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是无差别的不受剥削的劳动。社会主义社会已经到了该抛弃旧的剥削观念的时候了 ,要给剥削重新定义。劳动有社会属性 ,价值生产没有社会属性 ,只有统一的市场属性。价值的实体是劳动 ,是活劳动创造的 ,但劳动要能创造价值必须借助其他生产要素的帮助 ,因为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各有理据 ,应当分开 ,活劳动创造的价值应和其他参与要素共享。资本参与收益分配不是剥削。  相似文献   

2.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建才 《东岳论丛》2002,23(1):5-10
当代社会主义在经济、科技和制度体制等方面的发展变革 ,使得劳动价值创造的主体结构、产业构成及具体来源 ,与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时有巨大差异 ;劳动与资本的关系、收入分配形式及个人财产状况 ,也与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有明显区别。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第三产业的劳动绝大多数是能够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 ;科技劳动是一种能够创造倍加价值 ,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高值高效劳动 ;企业家的经营管理劳动不仅创造高价值 ,而且能提高企业总体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并实现其价值 ;私营企业主的管理活动具有二重性 ,不可否认其管理劳动有创造价值的一面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在于 ,非劳动生产要素在劳动创造价值过程中作出了贡献 ,其所有者可以凭借要素所有权取得相应的收益 ;私营企业主的私人财产由劳动积累和资本积累构成以资本积累为主 ,资本积累来源于资本的所有权收益 ,它是国家政策允许的合法收入 ,虽然存在剥削 ,但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比较长的阶段上 ,与资本积累相伴的剥削现象仍有其存在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合理历史空间。  相似文献   

3.
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设计的价值目标;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实践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剥削理论的发展增添了新内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是一种事实存在,但也是作为社会主义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而存在.  相似文献   

