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一、关于新闻的真实性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新闻的生命、新闻的力量就在于新闻的真实性。从新闻采写的角度而言,怎样采写才能赋予新闻真实性呢?新闻理论是这样认为的:采写新闻要力求做到“五个矿’(即“五个何”——何人、何地、何时、何事、何因)新闻采写,只有围绕这五个方面交待问题,才能让新闻真实起来,这“五个W’’(“五个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新闻五要素。勿庸置疑五要素赋予了新闻以生命以力量。我们党在新闻工作的发展过程中,一开始就非常重视这五要素。早在1929年,党的地下报纸社海报》,就以“新闻五要素”的知识,规…  相似文献   

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这一目标,从而结束了数十年来对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僵化认识,也给我们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挑战。新闻面对“市场”,并不仅仅局限于开展对市场经济的全方位报道,根本的还在于新闻事业本身也是“市场”中的一分子,本身也有个参与适应、竞争发展的问题。从而,新闻改革中的观念更新,也应包含这两方面的内容。数十年来,市场经济总是被作为资本主义的同义词,长期禁锢着我们的手脚。现在,作为意识形态领域最敏感的新闻,自然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发挥新闻的舆论先导作用,确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思维方式、报道结构和报道方  相似文献   

3.
倪文凤 《学术交流》2005,(5):177-179
作为主流新闻的主流文体,深度报道在新闻传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以特定的社会现实为背景,把“五个W”要素中一个或若干个要素予以深化,用社会学原理透视社会现象,并使社会学研究和探索的内容具体化;它紧扣时代脉搏,关注个体生存与发展状态,维护人的价值和尊严,因此它是现代人文精神的产物。受众头脑中的“文化构图”对深度报道具有客观影响。为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重建“文化构图”是新闻人义不容辞的职责。  相似文献   

4.
试论新闻媒介的信息传播及其反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究竟是什么?至今人们的意见还不一致。有人说新闻就是关于事实的报道,也有的人认为新闻是一种手段,还有的人认为新闻就是宣传。目前关于新闻的定义古今中外就有100多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文革中“四人帮”利用他们手中掌握的权力,把新闻媒介当成“阶级斗争的工具”和“舆论阵地”,大肆进行造谣和反革命的宣传活动。群众讽刺他们的“新闻报道”活动是“小报抄大报,大报抄梁效,”是空洞的说教。粉碎“四人帮”后,党进行了一系列的拨乱反正,并进行新闻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还有不  相似文献   

5.
《人民日报》总编辑邵华泽同志在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上指出:“在今天,光有文学报道而没有新闻照片是不能成其为报纸的;同样地,如果一张报纸只有好的文学报道,而没有好的新闻摄影作品,也不能成为一张好报纸的。”的确,新闻摄影作为一种形象传播新闻的独立的宣传手段,其形象的直观性、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思之已久的想法,其来有自。某新闻单位成立已逾十年,其编采一体化实行日久,利少弊多,整体素质难以提高的局面,便是形成上述这种看法的最基本理由。当然,这是小而言之。其实,国内新闻界许多单位向有这种体制:编采合一。这并非危言耸听、以偏概全,解剖许多新闻单位,事实的确如此。即便是有些新闻单位编采分家,也留个尾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轮流坐庄。这和采编根本不分不过是五十步与百步的关系,实质上区别不大。让编辑与记者分家对于编采二者的解释,最明白而又最简单的莫过于《辞海》:记者谓之“采访新闻和写通讯报道的人”…  相似文献   

7.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在奔向这个目标时,即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企业率先提出了“一切围绕市场转”的工作思路。全党工作的重心、指导思想变了,企业的经营思想、工作行为变了,那么,为“新近发生的、群众关心的、重要的事实报道”的新闻,必须随之转变。要把新闻工作的立足点放在市场经济上,新阿报道的思想、内容也要紧紧“围绕市场转”。  相似文献   

