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结合吴良镛教授的北京菊儿胡同四合院改造设计,借鉴“有机更新”理论,从文脉的保持和延续角度出发,分析了建筑在城市空间肌理、院落布局、建筑形式、室内空间及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方面的文脉保持与创新,并总结了相应的手法。  相似文献   

2.
南通老城区内遗存的大量传统民居建筑是江南吴地民居与北方民居之间的一种介体,建筑手法兼具南北两地民居建筑的特点。通过对南通老城区120多座传统民居的实地调研和测绘,对其平面布局、建筑结构及外观特征等予以解析,深入探讨了南通老城区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  相似文献   

3.
仁化思诒堂     
位于广东仁化县董塘镇安岗村中心的思诒堂,既是一座清代的古建筑,又是一座有着革命历史意义的庙堂。思诒堂坐西向东,二进院落式布局,总面积338.1平方米。整座建筑以青砖、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象征手法在园林景观布局以及在建筑、山水、植物等方面的应用,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中象征文化的表现方式,并论述了象征文化的研究及应用对于现代园林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宋元时期是禅宗清规的完备期,同时,禅寺的建筑布局也初步形成了今天所见的形制.延寿堂作为禅寺中安养病僧的所在,在寺院中具有特殊地位,也是集中展现寺院内部慈善的场所.梳理宋元禅宗清规中有关延寿堂的记载,不仅可发现延寿堂这一慈善性质寮堂在身心两方面照顾病僧的功能,并依此考察出禅寺内部慈善的主要特征,更能探讨出它作为禅寺一部分,实际也是禅寺整个象征体系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6.
2002年8月,我有幸专程去淮安市瞻仰了周恩来纪念馆。这对我来说,不仅是上了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而且纪念馆的设计者将西方现代建筑手法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以及淮安地方特色完美地揉合在一起,用错落有致、造型各异、寓意深刻的纪念性建筑语言,向人们展示了周总理的丰功伟绩和人格风范,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周恩来纪念馆位于全国历史名城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桃花垠。这是周总理出生并生活了12年的故乡。选址桃花垠是因为这里是淮安的风景区;桃花垠宽广的湖面体现了周总理宽广的胸怀;建馆不需占用耕地和搬迁居民,这又…  相似文献   

7.
建筑的象征文化,就是通过一定建筑符号,昭示出一定的“建筑意”,即通过建筑本身所体现的一种建筑文化来传递精神意义。文章从徽州传统民居的布局、结构、装饰、细部特点等方面来阐释中国传统民居的象征文化,进一步探求了在现今要求大量、快速生产的建设条件下出现的建筑文化的断层现象。  相似文献   

8.
在对清代江南四大名园之一的安澜园历史原貌考证的基础上,追溯了该园的历史沿革及其更迭的社会背景,探析了全盛时期园中的景观布局与构成园中景观的诸要素。并从西方符号学理论模式的视角入手,通过符号语义中象征和类比手法对园中假山、水体空间、花木造景及建筑布局所表达的象征意义分别进行论述。基于景观特征与空间形态考证,进行深入解析和探究,力求使该园重新获得人们对它应有价值的认知。  相似文献   

