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激发学习兴趣消除学习认知的不协调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认知不协调产生后,个体在心理上会产生不愉快及紧张感。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不了兴趣,但又模糊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于是"对学习无兴趣"的认知元素和"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认知元素产生矛盾,便产生了认知的不协调感,这种不协调感会使学生产生不愉快、紧张的感觉。笔者在本文中探讨了用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来消除学习认知的不协调感,并详细介绍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诸多方法。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意志、性格、情感、习惯等,在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关于情绪的产生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在认知领域的分歧表现为两大阵营:一种是情绪的产生是由生理反应引起的非认知过程,另一种是情绪的产生是一种认知的加工过程.基于以上分歧,通过对于记忆、意志、知觉、认知评价等认知成分对情绪作用的分析,我们更倾向于后一种观点,即情绪的产生依赖于认知的作用,而不是对身体变化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认知风格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论题之一,是个体认知活动中偏爱的信息加工处理方式。而场独立/依存认知风格则是认知风格的核心,它构成了认知风格的理论框架,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且场独立性认知风格与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呈有意义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用元分析考查认知风格对理科学业成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风格是个体所偏好的信息加工的方式,无好坏之分,但它会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成绩。用元分析的方法探讨不同的认知风格对学生理科学习成绩的影响,发现66.64%场独立组学生的理科成绩明显高于场依存组学生的成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认知方式的差异做出不同的学科选择辅导,并为场独立组和场依存组同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发挥最大的学习潜能。  相似文献   

6.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力。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反之。如果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学习就会变成永无止境的黑夜,终日饱受折磨。所以。要想使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学好数学,教师就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下面谈谈我在培养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方面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7.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在认知过程中为达到认知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思维方法或技能。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运用《中学生学习方式量表》对初一至高三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初中生对认知策略的掌握还处于尚未分化的他控状态,策略运用水平尚不稳定,高中生对认知策略的掌握运用逐步达到自控水平;初中、高中的男、女生间认知策略水平差异显著,女生认知策略总体水平显著高于男生;认知策略与学习成绩存在显著正相关,认知策略的掌握程度是造成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中职学生大多是由于高中没有考上而进入职业学校继续学习的,因此在职业学校的学生中,一个较为普遍、较为严重的现象就是学生厌学,对将来的生活感到迷茫,没有确定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学习兴趣是学生取得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的最好保证.特别是对于中职学校学生而言,学习兴趣更应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中职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厌学情绪,学习兴趣较低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问题显得日益的重要.  相似文献   

9.
共情是在区分自我和他人的基础上对他人情绪的体验和理解,共情既是一种人格特质,也是一种心理过程.共情的结构和功能是近年来发展心理学、比较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焦点之一.共情不是一个单维的心理结构,而是包含着自下而上的情绪分享过程和自上而下的认知调节过程.情绪分享过程是刺激驱动的自动化的过程,而认知调节过程会对情绪分享过程产生调节作用,两个过程既彼此独立又互相作用,以确保个体社会适应的灵活性.两个过程的不平衡可能会导致社会适应问题,甚至引发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PPT演示教学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实际效应,探讨教学风格、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兴趣在该模式中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对照组教师为无典型性教学风格,实验组1教师为严谨逻辑型,实验组2教师为创新探索型.结果表明:教学风格能够提高正向效能、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降低负向效能;实验组教学风格、正向效能、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相互存在显著性正相关,与负向效能均存在显著性负相关;实验组教学风格、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兴趣对学习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加强企业细节管理的必要性和细节管理工作的实质.指出企业要发展,离不开精益求精的细节管理.并针对国内企业在细节管理方面常见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优化企业细节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建筑形式生成的一些基本规律,分析了一些中外建筑实例,以期为学生提供建筑设计构思参考。文章结合中外建筑实例,从构思、细部和环境等的设计逻辑几方面分析如何设计出好的建筑形式。  相似文献   

13.
以当今一些优秀记录片为例,探讨了电视纪录片中细节的运用技巧,认为要想作出优秀的和受众欢迎电视节目记录片作品,如何处理和运用好细节是关系到作品质量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小说写作中 ,细节描写不可或缺 ,尤其是心理细节更显得举足轻重。现代意识和思维观念不断更新 ,作家审美观照和读者接受心理逐渐趋于成熟 ,小说心理细节写作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 ,其写作审美价值与日俱增 ,小说心理细节以其独特的审美功能 ,完善和丰富着小说写作理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建筑细部、建筑地域性与建筑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论述,阐明现代建筑如何通过建筑细部体现建筑文化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16.
张艺谋的影片《我的父亲母亲》着力表现纯真年代的纯真爱情 ,其整体风格与原著《纪念》一脉相承 ,呈示出抒情散文般的自然与优美。影片不取情节的曲折离奇、矛盾的强烈冲突 ,而是通过一系列美好而感人的细节来传情达意 ,并充分运用造型语言 ,透过精致的画面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与此同时 ,其惯用的“假定情境”在某种程度上给影片带来了叙事上的偏颇 ,而作为散文式结构的影片 ,在情感表达上也略显平直 ,缺乏缓慢而细致的变化 ,使影片留存着深刻的雕琢印记  相似文献   

17.
世界各族青年男女在经历择偶、订婚和婚礼阶段中,会采用不同的媒介物来表情达意,完成男婚女嫁的终身大事。媒介物是联系双方的纽带,是双方情感的具体表征。透过这几个阶段各种不同象征意义的媒介物,我们可以了解多彩斑斓的民族风情和民族性格,解读恋爱、婚姻中丰富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8.
汉语詈语及其文化底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詈语因与某一文化普遍否定的事物相联系,从而成为透视这一文化的窗口.从灾祸诅咒、异类贬低、伦理规范、本能发泄四个方面对汉语詈语形成的深层心理机制进行的深入剖析,从中能够透视出汉民族传承文化中许多独特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9.
论流行语语义的不确定性及其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语具有内容上的新颖性、使用上的高频性、结构上的类推性、运用上的时段性、语用上的醒目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反映在语义上,就是流行语语义的不确定性。同时讨论了导致流行语语义不确定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电视纪录片在当代中国成为观众喜闻乐见的一个艺术品种,原因之一就在于它含纳了引人入胜、令人回味的细节。而电视纪录片的细节具有魅力,首功在于小景别的适当运用。然而,关于电视纪录片的理论探讨,针对小景别镜头对细节的展示方式这一问题却少见比较深入系统地研究。本文提出这一问题并着重从观众学和体态学等角度加以论述,旨在弥补电视纪录片的理论缺憾。本文还认为,运用小景别镜头展示细节,固然给当代中国电视纪录片带来了可视性。但不恰当地展示也有可能使片子的内容成色、艺术质量大打折扣。因此,文中特别指出了几个具体应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