了"平民影后"的美誉。鲜为人知的是,丁嘉丽却有着《红灯记》中李铁梅一样的特殊家庭:她是被母亲收养的,而母亲也是被外婆、外公收养的,一家三代人完全没有血缘关系,是命运让他们走到了一起。然而,在这个特殊的家庭里,却不缺乏世界上最深沉的爱。丁嘉丽动情地说:"我们这个家庭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家人给了我太多太多的爱,他们的爱是那么博大厚重,我这一生都报答不了。"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一个中国男人和一个美国女子在9年前收养了3名孤残弃婴,后来他们结婚了。这对跨国夫妇没有自己的亲生孩子、然而,他们相濡以沫的生活着,并在9年的时间里先后收养了40多名弃婴和流浪儿。夫妇俩用博大的爱心谱写着一曲催人泪下的歌谣:爱,是世界上最深情的一个字。那个梦中的金发女郎向他微笑着真诚来1964年9月出生在西安市一个铁路职工家庭的赵建安,母亲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赵建安记得,母亲在每顿饭之前都要喃喃祷告,他问:“妈妈,你在说什么呀,我怎么听不见?”母亲望望他,拉过他说:“孩子,一…  相似文献   

4.
放飞的爱     
在我的成长记忆里,母亲永远都处于我心中最明亮的位置。我知道若没有她,就不会有今天的我。我1966年出生,5岁失去父亲。在那风雨飘摇的年代,当时在中学教书的母亲承受着失去亲人的悲痛,坚强地挑起了家庭和工作的双重重担,给我有爱和温暖陪伴的童年。我的性格、意志和品质是在她的培育下慢慢形成,并目也得到了磨练。在我年少负笈远行的路途上,母亲的爱和注视一直照耀着我的心灵。  相似文献   

5.
王淼 《老年世界》2013,(23):22-22
“我新找了个伴儿,得搬出去住。”母亲突然对我说,弄得我一愣一愣的,一时不知怎么回事儿。自打父亲去世后,我就把母亲接到家里来住。我是早就希望母亲再找个伴儿,相互也有个照应,毕竟我和妻子都是上班族。可每次提到这事儿,母亲都坚决拒绝,表示这么大年纪了,不想再折腾了。现在看到母亲主动提起找伴儿,我当然大力支持:“只要您觉着合适,我们没有什么意见。”  相似文献   

6.
《当代老年》2011,(7):8-10
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鲜红的党旗下宣誓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是多少人心中神圣的梦想。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到庄严宣誓再到党员生活,有多少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有多少份真挚感人的深厚情谊,有多少次心灵的撞击和灵魂的洗礼。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这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听几位不同年代的党员讲述他们入党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匡峻 《老年人》2008,(9):30-31
我是个不幸的孩子,才一岁,正值壮年的父亲就丢下我们兄妹四人和母亲去了天堂。 父亲上山时,有人就说:“可怜这次出殡回来,只怕这个家也就散了!”散了吗?没有。虽然家里突然失去了顶梁柱,但我们还有母亲!她用赢弱的身躯把家顶了起来。由于家里孩子多,母亲身体又不好,当时一些好心人劝母亲,让她送走一二个孩子给别人去养,减轻一下身上的担子。母亲舍不得,她说:“孩子都是我的心头肉,即使讨米也不能送人。”  相似文献   

8.
我的母亲,独一无二(小说)[法]罗曼·加里记得我13岁时,和母亲住在法国东南部的耐斯城。母亲没有文天,也没有亲戚,够清苦的。她从来不吃肉,一再说自己是素食者。然而有一天,我发现母亲正仔细地用小块碎面包擦那给我煎牛排用的油锅。我明白了她为素食者的真正原...  相似文献   

9.
三年前的一天,我考高中,分数不够,要交八千元。正在发愁时,父亲回家笑着对母亲说:“我下岗了”。母亲听后就哭了。父亲傻乎平地笑个不停。我气愤地说,你还能笑得出来,高中我不上了!母亲哭得更凶了,说,怎么能不上学,你爸就是没有文化才下岗的。我说,没有文化的人多的是,怎么就他下岗,无能!  相似文献   

10.
胥加山 《老年世界》2008,(24):24-24
1978年,村里开完“分田到户”会后,家家喜笑颜开,唯独父亲闷闷不乐,只因不识字的母亲在会上自告奋勇地要下了离村最远的5亩贫瘠的荒地。虽然母亲苦口婆心劝说父亲,天下没有荒地,只有懒人,再破我们家人口那么多,我要下荒地,还不是图个地多。可父亲生母亲的气直到第二年秋天。在母亲的带领下,全家劳力天天泡在荒地上,终于在第二年秋天迎来了丰收。  相似文献   

