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尚永亮 《中州学刊》2002,(4):156-161
本文以玄学演进的四段历程为主线 ,重点论述了魏晋时期庄学新变及其相关原因 ,认为 :庄子哲学成为玄学演进的直接推动力 ,使得此期哲学思辨得以迅速升进 ;而正始名士勇于追求精神自由及其与现存秩序立异的言行 ,对由重《易》《老》而至重《庄》这一玄学转折 ,实在是发挥了关键作用 ;中朝名士的玄学新义和东晋名士的玄释合流、以佛解庄 ,则为传统庄学注入了新质。  相似文献   

2.
魏晋时期玄学盛行 ,注《庄》者蜂涌而起 ,诸家争胜 ,遂成大观。本文在对崔、司马彪、向秀、郭象诸注本之关系予以辨析的基础上 ,重点就向、郭注庄之异同及其对《庄子》的误读、东晋支遁等人的解《庄》情形及其释玄融合倾向作了探讨 ,认为就“艺术品是对不断更新的理解的开放”一点而言 ,魏晋人对庄学的理解、阐发是有益的 ;但就其与庄学原始义之距离而言 ,却渐行渐远 ,并对后世庄学研究者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误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学术史上 ,庄学始终处于显学的地位。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庄子》这部书自诞生以来 ,“人鲜不读 ,读鲜不嗜 ,往往与之俱化”(刘熙载《艺概·文概》)。这样的事实 ,也就自然使旧学新知、继轨创获变得尤为艰难。而张采民先生的新著《忘筌·梦蝶———庄学综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 0 0 4年 4月版 ,以下简称《庄学综论》)的出版 ,确为庄学研究增添了可贵的一页。从早年跟随著名学者诸祖耿先生研习《庄子》算起 ,到现在《庄学综论》面世 ,张先生在庄学领域已耕耘了将近 30年的时间 ,这部书更是他近十余年来研究成果的总结。与以往的庄学…  相似文献   

4.
略论宋代庄学的“儒学化”倾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历代庄子学研究史上 ,两宋时期是很有特色的一段。本文打算就这一时期庄学研究中的主要思想倾向作一点初步探索。一两宋庄学研究真正呈现出自己独特的面貌是从北宋中期开始的。王安石和苏轼是这一新局面的开创者。两人都是习染道家学说、深嗜《老》《庄》的文坛领袖 ,以他们为核心先后形成的两个文人集团不仅积极参与了重新阐释《庄子》的工作 ,而且还把其主要学术观点贯彻到各自的著作中 ,形成了非常突出的庄学“儒学化”思潮。王安石深研《老》《庄》 ,写作《庄周》大概是在他长期任地方官的庆历、皇时期。像他此期所有以诸子为题…  相似文献   

5.
《逍遥游》是《庄子》的扛鼎之作,历代庄学研究者都给予特别重视.本文先从整体上考量庄子"逍遥游"思想的内涵,再对《逍遥游》进行细读,从而将庄子的"逍遥游"思想梳理为由低至高的三个层面,即"无己"逍遥、"无功"逍遥与"无名"逍遥.#"三无"思想是理解庄学思想的一根红线,庄子正是在这三个层面上来建构其思想理论大厦的.  相似文献   

6.
庄(子)学史上,“以儒解庄”者不乏其人,但以明末清初曹洞宗高僧觉浪道盛的庄子“托孤”说最为奇特,他不仅“以儒解庄”,更且直接指认庄子为“尧孔真孤”,认为庄子得孔子真传,庄学是儒门嫡系,如同禅为佛教的“教外别传”,庄为“儒宗别传”.道盛此说经其弟子方以智《药地炮庄》的传播,在庄学史上留下一段公案.“托孤”说是如何提出的?在当时用意为何?道盛、方以智同时代人对此似乎均“心知肚明”,即庄子、道盛、方以智之间的全方位互托,这也是庄子之孤、遗民之孤与宗门之孤的风云际会.奇怪的是方以智身后三百年来的庄学研究者却鲜能善解,一个当时的“公开秘密”被后人搞得云里雾里,真相越辩越模糊,很有正本清源、还其本来面目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李波 《兰州学刊》2006,(9):33-35
王安石在庄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把庄子纳入到儒家范畴,改变了后人治庄的道路,从此以后,庄学的研究带有了明显的儒学化倾向。其儒学化思想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庄子矫世之弊,其用心亦圣人之徒;对庄子政治思想的儒学化改造。  相似文献   

8.
以阮籍为首的竹林名士在魏晋之际开启了读庄的风潮,这既是那个时代险恶政治环境所致,更是东汉以降学术思想大势之所趋。但阮籍的庄学思想并未超出《庄子·齐物论》的范围,而且理解上还混杂着汉代气化论的思维方式。他以“万物一体”为中心命题,把宇宙理解成一个混沌整体,认为人生应该齐生死是非乃至万物。阮籍对庄学的贡献主要在对庄子思想的传播上,尤其是他对庄子思想的身体力行在士大夫阶层中影响很大,形成“放达”的社会风潮。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在探讨王船山商品经济思想时,有的同志认为王船山对于工商业的态度,“尚跳不出重农抑商的范围”;有的同志认为王船山突破了重农抑商的传统经济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最初呼吸。我则认为王船山既继承了传统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又突破了这一思想。这就是王船山对商品经济的矛盾态度。  相似文献   

