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思想在儒家的整个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儒家主张"和谐"是不同事物的共生共存状态,指出任何矛盾经过冲突与斗争,最终必定以和谐的方式解决,坚持"和谐"能够增强组织的整体力量。面对现代社会严重的生态危机、社会危机、精神危机,如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协调发展,儒家"和谐"思想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儒家的和谐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和谐教育思想是儒家教育思想中的精华,概括为三点:(1)和谐教育的哲学观是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统一;(2)和谐教育的目的现是追求和谐发展的“通才”培养;(3)和谐教育的过程现是追求和请人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3.
心灵①是指人的思想感情,心灵和谐就是指人与自身的和谐,人自身的思维、情感与人的价值观念的和谐.那么,什么是和谐呢?<诗·商顺·那>:"既和且平,以我磬声."<左传·襄>:"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 <礼记·乐记>:"其声和以柔."可见,和谐就是系统内诸因素相协调、次序井然、运行流畅,各因素顺和、无抵触、无冲突.具体地说,人的心灵和谐就是人的内在思想中,各种观念、各种价值具有有机统一性,各因素可以彼此融合而无分裂,自然形成一种接物、应物的科学人文精神.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构成了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主体在同外界交往过程中,体现主体自身的价值,各个主体之间,主体与物质世界形成了矛盾关系,这种关系包括主体个体之间的关系、主体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主体内在心灵诸因素之间的关系.主体之间的人际关系以及主体与自然之关系,时贤与前彦论述颇多,勿庸赘言.笔者仅从历史、哲学的维度就传统儒学心灵和谐思想进行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4.
明末清初,因天主教来华而产生的“儒家天主教徒”这一独特群体,是当时特殊历史文化环境下耶儒融合的结果.在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上,在救心、救世、救人的不同主题下,“儒家天主教徒”始终坚持儒家本位.  相似文献   

5.
"和谐"作为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最初主要是从音乐的和谐转换而来的,它的含义可以从多个层面去理解.儒家所说的"和谐"是以宇宙的和谐为逻辑起点,以个体的道德自律为心理前提,以礼乐制度的建立为维系手段的社会和谐.这种"和谐"只是建立在封建等级制基础上的一种道德理想,它本身有着难以克服的历史局限.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来说,所谓和谐社会的建构,仅仅依靠道德自律和道德教化是不够的,只有先从改善民生、健全民主与法制入手才是根本的出路.  相似文献   

6.
7.
中庸思想萌发于三代。《论语·尧曰》记述尧舜之事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从中不难看出,当时已经以“中”作为道德的基本原则。孔子最先提出中庸概念,并且使中庸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孔子在这里把“中德”上升为“至德”。孔子首倡的中庸,既是他所认为的道德真理,又是他处理各种问题的准则。这个意义上的中庸,被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奉为主宰自然与社会的根本法则,儒学的理论基石。 儒家为何以中庸为至德?依笔者之见:  相似文献   

8.
"成人"是先秦儒家贤哲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就如何"成人"问题,贤哲们从成人的价值目标、价值能力、价值取向、价值规范和价值修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证,其基本特征是求价值之实现和人生之完善。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和谐政治建设、构建的前提是承认利益多元和利益分殊.政府要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一切行为和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即把如何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执政理念,把追求和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作为执政目标,把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与维护作为自己执政合法性的基础,把"依法执政"、"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作为自身建设的目标诉求.因此,和谐政治本质上是"公平政治"、"有限政治"、"秩序政治"、"民主政治"和"法治政治".  相似文献   

10.
和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普遍精神,其内涵涉及儒、道、墨、释而成为各家各派思想学说之灵魂,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史料,对和谐的内涵给予系统而深入的论述:和谐是一种哲学、一种战略、一种修养、一种艺术、一种理想、一种力量,彰显和谐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政治建设、构建的前提是承认利益多元和利益分殊。政府要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一切行为和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即把如何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执政理念,把追求和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作为执政目标,把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与维护作为自己执政合法性的基础,把“依法执政”、“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作为自身建设的目标诉求。因此,和谐政治本质上是“公平政治”、“有限政治”、“秩序政治”、“民主政治”和“法治政治”。  相似文献   

12.
儒家思想虽为古代统治者认可的意识形态,但其思想中又不乏维护人民的生活权益、关注人民的生活状况、要求"富民"以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与水平的主张,"与民同乐"的观点正集中反映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3.
一《礼记·坊记》:"子言之:君子之道,辟则坊与?坊民之所不足者也。大为之坊,民犹逾之,故君子礼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疏谓:"大设其坊坊之,而人犹尚逾越犯躐,况不坊乎?‘故君子礼以坊德’者,由民逾德,故人君设礼以坊民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儒家人性论以"性善论"为其主流,因而关于"恶"的论述并非他们的理论重心。但是在宋明儒家的理论中,"恶"的问题却以另外一个概念——"习心"的方式进行着讨论。他们认为,人有"习心",便是人们在道德实践中之所以出现道德之恶的根本原因。为了较为全面地了解这一观点在宋明儒家理论中的表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习心"是如何产生的,即"习心"的生成论问题;二、它是什么,且为什么是恶的,即"习心"的价值论问题;三、它怎么体现在人的行为中,并且又如何在道德实践被清除掉,即"习心"的实现论和否定论问题。  相似文献   

15.
孔子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巨大而深远,仁是其思想的核心。"仁者,人也",仁是关于如何"做人"、"成人"的学说。仁是"仁者爱人",还必须按照人的本性的要求,热爱生命,努力奋斗,不断完善和成就自我,有益于社会乃至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16.
“推扩”的思想贯穿于儒家的道德、情感、知识、天道等各个领域,具体体现在:德性的彰显,情感上的理解、同情与反省,求知的格物致知精神,以用显体、上达天道等方面。推扩给儒学提供了合理的方法论依据。推扩本身的根据乃在于“吾道一以贯之”之“一”,也即“千人一情”、“万物一理”。  相似文献   

17.
"诚"是传统儒家的一个重要范畴,儒家论"诚"极为丰富.儒家"诚"论不仅提供了统一完整的价值体系,而且提供了丰富的道德心理内容和多样的道德思维方式,这对于当前的伦理学和道德建设都具有宝贵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儒家认为,和与同异;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儒家所讲的“和”体现了万事万物和谐共生的价值取向;“和”体现了一种道德修养的准则;“和”反映了儒家对时空平衡以及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可以中庸的方法实现。  相似文献   

19.
"和合"思想是儒家文化的基本内核,儒家认为,人的自身和谐是组成和谐社会的基础,而要达到和谐的人生,应该注重自身道德修养;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促使社会和谐的基本准则;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一切存在相互依存而成为一个整体,人与自然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和谐与平衡运动.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中央最新提出的社会发展目标。面对这个新课题,笔者认为可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汲取传统儒家思想的精华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的“和谐观”,包括“天人合一”的和谐生态观、“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和谐执政观、“遵礼崇仁”的和谐人际观、“和而不同”的和谐外交观等,不仅与我们的和谐社会的构想非常接近,而且对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