11.
一瞬温暖     
当初姐姐与姐夫恋爱时,母亲坚决不同意,说他没有文化也就罢了,连个正经手艺也没有,整天跟着人出去盖房子、打零工。那时我在省城读大学,母亲来看过我几次。见识过城市繁华的母亲,一心盼着姐姐能嫁个城里人。我帮姐姐说话,说建筑工也不是谁都能干的。母亲没吱声,半天才吐出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他们结婚51年,培养的4个孩子分别成为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中国清华大学这四所世界名校的博士、博士后。这个家庭被称为中国第一个“家庭博士群”,父亲金春明、母亲李振霞被称为“中国最成功的父亲、母亲”。  相似文献   

13.
“30岁之前当不成电视节目主持人我就去死。”这是我在二十几岁时跟我的一位朋友说过的话,也是那时候我的真实想法。我今年30岁了,没有当成电视节目主持人,但我依然活着,而且活得挺有意思。我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家国有大厂的工程师,母亲在一所中学教书,虽然因小时候患病我的右腿落下残疾,但在我大学毕业之前,我并没有感受到别的残疾人所经常遇到的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歧视和偏见,我生活在父母的呵护和兄弟姐妹的关爱之中。高中毕业,我如愿以偿考上了大学。除了因为腿有毛病夏天不敢穿短裙之外,我和我的同龄人一样…  相似文献   

14.
外婆70多岁时,病得卧床不起,真难为了膝下的儿女们。一开始,外婆是由母亲和她的几位兄长轮流奉养的。后来,母亲从单位退休了,再加上几位兄长都添了孙子,照料外婆的重任一下子都压到了母亲肩上。开始我也为母亲鸣不平,说了几次,母亲非但没有生气,反倒一脸严肃地反问我:“你老这样说,不会是以后我老了,你不想照顾我吧?”  相似文献   

15.
1父亲一心想要男孩,可是母亲的肚子不争气,在有了三个姐姐之后,我才终于出世。听大姐说,我出生的那一年中国正开始搞计划生育,农村也管得紧。娘怀我的时候,村支书带着大队的年轻人把我们家小小的茅草房给扒了,并没收了家里所有的劳动工具。一家人失去了遮风避雨的地方,在爷爷家的牛棚里住了两年,后来在众亲支援下,我家才凑够了盖房子的钱。可是从此家境一落千丈。三个姐姐都没有念过书。我的出世给家庭带  相似文献   

16.
张正 《老年世界》2013,(2):13-13
一大早,还没有起床,就被电话铃声吵醒,那边传来母亲的声音。母亲说,父亲刚刚出门到城里来了,说要检查身体,让我在单位传达室等着,把户口簿带给他。父亲和母亲住在老家乡下,户口一直和我们在一起,户口簿平常由我们保管。我问检查身体要户口簿干什么,母亲说她也不知道,父亲一定要你带给他。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研究重大决策20周年。我有幸自始至终地参与了这项工作。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研究,是国家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我出身农民家庭,又长期从事农业和农村发展研究工作,深知我国农业的特殊国情。中国是一个农业、农村、农民占主体的农业大国,又是一个农民收入、农村生产力水平都比较低的农业弱国。从根本上说,农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是“母亲产业”、“吃饭产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省委、省政府安…  相似文献   

18.
吴景 《女性天地》2014,(7):14-15
这个秘密母亲捂了20年。星期天,我回家看望母亲,母亲说:“小毛.我给你儿子搞了一笔钱,有五千来块。”我吃了一惊。母亲只是个普通的退休女工,买点小菜也要和菜贩子还半天价,虽说这几年养老金年年涨,但到现在她也只拿1500来块,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真的很奇怪。  相似文献   

19.
一份生日报     
每年我的生日,母亲都要为我煮碗长寿面。今年的生日也不例外,吃完母亲亲手擀的长寿面,母亲说要送给我—份特殊的生日礼物。说着母亲就拿出一个精致的小木盒。打开盒盖,只见一张发黄的报纸安安静静地躺在里面。我疑惑地看着母亲,母亲说:"这是我送给你的生日报,你瞧报纸出版的日期——1985年2月20日,正好是你出生的日子。这份报纸记录了你生命的起点,很值得你阅读的。"翻开这份有些发黄的生日报,  相似文献   

20.
1982年,父亲边方木转业到河北省张家口市的一家银行任副主任.同时我也来到了人间。求子心切的父亲并没有因为我是个女孩子而埋怨和冷落母亲,相反他比以前更加殷勤地照顾瘦弱的母亲。父亲很爱母亲江燕华,母亲嫁给父亲时是冲破重重家庭阻力才与父亲结合在一起的。当时父亲的部队驻地很偏远,外公外婆不愿意让自己的独女远赴外地随军,但一直梦想绿色军营的母亲还是坚决地嫁给了父亲。一年后,父亲复员返回到家乡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