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一系列深刻的理论创新。其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最为重要。党中央号召全国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用“以人为本”精神统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这是我们建党和执政以来在国家发展观上的历史性突破。“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次新的思想解放。坚持“以人为本”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实践图书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第一次修宪立意高远,内涵深刻,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宪政的一件大事。这次修宪具有四个方面的重大意义。一是彰显依法执政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把党的主张通过立法程序上升为表现人民意志的宪法,是我们党在依法执政道路上迈出的坚定步伐,昭示依法执政的决心和信心。二是打造“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宪法基础。在宪法修正案中有多处条文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闪烁着“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思想的光芒。三是体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时代特征。四是开创中国民主宪政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黄钢 《南方论刊》2008,(9):79-79,66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将“安全生产”放在党的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中郑重提出,充分反映了我们党的无产阶级政党性质和“以人为本”的本质,为我们港口企业工作的同志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据和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文魁 《理论界》2004,(4):35-3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发展。在党的文献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在科学发展观的表述上,以人为本是打头的,是第一位的,是起核心作用的。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和发扬了马克思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邓小平的“人民答应不答应”,“三个代表”的“执政为民”的思想,使我党的执  相似文献   

6.
论邓小平“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英 《云梦学刊》2007,28(5):83-85
人本主义思想深深扎根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各个方面。邓小平“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表现为“以人为本”的人学思想价值观、“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价值观、“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关于“以人为本”中“人”的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讨论“以人为本”的时候,学界有人把这里的“人”理解为“一切人”。文章认为,不论从党的文献、从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还是从党的宗旨和目标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看,“以人为本”中的“人”,都应理解为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工作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就必须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积极培养“以人为本”的观念和有效运用“以人为本”的方法。笔者对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以人为本”的涵义、培养“以人为本”的观念以及实施“以人为本”的方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党的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提了出来。对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新一届领导集体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定将把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特别  相似文献   

10.
王翥 《理论界》2006,(7):27-28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党的执政理念的一次重要升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十八大科学发展观指导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召开的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推动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深入梳理这一问题,对进一步深化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因素和制胜法宝。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全党大兴学习之风的要求,本文就学习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王野 《理论界》2014,(10):44-47
当今文化全球化席卷世界各个国家,随之呈现出新的特征,其渗透性和隐蔽性更强,对我们民族国家产生双重效应,对一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具有重大影响,在带来机遇的同时,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也受到了来自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政治强势推行文化霸权,离散我国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意在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西化"。对此我们必须采取对策,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而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党对主流意形态的指导地位要更加牢固,组织一个强有力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立健全马克思主义大众文化制度。而且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我们要占领属于自己的网络文化阵地,掌握信息主动权,利用多种方式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精英吸纳"战略的实施,推动了我国政治民主化和科学化进程,但也不可避免地忽视了"非精英"的大众阶层。因此,在实施"精英吸纳"战略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到社会精英阶层的政治参与,更要关注和吸纳非精英阶层的政治参与,最终全面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以达到我国民主政治的整体进步。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中国史学界传统上认为,心理史学方法作为一种"唯心"的研究模式,与作为史学研究指导思想的唯物史观是互相对立和排斥的。本文通过梳理心理史学方法学理发展过程,并从唯物史观的核心观点"物质实践活动"入手,探讨心理史学方法与唯物史观的关系,认为两者的关系是统一的,不是对立的。唯物史观需要用心理史学方法来开创新的研究领域;心理史学方法需借助唯物史观来解决自身的缺陷。二者相互结合,可以进一步推动历史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也是实现中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据此,作者提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新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八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科学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人的现代化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高举"以人为本"的价值旗帜,坚持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体现了发展的科学辩证法,反映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观要求,找到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机制,为统筹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超品 《学术探索》2014,(10):15-18
“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中国梦”与国家认同、文化认同、价值观认同处在一个多维关系的统一体之中.本文旨在阐述“中国梦”的丰富内涵,深入理解“中国梦”与国家认同、文化认同、价值观认同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协调三者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推动下,我国农村教育政策道德品质不断得到提升。提升的表现是:政策指导思想体现“育人为本”;政策价值原则更加“注重公平”;以“人民满意”为政策目标;政策利益分配“向弱势群体倾斜”;政策内容——农村义务教育“政府办”,更加体现“公益性”。提升的缘由是:农村教育政策外在环境的道德诉求;政策合法性内在地要求政策树立道德权威;党和政府执政理念的伦理转向;经济的发展为农村教育政策道德品质的提升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建设方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十七大又对此作了更为详尽的阐述。“双百方针”是主流文化的指导方针;而“和谐文化”则是主流文化构建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