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夫之以遗民而为杂剧,出手即不同凡响。《龙舟会》杂剧以唐传奇《谢小娥传》为主要蓝本,通过时间、地点、人物姓名以及题名等的改写,有意表达易代之际的历史变迁,借以表达恢复之志和复仇之感,为遗民人格张目。其以北曲为宗的文本形态,不仅清晰地呈现了王夫之对文体的驾驭能力,也体现了他对元人杂剧的有意识尊奉,以及有意通过杂剧创作表达“经国之大业”的创作命意。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成为命运共同体的当下,探讨王夫之论命运有其特殊意义。命运有广义与狭义之别,人类从有智慧始,就反思命运问题,中外概莫能外。唐尧时认为命是某种外在力量,冥冥中支配人的命运。《论语》记载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死生是必然的,富贵因人而异,具有偶然性。命与运既相联系,又有差分。命具有不变性、必然性,运具有可变性、偶然性。综观中外思想文化,命运随人生的生存状态与生命历程而各说齐陈。所谓命运是指生命主体与生存环境在互相会通、交融作用中形成的生存经历、状态与生命必然、偶然际遇的一种价值评价的总和。王夫之从性命合一而万殊出发,度越传统不可变、必然性的命定论,提出君相造命说,不仅君相,百姓也可以造命。否定俟命、顺命说。之所以可以创造满足自身需要的命运,是因为主体人具有能动性、有为性,并具有与天争权、与天争胜的能量,所以主体能造命而掌握自身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王夫之的生死哲学是其气本论思想的延伸。他认为,人的生死是气的形式的转换。死后的世界并非空无,而是肉体之气与心灵之神各归其类,死而不亡。就生命来说,气有屈伸,生的同时有死,死的同时又有生。气的聚散有循环往复,人的生死亦可以互换。就宇宙而言,是总量平衡、无所谓生死的;就个体生命而言,乃是有生有死与无生无死的辩证统一。宇宙通过气化,赋予人以道德自觉性。人能实践道德,便是实现天之所命,从而天人一体,超越生死,达到既勇于进取而又对生死、得丧、顺逆旷然无累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4.
在王夫之看来,易与礼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在讨论易与礼之间关系时,王夫之追溯了周王朝的政治基础,认为"周以礼立国,而道肇于<易>."①也就是说周礼的各种原则,是蕴含在<周易>中的,<易>是礼的源头.在历史上,将<易>与礼联系起来,并不是王夫之的创见,这是先秦时代就有的一种观点.当晋侯派韩宣子去鲁国行聘礼时,韩宣子观<易象>与<春秋>,就曾慨然称许:"周礼尽在鲁矣."②同样,在<易传>中,以礼释易的解释倾向也时有所见.王夫之在<易>与礼之间关系方面的创见,在于他对<易>为礼的源头作了新的论证,并认为以礼释易之所以可能,就在于易与礼之间有着一种普遍理与具体应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黄璧 《船山学刊》2007,63(1):23-26
王夫之研究《易经》颇有独到之处,其在《周易》研究中引入传统训诂,又不拘泥于传统训诂方法探求词义以及随文释义等方面做出了不同于《易》学诸家的解读异彩。  相似文献   

6.
《诗经》与《圣经》中的诗歌之间具有许多契合点。王夫之的诗学观念与基督教圣经学的诗歌理念比较接近 ,其间存在着可比性。王夫之对《诗经》中的《雅》《颂》部分特别感兴趣 ,也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对《诗经》中灵性思维的深刻认识 ,主要表现在他对《大雅》的思维模式的研究上。王夫之的诗经学研究成果丰硕 ,这得益于他的整个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7.
王夫之的经济伦理思想以"理欲合性"、"理寓欲中"的人性论为前提基础,以"义利并重"、"以义制利"的义利观为价值取向,以"自谋其生"、"自由恒畴"的"自谋论"为价值目标,以"俭奢有度"、"絜矩之道"的俭奢观为伦理旨归。他的思想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了清初经济的繁荣,加速了社会的进步,冲击了封建专制政体,在当今也能够给人们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读通鉴论》第十卷,主要评论三国史事,其中比较完备地体现了王夫之的战争伦理观。在战争权利上,他以正统的国家意识为准则,强调战争参与和发动的必要性与正义性;在战争行为上,他以传统的人本思想为准则,强调战争过程的道德性和合目的性;在战争主体上,反对国家投降主义,强调"与人争战"的伦理原则以及基本道德固持。这些战争伦理思想在现代仍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与质的关系问题是中西方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王夫之的著作《尚书引义·毕命》对此有极为深刻的讨论。与一般人讨论文质问题的切入点不同,他是从象、形与文、质的相互关系来展开的,并且是建立在他的以“气”论思想的基础上的,因此他的文学观是与哲学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0.
历来对情景关系的论说虽不少,但一直停留在较表面较肤浅的层次,直到王夫之诗论才有多方面的深入拓展。王夫之对情景关系的研究,不仅阐明了情景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主体性感受,还分析了情感与景物情调的对应关系,揭示景语独立的表情功能,亦即意象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王夫之认为,庄子的天是浑天,庄子是由浑天而得悟大道。人生之意义在于认识浑天,无执无囿,顺化而逍遥。然人由于执着于形体,导致对浑天的迷误,以致天人的分离和对立。  相似文献   