9.
中国佛教寺庙空间的意境塑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现有中国佛教寺庙空间的研究,将中国佛教寺庙空间分为三类,从寺庙建筑布局、有关佛教小品的安排和植物配置等不同角度透视中国佛教寺庙不同空间的意境塑造,分析现代园林建设中缺乏意境内涵的现状,从而借鉴中国佛教寺庙园林空间意境塑造手法,创造出优美的现代园林环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长沙地区社区商业建筑的调研,从建筑规模、功能、布局三个方面对居住区商业建筑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社区商业建筑以人为本的规划布局原则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窑洞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中最为独特、最具地方色彩的住宅之一,其聚落布局、营建手法、建筑形态、装饰陈设等,都充满了丰富且朴素的生态思想.学习和继承窑洞民居中蕴含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构、因材致用、因势利导等生态思想和设计手法,对现代居室的生态设计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唐代是中国佛教的繁荣期,也是中国佛教寺院建设的兴盛期。唐都长安城佛教寺院规模宏大、数量众多,主要分布在长安城西市和东市周围以及城东南隅和城东北隅,呈现出西密东疏、北密南疏的特点。唐都长安佛教寺院主院不建佛塔始于唐高宗初年,到了唐高宗后期,建塔于别院的新式布局即成为佛教寺院流行的规制。唐都长安城这种以佛殿为中心的佛教寺院,有单院式佛寺和多院式佛寺两种基本类型。无论多院式佛寺,抑或单院式佛寺,唐都长安佛教寺院都以佛殿(堂)为中心,佛塔建在寺侧、寺后或别院,甚或不建塔,这是唐都长安城佛教寺院建筑在平面布局上的突出特点。唐都长安佛教寺院建筑革故鼎新,平面布局以佛殿为中心,是中国佛教寺院建筑的重大转折点,影响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13.
庄园(谿卡)建筑是西藏民主改革前特有的民居建筑形式,从建筑社会学角度出发,庄园的建筑形式和布局是由西藏民主改革之前藏区社会性质所决定的,是西藏封建农奴制的等级制度、人身依附制度以及社会封闭状态在建筑形态上的体现。本文试图通过对西藏民主改革之前农业庄园建筑布局及建筑物本身特征的社会学意义分析,从另一侧面研究西藏农业庄园的建筑社会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建国以来,考古工作者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发掘清理了大批金代仿木结构砖室墓,通过研究比较,它在五代、北宋仿木结构砖室墓的基础上又有创新。在整体布局上,“南廊北堂,东西厢房”颇具北方四合院的特色。在墓室装饰上,雕砖壁画艺术手法细腻,形象逼真,所反映的内容丰富多彩,生活气息浓厚。  相似文献   

15.
王庆 《东方论坛》2008,(2):21-24
在中国古代的文献记载中,多处讲到“面东而坐”为堂室中最尊崇的位置。这一事实应该是曾经流行的古礼的具体体现,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这种古礼同人类认知空间方位的先后及朝日风俗有关。除了堂室位次和交际之礼外,都城、帝王陵寝的整体布局以及一些日常习俗也深深体现着“东向为尊”的观念。  相似文献   

16.
通过深层次地解读传统徽派建筑聚落空间的几点重要创作手法,强调了保存和发展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性,并认为具有乡土价值的空间创作手法可以成为新农村建设类设计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7.
宫殿赋是了解唐代以前宫殿建筑的重要资料,现存作品主要集中在汉魏时期.赋文对宫殿群的建筑形态、布局、建筑时间、地点以及建筑过程、主要用途等的交代和对梁架结构尤其是斗拱、天花、藻井等建筑构件及其雕饰彩绘的描述,不仅可以弥补史料的不足,也是宫殿考古和复原的重要依据.尽管由于赋文描写的类型化特点和夸张、比喻等艺术手法的运用,使我们很难得到不同时期宫殿建筑的个性化资料和更多技术层面上的东西,但却有助于我们对宫殿建筑思想、整体特点和美学追求的把握.  相似文献   

18.
在肇庆市规划综合办公楼的设计理念中,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式结构,使该建筑融入了浓厚的人文和民族元素,从整体、布局到实际功能,都使人深切感受到现代与传统巧妙融合所创造出的精彩。通过解读其设计理念,探讨建筑环境诸元素的应用及其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大同关帝庙大殿作为我国现存元代建筑中重要的实例,其精美的平棊藻井,栩栩如生的蟠龙柱,尤其是三座重檐神龛,奇巧精湛,斗拱勾连交错,堪称古建筑中之精品。其结构布局,装饰手法等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元代大殿柱饰的重要断代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西藏黄教四大寺建筑历史的追溯,探讨了寺庙布局发展的历程,总结分析了每座寺庙的布局特征:甘丹寺沿山坳呈扇形的发散模式;哲蚌寺建筑群以高等级建筑为中心,形成了由内向外的发展趋势;色拉寺以道路为中轴,新旧区域划分明确;连续七座的金顶建筑构成了扎什伦布寺的序列中心。在相同的历史背景和宗教背景下,四大寺的建筑布局有一定的共性,以一种类似细胞组织自然发展的方式向外扩张;同时,由于每座寺庙所处的地理条件的差异,建筑布局又各有不同,但总的来看,都是因地制宜,顺应环境,实现了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