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2 毫秒
1.
“悦怿”论     
本文从鲁迅《野草·立论》入手,从修辞的角度,论证了“修辞应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陈望道语)的正确性,以及避开社会禁忌,实现人际“悦怿”(刘勰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此文分析了调侃型手机短信的反常性修辞特征。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流行样式,调侃型短信的目的是使发信者与收信者都在对现实的虚拟颠覆中获得情绪的释放和心理的快感。围绕这一目的,调侃型短信集中体现了反常性的修辞特征。主要表现在:修辞价值取向的反常追求;语境的反常建构;人际视角的反常转换;语体形式与语体风格的反常搭配;审美手段的反常使用。  相似文献   

3.
《尤利西斯》的语音修辞一直是乔学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缺乏系统、深入的探讨。从《尤利西斯》这部“交响乐”的内部成分———语音修辞入手,借用Plett的语音修辞模式,并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删减和增补,讨论了《尤利西斯》中因音素变异(破格)和音素强化(平行)而形成的十八种辞格,揭示出它们特有的文体功能。在《尤利西斯》里,语音修辞不仅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和游戏性,而且对语篇起到了衔接和连贯作用,在合适的语境中它们还可以产生联觉效果,具有较强的人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模糊限制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的使用通常被看作学术写作中的惯例。本文通过对大量学术语篇的实证性分析,从人际功能的视角探讨模糊限制语,发现模糊限制语是学术语篇中重要的人际修辞资源。它们可以表达礼貌与敬意、态度和自我保护等。  相似文献   

5.
汉语性别语言在词汇、句式、修辞等语言结构上存在7种主要差异,从广义的人际交际角度,结合多种语料分析,对比了这些差异在内向交流、人际交际(包括现实交流、网络空间人际交际、手机短信交际)和大众传播这三种不同交际形式中的出现频率,并得出主要结论:汉语使用中存在性别差异;模糊结构和强势词汇的差异几乎存在于所有交际形式;现实交流中性别语言表现最突出,大众传播中性别语言表现最模糊。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白岩松在耶鲁大学演讲中所运用的文体手段,从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两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分析表明,此篇演讲的文体特点是:从概念功能上说,其词汇风格朴实无华,句式体现出较明显的口语体特征;人际功能上,演讲者通过丰富的情感交流和反复、比喻、对比等文体修辞手段的使用,使该演讲达到了预设的演讲目的。  相似文献   

7.
自亚里士多德以来,隐喻研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由于隐喻问题的复杂性,近年来,对隐喻研究的重点已由修辞角度逐步转为语用、认知和哲学的角度。但总体来说,对隐喻的研究大都限于对隐喻本质、生成机制的探讨,而很少涉及对隐喻人际功能的研究。事实上,作为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现象,隐喻在人际交流互动中发挥的作用是十分重大的。本文试图开辟新途径,从隐喻在人际交流中的作用出发,来阐释隐喻的人际功能。  相似文献   

8.
模糊限制语表示的是不确定性、临时性和可能性的意义 ,它们的使用通常被看作学术写作中的惯例。文章通过对著名的英语医学期刊中原创性科研论文的实证性分析 ,从人际功能的视角探讨模糊限制语 ,发现模糊限制语是学术语篇中重要的人际修辞资源 :它们可以表达礼貌与敬意、态度和自我保护等。  相似文献   

9.
元话语作为指称或描述语言的语言,是方便交际、提高语篇的可读性、构建与听/读者关系的重要手段,在口头和书面交际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Hyland的人际元话语模式,选取2009年奥巴马的开学演讲"My Education,My Future"为语料,以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三种修辞模式──个人诉求、情感诉求以及理性诉求作为分析框架,对该演讲中元话语标记语进行定量分析,阐释了元话语修辞功能的建构过程和修辞效果,旨在揭示元话语在口语书面语兼容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类交流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从古希腊口语传播的历史维度看,人类交流生发于基于超验信仰的神话"传说",并从神人对话的吟唱、宣讲过渡到人际对话的演讲.因而,人类交流是从"神话"时代进入到"人话"时代的.在人话时代,从演讲中孕育出修辞术.古希腊吟唱、宣讲、演说及修辞术的发展历程,构成了一部人类早期的交流史.  相似文献   