8.
两岸新闻交流的深入开展是落实“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对台政策的应有之义,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保障。“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新闻交流政策,体现了当局对台湾人民的“尊重、信赖、依靠”,也彰显了台湾人民在两岸新闻交流中的重要地位,更为两岸新闻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历史与现实表明,两岸媒体能够在促进两岸人民间的理解与沟通,消除误解与隔阂,增进诚意与善意,不断凝聚共识,夯实互信基础,以期为两岸最终实现统一发挥良好的舆论环境作用。当前,两岸已实现在经贸、文化、体育、学术、政治等宽领域、多层次的交流合作,同时,两岸媒体的报道也从过去的特殊化“宣传”逐渐发展到以“新闻专业”为原则的常态化交往。这正是两岸人民交往与新闻交流实现互动的显现。  相似文献   

9.
阿冰 《社会》1989,(11)
我们常常从报纸上看到这样的新闻:某个体户偷漏或抗交税款数千元,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一年或半年;某企业偷漏税款数万元,厂长被依法起诉;如此等等,屡见不鲜。最近又从报纸上看到这样两则报道:南京某歌唱演员“走穴”演出,高价索要,一年多时间获利27万元,偷漏税款15万多元,开始她百般抵赖,拒不照面,后来又被税务部门当作“座上客”,予以“保密”接待;北京某著名电影演员(刘晓庆)在青岛一地就偷漏税款17万元。按照国家税法有关务款规定,上述两位“名人”所偷漏税款数额至少应判处三年以下徒刑。然而,有关部门并未依法起诉  相似文献   

10.
不久以前,某报登了一则新闻,表扬了某车队的一些运输工人不捞在运输途中散了包装的货物,而是原封不动地送往收货单位的行为。有人读了报道以后对我说:“看来一般的搬运工都是要揩油,捞外快,甚至要贪污的。”我奇怪地问:“哪能这么说呢?”他说:“一般人、大多数人做不到的好事才应该表扬。现在,包装破了,东西漏出来,运输工人不捞,这种事也登报表扬,那么说明这是一般运输工人所做不到的了。”  相似文献   

11.
张荣华 《阅江学刊》2014,(2):94-100
作为普遍观念中的权利“载体”,新闻话语的功能价值研究受到学界的格外关注,却遮蔽了对其生产形式的澄清。实际上,“新闻话语”与“话语”关系紧密相连,从社会生产的角度看,新闻话语提供日常生活事实上的意义架构与实践批判,通过职业报道和非职业形式维系了民主制度下的信息流通;从话语历史的角度看,新闻生产表征“权力与权利”在启蒙与技术社会的直接博弈,渗透了不同社会情境下媒介组织规则与人的主体性的控制与反制。深入新闻话语生产的构成形式,观察它的生产主体和内在要素,对于反思和延展“新闻是如何可能的”这一理论命题将有着重要的分析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东西南北》2011,(21):5-5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澳大利亚对外事务和贸易部宣布,今后澳大利亚护照将承认除“男”、“女”之外的第三种性别,用“X”作为标记。目前,这一做法,所产生的蝴蝶效应,已经波及到了英国。  相似文献   

13.
陆群不群     
《东西南北》2014,(21):35-37
“当某些官员在台上把谎言讲得滚瓜烂熟,而台下掌声雷动时,我总会莫名地悲哀。也正因如此,说真话这一人类的基本道义,往往会成为新闻……”最近,陆群被小小金银花折腾得夜不能寐。除了正常工作,他不断接听的电话几乎都是与金银花有关的。好不容易约好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在“画意江南”茶餐厅采访,不想,与他一同出现在餐厅门口的,还有中央某网站的一名记者。坐定后,网站记者从随身带的ASP中搜出一篇文章推给陆群看:《金银花改名幕后的利益纠葛》——这是《南方人物周刊》的一个长篇报道,陆群认真地阅读起来……采访也正是从金银花开始的。  相似文献   