4.
劳动二重性决定了价值创造和使用价值生产是同一生产过程的两个结果 ,价值的实体是劳动 ,价值创造的实体是抽象劳动的凝结 ;财富创造的实体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与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在内的生产要素相结合的产物 ,是具体劳动生产的。商品生产过程是生产财富过程和创造价值过程的统一。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价值分配必须同财富分配结合 ,活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具体劳动创造的财富应该由劳动者和其他参与的生产要素分享。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产权与分配的关系理论 ,分配关系是由产权制度而非劳动或价值创造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及其实现形式决定分配关系 ,在产权存在的社会制度中 ,分配有二重性 ,一方面各生产要素有权凭要素所有权获得对财富分配的索取权 ;另一方面 ,有权参与生产中人类劳动凝结的分配 ,这是合法收入 ,不是剥削 ,也不是萨伊要素价值认为的生产要素具有生产性可以创造价值。生产劳动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内核范畴 ,要与时俱进地科学拓展形成社会主义生产劳动概念 ,在此社会主义劳动内核上建立起社会主义劳动价值理论 ,是对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必须正确认识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论述了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需要深入研究和正确认识的若干问题:一是分析劳动价值论与知识价值论,说明知识价值的来源;二是探讨无形产品的价值,非物质生产劳动、科技劳动和私营企业主的劳动与价值创造的关系;三是讨论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关系,阐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因;四是研究劳动价值论与剥削论的相互关系,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剥削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在揭露资本剥削现象的同时,把资本合理盈利完全归为剥削所得的观点是不成立的,其一般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理论皆存在内在缺陷。这些理论缺陷是怎样存在于马克思严谨理论体系中呢?本文将用“超质劳动”“集成劳动”等概念给予合理解释。文中将重点结合马克思发现的“商品价值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成反比”规律、“相对剩余价值与生产力成正比”规律,在肯定相对剩余价值理论合理内容同时,指出其否定资本家创新劳动的片面性以及“先进生产力‘天然具有’论”的错误。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的本质之一是消灭剥削,但并不等于消灭了剥削,而是存在着需要消灭的剥削,其中某些剥削的存在是有其必要性的。针对社会主义国家中存在着不平等现象,罗默提出了社会必要剥削理论,其理论尽管有不妥之处,但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剥削问题,科学确立社会必要剥削和社会不必要剥削的界限,最终消灭一切剥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陈乃圣  陈明 《东岳论丛》2002,23(1):11-13
“要素价值论”主张资本、土地等都是价值的源泉 ,这与事实不符 ,也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相违背 ;西方庸俗经济学提出“要素价值论” ,是为了用它来否认资本主义的剥削。因而 ,不能用“要素价值论”来深化劳动价值论。深化劳动价值论必须坚持马克思的价值一元论 ;必须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正确认识 ,从而科学评价科技劳动、管理劳动和服务劳动及其创造价值问题 ;必须坚持理论的科学性与政策的功利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杨圣明 《学术探索》2005,1(4):19-26
资本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自然形态和社会形态的两重性。从自然性和自然形态来说,资本是一种有用物,是一种财富。价值的源泉是一元的,即劳动;财富的源泉是多元的。不仅劳动是财富的源泉,资本、自然资源等非劳动生产要素也是财富的源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产品是财富的主要形式,在一切财富的源泉中,最根本、最核心的是人的劳动能力、创造能力。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财富观的基本点。要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创造条件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从资本的社会性来说,资本是一种社会关系;从资本的社会形态来说,资本是一定量的价值,或者说是一种能够使价值增值的价值,这种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是资本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在当代,劳动的外延已经大大拓展,除了直接的生产劳动外,科技劳动、管理劳动和服务劳动成为新的重要劳动形态,不仅直接在企业就业的人员属于生产劳动者,那些直接或间接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科研、服务的人员也成为生产劳动者,劳动者群体已经大大扩展了。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并不是所有的劳动都创造价值,只有生产劳动才创造价值,而非生产劳动不创造价值。凡是直接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而又生产商品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否则便是非生产劳动。不创造价值的劳动不等于剥削劳动,更不等于无用劳动,只要是符合社会道德、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劳动,都是人类社会的有益劳动,如国防、外交、公共卫生等。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资本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资本相比,既有共性的一面,又有自己新的特征。社会主义资本是能够带来“净增价值”的价值。私营企业主的收入中有一部分是无偿占有的剥削收入。我国今天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剥削仍将在一定程度上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原创的“超质劳动”概念,揭开了雇佣劳动中非剥削盈利的“秘密”:雇工在工厂中从事的是协同协作的“超质劳动”,它所增创的价值可以使雇主与雇工双赢。这一研究说明,尽管雇佣劳动在现实中往往存在剥削.但资本却是可以非剥削盈利的。由此得出的结论是:“雇工有功,剥削有罪。”这对于我们一面发展市场经济.支持民营企业家正当经营,一面旗帜鲜明地反对剥削,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也因此迈出了破解劳动价值论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原创的"超质劳动"概念,揭开了雇佣劳动中非剥削盈利的"秘密":雇工在工厂中从事的是协同协作的"超质劳动",它所增创的价值可以使雇主与雇工双赢.这一研究说明,尽管雇佣劳动在现实中往往存在剥削,但资本却是可以非剥削盈利的.由此得出的结论是:"雇工有功,剥削有罪."这对于我们一面发展市场经济,支持民营企业家正当经营,一面旗帜鲜明地反对剥削,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也因此迈出了破解劳动价值论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2.
经济责任制在我国农业、工业和商业部门中正在积极地、稳步地推行.为了完善经济责任制,本文拟就各部门推行经济责任制中几个共同的理论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希望能够得到同志们的指正.一、实行经济责任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的管理时,明确地指出:“它所管理的生产过程本身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制造产品的社会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资本的价值增值过程”.所以管理的二重性,就成为资本家加强剥削的重要手段.“资本家的管理不仅是一种由社会劳动过程的性质产生并属于社会劳动过程的特殊职能,它同时也是剥削社会劳动过程的职能,因而也是由剥削者和他所剥削的原料之间不可避  相似文献   

