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船山围绕"《诗》道性情"这一命题,以情说《诗》,将《诗经》与其他经书区别开来,从情着眼,肯定《诗经》中的说理诗、叙事诗,突出《诗经》情景描写中的情。船山以情为出发点与联络点,发展了孔子的"兴观群怨"接受理论,视情为《诗经》实现其社会功能的媒介。基于对情的正确认识,船山充分肯定了《诗经》中情爱诗的价值。可以说,情,是船山诠释《诗经》的核心范畴。  相似文献   

2.
陈屹 《船山学刊》2022,(4):38-49
明清之际的王船山对孟子的“尽心知性”说,通过区分“心”的两种内涵提出了“知性而后能尽心”和“尽心然后能知性”的两种解释,事实上说明了宋明以来理学和心学的两种不同解释路径。他与陈确、黄宗羲等人兼知行而言尽心,代表了明清之际重力行实践的学风转变。清代的戴震、焦循则突破理学的藩篱,从人文实证主义的方法论视野重新界定了“心”“性”“天”的内涵,充分肯定血气心知的价值和意义,将孟子的仁政和王道思想有机融入“尽心知性”的心性论思想当中。焦循还摒弃了尽心与知性的先后次第争论,进一步提出了尽心与知性的双向生成说。  相似文献   

3.
本文意在对船山之情论做一个具体而微的阐释。首先得到讨论的是王船山对情的具体论述,亦即情之本性、独具特色的情感独体论以及情与不善之来源的关系。在此之后,本文力图将此情论置于船山人性论乃至天道论的整体之中来揭示其独特性。最后,本文将试图以船山之理欲关系论作为例证来阐明上所述情论的正当性。船山思想之通达性由此也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4.
<正> 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许冠三先生陆续发表了有关王船山的专论五篇:《王船山的历史学说》,《原王船山之“理”》、《王船山的宇宙观》、《王船山的致知论》和《船山学术思想生命年谱》,共约二十三万字.下面,我们先分别介绍各篇主旨,特别是许先生关于船山思想的独到见解,然后从总体上比较作者的思路和研究方法,与大陆研究者的异同。以交流学术,启迪新思.《原王船山之“理”》一文,以八章近五万字的篇幅,专门剖析船山的“理”范畴的历史演变和逻辑层次。作者认为,船山哲学的中心范畴不是“天”,不是“道”,不  相似文献   

5.
王船山神范畴析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化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一种“特异的学说”。北宋以后的理学家,几乎无不言神。但唯物论的神化论却主要由气一无论者张载、王廷相、王船山等于以论述发展。本文则主要探讨王船山神化论的神范畴。 王船山以继承张载自命。在他精心撰写的《张子正蒙注》一书中,按注条计,共言气(包括太虚、太和、太极和阴阳)约550处,言理约364处,言神约276处,言神实属不少。王船山育神,一如张载,有三种分指之义:一是“天之神”,二是“万物之神”,三是“心之神”。天之神即“气之神”,又称作“太虚之神”;心之神,指人的精神和精神活动;万物之神,指万物的活动和活动能力。王船山接受“天生万物”的传统看法,认为物之神和心之神都来源于天。  相似文献   

6.
韦森 《学术月刊》2022,(3):72-100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位货币经济学家,他的主要经济学著作是从货币的视角论述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他的三本主要经济学著作-《货币改革论》《货币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论述的最终目的,都是在解释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商业周期产生的原因以及解救措施。通过研读和探讨凯恩斯主要著作的整个经济学理论框架的建构及其理论逻辑,从中可以给出对凯恩斯经济学体系一个整体的理解和把握,主要包括:(1)基于凯恩斯从开始进行经济学写作到《货币改革论》中对货币与商业周期的理论论述,发现凯恩斯认为到20世纪20年代各国管理货币势在必行。一国国内的价格水平是由银行信贷所决定的,而商业银行的信贷创造货币。在《货币改革论》阶段,凯恩斯已经开始强调工商界人士(business men)的预期在经济周期中的作用。(2)在《货币论》一开始,凯恩斯就详细探讨了货币的基本概念,并创造性地提出了记账货币和银行货币这些概念,并在第三篇初步建构了他的宏观经济总量分析框架。凯恩斯在《货币论》一书中承袭了魏克赛尔的“自然利率”概念,进而从市场利率与自然利率的背离来分析现代市场经济的商业周期产生的原因。(3)到了《通论》阶段,凯恩斯已...  相似文献   

7.
朱璐 《江淮论坛》2011,(6):65-67,72
柳宗元对"天"这一范畴的重拾、对"性与天道"问题的复归,推动了哲学思潮由有无、本末等辩题向儒家义理和心性之学的转换。柳宗元的"元气自动"论与"势"、"道"观念和《天爵论》影响、启发了宋明气本论哲学、"理"的观念以及"天命/气质之性"关系论。  相似文献   

8.
马宁 《船山学刊》2006,(3):15-17
本文是作者在整理王船山手稿时,从土地政策、财政思想等几个方面对其在《噩梦》一文的经济思想进行总结和论述。提出王船山总结历史,又针对时弊,并秉承儒家思想一贯的重农主义,坚定地维护农民尤其是自耕农的利益的论点,并指出该文可以填补很多著述争论王船山的经济思想重农还是重商的空白。  相似文献   

