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孔繁军 《东岳论丛》2003,24(6):122-125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人民主权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表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首先是一种政治理念,是对国家与人民关系的基本定位;其次,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意味着国家权力为人民享有,而不能归于敌人;再次,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意味着人民应享有最广泛的自由和权利,同时意味着人民生活的高度自治化。要实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要树立公民意识,二要改革选举制度,三要缩小行政扩大自治,四要以法制手段巩固民主成果。  相似文献   

2.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将人民主权具体落实为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实践。这里的人民,不是抽象整体,而是中国共产党与广大民众结合而成的实体;人民实体始终存在于政治生活中,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实现当家作主。将人民主权具体落实为人民当家作主,使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根本主体、领导力量、组织形式、运作机制、内容主题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知识脉络。作为人民民主的实践品格,全过程实际上处在一个同人民民主的丰富内容有着广泛联系的枢纽位置上,通过全过程,我们能够在发现人民民主的历史经纬与知识脉络的基础上,解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3.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伟大民主政治创造,独具中国特色又符合中国国情,是人民当家作主在政治上的集中价值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定位,创造了人类民主文明新形态,实现了从资本逻辑到民本逻辑、从以资为本到以民为本、从资本至上到人民至上的转变,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特征,同时,全过程人民民主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作为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从历史的深沉视野中客观地发掘“人”的历史发展规律,在塑造“人民”概念的过程中,对“人”的本质予以理论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人的形象”进行部分吸收与主动转化,在奠定“人民”主体性的同时,赋予“人民”以身份属性与集体属性,最终形成马克思主义之“人民”概念。马克思主义人民观通过“人的本质”揭示了“权利”的本源和主体,即“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中国化的理论产物,是结合中国的现实实践并突出关怀“人民”的重要思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现实要求,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理论的实践反馈。中国的人民之权利建构应以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为依托,以人民的利益为重要依归,确立生存权与发展权的价值先导性地位,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治理体系,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利话语体系,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彻底实践“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在政治上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在实践上有利于全方位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正确处理好发展效率与社会公平、人民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国内发展与国际发展的关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王立行 《东岳论丛》2007,28(4):32-37
现代国家社会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权利与人民主权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现代国家的特征。权利的公平和平等是现代社会大厦的基石。现代政治理论科学诠释了国家权力是来自于人民权利和人民权力的授予这一真理。人民权利和人民主权具有丰富的内涵。人民权利和人民主权决定了人们的权利平等和权利保障的属性。权利平等和权利保障造就了人们关系的和谐;因此,权利平等和权利保障与和谐社会具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角度 ,着重研究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而形成其人民主体观。他的人民主体观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二是为人民服务。从这种主体现出发 ,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 ,毛泽东致力于调动人民积极性和实现人民主体性的实践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也存在着较大的失误。因此 ,我们必须深刻地领会和准确地把握毛泽东关于人民主体观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8.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兴亡与人民支持与否息息相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习近平自执政以来,便将人民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上。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他代表十八大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更加密切党群关系的工作理念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追求,体现了我们党发挥着总揽全局、把握四方的作用。把握和认识习近平的人民观,对于我们在新时代重塑党的形象和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著名的“七一”讲话中告诫全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江泽民同志的上述讲话,不仅是对思想道德建设提出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对共产党人为政公德提出的标准。  一、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为政公德的最高准则  为人民服务,就是为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人民群众工作。作为处于执政地位的政…  相似文献   

10.
董必武的法制思想非常丰富,涵盖立法、司法、守法、法学研究、培养法律人才等诸多方面,而人民司法思想则不仅是其法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其集中体现和本质表述。董必武的一系列政治法律论述,折射出了“人民司法保障人民权利”、“人民司法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司法思想,并已形成一个逻辑的理论体系;其中人民主权论是人民司法思想的理论基石,形式正义论是人民司法思想的理论核心,法律权威论是人民司法思想的理论目标。在当代中国以“公正与效率”为主题的司法改革进程中,研究董必武的人民司法思想,对于推进司法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胡锦涛总书记建党90周年的讲话中,"拜人民为师"是其中一大亮点;历史也表明,向人民学习,"拜人民为师"是我们党的一贯传统。"拜人民为师"就是做人民群众的学生、拜人民群众为老师、虚心向人民群众请教学习,这是我们在新时期新阶段做好群众工作最根本的方法。因此,学习胡锦涛的"拜人民为师"理论内涵及其要求,在态度上和行动上实践"拜人民为师"是每一名共产党员的理论必修课。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的以人为本思想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宪平 《兰州学刊》2007,3(6):36-39
毛泽东的以人为本思想涉及很多方面,包括人民动力观、人民本位观、人民利益观、人的个性发展观等重要内容,共同构成毛泽东人本思想的支柱,这一思想,强调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把人民奉为主人者人民才会与你同甘共苦,是毛泽东晚年对自己人本思想的精辟概括.  相似文献   

