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乾嘉汉学作为清代中期的主流学术思潮,在经学领域与宋学相对峙,与文学也产生了背离。其成因大致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对文人的传统偏见、治学方式的差异以及外部的时代因素。乾嘉汉学与文学的背离不可避免地对文坛造成诸多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的经典阐释谱系中,"实事求是"之理念虽不是发端于乾嘉学派,但必须承认的是,只有到了乾嘉汉学家这里,才真正成为主流话语。而"实事求是"之"是",作为汉学家的阐释目标,主要就是致力于还原经书之原文与原意。通过对思想与思想性、求古与求是、求是与求用、求虚与求实等问题的分析,可知汉学家的这一目标实际上并未达成。  相似文献   

3.
康宇 《广东社会科学》2023,(3):45-54+290
面对汉学在乾嘉后期遭遇到的学术窘境,阮元提出“以新知为主,不惑于陈言”的口号,试图让乾嘉学术发生革新与易帜,以改变清代经典诠释的纯考据化面貌。他申明考据与义理并重的重要性,通过考证明义理以推动乾嘉新义理学的发展。在其带动下,社会中支持治经以客观化诠释义理者越来越多,知识与价值关系重新被定位,并最终使理学在义理学领域内的长期独尊地位发生松动。以阮元治经为中心管窥乾嘉汉学的变新运动,是明清早期启蒙思想的继续与深化的结果,是“汉宋之争”的产物,更是中国近代人文学科发展的先导。虽然该运动也存在局限性,但其在经学传统中开出了具有近代意义的人文知识发展新思路,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4.
5.
6.
针对宋明理学将理和欲对立起来并以前者压抑后者的成见及其后果,戴震重新思考了道德原则的产生基础、价值内涵等问题。他取消理的外在性和实体性,确立了欲对理的本原地位,以实现、完善欲来重新规定理。这突出了个体感性存在的价值,同时又展现出一种能使这一价值得到普遍实现的理想道德秩序。  相似文献   

7.
论乾嘉学风对近代史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嘉学派对史料广泛搜集、审慎考订的严谨学风,深深地影响着近代史学。梁启超、王国维、陈垣、陈寅恪等人之所以成为一代史学宗师,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他们都对乾嘉学风进行了合理杨弃,继承了其精华部分。  相似文献   

8.
王世光 《中州学刊》2002,(2):125-129
戴震猛烈批评程朱理学理欲观 ,从学术批评的角度来说 ,戴震的推理过程存在误读现象 ,他并没有完整把握朱熹的心性论思想以及朱熹对“心”、“欲”等概念的具体规定。虽然程朱理学具有内在歧义性 ,而且程朱理学本身具有禁欲主义倾向 ,但混淆学术批评与政治批评是造成戴震误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清代,汉学对史学有重要影响。汉学对宋明理学空疏学风的批评,导致了史学领域重考证、轻议论的治史风格的形成。经学上反对空言义理、主张训诂明而义理明,与史学上反对横生议论、主张史实真而是非见的观点在思维模式上是相同的。汉学治经的方法被运用到史学上,丰富了治史方法,使史家克服了以往依靠个人的学识主观先验地凭事理推测、鉴别史料方法的局限,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程序,对于史学的客观化起了推动作用。在历史编纂学上,史家反对宋儒所重视的《春秋》笔法和正统论,也是受了汉学的影响,折射出宋清间史学由重阐发向重事实的转变。由于受汉学的影响,乾嘉时期的史家在解释历史发展时,已很少再执著于“天理”、“心性”这种纲常名分标准来评价历史事物。当然,汉学过分强调考证辨伪为“实”、分析评论为“虚”,也严重限制了史家宏观把握历史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的美国汉学,还处于起步阶段;然而,到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已成为汉学重镇,发展到今天更是世界汉学引领者。美国汉学之所以能够由蛮荒之地发展为无可否认的世界汉学重镇,与基于现实需要转变汉学模式、雄厚资金的注入及其合理利用、重视知识移民所带来的汉学知识及方法等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美国汉学的这些成功经验和举措,对于今天中国文化发展具有深刻而现实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绵延300年的清代桐城派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固守着传统文人的儒家道统,以文章为己任,同时,又受到清代帝王及其统治集团的学术宗尚的影响.通过对桐城派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文论和选本实践的分析,可以发现,清延任何一种学术宗尚的确立、调整或变化都对桐城派诸家的学术主张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其古文理论以及选本的编选.当然,这种影响还存在着个体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绵延300年的清代桐城派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固守着传统文人的儒家道统,以文章为己任,同时,又受到清代帝王及其统治集团的学术宗尚的影响。通过对桐城派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文论和选本实践的分析,可以发现,清廷任何一种学术宗尚的确立、调整或变化都对桐城派诸家的学术主张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其古文理论以及选本的编选。当然,这种影响还存在着个体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刘宗周的理学"上承濂、洛,下贯朱、王",统合了朱学与王学,朱子与王阳明都对刘宗周蕺山学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刘宗周与朱子学的关系目前学界却少有涉及。刘宗周对于朱子学的接受与他的老师许孚远有关。许孚远越到晚年越倾向于朱子学,而刘宗周师事于他正好是在其晚年。许孚远在"天理人欲之辨"、"主敬"以及《大学》学上的朱学倾向对刘宗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