9.
<正> 《衡阳师专学报)经上级批准,今年起向全国公开发行。该刊辟有“王船山研究”、“湘南人物风俗”等专栏,今年第1期(总第27期)刊有张岱年、萧萐父先生给该刊的亲笔题词,并发表了《寒梅春在野圹边——序陆复初同志<王船山学案>》(萧萐父)、《从王船山到毛泽东》(彭大成)、(论王夫之的生死观》(王泽应)、《王船山与老子“自然无为”政治观》  相似文献   

10.
<正> 我读王船山的著作,是从一九二六年在北京求学时开始的。当时病在以间接读书去代替直接读书,崇拜“权威学者”如谭嗣同、梁启超、章太炎等的评价王船山,而不免上了一些当。稍后,对王船山的《四书训义》等大部头著作,仍然望而生畏。直到一九八一年,对王船山的遗书,虽然断断续续地读,总无法抽出一个较长的时间把它一次读完。因此,凡要求撰写有关王船山论文的,我都不敢接受。次年动手术出院后回家休  相似文献   

11.
王格 《船山学刊》2012,(3):12-16
晚明庄学昌盛,解庄著述辈出。王船山作为明末大儒,在其《庄子解》中,由庄子内七篇宗旨的归纳而建构起其心目中的"庄学",并以此来判外杂,这一做法至今影响庄学研究,但缺少深入的专题探究,本文即对王船山的这一重要庄学解释学理路进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2.
目前,王船山学术研究所涉及的范围愈来愈广,过去虽然有一些学者曾从宏观方面进行过综合归纳,但毕竟已跟不上王船山学术研究的发展,现在有必要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一、王船山本人的学术研究王船山本人的著述是其学术研究一个不可缺少的前提,他的著述所涉及的研究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王船山的学术研究范围。王船山的著述共一百余种,四百余卷,最早据邓显鹤《船山著述目录》、王敔的《姜斋公行述》、《湘西草堂记》,蒙之鸿《蕉畦先生传略》等文献载,王夫之次子王敔先后整理刊刻《楚辞通释》、《庄子解》、《王船山先生书集五种》、…  相似文献   

13.
有学者对马克思的《问题》和《导言》这两部早期著作中的"人类解放理论"作了详细论述,以此为由对"《问题》、《导言》不成熟论"提出了质疑,并试图从"五个方法论原则"对"《问题》、《导言》不成熟论"进行驳斥。事实上,这五个驳斥都是经不起推敲的。足够的证据表明:《问题》和《导言》作为马克思的早期著作,尚未摆脱"旧哲学"的影响,仍带有明显的人本主义旧哲学的"痕迹",的确具有"不成熟性"。该学者的"质疑"和"驳斥"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4.
论知性真理及其检验标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富忠 《东岳论丛》2002,23(1):55-60
不同意符合论真理观 ,而提出了对应统一论的真理观 :真理是与被识对象对应统一的知性知识。知性知识是通过感知和求知思维而形成的反映对象的知识。对应统一即异质物结合为一新事物时 ,异质双方与新事物相应方面一一相当的统一。不同意检验知性知识真理标准的实践观 ,而提出了检验知性知识真理性的对象标准 :检验知性知识真理性的标准 ,是能判定被检知识与对象对应统一与否的被识对象。  相似文献   

15.
<正> 《杂志》第六十虽未直接论及王船山,但彻底自我批判了前《藩镇论》中的曾国藩论.在手校本里为《杂说》第五十四,是《中国通志》的一部分。这是一九○○年写的,在内容上对曾国藩的评论  相似文献   

16.
王船山在继承前儒知识论和心性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心、性、知、道之间的内在关联:“以知知性”和“性发知道”,从而指出本体之知的两层内涵。船山提出“道因言生”论,强调语言在开显、澄清道体上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出“默识”和直觉也是通达道体的途径。通过辨析知与识、意与念之微别,船山强调了“识”与“念”对于文明教化、文化记忆和道统传承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 略人所详,详人所略,是蔡尚思先生所撰《王船山思想体系》的主要特色,在人们把视野集注于王船山批判程朱理学时,作者却以翔实的资料,说明船山对程朱理学的核心命题“理一分殊”仍有所眷恋;在人们汲汲于发掘船山反封建专制主义思想时,作者却认为“王船山提出绝对君权论” (《王船山思想体系》第20页,以下引该书只注页数。);在人们盛赞船山的进化史观时,作者却认为船山主要是“主张退化史观与赞  相似文献   

18.
《鲁迅〈故乡〉阅读史》一书,是藤井省三从事鲁迅研究二十年来的总结之作。本书从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入手,以文学社会学方法透视现代中国知识群体的阅读情况,考察"想象的共同体"如何发挥民族国家建构的作用。其"小题大做,旁敲侧击",力图呈现的可谓是"文学的社会史"。从《鲁迅〈故乡〉阅读史》的脉络转到村上春树的中国阅读史研究,藤井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构筑了开阔的时空关系,看似天马行空的论述背后,其一以贯之的文化体认也蕴蓄其中。  相似文献   

19.
<正> 《王船山沉思录》是陆复初同志继《王船山学案》之后研究船山学术思想的又一重要成果。作者自称:由于《王船山学案》受体例的限制不能充分发挥其本人对船山思想体系的理解,故有《王船山沉思录》之续作。所以在《王船山沉思录》中,作者以  相似文献   

20.
“大乐与天地同和”——《乐记》的艺术哲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乐记》的艺术哲学思想:一是从主客两个方面建立了乐的本源论;二是从形式创造切入论述了乐的审美特征;三是从乐与礼的关系入手论述了乐的功能;四是博采众家之长构建了儒家“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