11.
论修辞的社会心理原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分析、总括修辞原则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修辞和修辞原则的社会属性,阐释了修辞行为与修辞动机、话语角色、社会政治、社会道德和社会审美心理的关系,提出了修辞的社会心理原则  相似文献   

12.
人是语言的动物,更是修辞的动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家说“人是语言的动物” ,是相对于非语言动物的一种界定。我们说“人是语言的动物 ,更是修辞的动物” ,是针对人如何更有效地通过语言证明自己、走近他人的一种描述。应该承认 ,在很多情况下 ,人际交流并不是把存在着的世界转化为抽象表述 ,而是把真实世界转换为似真、甚至失真的修辞世界。这意味着 ,在更多的情况下 ,主体以修辞的方式在场 ,或者说 ,修辞对主体之在场的影响 ,比不假修饰的语言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3.
信息传播的基本工具和载体是语言文字(含副语言特征和体态语),信息传播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公民语用能力。公民语用能力包括表达与理解能力,适应、生成(创设)语境的能力,还包括对语言及记录语言的文字本体的认知能力,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语法、修辞、逻辑“三艺”综合运用能力等。另一方面,人际传播、组织转播、大众传播的完善有助于提高公民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语法的修辞角度讨论了语法与语法修辞二者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具体讨论了6种语法形式所体现的修辞意义,介绍了8个介词与反身代词连用时的修辞性比喻用法,探讨了自由间接引语的修辞功能。最后认为语法和语法修辞二者相互补充,可以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玩笑(banter)作为一种特殊人际交际修辞,包含众多有趣的模因现象。模因视域下的玩笑是以模仿为内核。凭借复制、传播带有攻击性的语言模因来传达积极情感的交际语,其表达方式主要有引用、移植、嫁接、词语变形等,识别时可通过框架转换、陌生化视角、“乖讹一解讹”视角解读。  相似文献   

16.
最近,编写一本《(语文)课本里的辞格》小册子,引发了对修辞的许多思考。“修辞是运用语言的艺术”这个题目很大,本文“大题小作”,着重从理论上谈谈修辞在语言里的价值问题。修辞的基础是语言,但修辞不是语言本身。修辞是语言的“表达术”。修辞,有人说是调整修饰语言,有人说是对语言进行选择、加工的活动,有人说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技巧和规律……。从本质上说,修辞是实际运用语言的艺术。修辞是实际运用语言的艺术,所以,修辞的基础是语言,离开语言的材料和规律就没有修辞。修辞必有语言形式。但修辞不是语言本身,不…  相似文献   

17.
媒介嬗变影响着文学的生产与传播,由此手机短信作为新的媒介方式传输当下泛文学文本,加深了媒介与文学的互律互动.短信文学的媒介化生成于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并通过新型传播伦理催生出文学的快餐创作以及修辞策略,进而使狂欢娱乐成为民间语境中大众消费的主导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修辞教学摭谈》探讨了长期以来对修辞教学不够重视的原因,分析了《大纲》和教材对修辞教学的要求,指出初中语文修辞教学的内容,一是通过具体的言语材料分析,让学生掌握较为全面系统的修辞知识;二是积极指导学生进行修辞实践活动。最后提出三点设想,一要适当地有意识地进行修辞知识教学,消除学生对修辞的神秘感;二要注重修辞教学的系统性;三要运用比较法教学,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提高。  相似文献   

19.
论修辞行为     
一修辞学研究的对象是修辞现象。修辞现象包括修辞行为、修辞手段(修辞格)和修辞效果三个方面.修辞现象既存在于书面语表达中,也存在于口语表达中;既存在于言语成品中,也存在于言语生存过程中;既存在于成功的言语表达中,也存在于失误的言语表达中.对修辞的全面研究,不能离开修辞现象的三个方面及其各种存在形式.以往的修辞研究存在这样几种们向:一是在修辞现象的三个方面,重修辞手段和修辞效果的研究,轻修辞行为的研究.二是在修辞现象的各种存在形式方面,重书面语中的修辞研究,轻口语中的修辞研究;重言语成品中的修辞研究…  相似文献   

20.
修辞学研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不同的民族由于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个性,它们以语言为载体,投射到修辞活动中映现出了不同的民族修辞意识和修辞态度。对比它们可以发现修辞活动的民族性及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