13.
张爱军 《江海学刊》2022,(1):153-160+256
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与支撑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组成部分,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链条之一,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自身特性。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运行机制包括网络技术机制、网络动员机制、网络共情机制、网络问政机制、网络媒介机制等,网络技术机制是所有运行机制的核心。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数据化、智能化、平等化等维度体现了人民至上性。网络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中存在规模性、时间性、圈层性、节点性等障碍,应从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和智能化等方面进行疏通和规制。  相似文献   

14.
以人民为本是邓小平的重要思想,它深刻影响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所制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邓小平以人民为本的思想,是对中华民族民本思想传统的弘扬,坚持以人民为本的思想,必须时刻把人民群众摆在“根本”的位置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相似文献   

15.
人民群众观是关于人民群众是谁、如何看待人民群众、怎样处理与人民群众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思想认识的理论形态。李大钊基于坚定的人民立场和真挚的人民情怀,以唯物史观为认识工具,以中国实际和中国革命进程为现实基础,以人的平等、自由、富庶为终极价值目标,以"平民主义"为核心范畴,构建起属于马克思主义谱系的人民群众观。在"Democracy"的多种汉译词语中,李大钊主选了"平民主义"。在李大钊的语境中,"平民"一指集合意义上的人民,二指占社会成员或国民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三指平等、自由之民。李大钊"平民"范畴的多义性决定了其"平民主义"意蕴的多维性。以"平民主义"为核心范畴的李大钊人民群众观的思想主张主要有:爱民忧民重民生,人民是历史的主体,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亟需教育、组织和训练,没有妇女的解放就没有人类的解放,知识青年须走与民众相结合的道路等。李大钊是中国近现代之交新型人民群众观的开创者,是中国共产党人民群众观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6.
回到"人民-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破困自救的基本方向。"人民-文学"汲取了"人民文学"和"人的文学"的合理成分,确证了"人民"与"文学"的辩证关系,厘正了人民的真正需要与文学的现实发展之间的有机关联,是一个"以人民为导向"又不简单地"唯人民至上","以文学为旨归"但又不机械地"为文学而文学"的开放性范畴。在其指引下,中国当代文学有望"止溃向善"。  相似文献   

17.
邹宇昆 《学术探索》2003,3(5):21-24
邓小平以人民为本的哲学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 ,邓小平始终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邓小平批判地继承了我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合理部分 ,形成了既带有传统特色 ,又更具当代特色的人民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8.
卢梭发展了社会契约论,指出社会契约订立时个人权利的全部让渡,由此形成全体人民公共意志,主权是公意的体现和运用,因此,主权属于人民。人民主权遵循不可转让、不可分割、不可代表、绝对不容侵犯且永远属于人民。与人民主权论相适应的政体是民主共和制,该政体以法治为主要条件。法律是人民公意的表现,人民服从法律就是服从自己的意志,因而法律要体现人民意志,立法权必须属于人民。人民服从法律就获得自由,可以更好发挥个性,法律必须确立人人平等的原则,以平等保证自由。  相似文献   

19.
李嘉宇 《南方论刊》2022,(8):9-11+18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根本原则,是党的领导、人民至上与制度保障高度统一的真实民主,创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内涵、实现内容和实践形式,是新时代中国式民主的发展方向;是不同于资产阶级民主的真实民主,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继承与完善,在与世界优秀文明沟通中促进中外政治文明融通发展,为世界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探索贡献了中国智慧,从而开创了人类民主政治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20.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契合民族特质不断探索、实践和发展民主的光辉典范,是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和新表述。从历史逻辑上看,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带领人民进行了长期持续的民主实践探索,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孕育与形成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底蕴。从理论逻辑上看,全过程人民民主以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发展为基石,是在系统总结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经验过程中所提出的全新民主形态,从根本上超越了西方民主理论,实现了人类民主的新飞跃。从实践逻辑上看,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实践中探索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中国民主主旨要义,建构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并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确保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