12.
王夫之的诗歌创作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言意论,二是情景论,三是活法论。在言意论中,提倡意至词随、因言起意,主张在自由的创作情境中入乎艺术表现的极致;在情景论中,极力中张情景交融。深入探讨到其内在的创作机巧及审美特征;在活法论中,则强调摆脱种种死法的约束,倡导自由的创作精神。  相似文献   

13.
王夫之的中医药学思想博大精深,造诣非凡。他继承和发扬了宋代以来儒家重医的优良传统,在医术、医道以及解剖学、药物学等方面具有许多真知灼见。其最早显示医药学才能当为24岁在张献忠部蒙难时。他之所以自号薑斋,因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医药学知识和他深刻的哲学思考;他的《诗经稗疏》在一定意义上来讲就是一部药物学著作;他在防病、治病等诸多问题上都有独到的见解。总之,王夫之的中医药学思想与其整个学术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息息相关,同样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因此我们应该给予高度重视,继续深入挖掘,以使学术界对之具有更加完整和清楚的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14.
王夫之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集大成式的美学家 ,他的情景合一论是其情理美学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富于思辨特色及和谐美感 ,是对中国古典情景关系认识的理论总结。一、情景说的认识基础和情、景    概念内涵王夫之的情景合一论涵盖两个论题和两种类型。两个论题就是从创作发生机制来说是心物交感论 ,从审美表现机制来说是表情方法论。两种类型是指景中情和情中景表现形态 ,并由此而深入到艺术意境论。王夫之的情景合一论是建立在其心物学说基础上的。如果说他的情理合一论是从心理—伦理关系出发 ,那么其情景合一论则是从心—物(情—境 …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分析了《落花诗》政治意识形成的原因:一、诗人在诗学上对诗歌"匡维世教"的社会功用的强调,及对"外周物理"、"情景相和"的美学境界的追求;二、明清之际士大夫独特的政治情感与落花摇落、萧索的物理特征的契合。最后通过文本解读,并对落花诗中蕴含的政治意识作了简单的分析和概括。  相似文献   

16.
萧平汉 《船山学刊》2002,(1):10-13,22
王夫之总结明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从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方面全面分析与批评明政府政策的失误,这些思想对我们现在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夫之评传》被誉为"用马克思主义解读王船山的集大成者",其特点如下:首先萧萐父先生集成了自己在船山哲学的本体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哲学诸领域的成果,并且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取得了更多的成就;其次,汇聚了马克思主义船山学研究成果,如全面继承了侯外庐先生的船山学研究成果、对冯友兰、嵇文甫的船山学研究成果有所吸收、在自己以前少有涉及的领域广泛吸收了新时期以来的船山学研究成果等,还吸收了新儒家的船山学研究成果;第三,在继承和吸收他人成果的基础上,对船山哲学的唯物论特性与启蒙思想的阐发等方面都有更精深的阐释;第四,萧萐父先生在船山学研究方面巨大的成就是得益于他的研究方法即注重研究的生发点,重视史料鉴别,学贵涵化融通。  相似文献   

18.
周建忠 《船山学刊》2004,(4):22-22,38
明清之际,注楚辞者甚多,大都借注释屈赋,寄托其故国之思.在此类著述中,<楚辞通释>最负盛名.王氏在<九昭>自序中说:"有明王夫之,生于屈子之乡,而遘闵戢志,有过于屈者",故作<九昭>"以旌三闾之志".如释<离骚>"忽反顾以游目"以下八句云:"忠贞之士,处无可如何之世,置心澹定,以隐伏自处.而一念忽从中起,思古悲今,孤愤不能自已."又如释"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云:"原不忍背宗国,且尝受王之宠任,尤不忍绝君臣之义,故灵氛告以他适而不欲从."其释<天问>作意云:"原以造化变迁,人事得失,莫非天理之昭著,故举天下不测不爽者,以问僭不畏明之庸主具臣,是为天问,而非问天.篇内言虽旁薄,而要归之旨,则以有道而兴,无道则丧,黩武忌谏,耽乐淫色,疑贤信奸,为废兴存亡之本.原讽谏楚王之心,于此而至."其释"帝降夷羿"一节云:"盖无道必灭,虐民纵欲,虽有强力,不足凭也."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道家思想中,自由意味着个体将生命当作无功利的游戏,游就是生命的本质。尽管每个个体的自主性会对他者产生制约,但个体之间是不足以相役,不足以相君的。道家自由的原点就是要合于天钧与道。有己、私智、语言等是自由与逍遥的限制因素。道家要求个体超越于心知之灵;依从各自的条件,各如其分,各凝其神;超越一切功利的关系,以无用用无用,最终与道相合,休乎天钧。  相似文献   

20.
王夫之对于《诗经》的解释属于经学和理学的范畴。船山认为,《诗经》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对社会的赞美或讽刺,而且还在于其所表现的诗人情志。船山通过对诗人情志的考察,分析人的性情结构,提出了"循性定情"的修养学说。但是情要落在气上讲,船山更进一步提出调气、舒气等功夫来贞定人性、使情达到发而皆中节的和乐状态,以实现学者自我的修养和社会的美俗、善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