10.
刘洪生 《殷都学刊》2010,31(2):37-43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大陆的庄学研究是一个特殊时期。关锋的研究代表着这个特殊的庄学时代,与其说是一种哲学的讨论,毋宁说一种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借助哲学的研究来塑造独特的社会政治观念。这种研究规限了庄学的思想功能,视角的怪异,导致了对象的变形。同时,关锋的研究客观上又涉及到了庄学诸多领域,有着独特的学术视野和风格,是这时期大陆庄学的一个亮点,启示我们,学术的研究需要崇尚科学的信仰,更需要自由的心灵和纯洁的操守,否则不是死于政治强权的棒喝之下,就是沦为金钱的奴婢。  相似文献   

11.
玄学庄学化与阮嵇美学汪裕雄一以正始十年为界标,魏晋玄学的主导倾向,从老学转向了庄学。何晏、王弼创立玄学,史称“祖述老庄”(《晋书·王衍传》),何晏“好老庄言”(《魏志·何晏传》),王弼“好庄老”(《世说·文学》注引《王弼别传》)。老庄原不分家,在何王...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内七篇奥义”系列的首篇。为了强使庄学符合儒学,不明“小大之辨”、未窥“庄学四境”的西晋儒生郭象,篡改庄子原文并加以系统曲注,导致旧庄学误以为《逍遥游》充满错简衍文且义理混乱矛盾,又误以为“鲲鹏”“大知”“尧舜”为庄子所褒扬。在复原《逍遥游》原文的基础上,作者无懈可击地抉发了被郭注遮蔽千年的庄学奥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内七篇奥义”系列的首篇。为了强使庄学符合儒学,不明“小大之辨”、未窥“庄学四境”的西晋儒生郭象,篡改庄子原文并加以系统曲注,导致旧庄学误以为《逍遥游》充满错简衍文且义理混乱矛盾,又误以为“鲲鹏”“大知”“尧舜”为庄子所褒扬。在复原《逍遥游》原文的基础上,作者无懈可击地抉发了被郭注遮蔽千年的庄学奥义。  相似文献   

14.
<正> 《王船山沉思录》是陆复初同志继《王船山学案》之后研究船山学术思想的又一重要成果。作者自称:由于《王船山学案》受体例的限制不能充分发挥其本人对船山思想体系的理解,故有《王船山沉思录》之续作。所以在《王船山沉思录》中,作者以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外杂篇余论"之一."外杂篇"是否庄子所撰,是聚讼千年的庄学最大公案.由于鄢象坚执"内外杂均为庄撰".郭象追随者认定"外杂篇必有庄撰",因而强求"外杂篇"必须符合"内七篇".进而削足适履地任意删改不舍"内七篇"的"外杂篇"篇章字句,并且张冠李或地引用"外杂篇"评价庄子.导致旧庄学彻底误入歧途.本文不举风格软证,仅举事实硬证,遍证"外杂篇"无一庄撰.  相似文献   

16.
自汉代以来,庄子学说一直归属于道家门下;庄学是老学的继承者,是以"老学"为理论抽象的道家学派的代表,业已成为一种固定的认知模式。但是,若将《庄子》内七篇和《老子》两个文本进行分析、比较,则可以看到,庄学与老学的相同之处仅仅表现在一个共同的起点——原始的"道"概念,而其学说的宗旨和目的却十分不同。在判断一种学说的性质和归属时,我们应该以学说的宗旨和目的作为基本的权重指标,而非其立论的起点。基于这一原则,庄学是一个独立于老学之外、自成一家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外杂篇余论”之一。“外杂篇”是否庄子所撰,是聚讼千年的庄学最大公案。由于郭象坚执“内外杂均为庄撰”,郭象追随者认定“外杂篇必有庄撰”,因而强求“外杂篇”必须符合“内七篇”,进而削足适履地任意删改不合“内七篇”的“外杂篇”篇章字句,并且张冠李戴地引用“外杂篇”评价庄子,导致旧庄学彻底误入歧途。本文不举风格软证,仅举事实硬证,遍证“外杂篇”无一庄撰。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拙著《庄子复原本注译》的五十二篇“题解”和“辨析”选要的第四部分。文章体例形式同选要一《庄周所撰(庄子)内七篇题解及辨析》。本文主要辨析庄门弟子所撰外篇四,文风义理异于庄撰内篇和蔺魏所撰外篇,庄学传统疑难,以及郭象篡改反注的关键部分。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老一辈船山学者焕发学术青春,拿起马克思主义这一崭新武器,进行古代学术研究,很快取得一批批划时代的成果。开创了王船山研究的新世纪。使王船山这个名字在全国乃至世界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为六十年代初期王船山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形成第一次高潮,创造了不可缺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魏晋名士绍庄之作有三种类型:颂庄或斥庄之作、从哲学上阐发庄子思想之作、 涵容在学理趣的文学之作。其发展演进的轨迹,反映了庄子学说在此一时段的传播、接受以及 名士之思想倾向、人生态度、生命情调、理想追求及庄学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变化,从而 为我们了解和把握此期庄学之传播和接受提供了必要的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