14.
孙立新 《唐都学刊》2013,(6):99-103
关中方言许多集合名量词可重叠成为“AA/AA子”式,表示买卖等的动词加上“AA”式量词重叠形式(V+AA)有按A买卖的意思,时间词有“AA”式重叠,数量词或时间词还有“A达A”式重叠,整数词“百、千、万”以“AA/AA子”重叠式为常见;在换钱、找钱等语境里,根据目前人民币的面值,有“一分一分、五分五分、一毛一毛、两毛两毛、五毛五毛、一块一块、两块两块、五块五块、十块十块、二十块二十块、五十块五十块”等重叠说法;数词的AABB重叠式,最常见的如“千千万万、百百千千/千千百百”,还有“千千万/万万千”跟“千千万万”义同,关中方言口语里的“数+量1+一量2”式还可以重叠,例如“五个一堆”在口语里还可以说成“五个一堆,五个一堆”。  相似文献   

15.
分析研究中国大陆与台湾三家不同报纸有关“三鹿问题奶粉”事件的380篇报道,并对其报道概况、报道体裁、报道主题、消息来源、事件成因等报道内容与形式结构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三家报纸对同一事件的新闻框架建构存在诸多异同之处:消息来源选择上都有着明显的政治倾向性;事件成因、报道主题、事件解决观点、衍生问题等方面有着显豁的差异;政治立场、社会制度、新闻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三家报纸在同一事件的“报道框架”上呈现异同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6.
读者常常批评我们的新闻作品可读性差,缺乏人情味。近年来这些老毛病有所改进,但并未根除。有什么办法能使新闻作品多一点情趣?我们就此作以如下探讨。  一、新闻作品要多点人情味19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了一种人情味新闻。后来《纽约太阳报》的主编达那把它系统化、理论化了。按照达那的解释,人情味新闻“是指一些无论从人或事来看,都并不具有什么重要意义的悲喜剧”。人情味新闻的出现把新闻的报道对象从名流、要员扩展到普通人中间。它在写法上,要求从人的角度写新闻,突出人的活动、人的作用和人的思想感情,活画出人间生活情趣,使新闻受…  相似文献   

17.
1989年12月14日早晨6点30分,当人们习惯地收听每天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与报纸摘要”节目的时候,一条转播的美联社消息使他们震惊了: “据美联社报道,一颗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科学家们正想方设法避免这场灾难。”“于近日结束的美国地球物理学联合会秋季会  相似文献   

18.
集资:怎一个“乱”字了得在1992年和93年上半年,全国上下曾经有过那么一场“集资热”,93年下半年开始整顿金融秩底以后,“集资热”曾经一度降温,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沉寂之后,如今,集资热又“死灰复燃”了,而且经过国家宏观调控之风一吹,反而越燃越旺了。笔者针对当前“集资热”连一问题进行了相关调查,发现现时的集资风风吹正盛,且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集资数额也越来越大:什么招工集资、建筑集资、职工内部入股、旺季收购集贸等等;其差额少在二、三千,多在五、六万,甚至有少数单位借“集资”之名行骗。不信?请看以下实例。某…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一生的办报思想,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是戊戌变法时期,也就是资产阶级新闻思想萌芽时期.梁启超提出“去塞求通”的办报主张,概括出报纸是国家耳目喉舌之用的新闻观点,集我国19世纪下半叶维新派人士办报思想之大成.二是辛亥革命前期,也就是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发展期.随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形成并分化为阶层,梁启超吸收了西方资产阶级进步学说,提出了典型的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上层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系统,即形成了  相似文献   

20.
焦立坤  陈雪辉 《报林》2022,(1):47-48
<正>在虎年春节前后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国商报社采编人员深入神州大地,采写了40多篇文字稿件并制作多篇视频报道,从“不一样的年味”视角切入,以图、文、视频结合的方式,通过网站、报纸、新媒体平台全媒体联动,用丰富的报道层次和鲜活生动的案例展现了新时代变化中的美好景象。一、“内容为王”,围绕“年味”做好特色文章自2022年1月17日至2月15日,中国商报开展了“新春走基层”全媒体新闻采访报道活动。虽然受到疫情防控形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