13.
钱津 《中州学刊》2001,(5):10-15
人类劳动的常态性表现在社会必要劳动中包含有剥削劳动和军事劳动.剥削劳动主体是不参与价值创造的,只是通过占有一定的生产资料而占有一部分价值创造成果,其占有的价值是被剥削劳动创造的.但对此必须承认生产资料作为劳动客体是参与价值创造的,剥削劳动主体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作用不同于生产资料作为劳动客体的价值创造作用.军事劳动则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军工生产以及非战斗军事人员的劳动均属于军事劳动,这种军事劳动价值不同于非军事劳动价值,它是由社会给予整体承认的.复杂劳动的复杂程度的提高决定社会的进步,不能将复杂劳动只看作是简单劳动的倍数,社会的发展需要复杂劳动,而不是更多量的简单劳动.我国的经济现代化的实现只能依靠发展教育而推动的复杂劳动的复杂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中所研究的,是抽去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交换经济,即一般商品经济。马克思正是在论述私有制商品经济的过程中,创立了他的劳动价值理论。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的商品、价值学说,进而在这一学说的指导下,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问题,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劳动价值论中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认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既要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 ,又要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不断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基于这一理念 ,本文认为 :非劳动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 ,试图用扩大生产劳动这一概念的外延而把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纳入创造价值的范畴是不科学的 ;第三产业并非都创造价值 ,如果认为第三产业都创造价值 ,那就混淆了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区别 ;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分别作用于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科技极大地提高了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 ,但科技本身不创造价值和新价值 ;社会总产品价值只分解收入的观点是马克思曾严厉批判过的斯密教条 ,它不仅在理论上不能说明产品价值中的C部分为什么消失了 ,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价值构成的现实 ;产品的价值决定和收入分配具有不同的理论依据 ,产品的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 ,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来源 ,而收入分配的方式则取决于生产关系的性质。不能因为我国现阶段提出要按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的贡献参与分配 ,而认为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参与了价值的创造 ,断言按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不存在剥削。本文认为 ,我国经济理论界之所以在劳动价值理论上存在一些模糊的认  相似文献   

16.
试论对私营企业主收入的合理界定及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望英  郑东华 《北方论丛》2003,3(6):112-114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营经济的发展有其I必然性,私营企业中存在的剥削问题也是无法回避的现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私营企业主绝大多数都是作为管理亲自参加劳动的,因而对其收入进行合理的界定也是应该的。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运用劳动价值论的方法界定我国私营企业主的收入,即区分私营企业主的剥削收入和劳动收入,有赖于“双重人”概念的提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对我国私营经济中剥削存在的现实合理性和历史局现性的分析,即区分合法剥削与非法剥削,有助于对我国私营经济中的剥削进行规范、限制与引导。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早期奠定了"人的发展"的思想主线,提出人的本质、劳动异化与异化劳动向人的复归的人类发展基本进程。《资本论》将这种哲学思辨具体化为科学理论,将转化为资本的剩余价值作为异化劳动的现实形态,而异化劳动向人自身的复归的实现途径则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在新时代的伟大理论创新。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主要不在于对剩余价值的分割,而在于使被分割的剩余价值转化为支配与奴役劳动者的异化力量。把异化劳动作为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从而把剩余价值向人自身的复归作为"消灭剥削"的途径,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内涵。科学发展观于是成为实现邓小平所指出的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由之路,"三个代表"则是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条件,它们共同构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8.
剥削是基于无产阶级立场对社会经济关系的一种价值判断,它在当前社会的存在有一定的历史正当性。有些学者为了化解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存在剥削的对立,提出资本剥削产生的前提条件是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得出市场经济可以消除剥削的结论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19.
“第一阶段”的初始理论模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是社会主义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深刻分析、批判的基础上,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作出了种种设想。他们认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1)在所有制关系上,消灭了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消灭了剥削;社会是一个由劳动者全体成员组成的统一的联合体,联合体的劳动是借助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的,联合体成员的劳动是直接的社会劳动。  相似文献   

20.
G.A.柯亨认为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劳动价值论存在两种表述方式,其通俗表述是“劳动且只有劳动创造价值”,而其严格表述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柯亨论证说依据严格表述,通俗表述是错误的;而依据价值的约定定义,严格表述也是错误的。所以,柯亨认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剥削论证是不成功的,他提出了以“只有工人生产了拥有价值的产品”为基础的清晰论证来代替劳动价值论的剥削论证。柯亨的这个新论证也存在问题,所以后来柯亨的剥削批判是以“自我所有”为论说对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